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92/2025-0029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湾新区投资促进局 |
生成日期 | 2025-01-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新区投促局(区投促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城行动”的决策部署,以“五个年行动”为抓手,签约市级重大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373.7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15个;完成新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43个,其中新落地超 10 亿元项目6个;完成实际使用外资5232万美元,其中高技术实际使用外资额2807万美元;引育总部项目17个,以“双招双引”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 突出“项目为王”,构造产业集聚“生态圈”。一是谋大招强,实现精准招商。加大先进制造业、总部及外资项目招引力度,落地正昊电力智能装备、人本轴承项目二期、温州模具智能制造园等单体制造业项目35个,新引进睿克电子、中交城投建设、一名汽车销售等500强类及高质量税源类总部项目7个,金帝集团通过境外贸易回归新途径累计到位外资1000万美元。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两手抓”,新招引34个区级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5个项目成功认定为市级项目。二是聚焦产业,促进链式招商。围绕主导产业、依托“三谷两镇”延炼强链补链,伟明高纯电解镍、滴立氢能等超亿元新能源项目落地;科大讯飞招引超67家企业入驻云软件谷,浙南云谷晶圆缺陷检测设备项目有望突破半导体“卡脖子”难题;科创板上市企业康众医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莫廷医疗、杰青领衔的睛睿科技等眼谷项目进场装修;埃锐云激光等新光谷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头雁领航,强化全员招商。深入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区领导带队赴东南亚、非洲深化境外经贸合作交流、走访考察北上广深等地企业90余家,全区80家单位开展“一把手”招商活动170余次,5个驻外专班累计外出走访638家次,成功招引上海新空直升机、厦门中卡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项目以及青山商业综合体、完美世界文商旅综合体等超10亿元商贸类项目。
(二) 突出“提质增效”,打出机制优化“组合拳”。一是健全机制促实效。强化项目全流程跟盯,开发数字化全员招商协同系统,月初以例会形式开展项目研判协调、月中开展项目集中走访、月末进行成果验收,促进项目高效推进;推动项目科学化决策,优化“双招双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总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13+6+10”召集人联席会议,提升项目落地实效。重大项目伟明温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完成供地817亩,整体进度过半。二是强化考核掀热潮。用好全员考核“指挥棒”,率全市之先实行国企公司化招商改革,针对平台国企、重点招商部门、一般招商部门、街道及驻外专班等5类考核对象,创新制定差异化考核细则与成绩共享、成效预估等赋分办法,科学应用国企“落地业绩+效益业绩”激励机制,以晾晒比拼活动不断掀起比学赶超热潮。三是加强培训提能力。以“线上+线下”形式定期组织全区招商干部学习相关制度、招商实务和产业动态,今年共组织召开3场全员招商考核培训会、1次公司化招商与全员招商业务培训班,覆盖400余人次,全面提升全区招商干部综合能力水平。
(三) 突出“温暖营商”,增强赴龙投资“吸引力”。一是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聚焦项目落地的堵点问题,协同资规部门合力缩短长江电子等项目用海区块审批时限、跟盯控规调整进度,加快打通分割再利用地块的“连片论证”路径,全方位压缩供地周期,目前上海电站阀门、长江电子一期等智能装备项目以及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的伟明环保设备、光达超级银粉等新能源项目均已挂牌出让;协调解决天萌体育项目施工通道、大唐5G项目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延期等问题,营造“温暖营商”品牌。二是用好招商推介“工具箱”。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眼健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会议、温州大学留温宣讲会等活动,依托“一个ppt、一本投资指南、一个宣传片”充分开展宣传推介,展示温州湾、龙湾招商靓丽名片,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三是筑牢在外商会“前哨站”。积极加强对外联络,走访慰问全国各地龙湾商会,指导完成广州、南京、上海等在外龙湾商会换届选举,接待南通、安徽等地温州商会返乡考察,共收集到相关乡贤名单626人;累计邀请42位在外商会会长、副会长参加街道议政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持续推动招大引强,力争签约市级重大项目50个;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43个,其中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6个;引育总部项目17个;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6亿美元。
(一)聚焦“招什么”,系统构建“现代产业招商”新局面。一是紧盯头部企业招大引强。利用好瑞浦、麦田等龙头企业“朋友圈”资源,以三类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为重点,持续对接洽谈德国欧宝电气(OBO)、猫眼旅游、泰丰航空等谋划项目,大力招引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带动性、支撑性项目,加快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支撑一方”的集聚效应。二是围绕“三谷两镇”招群引链。锚定视觉光学、未来科技与视觉延伸等赛道,推动眼谷加强与瓯江实验室、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产学研联动,紧盯眼谷科创园A区产业化招商;锚定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赛道,依托智算中心、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国际云软件谷加快落地华为创新中心、迈富时、龙湾“共富集市”等项目;锚定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等赛道,推动新光谷争取落地极光星通、星网船电、奥创光子等项目,打造产业集聚高地。三是锚定关键领域招新引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面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招引优质总部企业,同步加速推进青山商业综合体、完美世界文创等商贸项目,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攻坚外资招引,深挖青山、金帝等有境外布局本土企业利润返投、增资扩股潜力,争取央国企以境外资本参与我区基础设施、片区开发、公共服务等项目投资建设。
(二)聚焦“怎么招”,全面推行“多点开花招商”新模式。一是突出基金招商。与区内的浙能绿色产业基金、瑞力基金、爱尔基金等产业基金形成协同联动,重点围绕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板块,创新探索“园区+基金”“科技创投+赋能中心”等多元模式,为初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资金乘数效应。二是推广场景招商。以云软件谷、新光谷等为试点,针对更多市场化主体梳理我区投资机会清单、场景清单、发展清单,积极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激光与光电产业等场景创新示范区,开展场景供需对接会、场景路演会等活动,吸引全国优秀的场景能力企业落地。三是强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深化公司化招商改革、探索驻外招商改革、优化全员招商体系,指导服务各部门、街道及驻外专班用好“人缘、亲缘、地缘”资源,持续拓宽招商渠道,加强技改、增资扩产等项目包装谋划;重点推动各国企从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全方位切入,与“三谷两镇”平台专班实现充分融合,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与招引效率。
(三)聚焦“留得下”,着力强化“最优服务招商”新支撑。一是优化要素资源保障机制。协同其他部门做好全区制造业、商服、住宅等性质土地储备情况排摸,动态更新读地手册,为优质项目提供最优地块;靠前跟进项目用水、用电、用能等需求,压缩各类审批时限,确保各项基础要素无缝衔接。加速推进光达超级银粉、上海阀门电站、伟明环保设备等已挂牌项目备案开工。二是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深化“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团队、一包到底”服务机制,闭环抓好项目评估论证、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履约监管等全流程的工作落实,特别重大项目由区领导亲自挂钩联系推进。重点紧密跟踪顺丰、长江电子、睿克电子等外资重大项目,以优质服务力争加速完成外资到位。三是深化助企纾困解难协调机制。定期开展区内企业走访调研,依托区“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平台全面了解企业近况,第一时间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增资扩产、提质增效。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92/2025-0029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湾新区投资促进局 |
生成日期 | 2025-01-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4年,新区投促局(区投促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城行动”的决策部署,以“五个年行动”为抓手,签约市级重大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373.7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15个;完成新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43个,其中新落地超 10 亿元项目6个;完成实际使用外资5232万美元,其中高技术实际使用外资额2807万美元;引育总部项目17个,以“双招双引”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 突出“项目为王”,构造产业集聚“生态圈”。一是谋大招强,实现精准招商。加大先进制造业、总部及外资项目招引力度,落地正昊电力智能装备、人本轴承项目二期、温州模具智能制造园等单体制造业项目35个,新引进睿克电子、中交城投建设、一名汽车销售等500强类及高质量税源类总部项目7个,金帝集团通过境外贸易回归新途径累计到位外资1000万美元。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两手抓”,新招引34个区级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5个项目成功认定为市级项目。二是聚焦产业,促进链式招商。围绕主导产业、依托“三谷两镇”延炼强链补链,伟明高纯电解镍、滴立氢能等超亿元新能源项目落地;科大讯飞招引超67家企业入驻云软件谷,浙南云谷晶圆缺陷检测设备项目有望突破半导体“卡脖子”难题;科创板上市企业康众医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莫廷医疗、杰青领衔的睛睿科技等眼谷项目进场装修;埃锐云激光等新光谷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三是头雁领航,强化全员招商。深入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区领导带队赴东南亚、非洲深化境外经贸合作交流、走访考察北上广深等地企业90余家,全区80家单位开展“一把手”招商活动170余次,5个驻外专班累计外出走访638家次,成功招引上海新空直升机、厦门中卡科技等新质生产力项目以及青山商业综合体、完美世界文商旅综合体等超10亿元商贸类项目。 (二) 突出“提质增效”,打出机制优化“组合拳”。一是健全机制促实效。强化项目全流程跟盯,开发数字化全员招商协同系统,月初以例会形式开展项目研判协调、月中开展项目集中走访、月末进行成果验收,促进项目高效推进;推动项目科学化决策,优化“双招双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总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13+6+10”召集人联席会议,提升项目落地实效。重大项目伟明温州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完成供地817亩,整体进度过半。二是强化考核掀热潮。用好全员考核“指挥棒”,率全市之先实行国企公司化招商改革,针对平台国企、重点招商部门、一般招商部门、街道及驻外专班等5类考核对象,创新制定差异化考核细则与成绩共享、成效预估等赋分办法,科学应用国企“落地业绩+效益业绩”激励机制,以晾晒比拼活动不断掀起比学赶超热潮。三是加强培训提能力。以“线上+线下”形式定期组织全区招商干部学习相关制度、招商实务和产业动态,今年共组织召开3场全员招商考核培训会、1次公司化招商与全员招商业务培训班,覆盖400余人次,全面提升全区招商干部综合能力水平。 (三) 突出“温暖营商”,增强赴龙投资“吸引力”。一是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聚焦项目落地的堵点问题,协同资规部门合力缩短长江电子等项目用海区块审批时限、跟盯控规调整进度,加快打通分割再利用地块的“连片论证”路径,全方位压缩供地周期,目前上海电站阀门、长江电子一期等智能装备项目以及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的伟明环保设备、光达超级银粉等新能源项目均已挂牌出让;协调解决天萌体育项目施工通道、大唐5G项目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延期等问题,营造“温暖营商”品牌。二是用好招商推介“工具箱”。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眼健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会议、温州大学留温宣讲会等活动,依托“一个ppt、一本投资指南、一个宣传片”充分开展宣传推介,展示温州湾、龙湾招商靓丽名片,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三是筑牢在外商会“前哨站”。积极加强对外联络,走访慰问全国各地龙湾商会,指导完成广州、南京、上海等在外龙湾商会换届选举,接待南通、安徽等地温州商会返乡考察,共收集到相关乡贤名单626人;累计邀请42位在外商会会长、副会长参加街道议政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我局将持续推动招大引强,力争签约市级重大项目50个;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43个,其中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6个;引育总部项目17个;完成实际使用外资1.6亿美元。 (一)聚焦“招什么”,系统构建“现代产业招商”新局面。一是紧盯头部企业招大引强。利用好瑞浦、麦田等龙头企业“朋友圈”资源,以三类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为重点,持续对接洽谈德国欧宝电气(OBO)、猫眼旅游、泰丰航空等谋划项目,大力招引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带动性、支撑性项目,加快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支撑一方”的集聚效应。二是围绕“三谷两镇”招群引链。锚定视觉光学、未来科技与视觉延伸等赛道,推动眼谷加强与瓯江实验室、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产学研联动,紧盯眼谷科创园A区产业化招商;锚定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赛道,依托智算中心、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国际云软件谷加快落地华为创新中心、迈富时、龙湾“共富集市”等项目;锚定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等赛道,推动新光谷争取落地极光星通、星网船电、奥创光子等项目,打造产业集聚高地。三是锚定关键领域招新引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面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招引优质总部企业,同步加速推进青山商业综合体、完美世界文创等商贸项目,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攻坚外资招引,深挖青山、金帝等有境外布局本土企业利润返投、增资扩股潜力,争取央国企以境外资本参与我区基础设施、片区开发、公共服务等项目投资建设。 (二)聚焦“怎么招”,全面推行“多点开花招商”新模式。一是突出基金招商。与区内的浙能绿色产业基金、瑞力基金、爱尔基金等产业基金形成协同联动,重点围绕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板块,创新探索“园区+基金”“科技创投+赋能中心”等多元模式,为初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资金乘数效应。二是推广场景招商。以云软件谷、新光谷等为试点,针对更多市场化主体梳理我区投资机会清单、场景清单、发展清单,积极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激光与光电产业等场景创新示范区,开展场景供需对接会、场景路演会等活动,吸引全国优秀的场景能力企业落地。三是强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深化公司化招商改革、探索驻外招商改革、优化全员招商体系,指导服务各部门、街道及驻外专班用好“人缘、亲缘、地缘”资源,持续拓宽招商渠道,加强技改、增资扩产等项目包装谋划;重点推动各国企从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要素全方位切入,与“三谷两镇”平台专班实现充分融合,全面提升项目质量与招引效率。 (三)聚焦“留得下”,着力强化“最优服务招商”新支撑。一是优化要素资源保障机制。协同其他部门做好全区制造业、商服、住宅等性质土地储备情况排摸,动态更新读地手册,为优质项目提供最优地块;靠前跟进项目用水、用电、用能等需求,压缩各类审批时限,确保各项基础要素无缝衔接。加速推进光达超级银粉、上海阀门电站、伟明环保设备等已挂牌项目备案开工。二是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深化“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团队、一包到底”服务机制,闭环抓好项目评估论证、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履约监管等全流程的工作落实,特别重大项目由区领导亲自挂钩联系推进。重点紧密跟踪顺丰、长江电子、睿克电子等外资重大项目,以优质服务力争加速完成外资到位。三是深化助企纾困解难协调机制。定期开展区内企业走访调研,依托区“两个健康”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等平台全面了解企业近况,第一时间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增资扩产、提质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