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2001/2024-52112
组配分类 区政府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4-07-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龙政办发明电〔2024〕24号 有效性 有效
阅读版本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温州湾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党政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7-24 15:43:43浏览次数: 来源:综合科 字体:[ ]

各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现将《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湾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党政办公室

2024年7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三年行动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潜力和消费者满意度,根据《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3〕401号)、《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1〕247号)、《浙江省商务厅等13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23〕12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争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试点带动、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路径,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加强规划布局、分类建设改造、优化商业业态、提升运营水平、引导创新发展、增强服务能力,结合我区“共享社·幸福里”和未来社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品质化消费的重要场所、高质量商业资源下沉的重要渠道,推进龙湾建成生活品质高端、消费快捷便利、服务细致高效、场景智慧创新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示范城市,为申报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打下扎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24年,创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数量6个以上。争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连锁店数量占商业网点数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

2025年,20%以上社区创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区累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以上。争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连锁店数量占商业网点数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026年,30%以上社区创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区累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4个。争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连锁店数量占商业网点数量的比例达到35%以上。培育2—3家便民生活圈专业管理运营机构,便民生活圈居民综合满意度达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总体思路,开展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主要任务,推动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科学布局,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业态发展与居民需求匹配。重点围绕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等方面推进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设施配套化、服务多元化,逐步扩大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

(一)突出科学引导,优化便民生活圈布局规划

1.编制建设方案。全面摸清全区内社区数量、商业网点、业态建设情况,根据“有什么,缺什么”,研究“补什么、如何补”。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和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考虑本地商业发展基础、规划布局、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情况,以方便居民生活、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编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按照“一圈一策”思路,逐圈细化建设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确保便民生活圈业态结构、功能配置等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科学规划集聚式、街区式、分散式类型分布,做好空间布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各街道办事处)

2.优化商业布局。因地制宜设置商业网点和公共服务站点,明确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与居民数量、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要素相适应。参照《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等社区商业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不同社区商业发展形态,因地制宜制定便民生活圈商业设施建设管理地方标准,明确设置规模、功能要求、配置标准、业态组合等。积极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社区为单位依法依规统筹盘活闲置房屋等存量资源,增加商业网点用房供给,补齐商业设施短板,提升现有设施水平,重点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商业中心、农贸市场(菜市场)、养老服务中心等。以便利居民为原则,综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相对集中等条件,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或交通梳理,沿居住区主要道路布局设置,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各街道办事处)

3.分类改造提升。根据不同社区类型,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对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的社区、商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社区、新建居住区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捷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对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的社区,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盘活空间资源,重点补齐商业设施短板,增加商业面积,提升服务水平。对商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社区,重点优化业态组合,注重引进新业态、新服务,拓展商业功能,提升服务品质。对新建居住区,按照相对集中原则,优先考虑发展集聚式商业形态,重点建设购物中心、邻里中心、邮政快递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所,确保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责任单位: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4.推动商产居和谐。引导住宅和商业适当分离,商业设施与社区风格相协调,基本保障业态和品质提升业态相结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和多样化消费需求。统筹推进全区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科学配置商业设施,确保商业面积、商业业态、建筑规格等满足需求。鼓励临近居住区的商业综合体兼顾社区便民商业中心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在家门口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引导社区商业和住宅小区相对分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发展,支持产业园区引入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建设集生产、工作、生活、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元配套设施,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打造新型人、城、产融合发展示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突出查漏补缺,补齐便民生活圈设施短板

1.补齐商业设施短板。全面摸清闲置商业资源底数,结合全区产业发展方向,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因地制宜配齐商业设施,通过标准化改造提升质量标准、环境卫生、服务品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因地制宜补齐商业设施短板。针对首批试点社区在商业设施、网点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实施补短板行动,重点补齐业态配置和社区服务功能设置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支持引进第三方智慧物流配送机构,对试点社区的楼宇大堂信箱进行智能化改造,支持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箱式移动早餐售卖车、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增加就业服务窗口。(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各街道办事处)

2.完善社区配套建设。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开展广泛调研和排查,打通“最后一公里”。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鼓励试点社区大型居住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延伸,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提升消费便利化、品质化水平。支持社区利用便民广场、边角空地、闲置空房等可利用公共空间资源,开展社区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建设,对社区沿街店面进行导引指示改造。(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各街道办事处)

(三)突出因地制宜,丰富便民生活圈商业业态

1.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支持基本保障类业务网点的服务叠加,让消费更便捷。推动便民生活圈配齐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前置仓等基本保障类业态,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需求。支持农贸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改造,丰富商品品类,拓展服务业态,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购物环境。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提供明码标价、便利实惠的维修服务。推动构建以早餐店为主体,小吃店、主食厨房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社区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吃得营养卫生。(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龙湾邮政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

2.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广泛收集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发展特色餐饮、茶艺咖啡、运动健身、保健养身、中医问诊、新式书店、教育培训、休闲娱乐、老年康护、幼儿托管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助力社区居民消费升级。着力引进知名品牌、首店经济、网红店铺,引导发展高端消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卫生健康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3.完善“一老一小”服务类业态。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老年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推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各类消费场所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积极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张贴便民生活圈导视图,满足多方服务需求,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四)突出辐射带动,壮大便民生活圈市场主体

1.引导品牌连锁化发展。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将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通过社区商业网点直营连锁及商业特许经营方式,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发展,力争便民生活圈内连锁店在商业网点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鼓励连锁企业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为小商店、杂货店等个体工商户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开放门店资源,引进洗染、美容美发、特色餐饮等小店,叠加服务功能,降低进驻费用,增强微利业态经营可持续性。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发展社区零售、餐饮、医药、家政、美容美发、洗染等连锁经营,对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实行“六统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鼓励发展社区商业运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健康养老、商业地产开发等领域的企业在便民利民的原则下参与便民生活圈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社区商业运营管理企业,培育一批本土运营管理企业,对社区商业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提升运营水平。鼓励街道社区与运营主体合作,发挥运营主体的商业运营能力和街道社区对属地商业网点的管理优势,探索“企业运营+社区管理”的合作模式。(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3.鼓励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引导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把大数据应用到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个环节,促进模式创新和市场要素精准配置。鼓励推动全区社区智慧平台和社区商业网点的上云用数,为社区商户提供营销、信息、流量、数字化工具等免费或让利服务,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加快配置社区团购必备的冷链等设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支持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升预制菜产品质量品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五)突出示范引领,创新便民生活圈服务能力

1.探索平台化发展模式。优化信息服务,鼓励专业运营主体整合全区商户资源,优化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接入零售、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快递、再生资源回收等线上功能,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等免费服务,打造集约式发展生态圈。(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推动智能化场景应用。拓展智能体验,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深化“瓯e办”、智慧就医、智慧养老、智慧停车等场景应用,进一步推动龙湾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社区广场、停车场、物业用房等场所,引入智能快递柜、智能冷冻柜、自助售货机、无人值守便利店、智能回收机等可移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弥补社区商业空间不足的短板。(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区民政局、区供销联社、龙湾邮政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

3.支持社区电商发展。支持电商(社区团购)平台企业面向社区提供网订店取、线上下单、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等多样化服务。鼓励居民小区自建或依托社区团购站点设立物流配送服务点,推广无接触配送,持续完善社区团购门店服务网络。推广专业化托管、连锁经营、店仓配一体等成熟模式,引导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4.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鼓励社区规范开展社区生鲜节、美食节、家电团购节及家政便民服务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创新社区消费场景,繁荣社区商业。(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突出多措并举,引导便民生活圈规范经营

1.建立多方共商共管机制。整合“街道+社区+物业+运营主体+商户+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健全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共商共管机制,共同参与便民生活圈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改造、业态调整等,通过共建共管加强自律规范。支持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标准,推动行业自律,开展技能培训,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规范商户经营和服务行为。(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引导商户诚信经营。积极引导商户遵守从业道德,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良好营商氛围。督促食品经营商户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打击消费欺诈行为,落实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工作,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创建诚信商店、诚信便民生活圈。(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3.加强社区环境管控。大力整治乱排乱放、私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垃圾分类要求,保持商业网点整洁有序,规范配备微型消防站。对农产品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应实行统一回收、统一运输、统一处置。规范管理户外广告、门店招牌、灯光景观等,持续美化社区环境。对洗染、理发、沐浴等用水量较大的,提倡使用节水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展绿色餐饮企业、绿色饭店示范创建。(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部门联动。区商务局要强化统筹,与发改、民政、财政、建设、文旅、市监、资规等单位联动,充分发挥相关单位职能作用,落实支持政策,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相关单位)

(二)统筹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社区一刻钟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统筹资金安排,对便民生活圈建设予以奖励补助,落实便民生活圈建设必要的经费保障。各街道办事处列支专项经费预算,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建设中的难点痛点,推动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争取奖补资金。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支持政府投资性重点项目和资金向试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倾斜。(责任单位:新区财政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强化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中明确的用地用房、财政、金融、营商环境等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优质商业资源流向社区。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支持利用周边空置或过剩的旧厂房、闲置仓库,以及闲置土地和违法建筑拆后空地等改建社区邻里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为相关企业提供信贷、保险服务和保障,为社区提供专业、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落实国家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生活性服务业减税降费政策。(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民政局、新区财政局〈区财政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高新区税务局、区税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便民生活圈小微企业、连锁企业开办服务,推广电子证照应用,简化社区店铺开业程序,对社区店铺装修施工、招牌设置等实行统一管理,对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制。在符合安全、城市管理规定及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前提下,放宽户外促销、外摆经营、招牌设置、户外广告设置等限制,因地制宜明确允许经营的时间段、区域、品类等要求。督促超市、便利店等商户定期加强对其经营食品的自查,确保食品安全。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消费欺诈等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公示制度,创建诚信商店、诚信便民生活圈。(责任单位: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五)强化推广应用。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深入研究全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标准体系,对各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和工作指导,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道申报创建国家和省、市级试点项目,争取品牌认定和经验推广。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每个社区实际,探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运营模式,及时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模式,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在全区推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索引号 001008003002001/2024-52112
组配分类 区政府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4-07-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龙政办发明电〔2024〕24号 有效性 有效
阅读版本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温州湾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党政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7-24 浏览次数: 来源:综合科 字体:[ ]

各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现将《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湾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党政办公室

2024年7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三年行动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潜力和消费者满意度,根据《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3〕401号)、《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1〕247号)、《浙江省商务厅等13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23〕12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争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试点带动、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路径,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加强规划布局、分类建设改造、优化商业业态、提升运营水平、引导创新发展、增强服务能力,结合我区“共享社·幸福里”和未来社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品质化消费的重要场所、高质量商业资源下沉的重要渠道,推进龙湾建成生活品质高端、消费快捷便利、服务细致高效、场景智慧创新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示范城市,为申报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打下扎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2024年,创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省级试点,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数量6个以上。争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连锁店数量占商业网点数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

2025年,20%以上社区创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区累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以上。争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连锁店数量占商业网点数量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026年,30%以上社区创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区累计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4个。争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类连锁店数量占商业网点数量的比例达到35%以上。培育2—3家便民生活圈专业管理运营机构,便民生活圈居民综合满意度达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总体思路,开展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主要任务,推动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科学布局,商业设施与公共设施联动,商业运营与社区治理贯通,业态发展与居民需求匹配。重点围绕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等方面推进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温州湾新区、龙湾区设施配套化、服务多元化,逐步扩大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

(一)突出科学引导,优化便民生活圈布局规划

1.编制建设方案。全面摸清全区内社区数量、商业网点、业态建设情况,根据“有什么,缺什么”,研究“补什么、如何补”。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和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考虑本地商业发展基础、规划布局、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情况,以方便居民生活、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编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按照“一圈一策”思路,逐圈细化建设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确保便民生活圈业态结构、功能配置等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科学规划集聚式、街区式、分散式类型分布,做好空间布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各街道办事处)

2.优化商业布局。因地制宜设置商业网点和公共服务站点,明确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与居民数量、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要素相适应。参照《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等社区商业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和不同社区商业发展形态,因地制宜制定便民生活圈商业设施建设管理地方标准,明确设置规模、功能要求、配置标准、业态组合等。积极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社区为单位依法依规统筹盘活闲置房屋等存量资源,增加商业网点用房供给,补齐商业设施短板,提升现有设施水平,重点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商业中心、农贸市场(菜市场)、养老服务中心等。以便利居民为原则,综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相对集中等条件,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或交通梳理,沿居住区主要道路布局设置,确保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各街道办事处)

3.分类改造提升。根据不同社区类型,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对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的社区、商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社区、新建居住区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捷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对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的社区,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盘活空间资源,重点补齐商业设施短板,增加商业面积,提升服务水平。对商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社区,重点优化业态组合,注重引进新业态、新服务,拓展商业功能,提升服务品质。对新建居住区,按照相对集中原则,优先考虑发展集聚式商业形态,重点建设购物中心、邻里中心、邮政快递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所,确保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责任单位: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4.推动商产居和谐。引导住宅和商业适当分离,商业设施与社区风格相协调,基本保障业态和品质提升业态相结合,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和多样化消费需求。统筹推进全区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科学配置商业设施,确保商业面积、商业业态、建筑规格等满足需求。鼓励临近居住区的商业综合体兼顾社区便民商业中心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在家门口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引导社区商业和住宅小区相对分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发展,支持产业园区引入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建设集生产、工作、生活、休闲等于一体的多元配套设施,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打造新型人、城、产融合发展示范。(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突出查漏补缺,补齐便民生活圈设施短板

1.补齐商业设施短板。全面摸清闲置商业资源底数,结合全区产业发展方向,盘活分散的社区空间资源,因地制宜配齐商业设施,通过标准化改造提升质量标准、环境卫生、服务品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推动便民商业设施进社区,因地制宜补齐商业设施短板。针对首批试点社区在商业设施、网点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实施补短板行动,重点补齐业态配置和社区服务功能设置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支持引进第三方智慧物流配送机构,对试点社区的楼宇大堂信箱进行智能化改造,支持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箱式移动早餐售卖车、蔬菜直通车等便利设施进社区,增加就业服务窗口。(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各街道办事处)

2.完善社区配套建设。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开展广泛调研和排查,打通“最后一公里”。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改造提升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类综合服务设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鼓励试点社区大型居住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延伸,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提升消费便利化、品质化水平。支持社区利用便民广场、边角空地、闲置空房等可利用公共空间资源,开展社区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建设,对社区沿街店面进行导引指示改造。(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各街道办事处)

(三)突出因地制宜,丰富便民生活圈商业业态

1.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支持基本保障类业务网点的服务叠加,让消费更便捷。推动便民生活圈配齐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美容美发店、洗染店、药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前置仓等基本保障类业态,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需求。支持农贸市场标准化、智慧化改造,丰富商品品类,拓展服务业态,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购物环境。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提供明码标价、便利实惠的维修服务。推动构建以早餐店为主体,小吃店、主食厨房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社区早餐供应体系,增加网点密度,丰富早餐品种,保障居民吃得好、吃得营养卫生。(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龙湾邮政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

2.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广泛收集社区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发展特色餐饮、茶艺咖啡、运动健身、保健养身、中医问诊、新式书店、教育培训、休闲娱乐、老年康护、幼儿托管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助力社区居民消费升级。着力引进知名品牌、首店经济、网红店铺,引导发展高端消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卫生健康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3.完善“一老一小”服务类业态。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老年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推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各类消费场所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和体验店。积极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机构和托育点,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平价服务。张贴便民生活圈导视图,满足多方服务需求,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四)突出辐射带动,壮大便民生活圈市场主体

1.引导品牌连锁化发展。支持品牌连锁企业将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通过社区商业网点直营连锁及商业特许经营方式,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发展,力争便民生活圈内连锁店在商业网点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鼓励连锁企业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为小商店、杂货店等个体工商户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大型实体零售企业开放门店资源,引进洗染、美容美发、特色餐饮等小店,叠加服务功能,降低进驻费用,增强微利业态经营可持续性。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发展社区零售、餐饮、医药、家政、美容美发、洗染等连锁经营,对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实行“六统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鼓励发展社区商业运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健康养老、商业地产开发等领域的企业在便民利民的原则下参与便民生活圈投资建设和招商运营。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社区商业运营管理企业,培育一批本土运营管理企业,对社区商业整体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规范管理,提升运营水平。鼓励街道社区与运营主体合作,发挥运营主体的商业运营能力和街道社区对属地商业网点的管理优势,探索“企业运营+社区管理”的合作模式。(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3.鼓励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引导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把大数据应用到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个环节,促进模式创新和市场要素精准配置。鼓励推动全区社区智慧平台和社区商业网点的上云用数,为社区商户提供营销、信息、流量、数字化工具等免费或让利服务,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加快配置社区团购必备的冷链等设施设备,健全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利益。支持净菜进社区、进超市,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升预制菜产品质量品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五)突出示范引领,创新便民生活圈服务能力

1.探索平台化发展模式。优化信息服务,鼓励专业运营主体整合全区商户资源,优化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接入零售、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托育、家政、快递、再生资源回收等线上功能,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等免费服务,打造集约式发展生态圈。(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推动智能化场景应用。拓展智能体验,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应用场景。深化“瓯e办”、智慧就医、智慧养老、智慧停车等场景应用,进一步推动龙湾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社区广场、停车场、物业用房等场所,引入智能快递柜、智能冷冻柜、自助售货机、无人值守便利店、智能回收机等可移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弥补社区商业空间不足的短板。(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区民政局、区供销联社、龙湾邮政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

3.支持社区电商发展。支持电商(社区团购)平台企业面向社区提供网订店取、线上下单、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等多样化服务。鼓励居民小区自建或依托社区团购站点设立物流配送服务点,推广无接触配送,持续完善社区团购门店服务网络。推广专业化托管、连锁经营、店仓配一体等成熟模式,引导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4.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鼓励社区规范开展社区生鲜节、美食节、家电团购节及家政便民服务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创新社区消费场景,繁荣社区商业。(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突出多措并举,引导便民生活圈规范经营

1.建立多方共商共管机制。整合“街道+社区+物业+运营主体+商户+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健全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共商共管机制,共同参与便民生活圈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改造、业态调整等,通过共建共管加强自律规范。支持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标准,推动行业自律,开展技能培训,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规范商户经营和服务行为。(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引导商户诚信经营。积极引导商户遵守从业道德,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良好营商氛围。督促食品经营商户严格食品安全管理。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打击消费欺诈行为,落实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工作,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创建诚信商店、诚信便民生活圈。(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3.加强社区环境管控。大力整治乱排乱放、私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垃圾分类要求,保持商业网点整洁有序,规范配备微型消防站。对农产品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应实行统一回收、统一运输、统一处置。规范管理户外广告、门店招牌、灯光景观等,持续美化社区环境。对洗染、理发、沐浴等用水量较大的,提倡使用节水节能技术和设备。开展绿色餐饮企业、绿色饭店示范创建。(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部门联动。区商务局要强化统筹,与发改、民政、财政、建设、文旅、市监、资规等单位联动,充分发挥相关单位职能作用,落实支持政策,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相关单位)

(二)统筹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社区一刻钟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统筹资金安排,对便民生活圈建设予以奖励补助,落实便民生活圈建设必要的经费保障。各街道办事处列支专项经费预算,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建设中的难点痛点,推动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项目,争取奖补资金。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支持政府投资性重点项目和资金向试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倾斜。(责任单位:新区财政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强化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中明确的用地用房、财政、金融、营商环境等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优质商业资源流向社区。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支持利用周边空置或过剩的旧厂房、闲置仓库,以及闲置土地和违法建筑拆后空地等改建社区邻里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为相关企业提供信贷、保险服务和保障,为社区提供专业、便捷、贴心的金融服务。落实国家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生活性服务业减税降费政策。(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民政局、新区财政局〈区财政局〉、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工作服务中心、高新区税务局、区税务局、市资规局龙湾分局〈温州湾新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便民生活圈小微企业、连锁企业开办服务,推广电子证照应用,简化社区店铺开业程序,对社区店铺装修施工、招牌设置等实行统一管理,对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制。在符合安全、城市管理规定及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前提下,放宽户外促销、外摆经营、招牌设置、户外广告设置等限制,因地制宜明确允许经营的时间段、区域、品类等要求。督促超市、便利店等商户定期加强对其经营食品的自查,确保食品安全。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消费欺诈等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公示制度,创建诚信商店、诚信便民生活圈。(责任单位:新区建设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五)强化推广应用。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深入研究全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标准体系,对各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和工作指导,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道申报创建国家和省、市级试点项目,争取品牌认定和经验推广。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每个社区实际,探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运营模式,及时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模式,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在全区推广,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各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