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2001/2022-41586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2-01-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规划解读】《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2022-01-25 08:53:40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近日,龙湾区公布《关于印发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东部“未来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现对《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未来五年,龙湾区将全面升级“五个中心”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一区五城”,全面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这对龙湾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促进龙湾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现代化助推龙湾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根据《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龙湾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这是指导今后五年(2021-2025)龙湾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十四五”时期,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到2025年,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奋力打造温州东部未来教育标杆区,努力把龙湾变成温州学子就学的首选地。

总体目标细化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教育面向未来的奠基作用进一步增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人才成长的教育生态进一步构建、教育改革发展的民生红利进一步释放等5个方面工作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见下表:

维度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3-5周岁在园幼儿(万人)

1.2059

1.25

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万人)

4.1125

5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10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03

14.28

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数

76.02

80

省现代化学校(所)

3

21

中小学校舍面积(平方米)

生均占地面积

23.92

25.92

生均建筑面积

13.84

15.84

学前三年入园率(%)

99.5

99.8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

53.7

70

二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覆盖率(%)

65.6

90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8.2

>96

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

97.67

100

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小学段

0.272

0.25

初中段

0.193

0.19

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100

100

义务段

100

100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5

15.5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100

100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1.26

50

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幼儿园

37.2

60

小学

82.68

95

专任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

初中

5.16

12.5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中职

80.7

90.2

“三层次”骨干教师数(人次)

403

525

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骨干教师数(名)

1.59

1.8

专任教师拥有境外学习研修经历比例(%)

义务段

0.97

3

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学校比例(%)

14.43

16

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平台(个)

0

1

教育技术装备生均投入(元)

986

1200

智慧校园覆盖率(%)

5

90

“学校数字大脑”建成数(个)

2

20

基于教育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个)

5

20

新型教学空间(个)

10

110

骨干教育网万兆光纤覆盖率(%)

2

90

三、“十四五”时期,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有哪些工作任务?

一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补足短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扩大供给,职业教育优质多样、产教融合,终身教育丰富内涵、健全体系,特殊教育拓展体系、融合延伸。

二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体系。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学生,实施面向未来的课堂变革,培育德才兼备的未来教师,打造数字化未来教育样态,支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这些工作任务,既立足当前,聚焦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又着眼长远,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反映了时代要求,顺应了未来发展趋势。 

四、怎样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实?

以五项举措保障《规划》的实施: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及时攻坚克难;二是凝聚协同推进合力,加强统筹协调;三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巩固优先地位;四是提高规划落实效力,构筑全面支撑;五是加强规划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索引号 001008003002001/2022-41586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22-01-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规划解读】《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2022-01-25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近日,龙湾区公布《关于印发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东部“未来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现对《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进行详细解读。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未来五年,龙湾区将全面升级“五个中心”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一区五城”,全面打响“新中心·大未来”城区品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这对龙湾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促进龙湾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现代化助推龙湾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根据《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龙湾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这是指导今后五年(2021-2025)龙湾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十四五”时期,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到2025年,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奋力打造温州东部未来教育标杆区,努力把龙湾变成温州学子就学的首选地。

总体目标细化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教育面向未来的奠基作用进一步增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人才成长的教育生态进一步构建、教育改革发展的民生红利进一步释放等5个方面工作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见下表:

维度

主要指标

2020年

2025年

3-5周岁在园幼儿(万人)

1.2059

1.25

义务教育在校生数(万人)

4.1125

5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万人次)

10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03

14.28

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数

76.02

80

省现代化学校(所)

3

21

中小学校舍面积(平方米)

生均占地面积

23.92

25.92

生均建筑面积

13.84

15.84

学前三年入园率(%)

99.5

99.8

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

53.7

70

二级及以上等级幼儿园覆盖率(%)

65.6

90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8.2

>96

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

97.67

100

校际优质均衡差异系数

小学段

0.272

0.25

初中段

0.193

0.19

适龄持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100

100

义务段

100

100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5

15.5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100

100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1.26

50

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

幼儿园

37.2

60

小学

82.68

95

专任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

初中

5.16

12.5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

中职

80.7

90.2

“三层次”骨干教师数(人次)

403

525

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骨干教师数(名)

1.59

1.8

专任教师拥有境外学习研修经历比例(%)

义务段

0.97

3

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学校比例(%)

14.43

16

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平台(个)

0

1

教育技术装备生均投入(元)

986

1200

智慧校园覆盖率(%)

5

90

“学校数字大脑”建成数(个)

2

20

基于教育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个)

5

20

新型教学空间(个)

10

110

骨干教育网万兆光纤覆盖率(%)

2

90

三、“十四五”时期,龙湾区教育事业发展有哪些工作任务?

一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补足短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扩大供给,职业教育优质多样、产教融合,终身教育丰富内涵、健全体系,特殊教育拓展体系、融合延伸。

二是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体系。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学生,实施面向未来的课堂变革,培育德才兼备的未来教师,打造数字化未来教育样态,支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这些工作任务,既立足当前,聚焦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又着眼长远,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反映了时代要求,顺应了未来发展趋势。 

四、怎样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实?

以五项举措保障《规划》的实施: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及时攻坚克难;二是凝聚协同推进合力,加强统筹协调;三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巩固优先地位;四是提高规划落实效力,构筑全面支撑;五是加强规划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