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4/2024-51740 |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4-07-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周坚慧等3位代表:
你们在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减轻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额外负担的建议》收悉,我们认为提案很好,真实反映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状况,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自省厅高位部署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我区也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要求,多措并举开展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校园形式主义治理,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努力让教育回归本位。龙湾区教育局从4个方面17项问题切入,全面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一、进校园活动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各类走进校园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治理未经审批同意开展清单外活动,活动的事项数、频次不符合规定的问题;经审批同意的清单内活动项目主题过大,子活动过多的问题;临时性安排的活动过多的问题;活动片面追求参与度、覆盖面,并与考核评比捆绑的问题。
二、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部门开展的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包括评估创建等事项。重点治理未经审批同意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的问题;督查检查评比考核项目数量过多过频,台账数量多,存在“过度留痕”及“层层加码”的问题;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整合不够到位,同项目多部门考核,且标准不一的问题;检查评比考核标准僵化,忽视工作实际的问题。
三、社会事务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重点治理把拆迁、招商、庆典、商业保险等事务强制摊派给中小学校,并向教师下达指令性任务的问题;以“小手拉大手”的名义,将其他部门工作职责转嫁给学校,要求学校落实“主体责任”的问题;过多抽调师生担任评委、宣讲员、礼仪员,参加文艺表演、非教学类比赛,强制师生参加网络投票、点赞好评等问题。
四、“指尖上的APP”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部门、群团组织等开发的需要中小学校和师生使用的各类APP应用、政务公众号、“浙政钉”工作群组、小程序、网站等。重点治理师生使用的软件平台数量过多的问题;政务应用、政务公众号存在强制使用、过度留痕等问题; 随意与学校或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相挂钩等不合理使用要求的问题;运用排名、通报、晾晒等方式推广使用软件平台的问题; “浙政钉”工作群功能重复、不承载具体工作业务、长期不使用(6个月以上)且无实际工作开展需求等问题;由家长代学生在相关软件平台上学习答题,学习教育沦为形式的问题。
为持续推进全区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区教育局精心部署工作,从部署发动、调研摸底、自查自纠、重点整治推进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调研摸底。从今年2月至3月底,由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局组成调研督查小组,围绕“进校园”活动、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指尖上的APP”等4个方面,对全区69所中小学开展问卷调研,对10所不同层次学校进行实地走访,组织220余名教职工参加座谈,抽样电询200余位家长,全面摸清2023年以来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基本情况,以及梳理出前期清单总计165多项,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周书记的批示肯定。调研的第二阶段通过组织召开专题论证会、联合督查等方式,重新梳理出清单总共72项,并着手制定区域治理实施方案的讨论稿。4月至5月在省、市相关文件相继出台后,对照上级文件精神,按“三个一批”思路,列出三类清单,梳理出保留区级相关的清单27项(其中取消11项、规范3项、整合13项),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
(二)自查自纠。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区委教育工委、区纪委区监委、区教育局的全区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共同谋划推进以下四点工作:一是在4月18日发出第一张治理工作提示单,明确要求“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科室精简会议或活动次数,统筹安排会议或活动地点,一个学校承办的会议及活动一个月原则上不超过2次。”二是在4月提早拟订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在省、市局文件发布后,立马正式出台区级计划。三是目前已在修改完善管理办法(试行)、“十个禁止”、备案审批管理、准入评估标准等一套制度体系,下一步进入审批流程。四是做好部门联动,联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属相关部门报送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及联络员信息表。要求相关单位在每年的7月和1月将下一个学期“进校园”活动提出申报,接下来对照省、市出台的白名单来制定区级白名单,对涉校非教学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
区专项组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要求,区教育局追踪关注并提供来自学校的“进校园”信息反馈,与区纪委监委共同深入学校、企业等作调查,截至6月上旬,已约谈4家单位7名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已明确取消“一盔一带 共享头盔”校警共建活动、征集类比赛活动等2项。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对学校反映强烈的“委托第三方机构多频次检查食堂食品安全”一事展开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供领导参考。近一月来,在规范提升中的垃圾分类和食堂两项检查,从原来一月至少各2次的检查现在是明显减少次数。专项组找准找实问题根源,确保问题整改举措务实有效,确保治理成效学校认可认同、师生有感有获。
(三)重点整治推进。6-10月,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将会同区纪委组织若干调研组,组织调研检查核查工作,为后续整改提供重要依据。跟踪做好纠建并举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审批、公示、观测、通报、问责和考核机制,深化治理成效。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坚持在“根子上”发力,让减负落到“心坎里”。持续紧扣专项整治行动部署要求,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把抓落实贯穿到专项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以实实在在举措推动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取得实效。通过治理,力争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活动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强制摊派的社会性事务全面清理,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优化,“指尖上的 APP”强制使用、过度留痕、随意考核排名等增加师生负担的问题有效杜绝。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审批备案、归口管理、清单化组织实施、活动绩效评估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从而减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额外负担,为教师创造安心、静心、舒心的教学环境。
最后,感谢你们对龙湾区教育工作的支持。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2024年7月4日
(签发人:郑祥迪 承办人:赵秀芝 联系电话:86354435)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4/2024-51740 | ||
组配分类 | 人大建议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4-07-1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周坚慧等3位代表: 你们在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减轻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额外负担的建议》收悉,我们认为提案很好,真实反映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状况,经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自省厅高位部署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我区也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要求,多措并举开展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校园形式主义治理,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努力让教育回归本位。龙湾区教育局从4个方面17项问题切入,全面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一、进校园活动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各类走进校园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重点治理未经审批同意开展清单外活动,活动的事项数、频次不符合规定的问题;经审批同意的清单内活动项目主题过大,子活动过多的问题;临时性安排的活动过多的问题;活动片面追求参与度、覆盖面,并与考核评比捆绑的问题。 二、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部门开展的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包括评估创建等事项。重点治理未经审批同意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的问题;督查检查评比考核项目数量过多过频,台账数量多,存在“过度留痕”及“层层加码”的问题;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整合不够到位,同项目多部门考核,且标准不一的问题;检查评比考核标准僵化,忽视工作实际的问题。 三、社会事务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重点治理把拆迁、招商、庆典、商业保险等事务强制摊派给中小学校,并向教师下达指令性任务的问题;以“小手拉大手”的名义,将其他部门工作职责转嫁给学校,要求学校落实“主体责任”的问题;过多抽调师生担任评委、宣讲员、礼仪员,参加文艺表演、非教学类比赛,强制师生参加网络投票、点赞好评等问题。 四、“指尖上的APP”方面 主要针对区属部门、群团组织等开发的需要中小学校和师生使用的各类APP应用、政务公众号、“浙政钉”工作群组、小程序、网站等。重点治理师生使用的软件平台数量过多的问题;政务应用、政务公众号存在强制使用、过度留痕等问题; 随意与学校或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相挂钩等不合理使用要求的问题;运用排名、通报、晾晒等方式推广使用软件平台的问题; “浙政钉”工作群功能重复、不承载具体工作业务、长期不使用(6个月以上)且无实际工作开展需求等问题;由家长代学生在相关软件平台上学习答题,学习教育沦为形式的问题。 为持续推进全区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区教育局精心部署工作,从部署发动、调研摸底、自查自纠、重点整治推进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调研摸底。从今年2月至3月底,由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局组成调研督查小组,围绕“进校园”活动、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指尖上的APP”等4个方面,对全区69所中小学开展问卷调研,对10所不同层次学校进行实地走访,组织220余名教职工参加座谈,抽样电询200余位家长,全面摸清2023年以来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基本情况,以及梳理出前期清单总计165多项,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周书记的批示肯定。调研的第二阶段通过组织召开专题论证会、联合督查等方式,重新梳理出清单总共72项,并着手制定区域治理实施方案的讨论稿。4月至5月在省、市相关文件相继出台后,对照上级文件精神,按“三个一批”思路,列出三类清单,梳理出保留区级相关的清单27项(其中取消11项、规范3项、整合13项),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 (二)自查自纠。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区委教育工委、区纪委区监委、区教育局的全区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共同谋划推进以下四点工作:一是在4月18日发出第一张治理工作提示单,明确要求“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科室精简会议或活动次数,统筹安排会议或活动地点,一个学校承办的会议及活动一个月原则上不超过2次。”二是在4月提早拟订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在省、市局文件发布后,立马正式出台区级计划。三是目前已在修改完善管理办法(试行)、“十个禁止”、备案审批管理、准入评估标准等一套制度体系,下一步进入审批流程。四是做好部门联动,联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属相关部门报送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及联络员信息表。要求相关单位在每年的7月和1月将下一个学期“进校园”活动提出申报,接下来对照省、市出台的白名单来制定区级白名单,对涉校非教学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 区专项组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要求,区教育局追踪关注并提供来自学校的“进校园”信息反馈,与区纪委监委共同深入学校、企业等作调查,截至6月上旬,已约谈4家单位7名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已明确取消“一盔一带 共享头盔”校警共建活动、征集类比赛活动等2项。同时,在走访过程中,对学校反映强烈的“委托第三方机构多频次检查食堂食品安全”一事展开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供领导参考。近一月来,在规范提升中的垃圾分类和食堂两项检查,从原来一月至少各2次的检查现在是明显减少次数。专项组找准找实问题根源,确保问题整改举措务实有效,确保治理成效学校认可认同、师生有感有获。 (三)重点整治推进。6-10月,区委教育工委、区教育局将会同区纪委组织若干调研组,组织调研检查核查工作,为后续整改提供重要依据。跟踪做好纠建并举工作,建立健全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审批、公示、观测、通报、问责和考核机制,深化治理成效。 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坚持在“根子上”发力,让减负落到“心坎里”。持续紧扣专项整治行动部署要求,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把抓落实贯穿到专项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以实实在在举措推动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取得实效。通过治理,力争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活动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强制摊派的社会性事务全面清理,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优化,“指尖上的 APP”强制使用、过度留痕、随意考核排名等增加师生负担的问题有效杜绝。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审批备案、归口管理、清单化组织实施、活动绩效评估等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从而减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额外负担,为教师创造安心、静心、舒心的教学环境。 最后,感谢你们对龙湾区教育工作的支持。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2024年7月4日 (签发人:郑祥迪 承办人:赵秀芝 联系电话:863544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