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28/2025-0087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3-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市场监管系统对标改革创新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派”、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经营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四张标签,着力干好六方面重点工作和十件助企惠民实事,千方百计“促发展”、与时俱进“抓改革”、全力以赴“保安全”。截至目前,共73人次和23个集体批次荣获国家总局、省局、市委市政府等各级表彰奖励,有力推动全区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议程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党建引领,打牢三个基础,市监队伍形象更加鲜活。一是打牢政治基础,干部作风“讲清廉、有担当”。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专题研讨会、条例解读、专题党课、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等专题活动50余场次,推动思想大解放,促进理念大更新、作风大提升、工作大落实,通过“支部攻坚、组团服务”的方式面对面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二是打牢人才基础,干部能力“展风采、有进步”。完成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市场监管领域一体化融合,增设电子数据取证分析科,培育壮大市场监管执法办案领域电子取证队伍。2人入选市场监管总局执法人才库。执法干部多次在省市局执法比武类大赛中斩获团体、个人第一名;执法经验微党课先后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微课堂、2024打击网络销售侵权商品行为中美两国行政执法合作交流会上作典型案件分享。三是打牢服务基础,柔性执法“暖企业、有效果”。围绕区委区政府抓经济指标中心工作,贯彻落实“柔性执法护航营商环境”,为辖区重点企业正常运行提供坚实保障。累计对规上或限上企业不予立案的38件,首违不罚的71件,立案以后其他情况免于行政处罚的24件。用暖心的整改提醒与指导帮扶感动企业,推动限下升限上12家,规下转规上17家。“柔性执法联合监管”成效获区委区政府及时奖励。
(二)聚焦发展,增值三类服务,营商环境效能更加优化。一是全员招商多维创新,助力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执法+监管+服务”的三元职能属性,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全面动员、全程服务、全时跟踪,将“门外汉”转变为“熟练工”,将“冷执法”转变为“暖服务”,将“落户企业”转变为“招引先锋”,全员在监管执法中不忘宣传龙湾的营商环境与区域优势,提供企业政策咨询、迁入手续办理、指标纳统、财政补贴等一条龙服务,以看得到、拿得到的预期收获提高招商吸引力。全员在监管执法中不忘招商引税,成功招引众生设计集团、通力电梯维保公司、国贸云商贸易公司总部等落户龙湾。二经营主体增量培优,赋能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905户,全区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123577户,居全市第八;新增企业4631户,全区在册企业44556户,占比35.41%,居全市第一;完成个转企419户。获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4家,全区在册各类外商投资企业358家,居全市第二位。联合区农商银行推广“守重贷”金融产品,向13户“守重”企业授信1.63亿元,用贷8000多万元。三是信用监管综合协调、集成高效。开发全国市监系统首个数据治理平台,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搭建起“高品质、标准化的规范基础”,成果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提升行动表现突出集体表彰,张文杰市长批示。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将4个部门至少15个工作日的修复时间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梳理2974家市场经营主体、4027条行政处罚记录中可信用修复主体,完成信用修复237家、685条。深化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龙湾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晾晒指标连续排名全省第一档。
(三)助企发展,拓宽三条赛道,优势产业提升更加有力。一是盘活知识产权价值。获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分中心,多举措为全区企业提供更加快速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完成发明专利授权快速预审124件。迭代建设知识产权大港湾,提升“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效能,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知识产权文化教育基地,工作获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市长张文杰批示肯定。全区新增发明专利860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21件,每万人63.97件;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达1900多件。二是优化质量强企品牌。设立阀门、不锈钢和开关插座一站式服务平台,联合温州市质检院、龙湾区质检所对企开展质量技术综合服务603家次。培育24家企业获得“浙江制造”认证证书,成果居全市前列。三是拓展先进标准引领。培育获“浙江制造”认证证书企业31家、标准创新型企业27家,入围国家级“领跑者”标准企业13家,各项成果均居全市前列。
(四)监管执法,维护三项秩序,监管市场活力更加澎湃。一是【】公平竞争井然有序。推进“省、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建设,全区共有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15家、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34家。加大查处侵犯商业秘密保护力度,查处反不正当案件11起,其中:侵犯商业秘密8起、虚假宣传2起、混淆行为1起,罚没款40余万,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00多万。二是平台经济合规培育。挖掘龙湾平台经济潜力,培育直播电商业务企业8家、超千万规模直播间3个、省级“绿色直播间”8个、省级“绿色直播基地”1个、超千万直播消费品牌5个,培育“新秀电商主播”12名,培训专业直播人才90名。三是铁拳亮剑打击违法。开展“铁拳”“亮剑”专项行动,查办案件921件(其中:食品安全案件351件,特种设备类案件29件,质量案件211件,药械化案件85件,知识产权案件39件),其中大要案95件,移送司法机关19件,依法罚没752.92万元。(发起大米行业翻包、串包集群战,查处相关经营主体9家,供应对象涉及全市多家中小学校,涉案金额1000余万,其中:移送公安机关4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人,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线索18条。查处违反物价管理规定案,牵头发起全市停车收费不执行政府指导价、不落实优惠减免政策集群战,整治全市范围内停车多收费违法问题。查处某电动车公司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没收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62台、违法所得1.35万元,入选省市监局典型案例。)
(五)除险保安,严守四大底线,本质安全新基础更加夯实。一是食安满意指数有效提升。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小作坊综合治理等各类专项行动,主导建立温州市地方标准《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运行规范》,开展浙江省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网红景区等活动15场次,设立“你送我检便民服务点”28家,成立“专职抽样队”,实现食品抽检分离“背靠背”,日常工作视频:“市监啄木鸟的一天”在省市监局视频号上广泛宣传,推动我区食品安全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以90.84%排名2024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二是药品安全监管有效落实。聚焦城乡接合部、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麻精药品、网络销售产品、医疗美容药械、口腔诊所药械等专项执法行动。指导帮扶中国眼谷企业成功获批眼轴长测量仪、一次性使用采样管核酸提取试剂盒等6个一、二类医疗器械。三是产品质量问题有效解决。建档生产国标水嘴、花洒企业173家,其中规上企业21家。通过产品抽检、专家指导、违规整治等方式,全面提升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预计水嘴省抽批次合格率将从2023年的28.6%上升至72%,情况明显好转。四是特种设备安全有效纳管。紧盯温州湾新区内“低散小”问题突出区域,加强排查频次,核实并纳管“应登未登、应检未检”设备167台,拆除非法土制特种设备2台,该创新模式获得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批示肯定。监管清剿“厂中厂”“园中园”、生产性自建房特种设备、小作坊、低效落后锅炉等领域隐患2893处。打造全市首个电动自行车应急处置应用模块,完成8个高层住宅小区试点、212台电梯的消防阻梯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在浙江华昌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温州市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展“钢瓶运输车和罐车碰撞”发生液化气泄露事件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全力提升燃气相关单位应急处理能力。
(六)实事惠民,聚焦三点关键,百姓生活品质更加焕发。一是推进民生实事普惠升级。实现11家中小学“示范食堂”、11家示范性食品作坊、4家标准化校园食材配送单位、5家省级放心农贸市场、4家医疗机构食堂智能“阳光厨房”等民生实事项目创建提升。为百姓免费提供“你送我检”快检2110批次,为410家初创企业提供免费基础代理记账服务。二是升级放心消费纠纷调解。大力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ODR运行机制的构建,消费纠纷调解成效持续升级。建立“青年律师法律实践基地”,为个体工商户及消费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助力温州志通雕塑艺术的瓯塑《雁山瓯水》陶瓷工艺品和温州萨啦咪红罐锦盒肉零食组合装获得2024年度温州特色伴手礼称号产品。三是治理漠视群众利益问题。邀请区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电子秤、电动自行车、转供电价格、燃气用具、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案件44起,燃气用具违法案件3起,电动自行车违法案件24起。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锚定一个总方向,深耕四个重点领域,实现党建与业务的互通互融,真正发挥出基层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卷起裤腿、甩开膀子”带头干的成效,全面塑造市场监管工作新形态,推动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取得崭新成果,积极谋划更多创新载体,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进一步在“经济、民生、安全、市场”四大板块谋创新、求实效、助发展。
(一)育企强企,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一是推动市场壮大。(1)一方面,紧密结合我区“强城行动”“大孵化器集群”“三谷”“两镇”等重点产业布局,建立企业地图与招商项目库。畅通招引企业办事“绿色通道”,做好外迁企业信息预警,推动出台更多切实有效、惠及面广、操作性强的惠企政策,助力企业迁进来、留得住、发展好。(2)另一方面,分析市场经营主体变化与趋势,实现优惠政策、融资贷款、信用修复、闭环解题集成推送,落实中介机构信用评价管理,深化“个转企”动态培育,推动经营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三重优化,提高市场经营主体生存周期和市场占有率。二是推动企业发展。强化质量强区强链强企建设,综合发挥计量标准、品牌创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要素,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标准‘领跑者’”企业培育库,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与指导帮扶,争取在品字标”企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标准创新型企业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打响“龙湾制造”品牌。三是推动科技创新。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区创建为载体,深入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升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四大工程,拓宽知识产权运用路径和场景,提升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协同水平,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得出、接得住、成长好”,实现创造能级跃升。
(二)惠民利民,进一步提高民生品质。一是落实民生实事。聚焦百姓“幸福要事”,持续夯实“放心食安”民生实事工程,高质量完成示范食品作坊、托幼机构儿童友好放心食堂等建设任务。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暖心工程,高品质完成个体工商户增值服务专区、企业免费代账记账服务等建设任务。二是规范标准计量。加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监管,保持对3C产品、机动车检测机构、建筑材料检测机构、民用三表、加油站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整顿行业风气。三是推动消费升级。健全完善消费维权工作协同联动机制,活用“一站式消费维权点”,提升投诉信息共享、违法线索移送、难点问题会商、维权成果联合发布效能,打响“放心消费在龙湾”品牌。深入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动提高龙湾区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三)守牢底线,进一步夯实本质安全。一是食品安全扩面巩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建“浙里市监瓯越服务站”,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百姓点检”等活动,闭环整治校园食品安全、生鲜门店、肉类生产企业、农兽药残留、添加剂超标等群众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升食品安全满意度。二是药品安全全面保障。积极召开药品检查员沙龙,提高药械化检查员业务能力。以“药剑”行动为抓手,开展中药饮片、口腔诊所药械、美容院化妆品、美容美发机构“靓妆”专项安全执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违法行为。三是特种设备应管尽管。结合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安全生产特点,聚焦重点设备、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护航两会、今冬明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三类场所叉车、城镇燃气安全、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特种设备“三非”“两超”“一无一违”违法违规行为。四是产品质量优化提升。拓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抽检并闭环整改许可证产品、3C产品、中央环保督察产品、温州市重点工业产品等,推动“效能落后”产业摆脱当前发展困局,提高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
(四)严格执法,进一步维持市场秩序。一是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开发并完善数据治理及应用系统,探索空间地理数据分析,争取《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目录》成为国家标准,强化“三书同达”风险提示、加强“无事不扰”事中监管、健全“协同高效”信用修复机制,构建亲企关系“生态链”。二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实现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相结合,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相衔接的“双审”“联审”工作模式,全面清除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政策文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三是打造放心消费市场。优化工业产品、食品、药品等方面优质消费产品供应,拓面建设“烟火气、幸福感”放心消费农贸市场、“绿色直播间”等放心消费单元,加强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对消费者关切的校园周边、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执法,打造安全放心满意的消费市场。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28/2025-0087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5-03-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市场监管系统对标改革创新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派”、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经营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四张标签,着力干好六方面重点工作和十件助企惠民实事,千方百计“促发展”、与时俱进“抓改革”、全力以赴“保安全”。截至目前,共73人次和23个集体批次荣获国家总局、省局、市委市政府等各级表彰奖励,有力推动全区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议程安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党建引领,打牢三个基础,市监队伍形象更加鲜活。一是打牢政治基础,干部作风“讲清廉、有担当”。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专题研讨会、条例解读、专题党课、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等专题活动50余场次,推动思想大解放,促进理念大更新、作风大提升、工作大落实,通过“支部攻坚、组团服务”的方式面对面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二是打牢人才基础,干部能力“展风采、有进步”。完成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市场监管领域一体化融合,增设电子数据取证分析科,培育壮大市场监管执法办案领域电子取证队伍。2人入选市场监管总局执法人才库。执法干部多次在省市局执法比武类大赛中斩获团体、个人第一名;执法经验微党课先后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微课堂、2024打击网络销售侵权商品行为中美两国行政执法合作交流会上作典型案件分享。三是打牢服务基础,柔性执法“暖企业、有效果”。围绕区委区政府抓经济指标中心工作,贯彻落实“柔性执法护航营商环境”,为辖区重点企业正常运行提供坚实保障。累计对规上或限上企业不予立案的38件,首违不罚的71件,立案以后其他情况免于行政处罚的24件。用暖心的整改提醒与指导帮扶感动企业,推动限下升限上12家,规下转规上17家。“柔性执法联合监管”成效获区委区政府及时奖励。 (二)聚焦发展,增值三类服务,营商环境效能更加优化。一是全员招商多维创新,助力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执法+监管+服务”的三元职能属性,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全面动员、全程服务、全时跟踪,将“门外汉”转变为“熟练工”,将“冷执法”转变为“暖服务”,将“落户企业”转变为“招引先锋”,全员在监管执法中不忘宣传龙湾的营商环境与区域优势,提供企业政策咨询、迁入手续办理、指标纳统、财政补贴等一条龙服务,以看得到、拿得到的预期收获提高招商吸引力。全员在监管执法中不忘招商引税,成功招引众生设计集团、通力电梯维保公司、国贸云商贸易公司总部等落户龙湾。二经营主体增量培优,赋能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905户,全区在册市场主体总量达123577户,居全市第八;新增企业4631户,全区在册企业44556户,占比35.41%,居全市第一;完成个转企419户。获总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4家,全区在册各类外商投资企业358家,居全市第二位。联合区农商银行推广“守重贷”金融产品,向13户“守重”企业授信1.63亿元,用贷8000多万元。三是信用监管综合协调、集成高效。开发全国市监系统首个数据治理平台,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搭建起“高品质、标准化的规范基础”,成果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提升行动表现突出集体表彰,张文杰市长批示。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将4个部门至少15个工作日的修复时间压缩到了3个工作日,梳理2974家市场经营主体、4027条行政处罚记录中可信用修复主体,完成信用修复237家、685条。深化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龙湾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晾晒指标连续排名全省第一档。 (三)助企发展,拓宽三条赛道,优势产业提升更加有力。一是盘活知识产权价值。获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分中心,多举措为全区企业提供更加快速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完成发明专利授权快速预审124件。迭代建设知识产权大港湾,提升“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效能,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知识产权文化教育基地,工作获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市长张文杰批示肯定。全区新增发明专利860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21件,每万人63.97件;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达1900多件。二是优化质量强企品牌。设立阀门、不锈钢和开关插座一站式服务平台,联合温州市质检院、龙湾区质检所对企开展质量技术综合服务603家次。培育24家企业获得“浙江制造”认证证书,成果居全市前列。三是拓展先进标准引领。培育获“浙江制造”认证证书企业31家、标准创新型企业27家,入围国家级“领跑者”标准企业13家,各项成果均居全市前列。 (四)监管执法,维护三项秩序,监管市场活力更加澎湃。一是【】公平竞争井然有序。推进“省、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建设,全区共有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15家、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34家。加大查处侵犯商业秘密保护力度,查处反不正当案件11起,其中:侵犯商业秘密8起、虚假宣传2起、混淆行为1起,罚没款40余万,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00多万。二是平台经济合规培育。挖掘龙湾平台经济潜力,培育直播电商业务企业8家、超千万规模直播间3个、省级“绿色直播间”8个、省级“绿色直播基地”1个、超千万直播消费品牌5个,培育“新秀电商主播”12名,培训专业直播人才90名。三是铁拳亮剑打击违法。开展“铁拳”“亮剑”专项行动,查办案件921件(其中:食品安全案件351件,特种设备类案件29件,质量案件211件,药械化案件85件,知识产权案件39件),其中大要案95件,移送司法机关19件,依法罚没752.92万元。(发起大米行业翻包、串包集群战,查处相关经营主体9家,供应对象涉及全市多家中小学校,涉案金额1000余万,其中:移送公安机关4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人,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线索18条。查处违反物价管理规定案,牵头发起全市停车收费不执行政府指导价、不落实优惠减免政策集群战,整治全市范围内停车多收费违法问题。查处某电动车公司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没收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62台、违法所得1.35万元,入选省市监局典型案例。) (五)除险保安,严守四大底线,本质安全新基础更加夯实。一是食安满意指数有效提升。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小作坊综合治理等各类专项行动,主导建立温州市地方标准《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运行规范》,开展浙江省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网红景区等活动15场次,设立“你送我检便民服务点”28家,成立“专职抽样队”,实现食品抽检分离“背靠背”,日常工作视频:“市监啄木鸟的一天”在省市监局视频号上广泛宣传,推动我区食品安全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以90.84%排名2024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二是药品安全监管有效落实。聚焦城乡接合部、医院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麻精药品、网络销售产品、医疗美容药械、口腔诊所药械等专项执法行动。指导帮扶中国眼谷企业成功获批眼轴长测量仪、一次性使用采样管核酸提取试剂盒等6个一、二类医疗器械。三是产品质量问题有效解决。建档生产国标水嘴、花洒企业173家,其中规上企业21家。通过产品抽检、专家指导、违规整治等方式,全面提升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预计水嘴省抽批次合格率将从2023年的28.6%上升至72%,情况明显好转。四是特种设备安全有效纳管。紧盯温州湾新区内“低散小”问题突出区域,加强排查频次,核实并纳管“应登未登、应检未检”设备167台,拆除非法土制特种设备2台,该创新模式获得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批示肯定。监管清剿“厂中厂”“园中园”、生产性自建房特种设备、小作坊、低效落后锅炉等领域隐患2893处。打造全市首个电动自行车应急处置应用模块,完成8个高层住宅小区试点、212台电梯的消防阻梯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在浙江华昌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温州市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开展“钢瓶运输车和罐车碰撞”发生液化气泄露事件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全力提升燃气相关单位应急处理能力。 (六)实事惠民,聚焦三点关键,百姓生活品质更加焕发。一是推进民生实事普惠升级。实现11家中小学“示范食堂”、11家示范性食品作坊、4家标准化校园食材配送单位、5家省级放心农贸市场、4家医疗机构食堂智能“阳光厨房”等民生实事项目创建提升。为百姓免费提供“你送我检”快检2110批次,为410家初创企业提供免费基础代理记账服务。二是升级放心消费纠纷调解。大力推进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ODR运行机制的构建,消费纠纷调解成效持续升级。建立“青年律师法律实践基地”,为个体工商户及消费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助力温州志通雕塑艺术的瓯塑《雁山瓯水》陶瓷工艺品和温州萨啦咪红罐锦盒肉零食组合装获得2024年度温州特色伴手礼称号产品。三是治理漠视群众利益问题。邀请区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电子秤、电动自行车、转供电价格、燃气用具、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案件44起,燃气用具违法案件3起,电动自行车违法案件24起。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锚定一个总方向,深耕四个重点领域,实现党建与业务的互通互融,真正发挥出基层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卷起裤腿、甩开膀子”带头干的成效,全面塑造市场监管工作新形态,推动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取得崭新成果,积极谋划更多创新载体,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进一步在“经济、民生、安全、市场”四大板块谋创新、求实效、助发展。 (一)育企强企,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一是推动市场壮大。(1)一方面,紧密结合我区“强城行动”“大孵化器集群”“三谷”“两镇”等重点产业布局,建立企业地图与招商项目库。畅通招引企业办事“绿色通道”,做好外迁企业信息预警,推动出台更多切实有效、惠及面广、操作性强的惠企政策,助力企业迁进来、留得住、发展好。(2)另一方面,分析市场经营主体变化与趋势,实现优惠政策、融资贷款、信用修复、闭环解题集成推送,落实中介机构信用评价管理,深化“个转企”动态培育,推动经营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三重优化,提高市场经营主体生存周期和市场占有率。二是推动企业发展。强化质量强区强链强企建设,综合发挥计量标准、品牌创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要素,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完善“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标准‘领跑者’”企业培育库,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与指导帮扶,争取在品字标”企业、企业标准“领跑者”、标准创新型企业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打响“龙湾制造”品牌。三是推动科技创新。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区创建为载体,深入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升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四大工程,拓宽知识产权运用路径和场景,提升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协同水平,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得出、接得住、成长好”,实现创造能级跃升。 (二)惠民利民,进一步提高民生品质。一是落实民生实事。聚焦百姓“幸福要事”,持续夯实“放心食安”民生实事工程,高质量完成示范食品作坊、托幼机构儿童友好放心食堂等建设任务。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暖心工程,高品质完成个体工商户增值服务专区、企业免费代账记账服务等建设任务。二是规范标准计量。加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监管,保持对3C产品、机动车检测机构、建筑材料检测机构、民用三表、加油站等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整顿行业风气。三是推动消费升级。健全完善消费维权工作协同联动机制,活用“一站式消费维权点”,提升投诉信息共享、违法线索移送、难点问题会商、维权成果联合发布效能,打响“放心消费在龙湾”品牌。深入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动提高龙湾区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三)守牢底线,进一步夯实本质安全。一是食品安全扩面巩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政同责,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协同机制,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建“浙里市监瓯越服务站”,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百姓点检”等活动,闭环整治校园食品安全、生鲜门店、肉类生产企业、农兽药残留、添加剂超标等群众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升食品安全满意度。二是药品安全全面保障。积极召开药品检查员沙龙,提高药械化检查员业务能力。以“药剑”行动为抓手,开展中药饮片、口腔诊所药械、美容院化妆品、美容美发机构“靓妆”专项安全执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违法行为。三是特种设备应管尽管。结合区域性、行业性、季节性安全生产特点,聚焦重点设备、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扎实开展护航两会、今冬明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三类场所叉车、城镇燃气安全、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特种设备“三非”“两超”“一无一违”违法违规行为。四是产品质量优化提升。拓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抽检并闭环整改许可证产品、3C产品、中央环保督察产品、温州市重点工业产品等,推动“效能落后”产业摆脱当前发展困局,提高区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 (四)严格执法,进一步维持市场秩序。一是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开发并完善数据治理及应用系统,探索空间地理数据分析,争取《经营主体信用信息目录》成为国家标准,强化“三书同达”风险提示、加强“无事不扰”事中监管、健全“协同高效”信用修复机制,构建亲企关系“生态链”。二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实现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相结合,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相衔接的“双审”“联审”工作模式,全面清除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的政策文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三是打造放心消费市场。优化工业产品、食品、药品等方面优质消费产品供应,拓面建设“烟火气、幸福感”放心消费农贸市场、“绿色直播间”等放心消费单元,加强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对消费者关切的校园周边、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执法,打造安全放心满意的消费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