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18/2024-5066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文广旅体局 |
生成日期 | 2024-05-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龙湾区文广旅体局紧扣省、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三带一馆群一街一古堡”文旅格局,高新文化广场正式启用,志通艺术馆、和合文化园精彩亮相,以演艺活动赋能文旅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浙南时尚演艺中心” 初具雏形,“山海古堡 未来之城”文旅IP进一步打响。
(一)2023年工作情况
1.有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构建具有龙湾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志通艺术馆、和合文化园精彩亮相,温州方言馆·郑张尚芳纪念馆、寺前街街史馆建设稳步推进,新增乡村博物馆2家,龙湾传统文化底色进一步擦亮。文物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争取到国家文物专项补助资金892万用于永昌堡文物建筑修缮。“浙里文物”揭榜挂帅试点项目——龙湾区“古宅新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平台完成建设并投用,文物古建筑保护能力、智治水平、活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非遗产业化发展更有活力。深入推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公布龙湾区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台《龙湾区提升小作坊,助力非遗文旅融合扶持办法》,全区非遗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成熟。
2.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升文旅载体能级。旅游核心吸引物进一步成型。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取得阶段性成果,盐文化广场正式对外开放。农旅融合项目——永兴艾米农智谷对外开放。2023年,在库文化和旅游项目14个,较年初增加2个,项目总投资117.24亿元,较年初增加9.33亿元。文旅消费进一步繁荣。培育华通国旅、嘉顺国旅2家规上旅行社企业。常态化开展“南洋市集”、“状元王鱼杨梅节”、“潮起龙湾”等文旅市集23场次。充分运用好文旅消费券促进作用,全年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271万元,带动文旅消费4000余万元。文旅品牌进一步塑造。指导温德姆酒店创成金叶级绿色饭店,指导嘉顺国旅创成四星级品质旅行社,实现相关文旅品牌零的突破。还创成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采摘旅游2A体验基地1家、省级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2家,文旅品牌有效塑造。特别是“浙南时尚演艺中心”初具雏形。薛之谦、张信哲演唱会等大型演艺活动成功在温州奥体中心举办,演艺旅游新兴业态进一步成型,2023年大型演唱会期间全区接待游客23.7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3.2亿元。
3.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地标进一步涌现。以演艺活动赋能文旅发展,高新文化广场正式启用,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招引最美书店钟书阁,为温州首店。此外,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2个,新建城市书房2家,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织密。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普惠均享。举办“迎接亚运会 共富新生活”第十一届音乐舞蹈节、龙湾区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等活动,“绘本袋袋库”亲子阅读推广活动入选《图书馆报》“2023全国阅读推广示范典型”,全年“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切实将文化惠民活动落到实处、文艺成果全民共享。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繁荣。歌曲《合唱时光》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群众音乐大赛金奖,小品《生与“死”》获浙江省总工会系统文艺类作品展演十佳作品,艺术事业发展良好势头持续拔升。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赓续历史文脉,筑文化地标,赋能强城行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龙湾样本,构筑具有龙湾地方文化标识度的文旅载体,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标识度。一是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与活化利用。全面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建普查办公室、指导组和普查工作队,印发普查方案,确保第一手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启动建设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永昌堡消防、安防工程,以及庙上路3号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二是深化打造龙湾民办博物馆典范之区。持续推动民办博物馆建设、提升,建设一批特色场馆,推动博物馆群串珠成链。持续扩大博物馆影响力,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三是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工作。做好“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工作,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以“非遗+旅游”双向赋能,深度融合,推动永昌堡景区、瑶溪风景区融入非遗技艺、民俗演出等元素。
2.坚持项目为王,强业态创新,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打造、招引高能级旅游核心吸引物、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探索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全力培育“浙南时尚演艺中心”文旅“爆款”。一是紧盯重大文旅项目。培育旅游核心吸引物,讲好寺前街文化故事,推进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开放运营。加快推进郑宅岙美丽田园综合体、等新项目,争取年度“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突破40个。二是提升载体能级。实施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做好大罗山南片旅游开发管理工作,充分挖掘龙湾工业旅游、科创旅游优势,开发1条精品工业旅游线路及中国眼谷研学线路。三是狠抓文旅品牌塑造。常态化开展文旅市集活动,丰富文旅消费场景。以“舌尖”带动“脚尖”,做好龙湾特色美食推介。紧扣“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旅游新风尚,争取更多头部演艺公司落户龙湾,实现演艺市场体量不断壮大,演出市场生态链不断完备。
3.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加强艺术精品创作,促进精神富有。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繁荣精品创作,构建城乡一体、优质普惠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群众可见、可感、可享的发展成果,持续助力精神共富。一是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促进文化资源和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覆盖,推进已建成“文化圈”品质运营与常态提升。打造一批轻资本、嵌入式、小而美、多主体的邻里文化空间,新建2家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二有提升公共服务质效。持续塑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高质量举办龙湾区2024年歌、舞表演“十佳”新秀比赛,打造龙图集市品牌“YUE墨集”。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文艺赋美活动等活动,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是繁荣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展歌曲、舞蹈、戏剧小品舞台等文艺精品创作,潜心打磨提升重点创作项目,在省市级各大赛事中取得佳绩,力争出现“爆款”产品。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18/2024-5066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文广旅体局 |
生成日期 | 2024-05-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3年,龙湾区文广旅体局紧扣省、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要求,着力推进“三带一馆群一街一古堡”文旅格局,高新文化广场正式启用,志通艺术馆、和合文化园精彩亮相,以演艺活动赋能文旅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浙南时尚演艺中心” 初具雏形,“山海古堡 未来之城”文旅IP进一步打响。 (一)2023年工作情况 1.有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构建具有龙湾辨识度的文化标识。志通艺术馆、和合文化园精彩亮相,温州方言馆·郑张尚芳纪念馆、寺前街街史馆建设稳步推进,新增乡村博物馆2家,龙湾传统文化底色进一步擦亮。文物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争取到国家文物专项补助资金892万用于永昌堡文物建筑修缮。“浙里文物”揭榜挂帅试点项目——龙湾区“古宅新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平台完成建设并投用,文物古建筑保护能力、智治水平、活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非遗产业化发展更有活力。深入推进“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公布龙湾区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台《龙湾区提升小作坊,助力非遗文旅融合扶持办法》,全区非遗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成熟。 2.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升文旅载体能级。旅游核心吸引物进一步成型。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取得阶段性成果,盐文化广场正式对外开放。农旅融合项目——永兴艾米农智谷对外开放。2023年,在库文化和旅游项目14个,较年初增加2个,项目总投资117.24亿元,较年初增加9.33亿元。文旅消费进一步繁荣。培育华通国旅、嘉顺国旅2家规上旅行社企业。常态化开展“南洋市集”、“状元王鱼杨梅节”、“潮起龙湾”等文旅市集23场次。充分运用好文旅消费券促进作用,全年累计发放文旅消费券271万元,带动文旅消费4000余万元。文旅品牌进一步塑造。指导温德姆酒店创成金叶级绿色饭店,指导嘉顺国旅创成四星级品质旅行社,实现相关文旅品牌零的突破。还创成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采摘旅游2A体验基地1家、省级百县千碗美食体验店2家,文旅品牌有效塑造。特别是“浙南时尚演艺中心”初具雏形。薛之谦、张信哲演唱会等大型演艺活动成功在温州奥体中心举办,演艺旅游新兴业态进一步成型,2023年大型演唱会期间全区接待游客23.7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3.2亿元。 3.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地标进一步涌现。以演艺活动赋能文旅发展,高新文化广场正式启用,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招引最美书店钟书阁,为温州首店。此外,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2个,新建城市书房2家,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织密。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普惠均享。举办“迎接亚运会 共富新生活”第十一届音乐舞蹈节、龙湾区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等活动,“绘本袋袋库”亲子阅读推广活动入选《图书馆报》“2023全国阅读推广示范典型”,全年“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切实将文化惠民活动落到实处、文艺成果全民共享。文艺精品创作进一步繁荣。歌曲《合唱时光》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群众音乐大赛金奖,小品《生与“死”》获浙江省总工会系统文艺类作品展演十佳作品,艺术事业发展良好势头持续拔升。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赓续历史文脉,筑文化地标,赋能强城行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龙湾样本,构筑具有龙湾地方文化标识度的文旅载体,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标识度。一是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与活化利用。全面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建普查办公室、指导组和普查工作队,印发普查方案,确保第一手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启动建设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永昌堡消防、安防工程,以及庙上路3号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二是深化打造龙湾民办博物馆典范之区。持续推动民办博物馆建设、提升,建设一批特色场馆,推动博物馆群串珠成链。持续扩大博物馆影响力,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三是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工作。做好“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省级试点工作,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以“非遗+旅游”双向赋能,深度融合,推动永昌堡景区、瑶溪风景区融入非遗技艺、民俗演出等元素。 2.坚持项目为王,强业态创新,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打造、招引高能级旅游核心吸引物、标志性旅游目的地,探索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全力培育“浙南时尚演艺中心”文旅“爆款”。一是紧盯重大文旅项目。培育旅游核心吸引物,讲好寺前街文化故事,推进寺前街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开放运营。加快推进郑宅岙美丽田园综合体、等新项目,争取年度“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突破40个。二是提升载体能级。实施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做好大罗山南片旅游开发管理工作,充分挖掘龙湾工业旅游、科创旅游优势,开发1条精品工业旅游线路及中国眼谷研学线路。三是狠抓文旅品牌塑造。常态化开展文旅市集活动,丰富文旅消费场景。以“舌尖”带动“脚尖”,做好龙湾特色美食推介。紧扣“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旅游新风尚,争取更多头部演艺公司落户龙湾,实现演艺市场体量不断壮大,演出市场生态链不断完备。 3.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加强艺术精品创作,促进精神富有。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繁荣精品创作,构建城乡一体、优质普惠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群众可见、可感、可享的发展成果,持续助力精神共富。一是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促进文化资源和服务网络向基层延伸覆盖,推进已建成“文化圈”品质运营与常态提升。打造一批轻资本、嵌入式、小而美、多主体的邻里文化空间,新建2家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二有提升公共服务质效。持续塑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高质量举办龙湾区2024年歌、舞表演“十佳”新秀比赛,打造龙图集市品牌“YUE墨集”。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文艺赋美活动等活动,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三是繁荣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展歌曲、舞蹈、戏剧小品舞台等文艺精品创作,潜心打磨提升重点创作项目,在省市级各大赛事中取得佳绩,力争出现“爆款”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