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库栏目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2011/2025-2883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人力社保局
生成日期 2025-04-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龙湾区人力社保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10 10:42:46浏览次数: 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字体:[ ]

2024年以来,龙湾区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服务三个“一号工程”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以创新破题、以实干作答,全省首创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建成2家省级零工市场,就业创业、人才招引、社保扩面等指标全市领先,为龙湾高质量发展注入人社动能。

(一)紧盯三大难点深入破题攻坚。一是以改革破题,全面赋能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深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项目列入年度省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并顺利结题公示。大力扶持我区民营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出台4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205万元,园区集聚红海、厚成等优质服务机构30余家,年总营收超4亿元。规范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成立全市首个人力资源经理人社会团体组织。二是以预防破题,全面建立工伤保险长效机制。出台区加强工伤预防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工伤预防、认定、支付“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聚焦事故高发行业,面向30余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推进工伤精准预防。三是以速调破题,全面提升劳动仲裁服务质效。联合温州理工学院创新设立劳动仲裁派出庭,有力整合高校人才资源与仲裁实践资源。依托“矛调中心”平台,落实调解前置模式,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按期结案率达94.12%。

(二)紧盯三大领域推进服务增值。一是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综合体。率全省之先在星海街道打造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30余项就业基础服务,提供法律援助、婚恋交友、租房介绍等就业增值服务,联合区检察院帮助9名涉未成年人实现就业,相关内容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全年举办招聘活动21场,发布岗位6.3万个,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3660人次。二是打造“高标准”人才服务专区。整合集成企业用工和人才服务,依托区企业服务发展中心设置人才专区,打造“闭环式”诉求化解机制,企业(人才)问题“一窗受理、分类流转、分级处置”,精准供给个性化政策咨询、定制化招聘会等特色项目,梳理发布增值化服务事项清单。三是打造“多层次”零工服务矩阵。优化零工市场运营模式,健全完善以即时快招服务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服务为支撑的基本服务,置信广场零工市场新入选省级示范市场。联合区司法局建设全市首家零工市场公共法律服务点,联合永中街道打造家政服务共富工坊,推动周边“富余劳力”就地转化为“富裕动力”,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3487人。

(三)紧盯四大行动提升人社效能。一是实施招才引智行动。积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岗位供给,开拓大学生就业岗位1.9万个,组织用人单位赴武汉、南宁等地高校开展引才活动25场次,举办校企对接会31场,全区新增大学生15817人,其中硕士464人、博士50人,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连续九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促成80个项目落地。打造数智产业人才学院,项目入选省首批“创改开”最佳项目,在全省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实施提技增收行动。聚焦企业技能型人才用工需求,促进培训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业等重点领域集聚,新建大师工作室2家,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12万人次,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915人。规范引导各类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全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累计达100家。联合龙湾农商银行推出“技能共富贷”产品,拓宽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企业融资渠道,授信总额超1590万元。三是实施欠薪化解行动。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治理体系,加强劳动保障专业队伍建设,成功为劳动者追回薪资1.05亿元。聚焦欠薪高发频发领域,深入排查企业2000余家,提前介入化解隐患451家。以“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系统为抓手,将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纳入智治系统,覆盖辖区企业1054家。加大欠薪犯罪打击力度,落实诚信惩戒“黑名单”等处罚措施,区“无欠薪”工作顺利通过省复核验收。四是实施社保扩面行动。以全民参保为导向,充分发挥社保兜底作用,推进“数据找人”,对辖区4万余家企业参保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深入挖掘扩面资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新增10625人。推进企业社会保险登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人社服务事项向银行网点延伸,全区铺设省标网点62个,累计办件4.58万件。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靶向治疗,加快缩小三大差距。一是塑造现代化“人资大市场”。聚焦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不成熟等问题,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建设滨海东部各类人力资源市场专区,统筹人力资源经理人社会团体组织等资源,在能力培养、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化服务,打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二是建立专业化工伤保险管理运行模式。针对龙湾区制造业小微企业多、工伤事故频发等问题,创新推出工伤保险“政保合作”模式,优化服务团队配置与专业结构,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信息采集与调查取证,进一步促进工伤认定提速增效。三是优化无欠薪工作机制。推行涉薪风险警示集中交办会制度,引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红黑榜”。协同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严格查处整治违法分包转包,联合公安、检察等单位进一步强化行刑衔接,形成有力震慑。开展重点领域欠薪源头治理行动,将四类风险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动态销案化解。

(二)坚持破壁出圈,加快发扬三大优势。一是提升基层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高频率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扩大“就业增值服务资源池”,迭代优化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清单”2.0版。深化就业帮扶机制,推进劳务协作、就业扶贫等系列活动,确保全区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二是释放创新创业新动能。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十周年活动为契机,举办大赛十周年成果展、落地项目经验分享会、投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创业。三是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龙湾数字技术产业人才学院平台优势,实施双元三段、柔性定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开展“云起龙骧 才聚龙湾”全国高校巡回双线引才活动,确保全区新增大学生1.2万人以上。

(三)坚持民生为本,加快升级三大服务。一是健全共富型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动态监测分析参保情况,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鼓励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多渠道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继续落实困难人员参保代缴政策,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二是完善以技增收育才机制。以技能提升促进就业质量和收入增长为目标导向,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8000人次以上。发挥模范带动效应,积极开展新时代浙派工匠、瓯越工匠、“龙湾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评选工作。三是实施和谐劳动维护行动。发挥基层人社“三支队伍”作用,推进劳动关系服务下沉,推出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劳动关系风险诊断、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解等综合性服务,指导企业完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前移,促进本地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的相互衔接。






索引号 001008003002011/2025-2883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人力社保局
生成日期 2025-04-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龙湾区人力社保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4-10 浏览次数: 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字体:[ ]

2024年以来,龙湾区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服务三个“一号工程”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以创新破题、以实干作答,全省首创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建成2家省级零工市场,就业创业、人才招引、社保扩面等指标全市领先,为龙湾高质量发展注入人社动能。

(一)紧盯三大难点深入破题攻坚。一是以改革破题,全面赋能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深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项目列入年度省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并顺利结题公示。大力扶持我区民营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发展,出台4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205万元,园区集聚红海、厚成等优质服务机构30余家,年总营收超4亿元。规范区域人力资源管理,成立全市首个人力资源经理人社会团体组织。二是以预防破题,全面建立工伤保险长效机制。出台区加强工伤预防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工伤预防、认定、支付“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聚焦事故高发行业,面向30余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推进工伤精准预防。三是以速调破题,全面提升劳动仲裁服务质效。联合温州理工学院创新设立劳动仲裁派出庭,有力整合高校人才资源与仲裁实践资源。依托“矛调中心”平台,落实调解前置模式,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按期结案率达94.12%。

(二)紧盯三大领域推进服务增值。一是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综合体。率全省之先在星海街道打造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30余项就业基础服务,提供法律援助、婚恋交友、租房介绍等就业增值服务,联合区检察院帮助9名涉未成年人实现就业,相关内容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全年举办招聘活动21场,发布岗位6.3万个,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3660人次。二是打造“高标准”人才服务专区。整合集成企业用工和人才服务,依托区企业服务发展中心设置人才专区,打造“闭环式”诉求化解机制,企业(人才)问题“一窗受理、分类流转、分级处置”,精准供给个性化政策咨询、定制化招聘会等特色项目,梳理发布增值化服务事项清单。三是打造“多层次”零工服务矩阵。优化零工市场运营模式,健全完善以即时快招服务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服务为支撑的基本服务,置信广场零工市场新入选省级示范市场。联合区司法局建设全市首家零工市场公共法律服务点,联合永中街道打造家政服务共富工坊,推动周边“富余劳力”就地转化为“富裕动力”,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3487人。

(三)紧盯四大行动提升人社效能。一是实施招才引智行动。积极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岗位供给,开拓大学生就业岗位1.9万个,组织用人单位赴武汉、南宁等地高校开展引才活动25场次,举办校企对接会31场,全区新增大学生15817人,其中硕士464人、博士50人,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连续九年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促成80个项目落地。打造数智产业人才学院,项目入选省首批“创改开”最佳项目,在全省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实施提技增收行动。聚焦企业技能型人才用工需求,促进培训资源向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业等重点领域集聚,新建大师工作室2家,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12万人次,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915人。规范引导各类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全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累计达100家。联合龙湾农商银行推出“技能共富贷”产品,拓宽技能人才和技能型企业融资渠道,授信总额超1590万元。三是实施欠薪化解行动。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治理体系,加强劳动保障专业队伍建设,成功为劳动者追回薪资1.05亿元。聚焦欠薪高发频发领域,深入排查企业2000余家,提前介入化解隐患451家。以“智慧监察·阳光支付”系统为抓手,将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纳入智治系统,覆盖辖区企业1054家。加大欠薪犯罪打击力度,落实诚信惩戒“黑名单”等处罚措施,区“无欠薪”工作顺利通过省复核验收。四是实施社保扩面行动。以全民参保为导向,充分发挥社保兜底作用,推进“数据找人”,对辖区4万余家企业参保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深入挖掘扩面资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新增10625人。推进企业社会保险登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人社服务事项向银行网点延伸,全区铺设省标网点62个,累计办件4.58万件。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靶向治疗,加快缩小三大差距。一是塑造现代化“人资大市场”。聚焦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不成熟等问题,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建设滨海东部各类人力资源市场专区,统筹人力资源经理人社会团体组织等资源,在能力培养、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化服务,打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二是建立专业化工伤保险管理运行模式。针对龙湾区制造业小微企业多、工伤事故频发等问题,创新推出工伤保险“政保合作”模式,优化服务团队配置与专业结构,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信息采集与调查取证,进一步促进工伤认定提速增效。三是优化无欠薪工作机制。推行涉薪风险警示集中交办会制度,引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红黑榜”。协同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严格查处整治违法分包转包,联合公安、检察等单位进一步强化行刑衔接,形成有力震慑。开展重点领域欠薪源头治理行动,将四类风险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动态销案化解。

(二)坚持破壁出圈,加快发扬三大优势。一是提升基层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高频率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扩大“就业增值服务资源池”,迭代优化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清单”2.0版。深化就业帮扶机制,推进劳务协作、就业扶贫等系列活动,确保全区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二是释放创新创业新动能。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十周年活动为契机,举办大赛十周年成果展、落地项目经验分享会、投资对接会等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创业。三是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龙湾数字技术产业人才学院平台优势,实施双元三段、柔性定制、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对接协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开展“云起龙骧 才聚龙湾”全国高校巡回双线引才活动,确保全区新增大学生1.2万人以上。

(三)坚持民生为本,加快升级三大服务。一是健全共富型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动态监测分析参保情况,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鼓励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多渠道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继续落实困难人员参保代缴政策,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二是完善以技增收育才机制。以技能提升促进就业质量和收入增长为目标导向,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8000人次以上。发挥模范带动效应,积极开展新时代浙派工匠、瓯越工匠、“龙湾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评选工作。三是实施和谐劳动维护行动。发挥基层人社“三支队伍”作用,推进劳动关系服务下沉,推出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劳动关系风险诊断、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解等综合性服务,指导企业完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前移,促进本地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的相互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