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20/2025-0065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生成日期 | 2025-02-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区卫健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区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目标,紧扣“建高峰、强县域、稳基层、优服务”的工作主线,持续深化“健康龙湾”建设,加快打造“温州东部医疗高地”,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聚力改革攻坚,加速打造温州东部医疗新高地。一是医疗项目提速推进。2024年在建6个医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4.8 亿元。建成区第一人民医院、永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基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装修工程完成95%,海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完成85%;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龙湾颐馨医疗康养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已完工。二是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构建“2+10+N”城市医联体,下沉专家90名,服务天数5431天。新建区临检中心,完成影像中心共享病例9485例、检验中心共享325例、消毒供应中心共享9251趟。开展“浙医互认”76497项次,跨院互认率达76.76%,节约群众医疗费用支出180万元。创成3家省级社区医院,其中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得分全市第一。制定120院前急救工作绩效方案,新建瑶溪急救站,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居全市之首。争创1个市级、5个区级重点专科。温州首个“医疗共富小院”在龙湾区瑶溪街道南洋社区揭牌。三是人才队伍培育壮大。推动“510+行动计划”落地,引育大学生19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6名。落实卓越医师培育行动,遴选培育“全国导师制”青年人才2名、瓯越英才(D类)1名、“省医坛新秀”1名,同时获批新增“市医坛新秀”4名、卫生高级职称30人。重推“名医温州汇”行动,设立名医工作室4个,为区域医疗注入强劲动力。四是中医药服务创新发展。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评审。中医类别医疗机构门诊人次30.8万人次、业务总收入2.31亿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94.5%和67.3%。新建市级旗舰中医馆1家,市级中医阁2个、区级中医阁8个。
(二)聚焦普惠优质,持续探索全民全程健康服务新路径。一是健康龙湾纵深发展。健康龙湾建设实现省级考核“五连优”,积极培育健康龙湾行动市级样板点,扎实推进健康龙湾28项行动,其中“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获评2024年健康温州行动优秀案例,“龙湾区横街学校扩建工程项目”健康影响评价获2024年温州市健康影响评价县级优秀案例。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日常巡查暗访,开展13期蚊媒密度监测,加大病媒孳生地清理,确保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标准。二是健康服务落地见效。推进全民眼健康友好城区建设,为全区11993名群众实施眼健康检查,1000名儿童青少年提供近视矫治补贴,102例困难老年人开展免费白内障治疗。完成窝沟封闭5861例、结直肠癌筛查4528人、脑卒中筛查1531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接种30596人、适龄女生二价HPV疫苗全程接种人数316人、初高中新生结核病免费筛查14948人、宫颈筛查3301人、乳腺筛查3444人、安装174台AED,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率均超过100%。常住居民签约240249人,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79295人。三是生育支持环境持续优化。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三批次2797人,总金额417.80万元。“暖心助孕”项目被列为全省首批试点,建立“1+10+X”服务模式,累计服务90个家庭。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94个,普惠性托位占比高达89.46%,每千人托位数4.5个。率全市之先制定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工作方案,实现“医育联盟”托育机构签约、“医育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签约全覆盖。促进母婴室提质培优,新增3家四星级母婴室。四是老龄服务扩大供给。完成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37525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420例。为6071例老年人开展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评估、口腔健康评估、认知功能评定、情感状态评估,为2498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建立“居家-社区-门诊-病床”多元一体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全区安宁疗护街道覆盖率达60%,各街道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
(三)突出多元共治,积极开拓公共卫生服务新局面。一是创新发展医防融合工作。制定医防融合“1+N”配套文件,围绕“六大融合”,打造无疫社区、传染病分级诊疗等具有龙湾特色的医防融合新模式。其中万顺无疫社区创建典型案例在全国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咨询论证会上作交流发言。高效应对六起登革热输入疫情,未发生本地病例。二是健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区、街道、村社三级规范化服务站点建设率100%。完成心理健康驻点咨询服务1052次,服务对象260人,三级服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公益活动105场。三是全面提升综合监督执法质效。全量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选派39名专职疾控监督员开展派驻医疗机构巡查工作。依法依规全面推行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制度,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质扩面行动,依法查处各类卫生违法行为409件,打击无证行医查处6户次,“双随机”执法检查完成率达100%。开展“助企健康”行动,组建10支职业健康服务队伍,开展11期职业卫生培训,高质量完成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四)强化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党纪学习教育、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等三大教育融会贯通,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卫健思想汇”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开展各类理论学习58次,基层党组织集中培训教育20次。局班子领导全部赴基层联系单位上党纪专题党课,指导覆盖率100%。深入实施“瓯江红·双优争先”工程,严格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抓好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清单等制度执行。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作,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例达100%。创成四星两新党组织2家,三星两新党组织3家,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开展党建结对达100%。在“1+10”清廉医院示范带的基础上,打造14个“一院一品”廉政项目,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严格落实“六个纳入”,突出抓好正面宣传和阵地建设,卫生健康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向好。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加速打造温州东部医疗高地。投用区妇幼保健中心、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持续加强省市三级医院深度合作,持续做强做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全面提升区级医院能力水平,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加快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项目、龙湾颐馨康养医疗服务中心等高端民营医疗康养项目建设进度。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成果,新建10个市级中医阁。扎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医联体管理中心实体化运作,建成区域心电中心,上线互联网医院。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投用永兴、海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谋划推进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建设。
二是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龙湾建设省级考核“五连优”的基础上,力争进入健康温州考核前列。不断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争创国家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区,努力以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小切口,推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取得大突破,降低区域传染病发生率,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动现代化高水平疾控机构建设,创建A级规范化疾控中心,力争达到A+。
三是持续优化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善“1+N”生育养育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完善“1+5+10+X”矩阵式托育服务网络,投用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拓展“暖心助孕”省级试点项目、“护孕在线”等特色项目内涵。发挥“中国眼谷”优质资源,推进全民眼健康友好城区建设,提升全民眼健康筛查、免费白内障手术等优质服务体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提升行动,扩面推进“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试点开展糖尿病防制适宜技术推广,建立糖尿病患者眼健康档案,落实精准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康复护理、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家庭病床“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康复”服务。
四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推动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熟定型。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双带头人”培育和“双培养”工作力度,在临床医技科室中由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例保持在85%以上。常态化开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行动,对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巡查指导工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构建卫健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20/2025-0065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生成日期 | 2025-02-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区卫健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围绕“区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先行”目标,紧扣“建高峰、强县域、稳基层、优服务”的工作主线,持续深化“健康龙湾”建设,加快打造“温州东部医疗高地”,取得明显成效。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聚力改革攻坚,加速打造温州东部医疗新高地。一是医疗项目提速推进。2024年在建6个医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4.8 亿元。建成区第一人民医院、永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基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装修工程完成95%,海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完成85%;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龙湾颐馨医疗康养服务中心主体结构已完工。二是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构建“2+10+N”城市医联体,下沉专家90名,服务天数5431天。新建区临检中心,完成影像中心共享病例9485例、检验中心共享325例、消毒供应中心共享9251趟。开展“浙医互认”76497项次,跨院互认率达76.76%,节约群众医疗费用支出180万元。创成3家省级社区医院,其中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得分全市第一。制定120院前急救工作绩效方案,新建瑶溪急救站,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居全市之首。争创1个市级、5个区级重点专科。温州首个“医疗共富小院”在龙湾区瑶溪街道南洋社区揭牌。三是人才队伍培育壮大。推动“510+行动计划”落地,引育大学生19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6名。落实卓越医师培育行动,遴选培育“全国导师制”青年人才2名、瓯越英才(D类)1名、“省医坛新秀”1名,同时获批新增“市医坛新秀”4名、卫生高级职称30人。重推“名医温州汇”行动,设立名医工作室4个,为区域医疗注入强劲动力。四是中医药服务创新发展。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评审。中医类别医疗机构门诊人次30.8万人次、业务总收入2.31亿元,较上一年分别增长94.5%和67.3%。新建市级旗舰中医馆1家,市级中医阁2个、区级中医阁8个。 (二)聚焦普惠优质,持续探索全民全程健康服务新路径。一是健康龙湾纵深发展。健康龙湾建设实现省级考核“五连优”,积极培育健康龙湾行动市级样板点,扎实推进健康龙湾28项行动,其中“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获评2024年健康温州行动优秀案例,“龙湾区横街学校扩建工程项目”健康影响评价获2024年温州市健康影响评价县级优秀案例。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日常巡查暗访,开展13期蚊媒密度监测,加大病媒孳生地清理,确保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标准。二是健康服务落地见效。推进全民眼健康友好城区建设,为全区11993名群众实施眼健康检查,1000名儿童青少年提供近视矫治补贴,102例困难老年人开展免费白内障治疗。完成窝沟封闭5861例、结直肠癌筛查4528人、脑卒中筛查1531人、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接种30596人、适龄女生二价HPV疫苗全程接种人数316人、初高中新生结核病免费筛查14948人、宫颈筛查3301人、乳腺筛查3444人、安装174台AED,各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率均超过100%。常住居民签约240249人,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79295人。三是生育支持环境持续优化。户籍人口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三批次2797人,总金额417.80万元。“暖心助孕”项目被列为全省首批试点,建立“1+10+X”服务模式,累计服务90个家庭。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94个,普惠性托位占比高达89.46%,每千人托位数4.5个。率全市之先制定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工作方案,实现“医育联盟”托育机构签约、“医育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签约全覆盖。促进母婴室提质培优,新增3家四星级母婴室。四是老龄服务扩大供给。完成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37525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420例。为6071例老年人开展营养不良风险筛查评估、口腔健康评估、认知功能评定、情感状态评估,为2498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建立“居家-社区-门诊-病床”多元一体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全区安宁疗护街道覆盖率达60%,各街道人员培训覆盖率达100%。 (三)突出多元共治,积极开拓公共卫生服务新局面。一是创新发展医防融合工作。制定医防融合“1+N”配套文件,围绕“六大融合”,打造无疫社区、传染病分级诊疗等具有龙湾特色的医防融合新模式。其中万顺无疫社区创建典型案例在全国医防融合试点工作咨询论证会上作交流发言。高效应对六起登革热输入疫情,未发生本地病例。二是健全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区、街道、村社三级规范化服务站点建设率100%。完成心理健康驻点咨询服务1052次,服务对象260人,三级服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公益活动105场。三是全面提升综合监督执法质效。全量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选派39名专职疾控监督员开展派驻医疗机构巡查工作。依法依规全面推行初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制度,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质扩面行动,依法查处各类卫生违法行为409件,打击无证行医查处6户次,“双随机”执法检查完成率达100%。开展“助企健康”行动,组建10支职业健康服务队伍,开展11期职业卫生培训,高质量完成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四)强化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党纪学习教育、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等三大教育融会贯通,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卫健思想汇”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开展各类理论学习58次,基层党组织集中培训教育20次。局班子领导全部赴基层联系单位上党纪专题党课,指导覆盖率100%。深入实施“瓯江红·双优争先”工程,严格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抓好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清单等制度执行。深入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作,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例达100%。创成四星两新党组织2家,三星两新党组织3家,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开展党建结对达100%。在“1+10”清廉医院示范带的基础上,打造14个“一院一品”廉政项目,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严格落实“六个纳入”,突出抓好正面宣传和阵地建设,卫生健康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向好。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加速打造温州东部医疗高地。投用区妇幼保健中心、区第一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新院,持续加强省市三级医院深度合作,持续做强做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全面提升区级医院能力水平,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加快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项目、龙湾颐馨康养医疗服务中心等高端民营医疗康养项目建设进度。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成果,新建10个市级中医阁。扎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医联体管理中心实体化运作,建成区域心电中心,上线互联网医院。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建设,整体投用永兴、海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谋划推进海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建设。 二是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龙湾建设省级考核“五连优”的基础上,力争进入健康温州考核前列。不断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争创国家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区,努力以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小切口,推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取得大突破,降低区域传染病发生率,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推动现代化高水平疾控机构建设,创建A级规范化疾控中心,力争达到A+。 三是持续优化全民全程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善“1+N”生育养育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完善“1+5+10+X”矩阵式托育服务网络,投用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拓展“暖心助孕”省级试点项目、“护孕在线”等特色项目内涵。发挥“中国眼谷”优质资源,推进全民眼健康友好城区建设,提升全民眼健康筛查、免费白内障手术等优质服务体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提升行动,扩面推进“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试点开展糖尿病防制适宜技术推广,建立糖尿病患者眼健康档案,落实精准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康复护理、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家庭病床“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康复”服务。 四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推动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熟定型。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双带头人”培育和“双培养”工作力度,在临床医技科室中由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比例保持在85%以上。常态化开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行动,对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巡查指导工作,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构建卫健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