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博展出“古典主义的磐石” | ||||
|
||||
观众在欣赏雷蒙多·佩雷德的作品《姐姐》。(杨冰杰 郑鹏 摄) 中国和法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7月6日,中法文化之春(温州)活动暨“聚——古典主义的磐石”艺术展在温州博物馆开幕,罗丹等古典主义艺术大师作品亮相艺术展。这是“东亚文化之都”和“欧洲文化之都”以“侨”为媒、以艺术为语言,加深文化交融聚合的一次生动实践。 本次展览作为国际交流项目“中法文化之春”的系列活动之一, 以“聚”为主题,共展出在法温籍华裔、罗丹博物馆中国分馆负责人吴静女士所收藏的古典艺术作品38件。奥古斯特·罗丹的《少女胸像》、乔治·亨利的《但丁》、弗朗西斯科·海耶斯的《母女画像》……展中作品以19世纪欧洲古典雕塑、油画、家具等为主,每一件作品都极富艺术价值。尤其是展览中的4件罗丹雕塑原作,其中3件在中国还属首次亮相;另有一幅17世纪的欧洲木板油画,堪称木板油画艺术中的“活化石”,难得一见。 “作为华侨,我深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痴迷西方古典艺术,一直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的收藏和感悟分享给祖国的同胞。”开幕式上,吴静女士分享了激动的心情,同时呼吁华人华侨尽力为家乡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温州浙派古琴传承人黄德源等带来古琴表演《忆江南》,温州瓯剧艺术研究院带来《张协状元》选段,为远道而来的法国嘉宾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两种迥异的艺术视听体验,收获掌声与赞叹。 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是继去年“西鹣东鲽——欧洲文化之都艺术精品展”后,第二次通过温州籍海外侨胞引进国家级的高规格艺术展览,在倡导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增进了不同时期、地域文化间的信任和交融。展览将持续至9月6日。除艺术展以外,后续还将举办朱亦兵大提琴音乐会等相关项目,让观众跟随雕塑家的塑痕和音乐家的演绎,感知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交融的魅力。 创立于2006年的“中法文化之春”是中法两国之间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经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法国在海外最大的文化节及中国最大的外国文化节。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活动于2023年4月5日启动,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北京出席了开幕式,有超过65个项目陆续在全国的20多个城市展开,以此呈现中法两国在美术、音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的重视,以及吴静女士的鼎力支持下,温州加入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承办城市的行列。(记者 程潇潇 通讯员 杨梦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