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龙湾 > 龙湾概况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龙湾境内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侏罗世、白垩世火山沉积岩和第四纪沉积层。大罗山丘陵区属侏罗系西山头组,主要由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间夹沉积岩,局部地段夹少量中性熔岩。燕山晚期钾长花岗岩侵入体分布广泛。状蒲平原和永强滨海平原,属第四系海积—冲积沉积层,由灰、青色淤泥质亚黏土、黏土夹粉细砂等组成,局部产贝壳、泥炭,厚度50米以上。龙湾区东部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滨海平原东到海岸,西起大罗山,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北靠瓯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2.60~3.80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平原地区气候宜人、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龙湾区境西高东低,西南部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丘陵地带,丘陵区系雁荡山脉大罗山支脉,山势连绵,冈峦起伏,溪谷错综。山势以南北横亘,东西支脉分延。海拔20~700米,龙湾区界内约占70平方千米。

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西接瓯海区,南连瑞安市,北达瓯江口,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山势婉约柔和。大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隽秀。山中有仙岩、茶山、瑶溪和天柱寺四大景区,其中瑶溪和天柱寺景区在龙湾区境内。

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瓯江流经龙湾区总长度27.77千米,水域面积19.60平方千米。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416千米,总面积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42条河道,总长度69千米,面积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水系有225条河道,长度347千米,面积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下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北策岛,旧称北插山,南面与南策岛、东策岛相邻,北面与洞头半屏岛相望,地理位置为北纬27°46′27″、东经121°07′55″。北策岛(0.74平方千米)与东侧虎洞岛(0.18平方千米,别名月土尔山)相连,通称“北策山”。两岛之间有一滩坝,大潮时坝身被淹没,平潮时坝身凸显,为两岛互通之要道。整个北策岛面积约0.92平方千米,最高处海拔158.20米,因处福州与上海航道干线,又称“北策门航道”。1963年,海军某部在山上建造“北策岛灯桩”;1983年3月,移交温州航标处管理。北策岛为区境永兴街道水潭村王氏先祖山地,该村渔民世世代代在北策山捕鱼、种山。由于渔业萎缩,渔民投身商海大潮,在岛上养羊、张网作业的仅王茂文等人。为开发北策山资源,2003年、2008年,龙湾区人民政府及区农林局先后拨款修建码头、架设电柱,为北策山开发奠定基础。


龙湾境内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侏罗世、白垩世火山沉积岩和第四纪沉积层。大罗山丘陵区属侏罗系西山头组,主要由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间夹沉积岩,局部地段夹少量中性熔岩。燕山晚期钾长花岗岩侵入体分布广泛。状蒲平原和永强滨海平原,属第四系海积—冲积沉积层,由灰、青色淤泥质亚黏土、黏土夹粉细砂等组成,局部产贝壳、泥炭,厚度50米以上。龙湾区东部是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滨海平原,西部是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大罗山以西为温瑞平原。滨海平原东到海岸,西起大罗山,南至瑞安市的莘塍平原,北靠瓯江,面积约有150平方千米,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为2.60~3.80米。平原南北长、东西窄,永强塘河于平原西部纵贯南北。平原地区气候宜人、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龙湾区境西高东低,西南部以岩体裸露为特征的大罗山丘陵地带,丘陵区系雁荡山脉大罗山支脉,山势连绵,冈峦起伏,溪谷错综。山势以南北横亘,东西支脉分延。海拔20~700米,龙湾区界内约占70平方千米。

大罗山位于温州市区东南,东近东海,西接瓯海区,南连瑞安市,北达瓯江口,山体面积114平方千米。大罗山,因其峰峦状似罗伞,故名大罗山。大罗山顶海拔704米,位于龙湾、瓯海交界。大罗山岩石结构大多为花岗岩,山体由于风化、侵蚀作用,岩体大多裸露,山势婉约柔和。大罗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隽秀。山中有仙岩、茶山、瑶溪和天柱寺四大景区,其中瑶溪和天柱寺景区在龙湾区境内。

龙湾区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瓯江流经龙湾区总长度27.77千米,水域面积19.60平方千米。全区有主要河道267条,总长度416千米,总面积837万平方米。其中,属温瑞塘河水系42条河道,总长度69千米,面积173万平方米;永强塘河水系有225条河道,长度347千米,面积664万平方米。轮船河、上横河、下横河、瑶溪河等为主要河流(道)。

北策岛,旧称北插山,南面与南策岛、东策岛相邻,北面与洞头半屏岛相望,地理位置为北纬27°46′27″、东经121°07′55″。北策岛(0.74平方千米)与东侧虎洞岛(0.18平方千米,别名月土尔山)相连,通称“北策山”。两岛之间有一滩坝,大潮时坝身被淹没,平潮时坝身凸显,为两岛互通之要道。整个北策岛面积约0.92平方千米,最高处海拔158.20米,因处福州与上海航道干线,又称“北策门航道”。1963年,海军某部在山上建造“北策岛灯桩”;1983年3月,移交温州航标处管理。北策岛为区境永兴街道水潭村王氏先祖山地,该村渔民世世代代在北策山捕鱼、种山。由于渔业萎缩,渔民投身商海大潮,在岛上养羊、张网作业的仅王茂文等人。为开发北策山资源,2003年、2008年,龙湾区人民政府及区农林局先后拨款修建码头、架设电柱,为北策山开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