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库栏目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2093/2025-01314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星海街道
生成日期 2025-04-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龙湾区星海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4-02 09:53:34浏览次数: 来源:星海街道 字体:[ ]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星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勇争先,勇毅前行,奋力冲刺“全年红”,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力有效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锚定发力“全年红”。构建“工业筑基-招商强链-投资蓄能”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攻坚工业增长极,深化“全员助企”行动,核心指标增速增量领跑全市工业A类街镇。激活招商“强引擎”。建立“一把手”领衔招商机制,拉动双潭商贸联盟贸易回归、小米汽车区域总部、俊光总部项目等标杆项目落地,构建“总部经济-业态升级”的良性循环。构筑投资“新高地”。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夯实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能源三大产业链生态圈,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二)提速提档增动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速壮大创新主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新增国家“小巨人”1家,完成小升规企业40余家,上市企业1家(方正阀门),新三板挂牌1家(明泰控股)。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实施新一轮高耗低效整治工作。用心优化营商环境。迭代企服中心2.0,组织惠企政策宣传78场,惠及企业100余家,化解企业难题45件。构筑校企合作新平台,组织议政会成员、企业优秀代表等在辖区浙江东方高校开展以“培育高素养劳动者·蓄能新质生产力”系列访谈。

(三)高标高质优环境,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赋能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统筹执法人员力量,梳理街道“一张清单管执法”,深入推行“综合查一次”,提升执法效率。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系统整合“志愿红”“执法蓝”等力量,深度查摆乱停车、乱拉线、乱堆放等“城市病”。驱动城市品质追赶跨越。成功完成星海街道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星海街道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安全隐患路口亮化工程、星海企业微治理中心建设、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旭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新建龙湾区经济开发区滨海二路力天城市书房等7个民生实事项目,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振发展成色更足更亮。秉着新建违建“零容忍”、发现一处处置一处的原则,增加关注光伏违建领域。大力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生态环境执法队开展环境专项整治34次,成功打击7家非法企业,处理1起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四)稳扎稳打促共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慈善共富扩面提质。成立星海街道慈善分会,招募会员单位126家。定期举办慈善活动,5月13龙湾慈善日在滨海置信立体广场成功举办爱心义工大型活动,现场提供义剪、义诊、免费推拿艾灸、知识科普、免费打印照片、非遗糖画、特色小吃等公益活动,反响良好。就业服务步伐坚实。挖掘星海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新动能,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1场,累计发布岗位数近12.6万个,达成就业人数2万余人。支持企业规范用工,开展企业合规用工讲座5次,吸引63家企业参加,进一步搭建和谐工企关系。今年龙湾区置信广场零工市场获得浙江省省级零工市场荣誉称号,相关做法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放。社区服务精彩出圈。开展社区优化调整,改革试行“3+2”社区党委设置,做强社区大党委、企业社区综合党委,持续开展“壹号”邻里市集、邻里“好声音”、“企BA”篮球赛等活动,刷新“工业风”社群新场景。

(五)全心全意优治理,“平安底座”不断筑牢。做实“全员作战”网格化共商。优化调整10个片格66个网格“1+3+N”全员作战,捆绑式深入网格开展排查治理。组织成立“志愿服务红、退役军人绿、安监消防蓝”三色巡警队15支,消除治安风险隐患105处,排查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3000余条,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探索“平安共治”微治理试点。探索“枫桥式”企业建设,全面深化企业微治理中心试点工作,以长江汽车电子社会微治理中心为例,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以办公室、车间为单位细化网格,建立25大格、105小格微治理安全员网格矩阵,各微网格员定期走访车间、宿舍,牵头引入相关职能科室、站所定期定点入驻,今年来共发现矛盾隐患55起,调解人员180余人次,及时化解矛盾于萌芽。擦亮“法润星海”法律公共服务品牌,完善多元化解机制,今年以来共办结各类劳动保障案件2882件,涉及人数3905人,劳动争议调解质效得到提升。强化“安全生产”专项化整治。率先全面开展光伏发电设备安全整治行动,扎实开展一厂多租、“厂中厂”“园中园”、高层建筑消防等除险保安工作,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整治“3030”闭环机制,今年以来整治提升企业658家,完成立案处罚54起,处罚电瓶车违规充电234起。扎实开展“百万员工大培训”,组织村二产、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专项讲座32场,培训人次达5000余人。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转型待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不快、高新产业培育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不够,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任重道远。二是区域能级待完善。文教卫体、城乡品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科创、人才环境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隐患风险待消除。隐患排查整改量大面广,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仍面临较大工作压力。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25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聚焦创新深化,争当“科创新区”排头兵 。做精“保姆式”科技服务。积极协助企业申报人才政策、高企认证、技改奖补资金,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等各类科技政策培训,有效解决企业人才引进、高新技术认证、技术专利申请、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教育医疗保障等问题,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抓好“订单式”成果转化。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联合体系,支持重点企业独立或合作共建各类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螺旋式”转型升级。抓住新一轮政策机遇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支持、引导传统企业推进产业升级。

(二)聚焦稳进提质,争当“产业新区”排头兵。在指标攻坚上下功夫。紧盯重点指标,科学分析、深入挖潜、分类施策,确保优势指标持续领先、中游指标力争上游、短板指标迎头赶上。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切实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员抓经济、全员抓招商,加快招引一批龙头企业。积极鼓励本土优势企业增资扩产,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在为企服务上出实招。提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效,用好企服中心、“政企直通车”等载体,健全涉企问题发现和解决闭环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要素保障,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聚焦强城行动,争当“宜居新区”排头兵。加快补齐基建短板。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供电供气、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布局停车充电设施,畅通公共交通微循环,确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借力“强城行动”东风,奋力打造全龄友好城区建设。持续强化环境整治。强化重点商圈、工业园区、集贸市场等环境秩序综合整治,为入驻企业和职工创造干净整洁、生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积极聚拢烟火人气。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特色市集、夜间经济等消费业态,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消费节等主题活动,推动重点商圈能级提升,点燃城市“烟火气”。

(四)聚焦改革攻坚,争当“活力新区”排头兵。深化助企服务改革。集成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有效链接社会化服务资源,形成增值服务清单,梳理“一类事”改革事项,常态化做好企业诉求的收集研判和闭环解决。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基层网格智治深度融合,推进监管触角延伸、执法关口前移,打造指挥高效协同、信息共建共享、问题精准处置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深化基层队伍建设。积极谋划社区组织换届,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网格吹哨、条线报到”“法润星海”“邻里综治”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除险保安攻坚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严守安全红线,实现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优化企业微治理中心试点工作,开拓“枫桥经验”企业建设实践创新场景,以改革之新引领发展之变,充分激发“闯”“创”“干”活力。

(五)聚焦开放提升,争当“开放新区”排头兵。一方面育主体。对辖区进出口企业、外贸企业开展走访排摸、一对一服务,推动更多企业由贴牌向品牌出海转变。大力开展跨境电商出口直播和数字营销业务,支持本土企业自建海外独立仓站。另一方面拓市场。发挥商协会桥梁作用,鼓励辖区企业积极参加展会,组织参与“百企出海拓市场”行动,支持企业到海外抢订单。






索引号 001008003002093/2025-01314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星海街道
生成日期 2025-04-0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龙湾区星海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5-04-02 浏览次数: 来源:星海街道 字体:[ ]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星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勇争先,勇毅前行,奋力冲刺“全年红”,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力有效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锚定发力“全年红”。构建“工业筑基-招商强链-投资蓄能”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攻坚工业增长极,深化“全员助企”行动,核心指标增速增量领跑全市工业A类街镇。激活招商“强引擎”。建立“一把手”领衔招商机制,拉动双潭商贸联盟贸易回归、小米汽车区域总部、俊光总部项目等标杆项目落地,构建“总部经济-业态升级”的良性循环。构筑投资“新高地”。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夯实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能源三大产业链生态圈,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二)提速提档增动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速壮大创新主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新增国家“小巨人”1家,完成小升规企业40余家,上市企业1家(方正阀门),新三板挂牌1家(明泰控股)。盘活利用低效用地。实施新一轮高耗低效整治工作。用心优化营商环境。迭代企服中心2.0,组织惠企政策宣传78场,惠及企业100余家,化解企业难题45件。构筑校企合作新平台,组织议政会成员、企业优秀代表等在辖区浙江东方高校开展以“培育高素养劳动者·蓄能新质生产力”系列访谈。

(三)高标高质优环境,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赋能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统筹执法人员力量,梳理街道“一张清单管执法”,深入推行“综合查一次”,提升执法效率。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系统整合“志愿红”“执法蓝”等力量,深度查摆乱停车、乱拉线、乱堆放等“城市病”。驱动城市品质追赶跨越。成功完成星海街道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星海街道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安全隐患路口亮化工程、星海企业微治理中心建设、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旭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新建龙湾区经济开发区滨海二路力天城市书房等7个民生实事项目,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振发展成色更足更亮。秉着新建违建“零容忍”、发现一处处置一处的原则,增加关注光伏违建领域。大力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生态环境执法队开展环境专项整治34次,成功打击7家非法企业,处理1起严重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四)稳扎稳打促共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慈善共富扩面提质。成立星海街道慈善分会,招募会员单位126家。定期举办慈善活动,5月13龙湾慈善日在滨海置信立体广场成功举办爱心义工大型活动,现场提供义剪、义诊、免费推拿艾灸、知识科普、免费打印照片、非遗糖画、特色小吃等公益活动,反响良好。就业服务步伐坚实。挖掘星海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新动能,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1场,累计发布岗位数近12.6万个,达成就业人数2万余人。支持企业规范用工,开展企业合规用工讲座5次,吸引63家企业参加,进一步搭建和谐工企关系。今年龙湾区置信广场零工市场获得浙江省省级零工市场荣誉称号,相关做法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放。社区服务精彩出圈。开展社区优化调整,改革试行“3+2”社区党委设置,做强社区大党委、企业社区综合党委,持续开展“壹号”邻里市集、邻里“好声音”、“企BA”篮球赛等活动,刷新“工业风”社群新场景。

(五)全心全意优治理,“平安底座”不断筑牢。做实“全员作战”网格化共商。优化调整10个片格66个网格“1+3+N”全员作战,捆绑式深入网格开展排查治理。组织成立“志愿服务红、退役军人绿、安监消防蓝”三色巡警队15支,消除治安风险隐患105处,排查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隐患3000余条,构筑群防群治严密防线。探索“平安共治”微治理试点。探索“枫桥式”企业建设,全面深化企业微治理中心试点工作,以长江汽车电子社会微治理中心为例,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以办公室、车间为单位细化网格,建立25大格、105小格微治理安全员网格矩阵,各微网格员定期走访车间、宿舍,牵头引入相关职能科室、站所定期定点入驻,今年来共发现矛盾隐患55起,调解人员180余人次,及时化解矛盾于萌芽。擦亮“法润星海”法律公共服务品牌,完善多元化解机制,今年以来共办结各类劳动保障案件2882件,涉及人数3905人,劳动争议调解质效得到提升。强化“安全生产”专项化整治。率先全面开展光伏发电设备安全整治行动,扎实开展一厂多租、“厂中厂”“园中园”、高层建筑消防等除险保安工作,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整治“3030”闭环机制,今年以来整治提升企业658家,完成立案处罚54起,处罚电瓶车违规充电234起。扎实开展“百万员工大培训”,组织村二产、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专项讲座32场,培训人次达5000余人。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转型待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不快、高新产业培育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不够,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任重道远。二是区域能级待完善。文教卫体、城乡品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科创、人才环境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隐患风险待消除。隐患排查整改量大面广,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仍面临较大工作压力。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25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一)聚焦创新深化,争当“科创新区”排头兵 。做精“保姆式”科技服务。积极协助企业申报人才政策、高企认证、技改奖补资金,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等各类科技政策培训,有效解决企业人才引进、高新技术认证、技术专利申请、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教育医疗保障等问题,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抓好“订单式”成果转化。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联合体系,支持重点企业独立或合作共建各类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螺旋式”转型升级。抓住新一轮政策机遇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支持、引导传统企业推进产业升级。

(二)聚焦稳进提质,争当“产业新区”排头兵。在指标攻坚上下功夫。紧盯重点指标,科学分析、深入挖潜、分类施策,确保优势指标持续领先、中游指标力争上游、短板指标迎头赶上。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切实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员抓经济、全员抓招商,加快招引一批龙头企业。积极鼓励本土优势企业增资扩产,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在为企服务上出实招。提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效,用好企服中心、“政企直通车”等载体,健全涉企问题发现和解决闭环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要素保障,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聚焦强城行动,争当“宜居新区”排头兵。加快补齐基建短板。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讯、供电供气、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布局停车充电设施,畅通公共交通微循环,确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借力“强城行动”东风,奋力打造全龄友好城区建设。持续强化环境整治。强化重点商圈、工业园区、集贸市场等环境秩序综合整治,为入驻企业和职工创造干净整洁、生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居住环境。积极聚拢烟火人气。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特色市集、夜间经济等消费业态,精心策划系列特色消费节等主题活动,推动重点商圈能级提升,点燃城市“烟火气”。

(四)聚焦改革攻坚,争当“活力新区”排头兵。深化助企服务改革。集成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有效链接社会化服务资源,形成增值服务清单,梳理“一类事”改革事项,常态化做好企业诉求的收集研判和闭环解决。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与基层网格智治深度融合,推进监管触角延伸、执法关口前移,打造指挥高效协同、信息共建共享、问题精准处置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深化基层队伍建设。积极谋划社区组织换届,强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网格吹哨、条线报到”“法润星海”“邻里综治”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除险保安攻坚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严守安全红线,实现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优化企业微治理中心试点工作,开拓“枫桥经验”企业建设实践创新场景,以改革之新引领发展之变,充分激发“闯”“创”“干”活力。

(五)聚焦开放提升,争当“开放新区”排头兵。一方面育主体。对辖区进出口企业、外贸企业开展走访排摸、一对一服务,推动更多企业由贴牌向品牌出海转变。大力开展跨境电商出口直播和数字营销业务,支持本土企业自建海外独立仓站。另一方面拓市场。发挥商协会桥梁作用,鼓励辖区企业积极参加展会,组织参与“百企出海拓市场”行动,支持企业到海外抢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