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优享”工程“劳有所得”:龙湾区零工市场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23-12-13 15:02:48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一、零工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龙湾区聚焦零工人员就业需求,聚力构建零工服务体系,已建成高新大道、龙瑞大道等2个零工市场,上线“龙湾好工作”网上直播带岗和“龙湾闪聘”求职招聘小程序,双向发力促进零工就业。同时在社区设置零工岗位采集点12个,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微市场”,为灵活用工群体提供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帮扶就业新模式。

一是高标准打造零工市场。高新大道零工市场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投入54万元,按照省级零工市场标准在原龙湾区家政服务市场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以打造综合性的“用工求职招聘人才集聚和交流中心、家政服务业融合中心、跨省劳务输出协作中心”为目标,引入第三方专业单位(仪陇县鼎昱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运营,该市场已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观察点。龙瑞大道零工市场总面积约200平方米,位于海城街道交龙瑞大道“老家超市”内,依托周边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的集聚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采取与超市经营者合作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投入约5万元对原超市进行改造提升,充分保留了原有人气活力,并委托第三方单位(温州市职好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运营。两个市场均设有零工候工区、对接洽谈区、综合服务区、信息发布区等功能区域,可为灵活用工群体提供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两家零工市场累计服务企业853家,发布零工岗位13035个,提供求职登记3242人次,促进就业1465人次。

二是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借助“龙湾闪聘”求职招聘小程序数字赋能,设置“零工专区”,实现零工信息在线发布、在线投递简历、一键视频沟通等功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时空共存的求职招聘大网,有效缩短零工找工作的时间,快速帮助急需用工的个人和企业。在线下零工市场开辟四川、贵州等4个跨省劳务协作站的劳务对接区,设置拥有5家职业中介机构的职业介绍区,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便捷的用工服务。创新“直播带岗”模式,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在直播间内展示企业实地拍摄视频、介绍岗位需求、解答薪资待遇等问题,提供“岗位推荐+线上答疑+后台服务”三位一体的直播招聘就业服务,提高人岗匹配效率,累计观看达35000人次,达成意向150余人。

三是铺设就业服务网络。利用各家政进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结合所属街道产业发展趋势及用人单位用工实际需求,将服务阵地前移,在基层社区设置零工岗位采集点12个,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微市场”,不断扩大零工岗位采集覆盖面,实时收集信息开展用工需求匹配,截至目前,共归集零工群体求职信息522条,企业用工信息845条,精准匹配对接成功就业221组。建立零工人员分级服务机制,对待工时间长、低收入家庭、残疾等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一对一”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高质就业;对于一般的零工群体,提供“信息发布-信息匹配-上岗就业”的闭环服务,持续跟进直至顺利就业。

二、零工市场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零工群体专业培训不系统。大多数零工群体未接受过系统培训,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职业规划、长期发展方向不明晰等痛点难题。街道村居富余大龄劳动者和就业困难群体碍于面子,打零工观念较淡薄,主动应聘零工岗位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零工岗位匹配信息不对称。零工市场发展中存在企业与个人“双向盲选”“盲人摸象”等信息不对称现象,求职者同用人单位往往需要通过线下联系后达成就业,且就业后不再将信息反馈至线上平台,导致平台难以全程全面掌握信息。

三是零工群体权益保障不充分。零工市场运营建设过程中,运营管理制度上存在探索区域,劳动维权把控有难度,零工群体维权领域抓手不多,致使零工群体出现信息甄别难、法律意识淡、维权能力弱等痛点。

三、完善零工市场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针对当前零工市场建设存在的痛点,龙湾区聚力打通“增技增收、精准匹配、健全保障”零工就业链条,实现全过程、全链条、一站式贴心服务,让重点群体放心就业。

一是授人以渔助力增技增收。为零工群体提供“专业化”培训环境,市场单独布局两个面积50多平米的岗前培训室、技能培训室,配置专业化设施,还原真实工作环境;以“免费培训+推荐上岗”“理论讲解+现场实操”的培训模式,按照至少“一月一培训”的培训频次,满足零工的培训需求。为零工群体提供“适岗化”培训链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在全面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基础上,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公益培训,组织岗前安全生产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新型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为零工群体开展“云指导”职业规划,采取“职业指导+就业推荐”模式,现场同步采集求职零工培训意向表,形成零工求职就业档案,由零工市场统一管理。

二是创新载体实现精准速配。创新零工市场“直播带岗+线下服务”模式,通过“屏对屏+面对面”方式,破解零工人员就业信息闭塞“最后一公里”难题。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入专业化运营机构,汇聚非公人力资源机构入驻招聘大厅,设立专员专岗,开辟零工快速服务通道,为求职者提供日常服务。借助短视频平台等零工群体喜闻乐见的媒介载体发布岗位,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推广“龙湾好工作”新媒体账号,不间断、多频率线上发布并推送各类招聘信息,实现“全天候”零工服务。常态化组织“零工小市场,就业大民生”主题现场招聘会,组织区内福达合金、康德莱、明泰控股、欧珑电器等优质企业设置直招“摊位”,提供与零工群体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盈零工岗位“需求池”。

三是全程保障搭建温馨家园。在零工市场引入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劳动维权、工伤认定、人才服务等政务资源,设立法律维权信息普及点、劳动监察驻点、公益劳动仲裁律师驻点等,为零工依法维权提供清晰指引,全方位保障零工合法权益;引入智慧管理手段,开发建设零工市场线上平台,对全区零工市场运行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根据信誉信用情况组建优质企业联盟群,形成一套从信息收集到权益维护的全周期规范化管理机制,全流程强化动态监测管理;加强与工会、群团组织等各方协作,推动各类公共服务事项进驻零工市场,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全天候为零工群体提供暖心便民服务,着力把零工市场打造成为零工群体的“信息库”“歇脚地”“加油站”。

“七优享”工程“劳有所得”:龙湾区零工市场建设情况

发布日期:2023-12-13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一、零工市场建设基本情况

龙湾区聚焦零工人员就业需求,聚力构建零工服务体系,已建成高新大道、龙瑞大道等2个零工市场,上线“龙湾好工作”网上直播带岗和“龙湾闪聘”求职招聘小程序,双向发力促进零工就业。同时在社区设置零工岗位采集点12个,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微市场”,为灵活用工群体提供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帮扶就业新模式。

一是高标准打造零工市场。高新大道零工市场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投入54万元,按照省级零工市场标准在原龙湾区家政服务市场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以打造综合性的“用工求职招聘人才集聚和交流中心、家政服务业融合中心、跨省劳务输出协作中心”为目标,引入第三方专业单位(仪陇县鼎昱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运营,该市场已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观察点。龙瑞大道零工市场总面积约200平方米,位于海城街道交龙瑞大道“老家超市”内,依托周边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的集聚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采取与超市经营者合作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投入约5万元对原超市进行改造提升,充分保留了原有人气活力,并委托第三方单位(温州市职好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运营。两个市场均设有零工候工区、对接洽谈区、综合服务区、信息发布区等功能区域,可为灵活用工群体提供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两家零工市场累计服务企业853家,发布零工岗位13035个,提供求职登记3242人次,促进就业1465人次。

二是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借助“龙湾闪聘”求职招聘小程序数字赋能,设置“零工专区”,实现零工信息在线发布、在线投递简历、一键视频沟通等功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时空共存的求职招聘大网,有效缩短零工找工作的时间,快速帮助急需用工的个人和企业。在线下零工市场开辟四川、贵州等4个跨省劳务协作站的劳务对接区,设置拥有5家职业中介机构的职业介绍区,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更便捷的用工服务。创新“直播带岗”模式,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在直播间内展示企业实地拍摄视频、介绍岗位需求、解答薪资待遇等问题,提供“岗位推荐+线上答疑+后台服务”三位一体的直播招聘就业服务,提高人岗匹配效率,累计观看达35000人次,达成意向150余人。

三是铺设就业服务网络。利用各家政进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结合所属街道产业发展趋势及用人单位用工实际需求,将服务阵地前移,在基层社区设置零工岗位采集点12个,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微市场”,不断扩大零工岗位采集覆盖面,实时收集信息开展用工需求匹配,截至目前,共归集零工群体求职信息522条,企业用工信息845条,精准匹配对接成功就业221组。建立零工人员分级服务机制,对待工时间长、低收入家庭、残疾等大龄和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一对一”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高质就业;对于一般的零工群体,提供“信息发布-信息匹配-上岗就业”的闭环服务,持续跟进直至顺利就业。

二、零工市场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零工群体专业培训不系统。大多数零工群体未接受过系统培训,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职业规划、长期发展方向不明晰等痛点难题。街道村居富余大龄劳动者和就业困难群体碍于面子,打零工观念较淡薄,主动应聘零工岗位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零工岗位匹配信息不对称。零工市场发展中存在企业与个人“双向盲选”“盲人摸象”等信息不对称现象,求职者同用人单位往往需要通过线下联系后达成就业,且就业后不再将信息反馈至线上平台,导致平台难以全程全面掌握信息。

三是零工群体权益保障不充分。零工市场运营建设过程中,运营管理制度上存在探索区域,劳动维权把控有难度,零工群体维权领域抓手不多,致使零工群体出现信息甄别难、法律意识淡、维权能力弱等痛点。

三、完善零工市场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针对当前零工市场建设存在的痛点,龙湾区聚力打通“增技增收、精准匹配、健全保障”零工就业链条,实现全过程、全链条、一站式贴心服务,让重点群体放心就业。

一是授人以渔助力增技增收。为零工群体提供“专业化”培训环境,市场单独布局两个面积50多平米的岗前培训室、技能培训室,配置专业化设施,还原真实工作环境;以“免费培训+推荐上岗”“理论讲解+现场实操”的培训模式,按照至少“一月一培训”的培训频次,满足零工的培训需求。为零工群体提供“适岗化”培训链条,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在全面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基础上,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公益培训,组织岗前安全生产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新型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为零工群体开展“云指导”职业规划,采取“职业指导+就业推荐”模式,现场同步采集求职零工培训意向表,形成零工求职就业档案,由零工市场统一管理。

二是创新载体实现精准速配。创新零工市场“直播带岗+线下服务”模式,通过“屏对屏+面对面”方式,破解零工人员就业信息闭塞“最后一公里”难题。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方式,引入专业化运营机构,汇聚非公人力资源机构入驻招聘大厅,设立专员专岗,开辟零工快速服务通道,为求职者提供日常服务。借助短视频平台等零工群体喜闻乐见的媒介载体发布岗位,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推广“龙湾好工作”新媒体账号,不间断、多频率线上发布并推送各类招聘信息,实现“全天候”零工服务。常态化组织“零工小市场,就业大民生”主题现场招聘会,组织区内福达合金、康德莱、明泰控股、欧珑电器等优质企业设置直招“摊位”,提供与零工群体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盈零工岗位“需求池”。

三是全程保障搭建温馨家园。在零工市场引入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劳动维权、工伤认定、人才服务等政务资源,设立法律维权信息普及点、劳动监察驻点、公益劳动仲裁律师驻点等,为零工依法维权提供清晰指引,全方位保障零工合法权益;引入智慧管理手段,开发建设零工市场线上平台,对全区零工市场运行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根据信誉信用情况组建优质企业联盟群,形成一套从信息收集到权益维护的全周期规范化管理机制,全流程强化动态监测管理;加强与工会、群团组织等各方协作,推动各类公共服务事项进驻零工市场,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全天候为零工群体提供暖心便民服务,着力把零工市场打造成为零工群体的“信息库”“歇脚地”“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