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俩乡贤与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 | |||||
|
|||||
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于民国十八年(1929 ) 1月诞生,直至解放前消亡,前后经营了二十年。此馆的创建与龙湾俩乡贤——时任永嘉县教育局局长王人驹(1901-1951 )、平民教育家王晓梅(1896-1968)关系密切,其中王人驹倡导筹建、王晓梅首任馆长,在实践摸索中操建起来民众教育馆。他们想方设法购买书、报刊与儿童活动器械,开展爱国爱乡教育,又办民众夜校,招收工农入学,扫除文盲,举办学术讲座,开展象棋、围棋、军棋及乐器等各种文体活动,普及科学知识。 王人驹倡导筹建民众教育以全体民众作为教育对象,是失学的儿童、青年、成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已受基础教育的儿童、青年、成人的继续教育和进修。而民众教育馆根据民众实际生活施行补习教育,是推行民众教育的中枢机构。民众教育馆作为实施民众教育的主要场所,具有多种功能,如出版各种通俗民众读物,举办和指导当地民众教育活动,组织民众教育成绩展览会,成立民众联络组织等。它在民众教育的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对当时社会教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民国十六年(1927 ) 8月,王人驹奉任永嘉县教育局局长。王人驹,号昂千,今温州市龙湾区沙城街道七三村人。为推动民众教育,王人驹积极倡导,拟将有名无实的永嘉县通俗讲演所和永嘉县通俗图书馆的预算经费,合并筹建一所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在克服经费和人员困难后,民国十八年(1929 ) 1月,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正式诞生。当时,永嘉县教育局设在今温州市鹿城区,而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就选址在城区鼓楼上。创办之时遇到不少困难,主要是两大困难:一是经费未到位,二是馆长未物色到。因为开办费还无着落,经常性费用又极少数,对馆长的人选,就必须物色一个兼任的人。王人驹认为,办馆经费问题好解决,而馆长合适的人难选。 王人驹经过一悉思考,认为首任馆长最合适的是同乡的王晓梅先生。王晓梅,平民教育家,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城南村人。于是他就找到王晓梅先生商议,向他阐明办民教馆的重要意义,请他兼任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馆长,他欣然同意。馆长人选落实后,王人驹立即将办馆的经费呈报县政府列入财政预算,未等县财竝款,便向社会富商借款或募款,很快地筹集了一笔经费,修葺鼓楼上的旧房作为的活动场所。同时,购买了一批图书、报刊及办公用具,招聘了的工作人员。 王晓梅实践摸索 民国十八年(1929) 1月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虽然诞生,当时鼓楼开设的“乐园”菜馆一时还未能迁出。民众教育馆只得因陋就简,先行办公并开展部分活动。 192舛3月,民众教育馆才正式对外开放。那时办民众教育馆是一种新兴事业,还没有现成的规章可供参考。况且,王晓梅又未到外埠实地参观过民众教育,只能和朋友一起研究,在实践中摸索,摆下一个粗具规模的局面。由于开办费还未列入永嘉县预算,而经常费每月仅有七十元。至于经常性的支出,如馆员的俸给及必不可少的活动费用,则由王晓梅设法暂时支垫。一年后,经费有了着落,垫出的款归还。民众教育馆主要以“开通民智,改良风俗”为宗旨,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公众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的内部组织,起先分为书报、讲演、编辑、娱乐、总务五部。翌年,除总务部外,分设推广、编辑、图书、讲演、科学、娱乐六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开展书报阅览、民众夜校、口头宣传、文字宣传、抗日宣传、儿童^园、娱^活动、生产指导、科学教育、民教辅导等活动。 (一)书报阅览。刚创办时,置办了千余册通俗书刊及万有文库,图书部粗具规模。嗣后又陆续有所增加,报纸订有本埠的、外埠的,最多时达十余种。来馆看报的人较多,看书的人较少。一度曾推行巡回书车的办法。 (二) 民众夜校。很长时期设有民众夜校,一度称为实验民众夜校。民众识字课本,早期由民教馆自己编印,后来采用统一规定教材。来校学习的民众时多时少,和一般力辱兼办的民众夜校情况不相上下。 (三) 口头宣传。主要是采用通俗讲演的方式,到各处戏台上进行。讲演的内容广泛,但都有个中心。开始听众不多,后来和打快板的炳贤合作,听众多了起来。当时曾采用说书方式,也举办过讲座。 (四) 文字宣传。除编写飞张贴民众壁报外,还曾刊行过《民众周刊》《民众画报》《永嘉民众》等。有个时期曾借报纸副刊,出版《民俗》《家庭常识》等副刊。《民俗》是选用歌谣、谚语、传说等体裁,很受民众欢迎。 (五) 抗日宣传。上述口头宣传、文字宣传,都是围绕“抗日”这个中心进行的。有段时期,馆内有收音设备,并及时印成《飞报》分发,民众争先阅读。 (六) 儿童乐园。董辛名任馆长时,曾向富商募得一笔经费,在县政府的废墟门前,开辟了一个儿童乐园。备有儿童的活动器械。开幕时,各小学学生前来表演,热闹异常。后因无人管理,历时不久就被破坏殆净。 (七) 娱乐活动。馆内备有象棋、围棋、军棋以及丝竹乐器,一度还有人指导。到馆参加活动的人为数不少。也曾附设过民众茶园、票房。名义上办过民众剧场。 (八)生产指导。在报纸上办《家庭常识》副刊时,不少内容是指导生产的,馆内曾备有缝机纫,实地逬行指导,传授缝纫技术。 (九)科学教育。曾举办过卫生展览、昆虫标本展览以及其他科学活动。上述《家庭常识》副刊也曾注意科学教育的内容。 (十)民教辅导。自浙江省实施辅导制度后,民教馆设有专职辅导员,对省第十学区所属各县民众,进行辅导教育。 民教馆艰难经营 1929年11月,王人驹调任浙江省海宁县教育局局长。此时,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头目戴福权等想占住鼓楼这个地盘,扩充自己的势力,遂指使陈志潜出面,向永嘉县政府控告王晓梅。王晓梅被迫辞去了民教馆的兼职馆长。 后改委余烈文为馆长。据说,余接任前,戴福权送去一张馆员名单,全是戴的亲信,余因人事已安排好,表示不接受。后戴福权【】写信给永嘉县长邱远雄,指控余烈文有“秘密行动”,要他严密注意。邱远雄将原信交给县教育局长林大经,要他查明办理。教育局里的人就对余烈文明说了,到任不到三个月,余烈文被迫辞职了。 此后,县政府即委任陈志潜为馆长,馆内用人,自然要征得县党部的同意。至此,戴、陈的愿望达到了。后由于省教育厅干涉,省里直接委任黄文瑞充任馆长。黄文瑞系浙江省立民众实验学校毕业。到任后,他和县党部没有什么联系,因多方掣肘,不久也离开了。先后继任者有黄譬如、胡封、邱漱荆。邱漱荆是九任馆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期间,国民党的一个区分部就附设在鼓楼。加上温州三次“沦陷”,馆里好多重要的设备损失严重。 1946年2月,董辛名(1912-1975 )任馆长。莅任时,馆内已是一无所有,如大批图书以及电影放映机等也不翼而飞,经费又短细。但在任期间,振作奋起,除坚持开办书报阅览、民众夜校、口头宣传、文字宣传等馆以往照例活动外,还向富商发起募捐活动募得经费,在县政府的废墟门前,开辟了一个儿童乐园,乐园内设置有儿童的活动器械,使儿童有了活动嬉戏场所,为他们增添了无穷的欢乐笑声。儿童乐园开幕时,各小学生学生前来表演,热闹异常。不久,他辞去永嘉民众教育馆馆长。 谢印心于1946年春接任最后一任馆长。在他接任前,馆址已被三青团占用,只留着楼下一角作为活动场所,业务已无法开展。接任后,经多方斡旋,要求三青团迁出,三青团书记徐趋却以经费无着为借口,坚持不迁。最后,由票友举办义演,替三青团筹募了一些经费,才将鼓楼收回。经过一番修缮,鼓楼面目又焕然一新。 不料,解放前夕,国民党团管区司令叶迈又看中了鼓楼,民教馆被迫迁移到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温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龙湾俩乡贤辛苦创办的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走完了二十年的路程,宣告结束。 |
|||||
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于民国十八年(1929 ) 1月诞生,直至解放前消亡,前后经营了二十年。此馆的创建与龙湾俩乡贤——时任永嘉县教育局局长王人驹(1901-1951 )、平民教育家王晓梅(1896-1968)关系密切,其中王人驹倡导筹建、王晓梅首任馆长,在实践摸索中操建起来民众教育馆。他们想方设法购买书、报刊与儿童活动器械,开展爱国爱乡教育,又办民众夜校,招收工农入学,扫除文盲,举办学术讲座,开展象棋、围棋、军棋及乐器等各种文体活动,普及科学知识。 王人驹倡导筹建民众教育以全体民众作为教育对象,是失学的儿童、青年、成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已受基础教育的儿童、青年、成人的继续教育和进修。而民众教育馆根据民众实际生活施行补习教育,是推行民众教育的中枢机构。民众教育馆作为实施民众教育的主要场所,具有多种功能,如出版各种通俗民众读物,举办和指导当地民众教育活动,组织民众教育成绩展览会,成立民众联络组织等。它在民众教育的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对当时社会教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民国十六年(1927 ) 8月,王人驹奉任永嘉县教育局局长。王人驹,号昂千,今温州市龙湾区沙城街道七三村人。为推动民众教育,王人驹积极倡导,拟将有名无实的永嘉县通俗讲演所和永嘉县通俗图书馆的预算经费,合并筹建一所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在克服经费和人员困难后,民国十八年(1929 ) 1月,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正式诞生。当时,永嘉县教育局设在今温州市鹿城区,而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就选址在城区鼓楼上。创办之时遇到不少困难,主要是两大困难:一是经费未到位,二是馆长未物色到。因为开办费还无着落,经常性费用又极少数,对馆长的人选,就必须物色一个兼任的人。王人驹认为,办馆经费问题好解决,而馆长合适的人难选。 王人驹经过一悉思考,认为首任馆长最合适的是同乡的王晓梅先生。王晓梅,平民教育家,今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城南村人。于是他就找到王晓梅先生商议,向他阐明办民教馆的重要意义,请他兼任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馆长,他欣然同意。馆长人选落实后,王人驹立即将办馆的经费呈报县政府列入财政预算,未等县财竝款,便向社会富商借款或募款,很快地筹集了一笔经费,修葺鼓楼上的旧房作为的活动场所。同时,购买了一批图书、报刊及办公用具,招聘了的工作人员。 王晓梅实践摸索 民国十八年(1929) 1月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虽然诞生,当时鼓楼开设的“乐园”菜馆一时还未能迁出。民众教育馆只得因陋就简,先行办公并开展部分活动。 192舛3月,民众教育馆才正式对外开放。那时办民众教育馆是一种新兴事业,还没有现成的规章可供参考。况且,王晓梅又未到外埠实地参观过民众教育,只能和朋友一起研究,在实践中摸索,摆下一个粗具规模的局面。由于开办费还未列入永嘉县预算,而经常费每月仅有七十元。至于经常性的支出,如馆员的俸给及必不可少的活动费用,则由王晓梅设法暂时支垫。一年后,经费有了着落,垫出的款归还。民众教育馆主要以“开通民智,改良风俗”为宗旨,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公众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的内部组织,起先分为书报、讲演、编辑、娱乐、总务五部。翌年,除总务部外,分设推广、编辑、图书、讲演、科学、娱乐六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开展书报阅览、民众夜校、口头宣传、文字宣传、抗日宣传、儿童^园、娱^活动、生产指导、科学教育、民教辅导等活动。 (一)书报阅览。刚创办时,置办了千余册通俗书刊及万有文库,图书部粗具规模。嗣后又陆续有所增加,报纸订有本埠的、外埠的,最多时达十余种。来馆看报的人较多,看书的人较少。一度曾推行巡回书车的办法。 (二) 民众夜校。很长时期设有民众夜校,一度称为实验民众夜校。民众识字课本,早期由民教馆自己编印,后来采用统一规定教材。来校学习的民众时多时少,和一般力辱兼办的民众夜校情况不相上下。 (三) 口头宣传。主要是采用通俗讲演的方式,到各处戏台上进行。讲演的内容广泛,但都有个中心。开始听众不多,后来和打快板的炳贤合作,听众多了起来。当时曾采用说书方式,也举办过讲座。 (四) 文字宣传。除编写飞张贴民众壁报外,还曾刊行过《民众周刊》《民众画报》《永嘉民众》等。有个时期曾借报纸副刊,出版《民俗》《家庭常识》等副刊。《民俗》是选用歌谣、谚语、传说等体裁,很受民众欢迎。 (五) 抗日宣传。上述口头宣传、文字宣传,都是围绕“抗日”这个中心进行的。有段时期,馆内有收音设备,并及时印成《飞报》分发,民众争先阅读。 (六) 儿童乐园。董辛名任馆长时,曾向富商募得一笔经费,在县政府的废墟门前,开辟了一个儿童乐园。备有儿童的活动器械。开幕时,各小学学生前来表演,热闹异常。后因无人管理,历时不久就被破坏殆净。 (七) 娱乐活动。馆内备有象棋、围棋、军棋以及丝竹乐器,一度还有人指导。到馆参加活动的人为数不少。也曾附设过民众茶园、票房。名义上办过民众剧场。 (八)生产指导。在报纸上办《家庭常识》副刊时,不少内容是指导生产的,馆内曾备有缝机纫,实地逬行指导,传授缝纫技术。 (九)科学教育。曾举办过卫生展览、昆虫标本展览以及其他科学活动。上述《家庭常识》副刊也曾注意科学教育的内容。 (十)民教辅导。自浙江省实施辅导制度后,民教馆设有专职辅导员,对省第十学区所属各县民众,进行辅导教育。 民教馆艰难经营 1929年11月,王人驹调任浙江省海宁县教育局局长。此时,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头目戴福权等想占住鼓楼这个地盘,扩充自己的势力,遂指使陈志潜出面,向永嘉县政府控告王晓梅。王晓梅被迫辞去了民教馆的兼职馆长。 后改委余烈文为馆长。据说,余接任前,戴福权送去一张馆员名单,全是戴的亲信,余因人事已安排好,表示不接受。后戴福权【】写信给永嘉县长邱远雄,指控余烈文有“秘密行动”,要他严密注意。邱远雄将原信交给县教育局长林大经,要他查明办理。教育局里的人就对余烈文明说了,到任不到三个月,余烈文被迫辞职了。 此后,县政府即委任陈志潜为馆长,馆内用人,自然要征得县党部的同意。至此,戴、陈的愿望达到了。后由于省教育厅干涉,省里直接委任黄文瑞充任馆长。黄文瑞系浙江省立民众实验学校毕业。到任后,他和县党部没有什么联系,因多方掣肘,不久也离开了。先后继任者有黄譬如、胡封、邱漱荆。邱漱荆是九任馆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期间,国民党的一个区分部就附设在鼓楼。加上温州三次“沦陷”,馆里好多重要的设备损失严重。 1946年2月,董辛名(1912-1975 )任馆长。莅任时,馆内已是一无所有,如大批图书以及电影放映机等也不翼而飞,经费又短细。但在任期间,振作奋起,除坚持开办书报阅览、民众夜校、口头宣传、文字宣传等馆以往照例活动外,还向富商发起募捐活动募得经费,在县政府的废墟门前,开辟了一个儿童乐园,乐园内设置有儿童的活动器械,使儿童有了活动嬉戏场所,为他们增添了无穷的欢乐笑声。儿童乐园开幕时,各小学生学生前来表演,热闹异常。不久,他辞去永嘉民众教育馆馆长。 谢印心于1946年春接任最后一任馆长。在他接任前,馆址已被三青团占用,只留着楼下一角作为活动场所,业务已无法开展。接任后,经多方斡旋,要求三青团迁出,三青团书记徐趋却以经费无着为借口,坚持不迁。最后,由票友举办义演,替三青团筹募了一些经费,才将鼓楼收回。经过一番修缮,鼓楼面目又焕然一新。 不料,解放前夕,国民党团管区司令叶迈又看中了鼓楼,民教馆被迫迁移到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温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龙湾俩乡贤辛苦创办的永嘉县立民众教育馆走完了二十年的路程,宣告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