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67/2024-0046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海滨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4-01-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海滨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东部明珠 美丽海滨”目标自我加压,全力打好项目攻坚、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多场仗。打响“阿系列”永强海鲜农家乐品牌,顺利创成全市首批、龙湾区首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教新党建综合体入选全市唯一安置类小区“共享社·幸福里”代表,信访工作实现全年“零进京”。
一、2023 年亮点工作
(一)以瓯江红为载体,铸党建之魂。做好党建引领文章,发挥“凉亭议事”渠道作用,进一步擦亮百姓宁好、市门锦时等党建品牌,教新党建综合体入选全市唯一安置类小区“共享社·幸福里”代表,宁村村获评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
(二)以阿系列为品牌,提经济之质。一手抓消费复苏,打响“阿系列”永强海鲜农家乐品牌,助力三季度实现限上零售业增速53.3%,全区第一;一手抓主导产业培育,引导在外乡贤回流促进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年销售额预计超200亿,吞吐量全市第一,带动村集体增收近2000万。
(三)以迎亚运为牵引,增攻坚之效。推动项目攻坚,排摸温州机场三期征地、瓯江路东延及海塘安澜工程前期情况,完成机场三期3500亩红线范围内村界核对、温州市天然气输配工程东向门站-海城调压站高压管线工程第一标段政策处理、十二花韩氏祖坟迁移等工作。推进全域美丽创建,整治提升蓝田路及蓝田片区道路4.4公里,十二花地块花海再次盛开,创成全市首批、龙湾区首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四)以新试点为引擎,固振兴之本。开展“1+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收紧村级小额工程、集体资金、经营性资产监管。推行村级微型工程企业“红榜单”,招募村级红榜企业46家,个人87名;催收各村历年拖欠租金375万元,当年拖欠租金1482.5万。
(五)以零进京为目标,强平安之基。组建百人海滨卫士义警队,发挥东方红、老娘舅等一批金牌调解平台作用,妥善化解纠纷249件,涉及金额5238.89万元,化解率100%,实现零进京;司法调解员叶时钦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老娘舅”志愿服务项目获市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二、工作短板问题
(一)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受高铁新城控规、蓝田标准厂房使用期限、工业地块拆征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空间受到限制,生产投资积极性不足,今年规上工业企业流失6家,规上工业产值等指标增长支撑乏力。
(二)基层治理基础不够扎实。三产指标落实、拆迁安置等问题虽已逐步化解,但信访积案化解质效还需巩固。出租房、两类场所量大面广隐患多,欠薪纠纷等不稳定因素仍偶有发生。
三、下步攻坚举措
(一)精准发力抓项目、拼经济。紧抓“地瓜经济”,强势推进不锈钢贸易产业回归。紧抓“交通经济”,与中铁十一局、浙江富龙城市建设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高铁新城集聚带建设,构建产业集聚发展“强磁场”。紧抓招商引智,加快推动眼健康药械博览中心大楼及小陡拆后地块利用,引进童玩电商、新能源汽车4S店等项目。紧抓“鲜味”产业培育,打造围垦海鲜“养殖、加工、销售、餐饮”等全链条产业链,推进“永强海鲜”广场项目,积极推介“灵伟甜瓜”“鸡哥农场”等“菜篮子”产品。
(二)多措并举强基础、树形象。跟进机场三期征地、机场路东延、海塘安澜工程等省市区重大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完善辖区道桥功能,推进宁永3号桥等3座危桥修复工程及龙湾区农村公路大中修—海宁路改造工程。推进沙北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一期、二期及教新一期Ⅱ标安置房交房结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陈宅浃河、城底河等河道清淤工程,做好永强塘河沙角滩头河水质应急处置服务;攻坚“非农化”“非粮化”等耕地保护、土地整治任务。坚持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全域文明创建,倾力展现温州“东大门”靓丽形象。
(三)坚定不移防风险、稳运行。推动“1612”“141”体系衔接贯通,积极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用好综合信息指挥室“中枢大脑”,打造智能高效、闭环有序的“15分钟便民圈”。落实消防安全、信访维稳等重大风险隐患闭环管控措施,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化实践路径,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滨。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理顺“1+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工作机制,形成以查促改,以改促长效的良性循环,确保有效遏制基层“微腐败”。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67/2024-0046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海滨街道 |
生成日期 | 2024-01-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海滨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东部明珠 美丽海滨”目标自我加压,全力打好项目攻坚、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多场仗。打响“阿系列”永强海鲜农家乐品牌,顺利创成全市首批、龙湾区首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教新党建综合体入选全市唯一安置类小区“共享社·幸福里”代表,信访工作实现全年“零进京”。 一、2023 年亮点工作 (一)以瓯江红为载体,铸党建之魂。做好党建引领文章,发挥“凉亭议事”渠道作用,进一步擦亮百姓宁好、市门锦时等党建品牌,教新党建综合体入选全市唯一安置类小区“共享社·幸福里”代表,宁村村获评全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 (二)以阿系列为品牌,提经济之质。一手抓消费复苏,打响“阿系列”永强海鲜农家乐品牌,助力三季度实现限上零售业增速53.3%,全区第一;一手抓主导产业培育,引导在外乡贤回流促进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年销售额预计超200亿,吞吐量全市第一,带动村集体增收近2000万。 (三)以迎亚运为牵引,增攻坚之效。推动项目攻坚,排摸温州机场三期征地、瓯江路东延及海塘安澜工程前期情况,完成机场三期3500亩红线范围内村界核对、温州市天然气输配工程东向门站-海城调压站高压管线工程第一标段政策处理、十二花韩氏祖坟迁移等工作。推进全域美丽创建,整治提升蓝田路及蓝田片区道路4.4公里,十二花地块花海再次盛开,创成全市首批、龙湾区首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四)以新试点为引擎,固振兴之本。开展“1+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收紧村级小额工程、集体资金、经营性资产监管。推行村级微型工程企业“红榜单”,招募村级红榜企业46家,个人87名;催收各村历年拖欠租金375万元,当年拖欠租金1482.5万。 (五)以零进京为目标,强平安之基。组建百人海滨卫士义警队,发挥东方红、老娘舅等一批金牌调解平台作用,妥善化解纠纷249件,涉及金额5238.89万元,化解率100%,实现零进京;司法调解员叶时钦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老娘舅”志愿服务项目获市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二、工作短板问题 (一)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受高铁新城控规、蓝田标准厂房使用期限、工业地块拆征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空间受到限制,生产投资积极性不足,今年规上工业企业流失6家,规上工业产值等指标增长支撑乏力。 (二)基层治理基础不够扎实。三产指标落实、拆迁安置等问题虽已逐步化解,但信访积案化解质效还需巩固。出租房、两类场所量大面广隐患多,欠薪纠纷等不稳定因素仍偶有发生。 三、下步攻坚举措 (一)精准发力抓项目、拼经济。紧抓“地瓜经济”,强势推进不锈钢贸易产业回归。紧抓“交通经济”,与中铁十一局、浙江富龙城市建设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高铁新城集聚带建设,构建产业集聚发展“强磁场”。紧抓招商引智,加快推动眼健康药械博览中心大楼及小陡拆后地块利用,引进童玩电商、新能源汽车4S店等项目。紧抓“鲜味”产业培育,打造围垦海鲜“养殖、加工、销售、餐饮”等全链条产业链,推进“永强海鲜”广场项目,积极推介“灵伟甜瓜”“鸡哥农场”等“菜篮子”产品。 (二)多措并举强基础、树形象。跟进机场三期征地、机场路东延、海塘安澜工程等省市区重大工程政策处理工作。完善辖区道桥功能,推进宁永3号桥等3座危桥修复工程及龙湾区农村公路大中修—海宁路改造工程。推进沙北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一期、二期及教新一期Ⅱ标安置房交房结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陈宅浃河、城底河等河道清淤工程,做好永强塘河沙角滩头河水质应急处置服务;攻坚“非农化”“非粮化”等耕地保护、土地整治任务。坚持全域环境整治提升、全域文明创建,倾力展现温州“东大门”靓丽形象。 (三)坚定不移防风险、稳运行。推动“1612”“141”体系衔接贯通,积极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用好综合信息指挥室“中枢大脑”,打造智能高效、闭环有序的“15分钟便民圈”。落实消防安全、信访维稳等重大风险隐患闭环管控措施,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化实践路径,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滨。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理顺“1+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试点工作机制,形成以查促改,以改促长效的良性循环,确保有效遏制基层“微腐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