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8/2024-52115 |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龙湾区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4-07-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孔侠代表:
你在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建议》已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定,留守儿童具体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责任,本人留在户籍地(或常住所在地)、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务工时限一般按照6个月以上把握,偶尔回家探亲、休假的,不影响连续务工时间认定。务工地点一般按照跨县域把握(不包括地级市设立的城市主体核心组成部分的市辖区之间)。无监护能力是指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因重病重残等原因丧失监护能力,这种情况经综合判断难以履行监护职责的,应纳入留守儿童监测排摸范围。
根据上级有关纳入监测排摸和统计分析的要求,龙湾目前在册管理的留守儿童7人。关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区民政局、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妇联等有关单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始终通过协同合作多维度全方位帮扶留守儿童,主要做法有以下三方面:
(一)健全政策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今年3月底,区民政局牵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妇联等十五部门共同印发《龙湾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温龙民〔2024〕23号),实施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等五大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增进留守儿童福祉。同时,今年区公安分局出台《2024年全区公安机关未成年人保护与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突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帮扶、违法犯罪预警、管理和打击处置,推动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机制。区教育局通过印发《龙湾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考核办法》,让法治副校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普法宣传,在各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据统计,2021年以来,区检察院办理案件中未发现龙湾辖区内留守儿童遭受侵害案件。
(二)协同关爱帮扶,赋能快乐成长。一是精准结对帮扶。目前,龙湾区在册7名留守儿童均以“一对一”的形式结对爱心妈妈,协助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补充性关爱志愿服务。同时区妇联还联合市慈善总会连续多年开展双征集儿童关爱慰问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持续性的结对帮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心理关怀缺位失能、隔代教育问题凸显、家庭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失位等复杂情况,全区各学校均成立班主任牵头,学校党员干部、任课老师、热心家长、爱心义工、医疗专家等各方力量参与的班团导师团队,组成“一生一案一群”,分层分类关心帮扶留守儿童,化解学生心理危机。二是节点探访慰问。区民政局动员组织村(社区)儿童主任每季度走访留守儿童,并实时完成走访登记表的记录,通过沟通联系、研判分析,确保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向上向好发展。区民政局还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入户慰问留守儿童,每人慰问品200-300元不等。同时,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作用,联合温州城市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社会志愿力量,走访慰问留守儿童。探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未保办可及时得到解决。例如,区妇联目前按月开放“沐阳天地”心理咨询预约,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个案指导,对过程中发现存在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情况,可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三是鼓励同伴陪伴。充分依托村社示范性儿童之家、村社助联体服务点、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妇儿驿站、家长学校等服务阵地,结合“共享蓝天 关爱守护”、寒暑假儿童关爱等重要节点,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集体关爱,丰富留守儿童课后生活,为留守儿童提供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同时也常态化开展成长“微课”兴趣培养、“心悦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合力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成长“烦恼”,其中状元街道未保站入选2023年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百佳案例。
(三)多方合力共建,营造良好氛围。区公安分局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对已经设立的89个“警察叔叔信箱”,收集校园欺凌信息线索,会同学校老师、帮扶小组等分级分类处置涉校涉学生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区“家庭警官”联系机制,对已经列管的监护人难以管教的学生和辍学在外的儿童,深入校 园、家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定点帮扶工作。针对旅馆等重 点场所成为性侵未成年人多发地点现象,采取严密细致的人防技 防物防等手段,最大限度压实场所经营者主体责任。对伤害留守儿童恶性案件坚持“零容忍”,聚焦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危 害、网络犯罪等热点问题,重拳出击、果断亮剑,依法从严从重 从快打击强奸、强制猥亵、暴力伤害留守儿童犯罪。区检察院大力推进“送法进校园”,针对校园欺凌等问题进行现场释法说理教育,制作《孩子,请当心》宣传片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精品法治网课。区妇联着重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工作,组织专家团队,积极选送优质课程进基层、进校园,留守儿童家庭获得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父母或监护人了解如何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孩子。区教育局通过家长会等途径督促监护人加强对留守儿童使用网络、手机等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留守儿童网络沉迷行为。
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任重而道远,我单位将继续发挥区未保办职能,协调各成员单位合力开展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活动,细心呵护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
最后,感谢你对龙湾民政工作的支持。
温州市龙湾区民政局
2024年7月12日
(签发人:朱德利 承办人:曾玲玲 联系电话:86666258)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8/2024-52115 |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龙湾区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4-07-2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孔侠代表: 你在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建议》已收悉,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定,留守儿童具体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责任,本人留在户籍地(或常住所在地)、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务工时限一般按照6个月以上把握,偶尔回家探亲、休假的,不影响连续务工时间认定。务工地点一般按照跨县域把握(不包括地级市设立的城市主体核心组成部分的市辖区之间)。无监护能力是指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因重病重残等原因丧失监护能力,这种情况经综合判断难以履行监护职责的,应纳入留守儿童监测排摸范围。 根据上级有关纳入监测排摸和统计分析的要求,龙湾目前在册管理的留守儿童7人。关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区民政局、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妇联等有关单位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始终通过协同合作多维度全方位帮扶留守儿童,主要做法有以下三方面: (一)健全政策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今年3月底,区民政局牵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妇联等十五部门共同印发《龙湾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温龙民〔2024〕23号),实施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等五大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增进留守儿童福祉。同时,今年区公安分局出台《2024年全区公安机关未成年人保护与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突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帮扶、违法犯罪预警、管理和打击处置,推动形成全生命周期闭环机制。区教育局通过印发《龙湾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考核办法》,让法治副校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普法宣传,在各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据统计,2021年以来,区检察院办理案件中未发现龙湾辖区内留守儿童遭受侵害案件。 (二)协同关爱帮扶,赋能快乐成长。一是精准结对帮扶。目前,龙湾区在册7名留守儿童均以“一对一”的形式结对爱心妈妈,协助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补充性关爱志愿服务。同时区妇联还联合市慈善总会连续多年开展双征集儿童关爱慰问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持续性的结对帮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完整、心理关怀缺位失能、隔代教育问题凸显、家庭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失位等复杂情况,全区各学校均成立班主任牵头,学校党员干部、任课老师、热心家长、爱心义工、医疗专家等各方力量参与的班团导师团队,组成“一生一案一群”,分层分类关心帮扶留守儿童,化解学生心理危机。二是节点探访慰问。区民政局动员组织村(社区)儿童主任每季度走访留守儿童,并实时完成走访登记表的记录,通过沟通联系、研判分析,确保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向上向好发展。区民政局还在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入户慰问留守儿童,每人慰问品200-300元不等。同时,充分发挥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作用,联合温州城市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社会志愿力量,走访慰问留守儿童。探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未保办可及时得到解决。例如,区妇联目前按月开放“沐阳天地”心理咨询预约,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可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个案指导,对过程中发现存在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情况,可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三是鼓励同伴陪伴。充分依托村社示范性儿童之家、村社助联体服务点、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街道助联体服务站、妇儿驿站、家长学校等服务阵地,结合“共享蓝天 关爱守护”、寒暑假儿童关爱等重要节点,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集体关爱,丰富留守儿童课后生活,为留守儿童提供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同时也常态化开展成长“微课”兴趣培养、“心悦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合力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成长“烦恼”,其中状元街道未保站入选2023年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百佳案例。 (三)多方合力共建,营造良好氛围。区公安分局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对已经设立的89个“警察叔叔信箱”,收集校园欺凌信息线索,会同学校老师、帮扶小组等分级分类处置涉校涉学生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区“家庭警官”联系机制,对已经列管的监护人难以管教的学生和辍学在外的儿童,深入校 园、家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定点帮扶工作。针对旅馆等重 点场所成为性侵未成年人多发地点现象,采取严密细致的人防技 防物防等手段,最大限度压实场所经营者主体责任。对伤害留守儿童恶性案件坚持“零容忍”,聚焦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危 害、网络犯罪等热点问题,重拳出击、果断亮剑,依法从严从重 从快打击强奸、强制猥亵、暴力伤害留守儿童犯罪。区检察院大力推进“送法进校园”,针对校园欺凌等问题进行现场释法说理教育,制作《孩子,请当心》宣传片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精品法治网课。区妇联着重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工作,组织专家团队,积极选送优质课程进基层、进校园,留守儿童家庭获得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父母或监护人了解如何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孩子。区教育局通过家长会等途径督促监护人加强对留守儿童使用网络、手机等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留守儿童网络沉迷行为。 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任重而道远,我单位将继续发挥区未保办职能,协调各成员单位合力开展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活动,细心呵护留守儿童平安健康成长。 最后,感谢你对龙湾民政工作的支持。 温州市龙湾区民政局 2024年7月12日 (签发人:朱德利 承办人:曾玲玲 联系电话:866662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