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怎么做?看教育现代化“龙湾答卷”
发布日期:2024-12-30 16:32:10浏览次数: 来源:政务公开科 字体:[ ]

教育于龙湾而言是什么?

“教育是强区之本、发展之重、民生之基。”温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龙湾区委书记周一富如是说。

1984年,龙湾正式建区。40年来,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城区”拔地而起,龙湾从传统工业大区变身为温州东部科技城。

由传统到科技,龙湾区吸引源源不断的外来务工人员投身建设,引进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助推发展。而与城区发展紧密相连的,非“教育”莫属。

让教育为区域发展插上翅膀!近年来,龙湾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以惊人的发展势头疾驰在教育事业的高速公路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龙湾区持续大投入、大建设、大手笔,促进教育由内而外,改变了生态,提高了品质,探索出一条县域教育高速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协调、普惠、创新、特色、内涵“五个发展”。

龙湾教育“一核五带十板块”建设启动仪式

协调发展

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

“9月份我家宝贝就要读小学了,作为家长,很欣喜家门口就有优质学校。”8月1日,家住龙湾区祥生中央尚品小区的章先生,特地去离家200米的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龙江校区转了转,看着美丽的校园,他心里止不住的高兴。更让章先生放心的是,离家500米是配套的龙湾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龙江校区,优质教育资源不再遥远。

家门口,走几步,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一大心愿,迫切而朴实。在龙湾,让家长们暖心的是,这个心愿正在一步步实现中。

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龙江校区

教育事业慢不得,更等不起。一组数据见证了龙湾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不遗余力。

从“普遍现象”到“零”的变迁——2017年以来,龙湾对教育投入逐年攀升,先后投入60余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余所,新增校舍面积超8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万余个。学校建起来之后,大班额比例慢慢降到零。

“0”到“1”的跨越——龙湾着力解决“择校热”“师资结构不均衡”“强弱学校不均衡”等难题,既强化“均衡”也强调“优质”,今年5月获评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成为温州首个。

学在龙湾、建设温州东部教育新高地、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近年来,龙湾紧抓温州城市发展东进契机,将教育发展纳入打造“一区五城”战略框架,连续实施数轮计划及方案,不断夯实教育基础、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

普惠发展

教育民生实事普惠百姓

在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各个功能场室陆续开放,操场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项目,走廊上欢声笑语、活力四射……随着天色渐暗,在附近企业工作的家长,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接孩子们回家。

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

“来这里务工,最担心的是孩子入学问题。现在孩子就近入学,我们可以踏实工作了。”浙江欧创阀门铸造有限公司员工张平喜笑颜开。

龙湾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祥迪介绍,龙湾创造“来了就是龙湾人”教育共富样本,扎实推进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让随迁子女入学不再成为难题。2017年至2024年,该区已满足5万余名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实现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保障企业集聚片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这一举措,同样坚定了龙湾不少企业的发展信心。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学生入学报名前,龙湾区教育局多次到公司走访,传达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告知招生转学等具体内容。“这样的服务非常贴心,大大缓解了员工焦虑情绪,更让企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教育的公平性,不仅仅体现在“新龙湾人”,还有特殊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在龙湾,特殊儿童同样接受高质量的适宜教育,从根本上改善特殊儿童群体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龙湾区第二幼儿园

同时,龙湾不断优化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体系,通过新建、增设、联办等途径提供学位增量、盘活学位存量,目前建有26所托幼机构,实现“托幼一体化”高质量供给。

创新发展

合作办学模式行稳致远

2023年,龙湾区与温州湾新区实行两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后,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聚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积极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创新模式,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龙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五带”战略。

西联——联结高校、温州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原清华附中王殿军团队,打造龙湾区利教教育集团;与浙师大合作共建浙师大附属温州龙湾教育集团;以委托管理方式建立温州外国语学校状元分校;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合作建立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着力打造“新共同体学校群”。

陆云泉(右)受邀担任龙湾区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国科温州学校总校长

北引——向北引入外部优质资源,聘用北京101学校校长陆云泉为集团总校长,打造温州市唯一的“幼、小、初、高”一体化“国科系”优质公办学校群。

强中——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延伸,深化城市中心区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龙湾区外国语小学等4大教育集团集群发展。

东优——向东衔接高铁新城综合开发,通过“新建一批、扩容一批、置换一批、调整一批、规划一批”,全面优化该片区教育规划布局。

南拓——全面重塑南部教育新生态,借“两区”融合之态,实施“南部片区教育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南部教育资源。

温州外国语学校状元分校

连点成线、聚片成面,如今,龙湾区域内10个街道的教育板块,正逐步形成“带带有亮点、块块有特色”新格局,全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100%全覆盖。

特色发展

校园文化品牌异彩纷呈

谈及龙湾一小,借国科温州研究院科研之“力”建立的科学学习生态圈让人眼前一亮;聊到区外国语小学,小小“CEO”德育体系亮点纷呈;提到永兴一小,全校师生在操场打温州南拳的景象随即在脑海中浮现;说起状元三小,足球小将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让人啧啧称赞;聊到永中中学,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让人赏心悦目的Tabata操……

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南拳展示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学生在校读书,不能仅仅只有枯燥的分数,我们要让学生遇见更多的美好。”龙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003年开始,龙湾便拉开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序幕。为了保障学生每天拥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各所学校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化定制”方案,将艺术教育、传统文化、自编操舞、民间游戏等内容有机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大课间新格局。

顺应“未来教育”发展态势,龙湾还积极培育“一校一亮点、一校多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氛围。通过初中“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小学“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等教学活动,推动小器乐进课堂;聘请当地艺术家进校园讲学、授课,鼓励发展书法、漆画、剪纸等传统项目;成立龙湾区青少年交响乐团,邀请上海、北京专家为学生授课;各校组建富有特色的艺术社团,结合各大节日为学生提供才艺小舞台,为学生搭建学习艺术、传承文化的平台,提供艺术表现、个性成长的舞台,让学生人人能上台,个个善表演。

如今,龙湾“阳光体育”“艺美育人”两大品牌已逐步出圈,推动区域学校向全国性层级迈进。截至今年7月,全区累计创成国家级特色学校24所。

内涵发展

教师成长激发内生动力

8月1日,就职于龙湾区各个学校的10余名心理教师整装待发,他们要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精神科开展为期两周的跟岗锻炼。学习期间,他们将深入医院心理门诊一线,参与门诊跟诊学习、心理测评、物理治疗、病例讨论等,与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深入学习与交流,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拓展课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龙湾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龙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关键工作来抓。为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都适应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该区树立“优师强教”理念,在“人才引进”“跟岗学习”“内育攀登”三方面发力,迈出坚实步伐。13年如一日探索学本课堂,以项目化学习赋能高品位教学变革,营造“教-学-研-训-评”一体化区域研修氛围……如今,这支高质量教师队伍潜心育人、悉心从教,成为龙湾教育品牌最亮眼的底色。

在龙湾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龙湾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龙湾区名优教师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以高“含金量”的奖励,吸引优秀人才留在龙湾任教。两份文件的落实落地,一方面激励当地教师争先创优,不断向高层次人才奋进;另一方面,吸引全国各地优秀高层次人才落户龙湾,为教育事业发展增添生力军。

目前,龙湾区已引育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等区骨干以上名优教师1400余人,在各级各类赛事中,一大批教育先锋大显身手,屡获殊荣。

未来,在龙湾这片土地还会发生哪些精彩的教育故事?我们充满期待。


未来教育怎么做?看教育现代化“龙湾答卷”

发布日期:2024-12-30 浏览次数: 来源:政务公开科 字体:[ ]

教育于龙湾而言是什么?

“教育是强区之本、发展之重、民生之基。”温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龙湾区委书记周一富如是说。

1984年,龙湾正式建区。40年来,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城区”拔地而起,龙湾从传统工业大区变身为温州东部科技城。

由传统到科技,龙湾区吸引源源不断的外来务工人员投身建设,引进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助推发展。而与城区发展紧密相连的,非“教育”莫属。

让教育为区域发展插上翅膀!近年来,龙湾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以惊人的发展势头疾驰在教育事业的高速公路上。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龙湾区持续大投入、大建设、大手笔,促进教育由内而外,改变了生态,提高了品质,探索出一条县域教育高速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协调、普惠、创新、特色、内涵“五个发展”。

龙湾教育“一核五带十板块”建设启动仪式

协调发展

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

“9月份我家宝贝就要读小学了,作为家长,很欣喜家门口就有优质学校。”8月1日,家住龙湾区祥生中央尚品小区的章先生,特地去离家200米的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龙江校区转了转,看着美丽的校园,他心里止不住的高兴。更让章先生放心的是,离家500米是配套的龙湾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龙江校区,优质教育资源不再遥远。

家门口,走几步,就有一所好学校,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一大心愿,迫切而朴实。在龙湾,让家长们暖心的是,这个心愿正在一步步实现中。

龙湾区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龙江校区

教育事业慢不得,更等不起。一组数据见证了龙湾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不遗余力。

从“普遍现象”到“零”的变迁——2017年以来,龙湾对教育投入逐年攀升,先后投入60余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余所,新增校舍面积超8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万余个。学校建起来之后,大班额比例慢慢降到零。

“0”到“1”的跨越——龙湾着力解决“择校热”“师资结构不均衡”“强弱学校不均衡”等难题,既强化“均衡”也强调“优质”,今年5月获评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成为温州首个。

学在龙湾、建设温州东部教育新高地、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区……近年来,龙湾紧抓温州城市发展东进契机,将教育发展纳入打造“一区五城”战略框架,连续实施数轮计划及方案,不断夯实教育基础、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

普惠发展

教育民生实事普惠百姓

在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各个功能场室陆续开放,操场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项目,走廊上欢声笑语、活力四射……随着天色渐暗,在附近企业工作的家长,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接孩子们回家。

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

“来这里务工,最担心的是孩子入学问题。现在孩子就近入学,我们可以踏实工作了。”浙江欧创阀门铸造有限公司员工张平喜笑颜开。

龙湾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祥迪介绍,龙湾创造“来了就是龙湾人”教育共富样本,扎实推进企业外来用工子女入学便利化改革,让随迁子女入学不再成为难题。2017年至2024年,该区已满足5万余名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实现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100%入学,保障企业集聚片区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这一举措,同样坚定了龙湾不少企业的发展信心。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学生入学报名前,龙湾区教育局多次到公司走访,传达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告知招生转学等具体内容。“这样的服务非常贴心,大大缓解了员工焦虑情绪,更让企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教育的公平性,不仅仅体现在“新龙湾人”,还有特殊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在龙湾,特殊儿童同样接受高质量的适宜教育,从根本上改善特殊儿童群体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龙湾区第二幼儿园

同时,龙湾不断优化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体系,通过新建、增设、联办等途径提供学位增量、盘活学位存量,目前建有26所托幼机构,实现“托幼一体化”高质量供给。

创新发展

合作办学模式行稳致远

2023年,龙湾区与温州湾新区实行两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后,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聚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积极探索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创新模式,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龙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五带”战略。

西联——联结高校、温州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原清华附中王殿军团队,打造龙湾区利教教育集团;与浙师大合作共建浙师大附属温州龙湾教育集团;以委托管理方式建立温州外国语学校状元分校;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合作建立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着力打造“新共同体学校群”。

陆云泉(右)受邀担任龙湾区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国科温州学校总校长

北引——向北引入外部优质资源,聘用北京101学校校长陆云泉为集团总校长,打造温州市唯一的“幼、小、初、高”一体化“国科系”优质公办学校群。

强中——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延伸,深化城市中心区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龙湾区外国语小学等4大教育集团集群发展。

东优——向东衔接高铁新城综合开发,通过“新建一批、扩容一批、置换一批、调整一批、规划一批”,全面优化该片区教育规划布局。

南拓——全面重塑南部教育新生态,借“两区”融合之态,实施“南部片区教育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南部教育资源。

温州外国语学校状元分校

连点成线、聚片成面,如今,龙湾区域内10个街道的教育板块,正逐步形成“带带有亮点、块块有特色”新格局,全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集团化100%全覆盖。

特色发展

校园文化品牌异彩纷呈

谈及龙湾一小,借国科温州研究院科研之“力”建立的科学学习生态圈让人眼前一亮;聊到区外国语小学,小小“CEO”德育体系亮点纷呈;提到永兴一小,全校师生在操场打温州南拳的景象随即在脑海中浮现;说起状元三小,足球小将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让人啧啧称赞;聊到永中中学,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让人赏心悦目的Tabata操……

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南拳展示

“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学生在校读书,不能仅仅只有枯燥的分数,我们要让学生遇见更多的美好。”龙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早在2003年开始,龙湾便拉开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序幕。为了保障学生每天拥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各所学校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化定制”方案,将艺术教育、传统文化、自编操舞、民间游戏等内容有机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大课间新格局。

顺应“未来教育”发展态势,龙湾还积极培育“一校一亮点、一校多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氛围。通过初中“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小学“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等教学活动,推动小器乐进课堂;聘请当地艺术家进校园讲学、授课,鼓励发展书法、漆画、剪纸等传统项目;成立龙湾区青少年交响乐团,邀请上海、北京专家为学生授课;各校组建富有特色的艺术社团,结合各大节日为学生提供才艺小舞台,为学生搭建学习艺术、传承文化的平台,提供艺术表现、个性成长的舞台,让学生人人能上台,个个善表演。

如今,龙湾“阳光体育”“艺美育人”两大品牌已逐步出圈,推动区域学校向全国性层级迈进。截至今年7月,全区累计创成国家级特色学校24所。

内涵发展

教师成长激发内生动力

8月1日,就职于龙湾区各个学校的10余名心理教师整装待发,他们要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精神科开展为期两周的跟岗锻炼。学习期间,他们将深入医院心理门诊一线,参与门诊跟诊学习、心理测评、物理治疗、病例讨论等,与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深入学习与交流,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校园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拓展课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龙湾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龙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关键工作来抓。为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都适应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师队伍,该区树立“优师强教”理念,在“人才引进”“跟岗学习”“内育攀登”三方面发力,迈出坚实步伐。13年如一日探索学本课堂,以项目化学习赋能高品位教学变革,营造“教-学-研-训-评”一体化区域研修氛围……如今,这支高质量教师队伍潜心育人、悉心从教,成为龙湾教育品牌最亮眼的底色。

在龙湾区委、区政府支持下,《龙湾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龙湾区名优教师培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以高“含金量”的奖励,吸引优秀人才留在龙湾任教。两份文件的落实落地,一方面激励当地教师争先创优,不断向高层次人才奋进;另一方面,吸引全国各地优秀高层次人才落户龙湾,为教育事业发展增添生力军。

目前,龙湾区已引育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等区骨干以上名优教师1400余人,在各级各类赛事中,一大批教育先锋大显身手,屡获殊荣。

未来,在龙湾这片土地还会发生哪些精彩的教育故事?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