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1/2025-29269 | ||
组配分类 | 应急预案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5-05-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5年“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为切实做好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温政发〔2022〕13号)和《2025年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温地(海)灾指〔2025]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一个目标、三个不怕、四个宁可”重要理念,不断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龙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控险保安”三年行动,完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双控机制。全周期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新建15处无线简易雨量报警器;深入推进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强化部门应急响应联动和基层应急技术支撑,快速有效处置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做好地质灾害源头管控、持续深化平原区地面沉降防治,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
二、重点防范时段和区域
(一)重点防范时段
结合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历史分析总结,7-9月台汛期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5-7月梅汛期为次重点防范期。台风期间及雨后48小时和夏秋季可能出现的“东风波”暴雨时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其次是梅汛期和局地强对流降雨时段。
(二)重点防范类型
我区主要防范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沉降四种类型。台风期与“东风波”影响期往往过程雨量大、强度强,要全面防范山区沟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及山体滑坡与崩塌的发生;梅汛期和局地强对流雷雨时段则重点防范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开挖扰动山体边坡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
(三)重点防范区
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人口集聚区、旅游景区、农家乐、各类养殖场等生产经营场所、在建工程及临时工棚周边、山区道路边坡、农村切坡建房高陡边坡、小流域沟谷等区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永强平原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排查
1.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密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督促街道及相关责任单位重点围绕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农房、旅游景区、宗教场所、学校、康养机构、农家乐、道路、水利设施、各类养殖场等生产经营场所、市政公用设施、在建工程及临时工棚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排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变化情况,动态跟踪问题隐患整改,落实防范措施。
2.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更新。按照《浙江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更新调查工作方案》,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更新调查,在入汛前对现有风险防范区进行重新划定。全面核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分布及威胁(影响)范围、风险等级,更新完善责任人和网格员等地质灾害风险要素信息。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防治规划体系。系统总结“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成效,全面分析“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全面配合开展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始终坚持地质灾害隐患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十个一律五个必须五个到位”措施,全周期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及时落实“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信息资料库与动态更新,不断完善年度风险隐患“一本账”。
3.不断完善群专结合监测。全面总结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工作成效,按照“新建一批、更新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优化工程。确保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在线率100%,完成山区行政村、重点自然村和人口相对集中区等15个无线简易雨量报警器建设。
4.全力实施综合治理工程。落实“即查即治”制度,因地制宜落实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强化治理工程在建和试运行期质量监管,做好已竣工治理工程维护工作监督检查。强化治理工程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全过程闭环管理,切实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在汛期正常发挥作用。
(三)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1.扎实开展汛期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和规划、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多部门联动,及时开展地质灾害趋势分析与会商研判。优化“八张风险清单”分类分层分级研判管控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提示单、预警响应单和重点风险管控清单,确保地质灾害的各项防范应急工作快速准确到位。
2.持续深化“驻县进乡”工作。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驻县进乡”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和装备配备。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充分发挥地质队员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主力军”作用,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新格局,进一步弥补基层专业技术力量短板,提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
3.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强化“基层末梢”特别是街道、村(社区)最小防御单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区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应急响应联动,增强应急指挥协同处置能力。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汛期各项应急准备,优化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库,充实各类应急物资,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一旦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迅速调集队伍和应急物资开展救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完善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装备建设,接到地质灾害险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应急调查,做好应急处置技术支撑。
(四)切实加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
加强城市地质安全监测,开展地面沉降分层标组监测和奥体中心光纤自动化监测。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农村、建设、铁管中心等部门协作,开展高铁等重大线性工程沿线地质安全监测,推进建立共建共监共享机制。
(五)加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
根据《浙江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通知要求,龙湾区已完成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点10个,均为二级监测点,其中特色元素监测点4个,高背景监测点6个;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百镇千村富硒土地地球化学详查工作的通知》要求,2025年龙湾区需完成0.31万亩富硒详查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本行业、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各司其职、加强沟通、高效联动。相关街道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按时保质完成年度防治任务。
(二)加强资金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统筹好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切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需求。
(三)加强监督考核。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督查计划,开展不定期的督查检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者,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四)加强宣传培训。持续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驻县进乡”地质队员的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附件: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清单
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清单
序号 | 风险防范区名称 | 所在地区 | 街道分管 | 网格员 | 联系电话 |
1 | 屿门村浙江绿威环保等厂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朱克法 | 13806808729 |
2 | 东溪村东侧民房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姜郅勇 | 13958846699 |
3 | 埭头村温州国大对面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张奔波 | 13758754141 |
4 | 西一村修觉寺西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钱 静 | 18989722359 |
5 | 西一村后水泥道路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钱 静 | 18989722359 |
6 | 西一村林道国厂房边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钱 静 | 18989722359 |
7 | 东溪村澄心寺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葛 敏 | 18989722293 |
8 | 西一村云林禅寺等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钱 静 | 15868748165 |
9 | 环山东路海城隧道出口(往海城方向)顶部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邱林峰 | 13587602958 |
10 | 西一村安埠山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郑自强 | 18989722361 |
11 | 邱宅村岳阳路南侧屋后高陡边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涂联东 | 13515878110 |
12 | 邱宅村万祥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边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涂联东 | 13515878110 |
13 | 东门村电镀基地后山高陡边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林春华 | 15957728866 |
14 | 东门村泽地优居C栋屋后边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涂成杰 | 18989722335 |
15 | 邱宅村阳陈二府庙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邱星伟 | 18857737747 |
16 | 邱宅村花粉娘娘庙后方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海城街道 | 金苏梦 | 邱星伟 | 18857737747 |
17 | 三星村胡公殿等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天河街道 | 陈旭红 | 王赛妮 | 15869607360 |
18 | 天柱寺水库南侧上山游步道东侧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 天河街道 | 陈旭红 | 孙长锋 | 13777786830 |
19 | 西前村金山寺片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天河街道 | 陈旭红 | 王炳杰 | 13705777391 |
20 | 郑岙村天河水电站片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天河街道 | 陈旭红 | 王仁义 | 13074650777 |
21 | 蒲门村老鼠山崩塌风险防范区 | 天河街道 | 陈旭红 | 郑存西 | 13566158155 |
22 | 南山村下南山村靠山公路南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张延武 | 13957779872 |
23 | 瑶溪村瑶溪风景区公路边坡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张 衡 | 15067749789 |
24 | 瑶溪村龙湾联运有限公司等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张 衡 | 15067749789 |
25 | 瑶溪村金善寺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张 衡 | 15067749789 |
26 | 永胜村瑶溪上山公路北侧片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倪美妹 | 15382587053 |
27 | 河口村龙水北路废弃厂房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黄芝绍 | 13057988819 |
28 | 泷山塘北侧山体游步道路堤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章小玲 | 13758478951 |
29 | 底岭下建筑石料整合矿南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吴晓飞 | 13736969990 |
30 | 龙湾实验小学西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吴晓飞 | 13736969990 |
31 | 瑞邦灯箱加工厂北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方建国 | 13906635350 |
32 | 机场大道茅竹岭段南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杨建平 | 15858820875 |
33 | 白楼下村茅竹岭玄妙观后崩塌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杨建平 | 15858820875 |
34 | 白楼下村张氏宗祠后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杨建平 | 15858820875 |
35 | 龙东村巨星特钢厂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潘世华 | 13857742121 |
36 | 黄石山雷达路雷达站南侧段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林荣国 | 13777754711 |
37 | 黄石村雷达路西侧采石边坡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林荣国 | 13777754711 |
38 | 龙湾村龙妙宫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陈宗定 | 15057574567 |
39 | 龙湾村炮台路东侧边坡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李成立 | 13806871009 |
40 | 龙东村温州市龙湾制氧厂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潘世华 | 13857742121 |
41 | 黄山村温州绿禾再生资源公司东南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曹小平 | 13587479770 |
42 | 黄山村砖厂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李 波 | 15858586009 |
43 | 黄山村与黄石村交界矿山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陈 林 | 13587670555 |
44 | 黄石村临时停车场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胡宏恩 | 13857767520 |
45 | 黄石村黄山宫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瑶溪街道 | 潘忠淼 | 林雄旦 | 13777777537 |
46 | 双岙村安仁寺后山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张美华 | 15858537017 |
47 | 郑宅村白水水电站及西侧房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郑炳泽 | 13780113373 |
48 | 郑宅村新友谊阀门配件厂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郑炳泽 | 13780113373 |
49 | 青山村温州市龙湾泡花碱厂后山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娄树友 | 15988728884 |
50 | 坦头村华来石业厂房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丁永海 | 13968831305 |
51 | 度山村精达堆场及其西侧堆场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朱永强 | 13587965777 |
52 | 度山村温州市宏康化工有限公司厂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朱永强 | 13587965777 |
53 | 孙垟村采石边坡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项林燕 | 13587606137 |
54 | 朱垟村、丰台村温州市龙湾坦头矿山石子场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黄文元 | 18072019000 |
55 | 刘宅村砖厂及工业厂房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王秀葵 | 15957711779 |
56 | 下湾村杨府庙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郑智刚 | 13705888191 |
57 | 石浦村五显庙等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永中街道 | 朱邦正 | 张延平 | 13957776108 |
58 | 状元桥村太阴宫南侧楼房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李建国 | 13656779418 |
59 | 状元桥村高山宫东侧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李建国 | 13656779418 |
60 | 状元桥村海军基地餐厅等房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李建国 | 13656779418 |
61 | 响动岩村状响线公路北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金加元 | 13906651628 |
62 | 响动岩王宅53、54-6~11号王显光等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潘月钗 | 13758470183 |
63 | 响动岩村潘宅37号潘嗣联等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潘月钗 | 13758470183 |
64 | 响动岩村山区九岗D49号方明弟等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金加元 | 13906651628 |
65 | 响动岩村山区3-5片区彭宅3号彭松华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金加元 | 13906651628 |
66 | 响动岩村龙母宫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潘月钗 | 13758470183 |
67 | 山西岙村骄泰路王氏宗祠斜对面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王 骏 | 13957708727 |
68 | 山西岙村三港庙南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王 骏 | 13957708727 |
69 | 御史桥村温州粮食中转库后山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黄国建 | 13738338896 |
70 | 龙湾状元绿富生态家庭农场后山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黄国建 | 13738338896 |
71 | 温州市燃气有限公司市中应急气源站南东侧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陈玉山 | 13806889337 |
72 | 西台岙村集善道观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陈玉山 | 13806889337 |
73 | 三郎桥村田岙路37~47号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王 民 | 13819733986 |
74 | 大岙溪村大岙溪路74~80号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王晓春 | 15968768691 |
75 | 大岙溪村大岙溪路165~195号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王晓春 | 15968768691 |
76 | 石坦村余秀凤等屋后不稳定斜坡风险防范区 | 状元街道 | 张承前 | 王祖武 | 13706655328 |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1/2025-29269 | ||
组配分类 | 应急预案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5-05-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25年“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为切实做好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温政发〔2022〕13号)和《2025年温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温地(海)灾指〔2025]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一个目标、三个不怕、四个宁可”重要理念,不断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龙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控险保安”三年行动,完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双控机制。全周期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新建15处无线简易雨量报警器;深入推进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强化部门应急响应联动和基层应急技术支撑,快速有效处置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做好地质灾害源头管控、持续深化平原区地面沉降防治,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危害。 二、重点防范时段和区域 (一)重点防范时段 结合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历史分析总结,7-9月台汛期是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5-7月梅汛期为次重点防范期。台风期间及雨后48小时和夏秋季可能出现的“东风波”暴雨时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其次是梅汛期和局地强对流降雨时段。 (二)重点防范类型 我区主要防范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沉降四种类型。台风期与“东风波”影响期往往过程雨量大、强度强,要全面防范山区沟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及山体滑坡与崩塌的发生;梅汛期和局地强对流雷雨时段则重点防范无有效防护措施的开挖扰动山体边坡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 (三)重点防范区 现状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人口集聚区、旅游景区、农家乐、各类养殖场等生产经营场所、在建工程及临时工棚周边、山区道路边坡、农村切坡建房高陡边坡、小流域沟谷等区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永强平原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排查 1.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密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督促街道及相关责任单位重点围绕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农房、旅游景区、宗教场所、学校、康养机构、农家乐、道路、水利设施、各类养殖场等生产经营场所、市政公用设施、在建工程及临时工棚周边等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排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变化情况,动态跟踪问题隐患整改,落实防范措施。 2.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更新。按照《浙江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更新调查工作方案》,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更新调查,在入汛前对现有风险防范区进行重新划定。全面核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分布及威胁(影响)范围、风险等级,更新完善责任人和网格员等地质灾害风险要素信息。 (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防治规划体系。系统总结“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成效,全面分析“十五五”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全面配合开展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始终坚持地质灾害隐患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十个一律五个必须五个到位”措施,全周期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及时落实“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信息资料库与动态更新,不断完善年度风险隐患“一本账”。 3.不断完善群专结合监测。全面总结地质灾害普适型监测预警工作成效,按照“新建一批、更新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优化工程。确保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在线率100%,完成山区行政村、重点自然村和人口相对集中区等15个无线简易雨量报警器建设。 4.全力实施综合治理工程。落实“即查即治”制度,因地制宜落实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强化治理工程在建和试运行期质量监管,做好已竣工治理工程维护工作监督检查。强化治理工程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全过程闭环管理,切实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在汛期正常发挥作用。 (三)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1.扎实开展汛期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和规划、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多部门联动,及时开展地质灾害趋势分析与会商研判。优化“八张风险清单”分类分层分级研判管控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提示单、预警响应单和重点风险管控清单,确保地质灾害的各项防范应急工作快速准确到位。 2.持续深化“驻县进乡”工作。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驻县进乡”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和装备配备。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充分发挥地质队员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主力军”作用,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服务新格局,进一步弥补基层专业技术力量短板,提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 3.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强化“基层末梢”特别是街道、村(社区)最小防御单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区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应急响应联动,增强应急指挥协同处置能力。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汛期各项应急准备,优化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库,充实各类应急物资,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一旦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迅速调集队伍和应急物资开展救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完善应急技术支撑队伍和装备建设,接到地质灾害险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应急调查,做好应急处置技术支撑。 (四)切实加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 加强城市地质安全监测,开展地面沉降分层标组监测和奥体中心光纤自动化监测。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农村、建设、铁管中心等部门协作,开展高铁等重大线性工程沿线地质安全监测,推进建立共建共监共享机制。 (五)加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 根据《浙江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网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通知要求,龙湾区已完成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点10个,均为二级监测点,其中特色元素监测点4个,高背景监测点6个;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百镇千村富硒土地地球化学详查工作的通知》要求,2025年龙湾区需完成0.31万亩富硒详查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本行业、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各司其职、加强沟通、高效联动。相关街道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按时保质完成年度防治任务。 (二)加强资金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统筹好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切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金需求。 (三)加强监督考核。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督查计划,开展不定期的督查检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者,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四)加强宣传培训。持续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驻县进乡”地质队员的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附件: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清单 2025年龙湾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清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