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伏茶百年传承 | |||||
|
|||||
夏日暑热,喝杯茶水,给人感觉清爽解渴。日前,在状元廊桥伏茶摊前,见一位中年外地口音妇女,脸上汗滋滋手上端着茶杯叽呼叽呼地喝下一杯伏茶,随手又将随身携带的金龙鱼空瓶子打开茶桶龙头装了满满一瓶,她笑着说这瓶带家里小孩喝,这伏茶喝益的。 骄阳高照的一天上午,笔者在状元街郑老先生的引点下,采访了状元街伏茶摊,在状元桥即老“十二间桥”北首桥头,这里是坐桥、临河、靠路,清幽大方,飞檐翘角的老人亭,亭内分楼上楼下,排列一排排靠凳,设施配套,供人休闲乘凉小憩。此亭称状元阁。在此亭边和状元农贸市场临近廊桥上设了伏茶摊点,由71岁退休老工人黄国雄当负责,和他一起还有两位80岁的吴巧琴、蔡世秋老大娘等4人,她们身体壮实,老当益壮,体格健康,今年从农历五月初开始,每天起早摸黑,烧了25桶左右(铅桶)的茶水,忙得不亦乐乎。 据介绍,状元街共摆设了5个伏茶摊点,即人群聚集的状元阁、状元亭、廊桥、茅竹桥、横街。义工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从端午节后开始到中秋节。伏茶具有特色,按传统中草药配方,茶水中配有甘草、菊花、夏枯草、荷叶、白茅根、淡竹叶、杞子等10多味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既供人解渴,又可让人装瓶带回家饮用。在茶摊上备了许多经消毒过的空瓶子,同时设茶楼、茶亭供人饮茶休息,群众反映很好,家住状元老街今年90高龄的郑鹏星老人讲,伏茶配方好,老人曾口干口苦,喝了伏茶后,口味就好了。 状元伏茶,不单是供茶水,具有浓浓的爱心慈善活动。状元阁、状元亭正是体现南宋状元赵建大为民造桥办交通行善事的精神。状元亭除了烧伏茶之外,平时爱心善举多多,状元亭于2012年6月27日,经注册登记正式定名为状元和谐之家服务站,是龙湾区一家慈善爱心地标,共有义工80多名,开张两个月捐款达到50多万元,办起了慈善食堂,每天早餐免费施粥,25公斤左右大米下锅,熬成香喷喷的稀饭,义工们每天早晨4点忙碌起来,熬粥做菜,供菜有土豆丝、花生米、鸭蛋、榨菜等供自选,吃粥人数多达200余人,多为保洁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弱势困难群体。还有传统节日供应传统风味食品,端午节免费供粽子,义工们忙于包粽煮粽,一个端午节供粽子5000余个,冬节供吃汤丸,中秋供月饼,过年吃年夜饭等,还有对50多户低保和疾病生活困难群众上门慰问送善款,有户重病困难家庭给他送上万元。 状元阁今年摆设两个茶摊,供茶水量大,在亭子里边喝茶边看电视,提供娱乐活动。对几户疾病和生活困难家庭走访慰问送善款,给患病的寡妇一次送上千元,帮助渡过难关。还有对一些行走不方便的老人在老人亭小憩后送其回家。一位90高龄居住状元黄宅路的瓯海离休干部林永池,他是状元阁的常客,经常来老人亭喝茶小憩,由状元阁负责人黄国雄送其回家。 据状元老人流传,状元烧伏茶的历史悠久,很早年代就有烧伏茶,至今超过百年历史。因为状元作为地标,即状元老街在浙南一带很有名气,在清代和民国期间,状元很繁荣,也因地理环境优越,北临瓯江,靠近瓯江畔,南临温州内河(即温瑞塘河)。既是港口码头,又是内河客轮埠头,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清光绪三年,英国驻温领事设立,在状元设立海关,人称“番人馆”。状元街鱼咸行,南北货店、药店、布店、酱园、酒店、餐饮店、打钉店,打金店,后来发展了水产市场,店面林立,门庭若市,商贾云集。享有盛名的“黄顺泰”大酒户,老板叫黄仲耀,酿制黄酒、白酒投放市场,重点供应渔民,既是状元的大富户,也是温州的慈善大户,乐善好施不忘积德,青黄不接,天灾人祸,出手赈灾救济,凡穷人死后无钱埋葬的,他出钱买棺材安葬。 早年状元民间很重视慈善工作,夏天烧伏茶传承了百余年。那时状元街店口出钱,或市民自愿轮流烧伏茶,因靠近瓯江,饮水条件差,都向担水客买山水烧茶,茶水中都配有甘草,荷叶等中草药,茶摊都设在街市中心的“三港殿”前,当时使用木桶盛茶水,用竹制的“茶滚”舀茶喝,也有的带茶壶(有的锡茶壶)装满带到家里喝,早年烧伏茶称公德,一直传承下来,如今烧伏茶同慈善活动连在一起,并且喝伏茶解暑热,有益身体健康。 |
|||||
夏日暑热,喝杯茶水,给人感觉清爽解渴。日前,在状元廊桥伏茶摊前,见一位中年外地口音妇女,脸上汗滋滋手上端着茶杯叽呼叽呼地喝下一杯伏茶,随手又将随身携带的金龙鱼空瓶子打开茶桶龙头装了满满一瓶,她笑着说这瓶带家里小孩喝,这伏茶喝益的。 骄阳高照的一天上午,笔者在状元街郑老先生的引点下,采访了状元街伏茶摊,在状元桥即老“十二间桥”北首桥头,这里是坐桥、临河、靠路,清幽大方,飞檐翘角的老人亭,亭内分楼上楼下,排列一排排靠凳,设施配套,供人休闲乘凉小憩。此亭称状元阁。在此亭边和状元农贸市场临近廊桥上设了伏茶摊点,由71岁退休老工人黄国雄当负责,和他一起还有两位80岁的吴巧琴、蔡世秋老大娘等4人,她们身体壮实,老当益壮,体格健康,今年从农历五月初开始,每天起早摸黑,烧了25桶左右(铅桶)的茶水,忙得不亦乐乎。 据介绍,状元街共摆设了5个伏茶摊点,即人群聚集的状元阁、状元亭、廊桥、茅竹桥、横街。义工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从端午节后开始到中秋节。伏茶具有特色,按传统中草药配方,茶水中配有甘草、菊花、夏枯草、荷叶、白茅根、淡竹叶、杞子等10多味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既供人解渴,又可让人装瓶带回家饮用。在茶摊上备了许多经消毒过的空瓶子,同时设茶楼、茶亭供人饮茶休息,群众反映很好,家住状元老街今年90高龄的郑鹏星老人讲,伏茶配方好,老人曾口干口苦,喝了伏茶后,口味就好了。 状元伏茶,不单是供茶水,具有浓浓的爱心慈善活动。状元阁、状元亭正是体现南宋状元赵建大为民造桥办交通行善事的精神。状元亭除了烧伏茶之外,平时爱心善举多多,状元亭于2012年6月27日,经注册登记正式定名为状元和谐之家服务站,是龙湾区一家慈善爱心地标,共有义工80多名,开张两个月捐款达到50多万元,办起了慈善食堂,每天早餐免费施粥,25公斤左右大米下锅,熬成香喷喷的稀饭,义工们每天早晨4点忙碌起来,熬粥做菜,供菜有土豆丝、花生米、鸭蛋、榨菜等供自选,吃粥人数多达200余人,多为保洁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弱势困难群体。还有传统节日供应传统风味食品,端午节免费供粽子,义工们忙于包粽煮粽,一个端午节供粽子5000余个,冬节供吃汤丸,中秋供月饼,过年吃年夜饭等,还有对50多户低保和疾病生活困难群众上门慰问送善款,有户重病困难家庭给他送上万元。 状元阁今年摆设两个茶摊,供茶水量大,在亭子里边喝茶边看电视,提供娱乐活动。对几户疾病和生活困难家庭走访慰问送善款,给患病的寡妇一次送上千元,帮助渡过难关。还有对一些行走不方便的老人在老人亭小憩后送其回家。一位90高龄居住状元黄宅路的瓯海离休干部林永池,他是状元阁的常客,经常来老人亭喝茶小憩,由状元阁负责人黄国雄送其回家。 据状元老人流传,状元烧伏茶的历史悠久,很早年代就有烧伏茶,至今超过百年历史。因为状元作为地标,即状元老街在浙南一带很有名气,在清代和民国期间,状元很繁荣,也因地理环境优越,北临瓯江,靠近瓯江畔,南临温州内河(即温瑞塘河)。既是港口码头,又是内河客轮埠头,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清光绪三年,英国驻温领事设立,在状元设立海关,人称“番人馆”。状元街鱼咸行,南北货店、药店、布店、酱园、酒店、餐饮店、打钉店,打金店,后来发展了水产市场,店面林立,门庭若市,商贾云集。享有盛名的“黄顺泰”大酒户,老板叫黄仲耀,酿制黄酒、白酒投放市场,重点供应渔民,既是状元的大富户,也是温州的慈善大户,乐善好施不忘积德,青黄不接,天灾人祸,出手赈灾救济,凡穷人死后无钱埋葬的,他出钱买棺材安葬。 早年状元民间很重视慈善工作,夏天烧伏茶传承了百余年。那时状元街店口出钱,或市民自愿轮流烧伏茶,因靠近瓯江,饮水条件差,都向担水客买山水烧茶,茶水中都配有甘草,荷叶等中草药,茶摊都设在街市中心的“三港殿”前,当时使用木桶盛茶水,用竹制的“茶滚”舀茶喝,也有的带茶壶(有的锡茶壶)装满带到家里喝,早年烧伏茶称公德,一直传承下来,如今烧伏茶同慈善活动连在一起,并且喝伏茶解暑热,有益身体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