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27/2025-0125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应急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3-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湾区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遏较大、控事故、保平安”主线任务,把牢安全生产基本面、基础盘,打好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2024年龙湾区作为工业大区成功夺取全省首批“安全发展铜鼎”,并高质量完成国考迎检工作。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一以贯之不松劲,全面筑牢安全生产根基。一是治本攻坚护航发展。结合“八大行动”“五大体系”,构建“1+8+16”总体框架,高质量完成116项年度工作任务,全年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万余家,发现问题隐患4.4万余条(重大事故隐患654条),行政处罚477起,警示约谈企业101家,停产整顿52家,罚没款约2100万元。二是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综合运用定期督导研判、交叉检查、“8+N”监管等工作机制,结合厂中厂、防高坠、电气焊等专项整治,发挥蓝田工作专班等点位力量,立好安全生产工作标杆。突出督查问责落实到位,今年先后警示约谈4家单位。三是紧盯问题清除隐患。深入推进危化品领域打非治违工作,不定期开展打击非法抛光联合执法行动,累计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18起,查获非法危险化学品约50吨,罚款65.5万元。强化刚性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全年开展“亮码检查”644次,立案处罚261家,办理行刑衔接4起。
(二)细致入微抓防控,全域抓实自然灾害防范。一是织密防汛防台安全网。坚持“四个提级”“四个最”,圆满完成6次台风、6次强降雨、1次雨雪冰冻的防御和应对任务,全局24小时作战累计30天,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既定目标。二是筑牢森林防灭火隔离墙。数字赋能,着力推进全区6个涉林街道基层森林防灭火体系“五网一平台”规范化建设,结合森防智眼系统,开展多轮专项行动及应急演练、拉练,全区预警并处置森林火情4000余起,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的森林火灾。三是建强防减救灾守护圈。有力推进全区59处避灾安置场所完成规范化建设。立足汛期、雨雪冰冻等极端情况,38支社会救援队伍1291人常年前置备勤,防汛“三大件”“四小件”全覆盖配备,为应急处突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基固本广覆盖,全力提升基层应急基础。一是攻坚应消体系建设。初步完成10个应急消防管理站、6支专职消防队、121个村(社区)应急消防服务站、应急突击队组建任务,打通应急消防救援“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将原用于疫情防控的22辆闲置特种车辆(救护车)转变为应急救援保障用车,加强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三是打造新式宣教阵地。结合安全宣传“五进”活动,“龙湾应急”抖音号推出《一定要给工友看》等系列安全知识宣传视频229期,粉丝突破42万,作品点赞量突破563万,影响力位列全国应急系统政务抖音号前列,获“温州市年度科普自媒体”荣誉。龙湾区应急安全实训基地被应急管理部推广全国特色安全科普场馆。
二、存在问题及短板
(一)风险隐患防控难。我区作为传统工业大区及东部交通枢纽,安全生产存在“四多一弱”特点:现有生产加工企业多、现存违章建筑多、外来务工人员多、“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多、人员安全意识弱,导致全区隐患底数量大面广,事故防控压力大。
(二)基层管理推进难。基层应消体系作用仍未有效发挥,部分基层干部思想重视程度不足、应知应会知识掌握不充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当前基层人员老龄化、专业匹配程度不足情况严重,编外人员待遇难以保障,监管力量与现实任务量不匹配,应消站“小安委办”“小防减救办”职责难以生效。
(三)安全监管压力大。执法工作是应急部门监管的基础性抓手,但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五个严禁”“八个不得”,执法标准更严格,叠加当前营商环境高要求,基层减负下无抓手等现状,严执法、宽环境“两难困境”将长期存在,安全监管压力极大。
三、2025年工作思路及工作建议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制定起始之年,既是龙湾“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夺取“安全发展银鼎”的攻坚之年,更是应急干部大显身手、大展作为的大干之年。龙湾将继续坚持以四个“二”工作法为主抓手,创新实施“1235”工程,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坚决守牢防灾减灾“三条底线”。
(一)聚焦“治本攻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安办统筹。进一步发挥安委办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强化“8+N”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综合运用红黄牌警示、通报、约谈、挂牌等方式,刚性督查推动推动问题街道、重点行业领域区域性整治提升。二是深化“治本攻坚”。谋深谋细年度攻坚任务清单,紧抓区域实际,紧盯重点行业领域,破解“园中园”“厂中厂”等顽瘴痼疾,创新源头监管举措,力争2025攻坚年安全基础稳固提升。三是强化刚性执法。抓好危化领域“打非”行动,强化刚性执法和行刑衔接,加大行刑衔接办案力度,争取案件数超2024年。
(二)健全“三防体系”,以全链条攻坚提升防减救灾效能。一是坚持“人防”建设是根本。健全指挥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适应我区实际的1833联合指挥体系。发挥基层作用,紧盯各类灾害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二是坚持“物防”建设是基础。持续用好国债项目等渠道,采购设备及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防洪疏堵设施、提档升级一批防火救援装备、规范达标一批避灾安置场所,加快构筑防灾减灾救灾工程体系。三是坚持“技防”建设是关键。强化科技助力,加密街道高位视频监控点位,结合“森防智眼”平台,实现林地全覆盖监控;利用“引水上山”工程,建设永久且可持续作战的森林消防水网。
(三)接续“夯基固本”,以基础性建设保障本质安全。一是建强应消基础。推进基层应消体系固本升级,完成从“建成”到“用好”转变,推动应消管理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二是提升执法服务。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高质量、精准化执法服务企业,推动安责险扩面高风险行业,发挥好安责险资金在预防事故重要作用,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提升全民素养。推动各领域全面开展安全应知应会宣传培训,进一步普及推行班前班后“两个五分钟”教育及“逢查必考”机制等。
(四)立足“五有要求”,以高标准高要求锻造应急铁军。一是强化政治领航。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紧抓不放,持续从思想上凝心铸魂、从政治上筑牢根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二是锻造应急铁军。立足四个“二”工作法,持续提升“急先锋”培训课堂深度广度,通过“岗位轮训+理论业务培训”,根本性改善干部作风问题,不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自纠,针对行政审批、督查检查、事故调查等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五)锚定“改革赋能”,以多维度创新打响应急品牌。深入推进“一联盟一队伍两基地”建设。“一联盟”,组建一个由28个行业协会组成的安全生产互助联盟,目的在于:一是发挥第三方平台作用,既保障企业权益,又规范制约中介机构;二是组建专家库,为企业提供各行业领域专业技术支持;三是借此运营“两基地”,实现企业自治、自管、自营;四是解决部分因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的难题,创新平台建设,用于宣传、推送各类最新消息。“一队伍”,组建一支“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区级综合救援队伍。通过谋求与上海新空直升机公司合作,探索打造“水+陆+空”一体化协作的救援新形式,构建无人机日常巡航、直升机极端条件灭火的森林防灭火体系,确保在自然灾害和应急处突中能够提供迅速有效的救援服务。“两基地”,进一步探索完善安全隐患模拟排查实训基地和科普基地,持续提升各类人员安全素养,打造一批集“防救逃”于一体的基层安全“尖兵”。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27/2025-0125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应急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3-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龙湾区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遏较大、控事故、保平安”主线任务,把牢安全生产基本面、基础盘,打好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2024年龙湾区作为工业大区成功夺取全省首批“安全发展铜鼎”,并高质量完成国考迎检工作。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一以贯之不松劲,全面筑牢安全生产根基。一是治本攻坚护航发展。结合“八大行动”“五大体系”,构建“1+8+16”总体框架,高质量完成116项年度工作任务,全年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万余家,发现问题隐患4.4万余条(重大事故隐患654条),行政处罚477起,警示约谈企业101家,停产整顿52家,罚没款约2100万元。二是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综合运用定期督导研判、交叉检查、“8+N”监管等工作机制,结合厂中厂、防高坠、电气焊等专项整治,发挥蓝田工作专班等点位力量,立好安全生产工作标杆。突出督查问责落实到位,今年先后警示约谈4家单位。三是紧盯问题清除隐患。深入推进危化品领域打非治违工作,不定期开展打击非法抛光联合执法行动,累计查处危险化学品违法行为18起,查获非法危险化学品约50吨,罚款65.5万元。强化刚性执法,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全年开展“亮码检查”644次,立案处罚261家,办理行刑衔接4起。 (二)细致入微抓防控,全域抓实自然灾害防范。一是织密防汛防台安全网。坚持“四个提级”“四个最”,圆满完成6次台风、6次强降雨、1次雨雪冰冻的防御和应对任务,全局24小时作战累计30天,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既定目标。二是筑牢森林防灭火隔离墙。数字赋能,着力推进全区6个涉林街道基层森林防灭火体系“五网一平台”规范化建设,结合森防智眼系统,开展多轮专项行动及应急演练、拉练,全区预警并处置森林火情4000余起,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的森林火灾。三是建强防减救灾守护圈。有力推进全区59处避灾安置场所完成规范化建设。立足汛期、雨雪冰冻等极端情况,38支社会救援队伍1291人常年前置备勤,防汛“三大件”“四小件”全覆盖配备,为应急处突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基固本广覆盖,全力提升基层应急基础。一是攻坚应消体系建设。初步完成10个应急消防管理站、6支专职消防队、121个村(社区)应急消防服务站、应急突击队组建任务,打通应急消防救援“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应急响应能力。将原用于疫情防控的22辆闲置特种车辆(救护车)转变为应急救援保障用车,加强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三是打造新式宣教阵地。结合安全宣传“五进”活动,“龙湾应急”抖音号推出《一定要给工友看》等系列安全知识宣传视频229期,粉丝突破42万,作品点赞量突破563万,影响力位列全国应急系统政务抖音号前列,获“温州市年度科普自媒体”荣誉。龙湾区应急安全实训基地被应急管理部推广全国特色安全科普场馆。 二、存在问题及短板 (一)风险隐患防控难。我区作为传统工业大区及东部交通枢纽,安全生产存在“四多一弱”特点:现有生产加工企业多、现存违章建筑多、外来务工人员多、“两客一危一货”重点车辆多、人员安全意识弱,导致全区隐患底数量大面广,事故防控压力大。 (二)基层管理推进难。基层应消体系作用仍未有效发挥,部分基层干部思想重视程度不足、应知应会知识掌握不充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当前基层人员老龄化、专业匹配程度不足情况严重,编外人员待遇难以保障,监管力量与现实任务量不匹配,应消站“小安委办”“小防减救办”职责难以生效。 (三)安全监管压力大。执法工作是应急部门监管的基础性抓手,但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五个严禁”“八个不得”,执法标准更严格,叠加当前营商环境高要求,基层减负下无抓手等现状,严执法、宽环境“两难困境”将长期存在,安全监管压力极大。 三、2025年工作思路及工作建议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制定起始之年,既是龙湾“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夺取“安全发展银鼎”的攻坚之年,更是应急干部大显身手、大展作为的大干之年。龙湾将继续坚持以四个“二”工作法为主抓手,创新实施“1235”工程,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坚决守牢防灾减灾“三条底线”。 (一)聚焦“治本攻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安办统筹。进一步发挥安委办牵头抓总作用,持续强化“8+N”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综合运用红黄牌警示、通报、约谈、挂牌等方式,刚性督查推动推动问题街道、重点行业领域区域性整治提升。二是深化“治本攻坚”。谋深谋细年度攻坚任务清单,紧抓区域实际,紧盯重点行业领域,破解“园中园”“厂中厂”等顽瘴痼疾,创新源头监管举措,力争2025攻坚年安全基础稳固提升。三是强化刚性执法。抓好危化领域“打非”行动,强化刚性执法和行刑衔接,加大行刑衔接办案力度,争取案件数超2024年。 (二)健全“三防体系”,以全链条攻坚提升防减救灾效能。一是坚持“人防”建设是根本。健全指挥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适应我区实际的1833联合指挥体系。发挥基层作用,紧盯各类灾害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二是坚持“物防”建设是基础。持续用好国债项目等渠道,采购设备及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防洪疏堵设施、提档升级一批防火救援装备、规范达标一批避灾安置场所,加快构筑防灾减灾救灾工程体系。三是坚持“技防”建设是关键。强化科技助力,加密街道高位视频监控点位,结合“森防智眼”平台,实现林地全覆盖监控;利用“引水上山”工程,建设永久且可持续作战的森林消防水网。 (三)接续“夯基固本”,以基础性建设保障本质安全。一是建强应消基础。推进基层应消体系固本升级,完成从“建成”到“用好”转变,推动应消管理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二是提升执法服务。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高质量、精准化执法服务企业,推动安责险扩面高风险行业,发挥好安责险资金在预防事故重要作用,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提升全民素养。推动各领域全面开展安全应知应会宣传培训,进一步普及推行班前班后“两个五分钟”教育及“逢查必考”机制等。 (四)立足“五有要求”,以高标准高要求锻造应急铁军。一是强化政治领航。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紧抓不放,持续从思想上凝心铸魂、从政治上筑牢根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二是锻造应急铁军。立足四个“二”工作法,持续提升“急先锋”培训课堂深度广度,通过“岗位轮训+理论业务培训”,根本性改善干部作风问题,不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廉政风险点自查自纠,针对行政审批、督查检查、事故调查等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五)锚定“改革赋能”,以多维度创新打响应急品牌。深入推进“一联盟一队伍两基地”建设。“一联盟”,组建一个由28个行业协会组成的安全生产互助联盟,目的在于:一是发挥第三方平台作用,既保障企业权益,又规范制约中介机构;二是组建专家库,为企业提供各行业领域专业技术支持;三是借此运营“两基地”,实现企业自治、自管、自营;四是解决部分因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的难题,创新平台建设,用于宣传、推送各类最新消息。“一队伍”,组建一支“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区级综合救援队伍。通过谋求与上海新空直升机公司合作,探索打造“水+陆+空”一体化协作的救援新形式,构建无人机日常巡航、直升机极端条件灭火的森林防灭火体系,确保在自然灾害和应急处突中能够提供迅速有效的救援服务。“两基地”,进一步探索完善安全隐患模拟排查实训基地和科普基地,持续提升各类人员安全素养,打造一批集“防救逃”于一体的基层安全“尖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