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的责任感,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近日,龙湾区中通实验学校五年级全段学生开展“走近三垟湿地”户外研学,让《环境与我们》单元的学习更加落地,也让同学们在自然教育户外科普中发现湿地水之美,空气之美,生态之美。
湿地之水为何这样美?人们用了哪些措施治理呢?学生们来到瑶池浃河“水下森林”,探索生态治水新模式。他们认真观察矮生苦草的样态,学习净水原理,进一步体会感受“前期以水养草,后期以草养水”的关系。学生们还认识了神奇的净水技术——地理式生态砾石床,对比鸟岛周围和瑶池浃河的水样,从溶解氧、浊度、pH、矿物质和含锌量等各方面作检测和比较。
走进湿地五福园区,同学们找到了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笔筒树。据研学老师介绍,笔筒书早在恐龙时期就已存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蕨类植物。同学们不禁感叹,平日里其貌不扬的小小植物竟这么珍贵。三垟湿地上空时不时能看到不同的鸟儿飞过,引得同学们阵阵欢呼。
小微湿地是一个人造湿地,虽小却是三垟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缩影。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开始寻找这小小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探寻其中的相互关联。
在瓯柑精品园,同学见证了湿地农民的智慧——稻柑菱共生系统。尽管现在已经看不到水稻和瓯柑间种的景象,同学们还对湿地土壤进行了研究。在稻香小镇,孩子们看到一大片复垦的土地,了解了土壤的重要性、当下面临的污染问题及复垦意义。孩子们认真采集瓯柑园、水稻田以及绿化带三种土壤样本,并对三种土壤样本作pH值、磷、钾等检测。
“之前去了那么多趟,也没有这次收获大!”“我要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分享给我的爸爸妈妈!”每一个孩子都被三垟湿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深深吸引。再次搬进大自然的科学课,为中通娃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让课本里的知识更加鲜活了起来!
扫一扫 在手机上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