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库栏目 > 基本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 重点工作
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发布日期:2023-03-22 09:05:02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区本级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一、夏禹桨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总负责。


   二、李丹常委、常务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区发改局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区财政局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左右。

5%

区发改局

4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区发改局

5

精准承接中央五大政策和省市“8+4”经济政策体系,迭代更新龙湾稳增长政策措施,力争全年兑现惠企资金20亿元。

9亿元

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

6

抢抓利好政策释放窗口期,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以上、专项债额度15亿元。

12亿元/10亿元

区财政局*、区发改局

7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10亿元

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投促中心

8

认真落实温州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推进专班作用,全周期跟进解决审批核准、要素保障、投资融资等问题,推动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用海保障范围和能耗单列清单,以超常规力度实现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区发改局

9

着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340个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打好有效投资翻身仗。

190个/226亿元

区发改局

10

理顺中国眼谷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高标准完成核心区环境打造,推动科创园A区加快项目进驻、B区启动建设,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招引领军型企业,争取中国眼谷小镇考核再创优秀,以“任凭社会评”的信心高水平打造眼健康产业示范先行区。


区科技局*、区发改局、温州眼健康产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11

坚持谋大招强,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力争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总部项目36个,引进“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项目6个以上。

5个/6个/1个

区投促中心

12

为启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打好基础。


区发改局*、区交通局*

13

围绕产业功能、交通组织、生活设施、商业配套,加快推动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规划落地成型,组建完善强有力的运营团队,构建软件产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招商考评体系,落地高品质项目10个以上。


区投促中心

14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

6%

区发改局

15

高标准谋划南部片区公共配套设施提升五年行动。


区发改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相关街道办事处

16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发改局

17

深化龙湾—苍南山海协作、四川仪陇东西部协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


区发改局

18

认真组织实施老年友好、儿童友好、青年发展、全民眼健康、善医济民、品质安居、除险保安、交通畅行、低碳生活、就业筑梦、暖心关爱、文化惠民等12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早日见效、早日惠民。


区政府办公室

19

开展“基层治理深化年活动”,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中心(城市运营中心)实体化运作,迭代开发区级基层智治系统,实现一屏掌控指挥调度,构建全域“上下贯通、县乡一体”的整体智治格局。



20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排查处置矛盾纠纷,确保全年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5%以上。


区委政法委

21

加强改进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区信访局

22

严格落实问题隐患“3030”排查机制,加快理顺大龙湾平安建设一体化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8+4”领域专项整治,重点提升南部街道除险保安水平,全力“遏较大、降一般、减总量”。


区应急管理局*、区委政法委

23

完善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夯实消防工作基础。


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24

加快补齐基层应急短板。


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三、张少博常委、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纵深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加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证照互通共享和市场监管、税务、经信、商务等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全面实施“办问协同”“一码监督”“三书同达”等龙湾特色营商服务改革,做到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


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

2

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长计划,依法保护、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000家以上。

10500家

区市场监管局

3

深化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创建,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区市场监管局

4

高标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团区委

5

技能人才74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1.5万人以上。

7400人/1.5万人

区人力社保局

6

大力开展“改革创新跨越年”活动,持续深化未来城区集成改革,围绕“扩中提低”、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区级重点改革项目15个、“微改革”项目20个以上。


区属有关部门

7

聚焦聚力省市改革攻坚行动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低收入家庭帮扶等重点改革任务,确保上级改革要求在龙湾落到实处。


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8

贯通落地全省重大改革应用143项,用好基本康养公共服务直达、文明家庭综合评价等龙湾特色项目,拓展“浙里盘”“安评在线”等应用,推动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再获突破。


区文明中心、区民政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区妇联

9

全面实施质量强区、品牌强区战略,新增“品字标”企业20家、浙江制造标准发布4项以上,争创省政府质量奖。

10家/2项

区市场监管局

10

大力开展“城区品质突破年”行动。


区政府办公室*

11

稳步推进“三改一拆”。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12

持续巩固省级“基本无违建区”创建成果。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13

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结合迎亚运、科创走廊等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聚焦奥体中心、中国眼谷、金海湖等重点区域,围绕市域铁路S2线、瓯海大道、通海大道等重点道路,建立乱点疤点清单,实施全域环境整治项目25个。

25个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区交建中心、温州市交管局三大队、温州民科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14

推进数管平台改造提升,拓宽“预警”执法覆盖范围,完善车辆违停“警城联动”、建筑垃圾“审管一体”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智治水平。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管三大队

15

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建成投用装修垃圾处置中心,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10座、垃圾分类设施80处,创成垃圾分类高标准省级示范片区1个、示范小区8个。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16

实施城区环卫保洁一体化运作,以环境卫生“小切口”推动市容面貌“大变化”。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17

加速推进明珠路等迎宾大道绿化提升,新(改)建口袋公园8个,让绿色成为城市最美丽、最动人的底色。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18

紧扣“共同富裕增进年”目标要求,加快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区妇联

19

加快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区民政局

20

推进新一批19个市级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建设。


区妇联*,各试点单元责任单位

21

加快建设区康养福利中心,创建老年友好街道3个、友好村(社)13个以上,新改建老年食堂15个,建成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个。


区民政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22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用好“浙南·创谷”“金海匠谷”等平台,挖掘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增收潜能,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区人力社保局

23

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深入实施“慈善倍增”等五大行动,切实发挥区级“助联体”作用,实现分层分类精准救助。


区民政局

24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民宗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

25

精心打造“共享社·幸福里”创建单元86个,配齐配强“1+3+N”网格力量,扩大“龙湾幸福码”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基层排查一网智治、一码统管。


区委政法委、区社会治理中心、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大数据管理中心

26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国省联创,完善食药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成“阳光厨房”120个、放心农贸市场5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70个/5个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四、李明达常委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3%

区经信局

2

科技创新指数力争稳定在全省前八,实现全市“五连冠”。


区科技局

3

为市场主体减负3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

8亿元

区经信局

4

畅通政企互动沟通渠道,深化“两万”助企行动,高效运用“企业码”、政企恳谈会等平台,尽心竭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区经信局*、区工商联*

5

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强化落实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力争再夺省“科技创新鼎”。


区科技局

6

锚定建设浙南科创新城,发挥15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育强“塔尖重器”,支持瓯江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国科温州研究院力争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获批省重点实验室,杭电温州研究院力争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浙南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新增覆盖企业用户超1000家,推动温州诺奖数字双碳研究中心快出成果。

量化任务由高新区(经开区)承担

区科技局

7

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战略,打造示范孵化基地2个,新增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培育。

1个/5万

区科技局

8

推动高能级平台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230个以上。

40个

区科技局

9

灵活运用科创指数贷等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6%。

10%

区科技局

10

扩大“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试点范围,新增试点企业2家、转股企业1家。


区科技局

11

高水平举办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争取新一届峰会签约成果项目60个以上。

35个

区科协

12

高水平创新团队3支。

1支

区科技局

13

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着力扩大产业人才承载空间。

10家/50家

区科技局

14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区经信局、区人力社保局

15

培育数字经济企业250家以上。

50家

区经信局

16

匠心实施“产业振兴提速年”行动,推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区经信局

17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开工建设中交数字科创中心、国兴5G制造中心二期等项目,加快打造丝路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丝路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确保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50%,力争中国(温州)数字丝路小镇纳入省级创建名单。

5%

区经信局

18

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800亩以上,实施增资扩产项目20个以上,以激活的“土地存量”换取高质的“产业增量”。

500亩/4个

区经信局

19

深入开展“绿色数字技改”行动,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低碳工厂10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和千企节能改造项目200个以上。

2家/45个

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20

新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园1个,加快投用空港新区智造园、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集聚60家小微企业入园发展。

量化任务由高新区(经开区)承担

区经信局

21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榕树计划”。


区经信局

22

工业“小升规”企业120家以上,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以上。

30家/1家/10家

区经信局

23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

24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

25

推进南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增设村(社)便民服务站6个,有力满足企业和百姓就近办事需求。


区政务服务中心

26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工商联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五、陈永霖常委、宣传部部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以迎亚运为契机提升“奥体—万达”商圈功能,常态化举办“南洋集市”。


区文广旅体局*、区商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

推动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顺利开街,组织宋制婚礼、汉服节等活动,打响“中国喜街”品牌。


区委宣传部*、区住建局、永中街道办事处

3

推进永昌古镇项目运营,匠心打造“环金海湖”“环汽车小镇”工业旅游片区,建成美人瀑高端民宿,持续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产品供给,推动文旅经济复苏回暖。


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永强供电公司、永中街道办事处

4

深化永嘉场文化研究工程,举办和合学、张璁文化等主题论坛。


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社科联

5

培育“宋韵瓯风明龙湾”文化品牌,谋划建设宋塔博物馆和宋塔文化公园,组织宋韵文化艺术节,组织姜立纲书法文化艺术周活动,让文化浸润群众心田。


区文广旅体局*、区委宣传部、区资源规划分局、区社科联、区文联

6

建成城市书房2家,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个以上,推动“惠享文化·共富龙湾”。


区文广旅体局

7

争创中华诗词之乡。


区文联

8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区社科联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六、叶辉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积极应用“绿波带”等信息技术,让出行更加智慧高效。


市交管三大队*、区交通局

2

扎实做好重要时段安保维稳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有力延续十二年创成平安区良好态势,力夺“一星平安金鼎”。


区公安分局*、区委政法委

3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政府办公室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七、池邦芬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污染排放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区生态环境分局

2

持之以恒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专项行动,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进断面水质“达Ⅲ消Ⅴ”,完成全省首个“修复工厂”改革试点,实现全域“无废城市”提标升星。


区生态环境分局

3

海塘安澜工程建成南口大桥—海滨围垦段、开工龙江路—南口大桥段,提速推进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


区水建中心*、区农业农村局

4

提升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水平,奋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5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新时代和美乡村6个,力争永中双岙、海城埭头创成省级未来乡村。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6

持续发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推动粮油生猪稳产保供,投用粮食应急加工厂,支持齐呈、快鹿、振丰等预制菜项目打响品牌,建成环大罗山省级农业园区,确保龙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验收。


区农业农村局*、温州民科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7

进一步规范“三资”运营管理,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扩容增收三年行动,力争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5万元以上。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8

做强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示范性农民合作社1家。


区农业农村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八、彭锋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高标准规划大龙湾教育“一张图”,实施南片学校与区优质教育集团“互融提质”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星海实验中学、海城实验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


区教育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

2

聚焦温州湾新区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启动区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推进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


区教育局

3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推动天河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龙湾医疗“副中心”,提速建设海城卫生服务中心,规范提升沙城、星海基层卫生机构功能。


区卫生健康局*、海城街道

4

新增托位560个、普惠托位350个,力争建成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区卫生健康局

5

力争状元罗西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状元街道办事处

6

扩大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参保率达50%以上。


区医保分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残联,各街道办事处

7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文联、区红十字会

8

坚决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突出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提升分级诊疗能力、医疗物资保障能力、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防护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区卫生健康局*,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9

持续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复评。


区卫生健康局*、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10

扩容提质“1+10+N”医联体,建成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龙一医新院),加速海滨卫生服务中心选址,加快永兴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用智慧健康站32家。


区卫生健康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温州民科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11

开展“全民眼健康”工程,免费为700名老人清除白内障,用五年时间实现白内障“清零”。


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慈善总会

12

深化“双减”集成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区教育局

13

优化提升校网布局,投用桃花岛新一中、国科一中、国科一小,开工建设外国语小学龙华校区、双车头小学,创建“温馨教室”400个。


区教育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臻龙集团

14

用好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实施“罗峰青年教育人才先锋营”等计划,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区教育局

15

精心承办亚运赛事,做到办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以龙湾精彩为亚运添彩。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6

率先发展赛事经济,积极承办全国摔跤、全国柔道等国字号品牌赛事5项以上,建设国际网球中心二期,举办中国温州网球公开赛,打造自主“温网”品牌。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7

举办2023龙湾半程马拉松,启动万人互动在线体育比赛,组织全民草根赛事60项以上,创成省级体育赛事集聚区,让全区人民“动起来,更精彩”。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8

丰富群众体育供给,完成区级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人均体育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9

争创中华诗词之乡。


区文联

20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区社科联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九、陈志楠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区统计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

加快打造都市东部消费中心,投用温州首个TOD商业综合体。


区商务局

3

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


区商务局

4

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谋划建设新电商产业基地,培育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5个以上。

5个

区商务局

5

大力实施“幸福龙湾年”、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兴消费旺市场活动,招引品牌首店10家,开展首发活动2场,发放消费券超3600万元、撬动消费超6亿元,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9家/2场/2600万元/4亿元/6%

区商务局

6

深入落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主动融入国家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


区商务局*、区政府办公室、区经信局、区交通局

7

加快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组织100家以上企业“走出去”抢订单,引导30家以上企业参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出口,做大做强市场采购、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实现进出口额突破730亿元、出口额跨越500亿元大关。

50家/15家/450亿元/222亿元

区商务局

8

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联保覆盖面,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区商务局*、区金融服务中心

9

助力北加里曼丹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支持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区商务局*、区发改局

10

支持温州机场新增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


区交通局

11

为启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打好基础。


区发改局*、区交通局*

12

用好空港口岸优势,打造航空物流服务中心,谋划建设航空物流园。


区交通局*、区商务局

13

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下转限上”企业45家以上。

5家/30家

区商务局

14

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举办第二届国际泵阀展、第三届绅装文化节等展会活动。


区商务局

15

投用市域铁路S2线海城、沙城、天河站,提速建设滨海十七路(滨海三道—滨海五道)、滨海二十一路、海川路、新川大道等道路项目,改造提升沙城街、锦瑞街、金梅路,加快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天瑞大道等项目前期,持续畅通南部片区交通路网。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沙城街道办事处、海城街道办事处

16

启动建设未来汽车城,让城市人气更集聚、商气更旺盛。


区商务局*、区资源规划分局、臻龙集团

17

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持续推动“空、铁、轨、路”一体化发展,奋力打造温州东部枢纽新城。


区交通局*、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

18

开工建设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助力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升级为双跑道、多航站楼、空轨联程的大型国际机场。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海滨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

19

全力配合做好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高铁东站等项目前期,加速融入“5321”高铁时空圈。


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

20

建成市域铁路S2线龙湾段,龙湾再添一条南北强劲“大动脉”。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

21

提速推进甬台温高速扩建、211省道等项目前期,贯通金丽温高速东延龙湾段,推动区域高速东西连接,群众对外出行更加便捷。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

22

提速推进机场大道东延、通海大道西段、沿江快速路一期东段、空港大道、永昌路等骨干道路,建成永昌路与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共线段。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臻龙集团

23

集中整治蓝田路、普西路(永宁东路—永中西路)、上璜路(永安路—永定路)等路段,畅通区间微循环。


区交通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海滨街道办事处

24

加速公交场站建设和线路发展,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条。


区交通局

25

推广轨道交通站点接驳、通勤班车、定制公交等模式,进一步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有效缓解高峰期道路拥堵。


区交通局

26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侨联

27

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10公里,进一步完善“四好农村路”。


区交通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十、陈丕侠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500套/2200套

区住建局*、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教育局、区科技局

2

聚焦夜食、夜游、夜购、夜赏等主题场景,加速推进东外滩、印象汇等重点项目8个,打造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消费热点区域。

8个

区住建局*、区商务局

3

做深做细瓯江新城(龙湾沿江片)、状蒲片、东部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深入实施瑶溪西片品质提升规划,确保“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


区资源规划分局*、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

4

实施“精建精美”项目96个。

50个

区住建局

5

建成富春、文广省级未来社区,提速打造南洋、云创等一批未来社区生活场景。


区住建局

6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个。


区城建中心*,相关街道办事处

7

坚持不懈抓好安置提速,竣工安置房5000套以上,交钥匙5000套以上,保持五年以上已征迁未安置项目动态“清零”。

4500套/5000套

区城建中心

8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区住建局*、住房公积金龙湾管理部

9

加快建设亚运公园碳中和林。


区资源规划分局

10

开工建设永宁西路(首辅路—龙永路)、建中街拓宽等工程。


区住建局

11

贯通环山北路龙湾段(二期)、罗山六路等市政道路,加快构建四通八达城市路网。


区住建局

12

持续缓解城市拥堵,打通永宁东路(龙海路—罗东街)、滨海六路等断头路3条。

2条

区住建局

13

投用高新文化广场,打造龙湾时尚演艺地标。


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区文广旅体局

14

加强森林防火林带、蓄水池、取水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区资源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15

持续推进城乡危旧房大排查大整治,完善动态巡查监控机制,严防拆堵、回迁和返租,全面筑牢危旧房治理成效。


区住建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十一、柯园园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力争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5亿元以上,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余额达18亿元,促进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60亿元/18亿元

区金融服务中心

2

实施“凤凰行动”,新增报会上市企业5家。

量化任务由高新区(经开区)承担

区金融服务中心


高新区(经开区)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一、谢忠诚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财政局

2

精准承接中央五大政策和省市“8+4”经济政策体系,迭代更新龙湾稳增长政策措施,力争全年兑现惠企资金20亿元。

11亿元

财政局

3

抢抓利好政策释放窗口期,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以上、专项债额度15亿元。

1.6亿元/5亿元

财政局*、经发局

4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3亿元

财政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二、陈旭辉副书记、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技能人才74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1.5万人以上。

量化任务由龙湾区本级承担

科技和人才局

2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3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20套/672套

科技和人才局、建设局

三、黄少燕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3亿元

财政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

坚持谋大招强,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力争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总部项目36个,引进“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项目6个以上。

30个/30个/5个

投促局

3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4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5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经发局、投促局、市场监管分局

6

加快打造都市东部消费中心,投用温州首个TOD商业综合体。


投促局

7

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


投促局

8

大力实施“幸福龙湾年”、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兴消费旺市场活动,招引品牌首店10家,开展首发活动2场,发放消费券超3600万元、撬动消费超6亿元,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0家/1场/1000万元/2亿元/7%

投促局

9

深入落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主动融入国家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


投促局、经发局、建设局

10

加快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组织100家以上企业“走出去”抢订单,引导30家以上企业参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出口,做大做强市场采购、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实现进出口额突破730亿元、出口额跨越500亿元大关。

50家/15家/280亿元/278亿元

投促局

11

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联保覆盖面,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投促局、经发局

12

用好空港口岸优势,打造航空物流服务中心,谋划建设航空物流园。


建设局、投促局

14

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下转限上”企业45家以上。

0家/15家

投促局

15

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举办第二届国际泵阀展、第三届绅装文化节等展会活动。


投促局

16

依托省级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一流新光谷,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


投促局*、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四、林瑞远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推进数管平台改造提升,拓宽“预警”执法覆盖范围,完善车辆违停“警城联动”、建筑垃圾“审管一体”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智治水平。


市交管局五大队

2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20套/672套

科技和人才局、建设局

3

海塘安澜工程建成南口大桥—海滨围垦段、开工龙江路—南口大桥段,提速推进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


科技城集团

4

投用市域铁路S2线海城、沙城、天河、,提速建设滨海十七路(滨海三道—滨海五道)、滨海二十一路、海川路、新川大道等道路项目,改造提升沙城街、锦瑞街、金梅路,加快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天瑞大道等项目前期,持续畅通南部片区交通路网。


建设局、滨海集团

5

提速推进机场大道东延、通海大道西段、沿江快速路一期东段、空港大道、永昌路等骨干道路,建成永昌路与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共线段。


建设局

6

充分挖掘传统制造业潜力,为全区工业转型供地1000亩以上。

1000亩

资源规划分局

7

大力开展“城区品质突破年”行动,做深做细瓯江新城(龙湾沿江片)、状蒲片、东部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深入实施瑶溪西片品质提升规划,确保“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


资源规划分局、建设局

8

实施“精建精美”项目96个。

46个

建设局

9

建成富春、文广省级未来社区,提速打造南洋、云创等一批未来社区生活场景。


建设局

10

坚持不懈抓好安置提速,竣工安置房5000套以上,交钥匙5000套以上,保持五年以上已征迁未安置项目动态“清零”。

500套/0套

建设局

11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建设局

12

持续缓解城市拥堵,打通永宁东路(龙海路—罗东街)、滨海六路等断头路3条。

1条

建设局

13

提速温州湾新区道路、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布局,开工建设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力争温州湾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形成“双百双千”发展新格局。


经发局、建设局、滨海集团、科技城集团

14

启动建设滨海净水厂、龙湾二期东堤生态修复等一批重点环保工程。


瓯飞集团


五、姜益祥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投用市域铁路S2线海城、沙城、天河、,提速建设滨海十七路(滨海三道—滨海五道)、滨海二十一路、海川路、新川大道等道路项目,改造提升沙城街、锦瑞街、金梅路,加快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天瑞大道等项目前期,持续畅通南部片区交通路网。


建设局、滨海集团

2

提速温州湾新区道路、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布局,开工建设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力争温州湾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形成“双百双千”发展新格局。


经发局、建设局、滨海集团、科技城集团



六、应维胜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经发局

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左右。

15%

经发局

3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经发局

4

抢抓利好政策释放窗口期,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以上、专项债额度15亿元。

1.6亿元/5亿元

财政局*、经发局

5

认真落实温州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推进专班作用,全周期跟进解决审批核准、要素保障、投资融资等问题,推动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用海保障范围和能耗单列清单,以超常规力度实现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经发局

6

着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340个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打好有效投资翻身仗。

150个/252亿元

经发局

7

理顺中国眼谷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高标准完成核心区环境打造,推动科创园A区加快项目进驻、B区启动建设,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招引领军型企业,争取中国眼谷小镇考核再创优秀,以“任凭社会评”的信心高水平打造眼健康产业示范先行区。


科技和人才局*、经发局

8

为启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打好基础。


经发局

9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

39%

经发局

10

深化龙湾—苍南山海协作、四川仪陇东西部协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


经发局

1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12%

经发局

12

为市场主体减负3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

22亿元

经发局

13

畅通政企互动沟通渠道,深化“两万”助企行动,高效运用“企业码”、政企恳谈会等平台,尽心竭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经发局

14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15

培育数字经济企业250家以上。

200家

经发局

16

匠心实施“产业振兴提速年”行动,推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经发局

17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开工建设中交数字科创中心、国兴5G制造中心二期等项目,加快打造丝路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丝路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确保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50%,力争中国(温州)数字丝路小镇纳入省级创建名单。

50%

经发局

18

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800亩以上,实施增资扩产项目20个以上,以激活的“土地存量”换取高质的“产业增量”。

1300亩/16个

经发局

19

深入开展“绿色数字技改”行动,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低碳工厂10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和千企节能改造项目200个以上。

8家/155个

经发局、资源规划分局

20

新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园1个,加快投用空港新区智造园、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集聚60家小微企业入园发展。

1个/60家

经发局

21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榕树计划”。


经发局

22

工业“小升规”企业120家以上,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以上。

90家/3家/50家

经发局

23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4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5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经发局、投促局、市场监管分局

26

深入落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主动融入国家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


投促局、经发局、建设局

27

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联保覆盖面,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投促局、经发局

28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力争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5亿元以上,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余额达18亿元,促进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5亿元/0亿元

经发局

29

实施“凤凰行动”,新增报会上市企业5家。

5家

经发局

30

全力支持温州湾新区“两区两高地”建设,推进经开区与高新区“双区联创”,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进入东部前50、温州高新区排名继续前移、省级新区排名进入前四。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31

提速温州湾新区道路、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布局,开工建设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力争温州湾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形成“双百双千”发展新格局。


经发局、建设局

32

加快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竣工投产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高效推进瑞浦兰钧新能源制造基地、一期麦田新能源二期、人本高效精密轴承等产业项目建设。


经发局

33

依托省级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一流新光谷,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


投促局*、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七、陈鸣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3亿元

财政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

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长计划,依法保护、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000家以上。

2500家

市场监管分局

3

深化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创建,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市场监管分局

4

技能人才74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1.5万人以上。

量化任务由龙湾区本级承担

科技和人才局

5

全面实施质量强区、品牌强区战略,新增“品字标”企业20家、浙江制造标准发布4项以上,争创省政府质量奖。

10家/2项

市场监管分局

6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用好“浙南·创谷”“金海匠谷”等平台,挖掘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增收潜能,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科技和人才局

7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国省联创,完善食药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成“阳光厨房”120个、放心农贸市场5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50个/0个

市场监管分局

8

科技创新指数力争稳定在全省前八,实现全市“五连冠”。


科技和人才局

9

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强化落实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力争再夺省“科技创新鼎”。


科技和人才局

10

锚定建设浙南科创新城,发挥15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育强“塔尖重器”,支持瓯江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国科温州研究院力争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获批省重点实验室,杭电温州研究院力争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浙南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新增覆盖企业用户超1000家,推动温州诺奖数字双碳研究中心快出成果。

1000家

科技和人才局

11

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战略,打造示范孵化基地2个,新增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培育。

1个/35万

科技和人才局

12

推动高能级平台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230个以上。

190个

科技和人才局

13

灵活运用科创指数贷等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6%。

10%

科技和人才局

14

高水平举办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争取新一届峰会签约成果项目60个以上。

25个

科技和人才局

15

高水平创新团队3支。

2支

科技和人才局

16

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着力扩大产业人才承载空间。

110家/300家

科技和人才局

17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18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19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0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经发局、投促局、市场监管分局

21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20套/672套

科技和人才局、建设局

22

全力支持温州湾新区“两区两高地”建设,推进经开区与高新区“双区联创”,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进入东部前50、温州高新区排名继续前移、省级新区排名进入前四。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23

依托省级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一流新光谷,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


投促局*、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发布日期:2023-03-22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区本级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一、夏禹桨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总负责。


   二、李丹常委、常务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区发改局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区财政局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左右。

5%

区发改局

4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区发改局

5

精准承接中央五大政策和省市“8+4”经济政策体系,迭代更新龙湾稳增长政策措施,力争全年兑现惠企资金20亿元。

9亿元

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

6

抢抓利好政策释放窗口期,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以上、专项债额度15亿元。

12亿元/10亿元

区财政局*、区发改局

7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10亿元

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投促中心

8

认真落实温州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推进专班作用,全周期跟进解决审批核准、要素保障、投资融资等问题,推动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用海保障范围和能耗单列清单,以超常规力度实现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区发改局

9

着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340个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打好有效投资翻身仗。

190个/226亿元

区发改局

10

理顺中国眼谷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高标准完成核心区环境打造,推动科创园A区加快项目进驻、B区启动建设,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招引领军型企业,争取中国眼谷小镇考核再创优秀,以“任凭社会评”的信心高水平打造眼健康产业示范先行区。


区科技局*、区发改局、温州眼健康产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11

坚持谋大招强,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力争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总部项目36个,引进“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项目6个以上。

5个/6个/1个

区投促中心

12

为启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打好基础。


区发改局*、区交通局*

13

围绕产业功能、交通组织、生活设施、商业配套,加快推动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规划落地成型,组建完善强有力的运营团队,构建软件产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招商考评体系,落地高品质项目10个以上。


区投促中心

14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

6%

区发改局

15

高标准谋划南部片区公共配套设施提升五年行动。


区发改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相关街道办事处

16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发改局

17

深化龙湾—苍南山海协作、四川仪陇东西部协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


区发改局

18

认真组织实施老年友好、儿童友好、青年发展、全民眼健康、善医济民、品质安居、除险保安、交通畅行、低碳生活、就业筑梦、暖心关爱、文化惠民等12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早日见效、早日惠民。


区政府办公室

19

开展“基层治理深化年活动”,统筹推进社会治理中心(城市运营中心)实体化运作,迭代开发区级基层智治系统,实现一屏掌控指挥调度,构建全域“上下贯通、县乡一体”的整体智治格局。



20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排查处置矛盾纠纷,确保全年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5%以上。


区委政法委

21

加强改进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区信访局

22

严格落实问题隐患“3030”排查机制,加快理顺大龙湾平安建设一体化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8+4”领域专项整治,重点提升南部街道除险保安水平,全力“遏较大、降一般、减总量”。


区应急管理局*、区委政法委

23

完善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夯实消防工作基础。


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24

加快补齐基层应急短板。


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三、张少博常委、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纵深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区创建,加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证照互通共享和市场监管、税务、经信、商务等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全面实施“办问协同”“一码监督”“三书同达”等龙湾特色营商服务改革,做到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


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

2

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长计划,依法保护、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000家以上。

10500家

区市场监管局

3

深化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创建,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区市场监管局

4

高标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团区委

5

技能人才74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1.5万人以上。

7400人/1.5万人

区人力社保局

6

大力开展“改革创新跨越年”活动,持续深化未来城区集成改革,围绕“扩中提低”、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谋划推进区级重点改革项目15个、“微改革”项目20个以上。


区属有关部门

7

聚焦聚力省市改革攻坚行动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低收入家庭帮扶等重点改革任务,确保上级改革要求在龙湾落到实处。


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8

贯通落地全省重大改革应用143项,用好基本康养公共服务直达、文明家庭综合评价等龙湾特色项目,拓展“浙里盘”“安评在线”等应用,推动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再获突破。


区文明中心、区民政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区妇联

9

全面实施质量强区、品牌强区战略,新增“品字标”企业20家、浙江制造标准发布4项以上,争创省政府质量奖。

10家/2项

区市场监管局

10

大力开展“城区品质突破年”行动。


区政府办公室*

11

稳步推进“三改一拆”。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12

持续巩固省级“基本无违建区”创建成果。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13

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结合迎亚运、科创走廊等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聚焦奥体中心、中国眼谷、金海湖等重点区域,围绕市域铁路S2线、瓯海大道、通海大道等重点道路,建立乱点疤点清单,实施全域环境整治项目25个。

25个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区交建中心、温州市交管局三大队、温州民科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各街道办事处

14

推进数管平台改造提升,拓宽“预警”执法覆盖范围,完善车辆违停“警城联动”、建筑垃圾“审管一体”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智治水平。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管三大队

15

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建成投用装修垃圾处置中心,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10座、垃圾分类设施80处,创成垃圾分类高标准省级示范片区1个、示范小区8个。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16

实施城区环卫保洁一体化运作,以环境卫生“小切口”推动市容面貌“大变化”。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17

加速推进明珠路等迎宾大道绿化提升,新(改)建口袋公园8个,让绿色成为城市最美丽、最动人的底色。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18

紧扣“共同富裕增进年”目标要求,加快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区妇联

19

加快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营造宜居环境。


区民政局

20

推进新一批19个市级儿童友好试点单元建设。


区妇联*,各试点单元责任单位

21

加快建设区康养福利中心,创建老年友好街道3个、友好村(社)13个以上,新改建老年食堂15个,建成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个。


区民政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22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用好“浙南·创谷”“金海匠谷”等平台,挖掘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增收潜能,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区人力社保局

23

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深入实施“慈善倍增”等五大行动,切实发挥区级“助联体”作用,实现分层分类精准救助。


区民政局

24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民宗局、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

25

精心打造“共享社·幸福里”创建单元86个,配齐配强“1+3+N”网格力量,扩大“龙湾幸福码”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基层排查一网智治、一码统管。


区委政法委、区社会治理中心、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大数据管理中心

26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国省联创,完善食药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成“阳光厨房”120个、放心农贸市场5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70个/5个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四、李明达常委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3%

区经信局

2

科技创新指数力争稳定在全省前八,实现全市“五连冠”。


区科技局

3

为市场主体减负3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

8亿元

区经信局

4

畅通政企互动沟通渠道,深化“两万”助企行动,高效运用“企业码”、政企恳谈会等平台,尽心竭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区经信局*、区工商联*

5

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强化落实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力争再夺省“科技创新鼎”。


区科技局

6

锚定建设浙南科创新城,发挥15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育强“塔尖重器”,支持瓯江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国科温州研究院力争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获批省重点实验室,杭电温州研究院力争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浙南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新增覆盖企业用户超1000家,推动温州诺奖数字双碳研究中心快出成果。

量化任务由高新区(经开区)承担

区科技局

7

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战略,打造示范孵化基地2个,新增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培育。

1个/5万

区科技局

8

推动高能级平台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230个以上。

40个

区科技局

9

灵活运用科创指数贷等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6%。

10%

区科技局

10

扩大“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试点范围,新增试点企业2家、转股企业1家。


区科技局

11

高水平举办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争取新一届峰会签约成果项目60个以上。

35个

区科协

12

高水平创新团队3支。

1支

区科技局

13

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着力扩大产业人才承载空间。

10家/50家

区科技局

14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区经信局、区人力社保局

15

培育数字经济企业250家以上。

50家

区经信局

16

匠心实施“产业振兴提速年”行动,推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区经信局

17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开工建设中交数字科创中心、国兴5G制造中心二期等项目,加快打造丝路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丝路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确保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50%,力争中国(温州)数字丝路小镇纳入省级创建名单。

5%

区经信局

18

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800亩以上,实施增资扩产项目20个以上,以激活的“土地存量”换取高质的“产业增量”。

500亩/4个

区经信局

19

深入开展“绿色数字技改”行动,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低碳工厂10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和千企节能改造项目200个以上。

2家/45个

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20

新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园1个,加快投用空港新区智造园、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集聚60家小微企业入园发展。

量化任务由高新区(经开区)承担

区经信局

21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榕树计划”。


区经信局

22

工业“小升规”企业120家以上,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以上。

30家/1家/10家

区经信局

23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

24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

25

推进南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增设村(社)便民服务站6个,有力满足企业和百姓就近办事需求。


区政务服务中心

26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工商联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五、陈永霖常委、宣传部部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以迎亚运为契机提升“奥体—万达”商圈功能,常态化举办“南洋集市”。


区文广旅体局*、区商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

推动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顺利开街,组织宋制婚礼、汉服节等活动,打响“中国喜街”品牌。


区委宣传部*、区住建局、永中街道办事处

3

推进永昌古镇项目运营,匠心打造“环金海湖”“环汽车小镇”工业旅游片区,建成美人瀑高端民宿,持续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产品供给,推动文旅经济复苏回暖。


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永强供电公司、永中街道办事处

4

深化永嘉场文化研究工程,举办和合学、张璁文化等主题论坛。


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社科联

5

培育“宋韵瓯风明龙湾”文化品牌,谋划建设宋塔博物馆和宋塔文化公园,组织宋韵文化艺术节,组织姜立纲书法文化艺术周活动,让文化浸润群众心田。


区文广旅体局*、区委宣传部、区资源规划分局、区社科联、区文联

6

建成城市书房2家,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个以上,推动“惠享文化·共富龙湾”。


区文广旅体局

7

争创中华诗词之乡。


区文联

8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区社科联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六、叶辉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积极应用“绿波带”等信息技术,让出行更加智慧高效。


市交管三大队*、区交通局

2

扎实做好重要时段安保维稳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有力延续十二年创成平安区良好态势,力夺“一星平安金鼎”。


区公安分局*、区委政法委

3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政府办公室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七、池邦芬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污染排放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区生态环境分局

2

持之以恒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专项行动,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进断面水质“达Ⅲ消Ⅴ”,完成全省首个“修复工厂”改革试点,实现全域“无废城市”提标升星。


区生态环境分局

3

海塘安澜工程建成南口大桥—海滨围垦段、开工龙江路—南口大桥段,提速推进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


区水建中心*、区农业农村局

4

提升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水平,奋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5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建新时代和美乡村6个,力争永中双岙、海城埭头创成省级未来乡村。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6

持续发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推动粮油生猪稳产保供,投用粮食应急加工厂,支持齐呈、快鹿、振丰等预制菜项目打响品牌,建成环大罗山省级农业园区,确保龙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验收。


区农业农村局*、温州民科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7

进一步规范“三资”运营管理,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扩容增收三年行动,力争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5万元以上。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8

做强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示范性农民合作社1家。


区农业农村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八、彭锋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高标准规划大龙湾教育“一张图”,实施南片学校与区优质教育集团“互融提质”行动计划,加速推进星海实验中学、海城实验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


区教育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

2

聚焦温州湾新区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启动区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推进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


区教育局

3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推动天河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龙湾医疗“副中心”,提速建设海城卫生服务中心,规范提升沙城、星海基层卫生机构功能。


区卫生健康局*、海城街道

4

新增托位560个、普惠托位350个,力争建成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区卫生健康局

5

力争状元罗西社区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状元街道办事处

6

扩大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参保率达50%以上。


区医保分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残联,各街道办事处

7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文联、区红十字会

8

坚决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突出保健康、防重症,加快提升分级诊疗能力、医疗物资保障能力、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防护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区卫生健康局*,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9

持续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确保顺利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复评。


区卫生健康局*、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10

扩容提质“1+10+N”医联体,建成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龙一医新院),加速海滨卫生服务中心选址,加快永兴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投用智慧健康站32家。


区卫生健康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温州民科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11

开展“全民眼健康”工程,免费为700名老人清除白内障,用五年时间实现白内障“清零”。


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慈善总会

12

深化“双减”集成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持续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区教育局

13

优化提升校网布局,投用桃花岛新一中、国科一中、国科一小,开工建设外国语小学龙华校区、双车头小学,创建“温馨教室”400个。


区教育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臻龙集团

14

用好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实施“罗峰青年教育人才先锋营”等计划,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区教育局

15

精心承办亚运赛事,做到办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以龙湾精彩为亚运添彩。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6

率先发展赛事经济,积极承办全国摔跤、全国柔道等国字号品牌赛事5项以上,建设国际网球中心二期,举办中国温州网球公开赛,打造自主“温网”品牌。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7

举办2023龙湾半程马拉松,启动万人互动在线体育比赛,组织全民草根赛事60项以上,创成省级体育赛事集聚区,让全区人民“动起来,更精彩”。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8

丰富群众体育供给,完成区级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人均体育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


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19

争创中华诗词之乡。


区文联

20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区社科联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九、陈志楠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区统计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

2

加快打造都市东部消费中心,投用温州首个TOD商业综合体。


区商务局

3

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


区商务局

4

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谋划建设新电商产业基地,培育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5个以上。

5个

区商务局

5

大力实施“幸福龙湾年”、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兴消费旺市场活动,招引品牌首店10家,开展首发活动2场,发放消费券超3600万元、撬动消费超6亿元,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9家/2场/2600万元/4亿元/6%

区商务局

6

深入落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主动融入国家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


区商务局*、区政府办公室、区经信局、区交通局

7

加快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组织100家以上企业“走出去”抢订单,引导30家以上企业参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出口,做大做强市场采购、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实现进出口额突破730亿元、出口额跨越500亿元大关。

50家/15家/450亿元/222亿元

区商务局

8

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联保覆盖面,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区商务局*、区金融服务中心

9

助力北加里曼丹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支持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创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区商务局*、区发改局

10

支持温州机场新增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


区交通局

11

为启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打好基础。


区发改局*、区交通局*

12

用好空港口岸优势,打造航空物流服务中心,谋划建设航空物流园。


区交通局*、区商务局

13

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下转限上”企业45家以上。

5家/30家

区商务局

14

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举办第二届国际泵阀展、第三届绅装文化节等展会活动。


区商务局

15

投用市域铁路S2线海城、沙城、天河站,提速建设滨海十七路(滨海三道—滨海五道)、滨海二十一路、海川路、新川大道等道路项目,改造提升沙城街、锦瑞街、金梅路,加快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天瑞大道等项目前期,持续畅通南部片区交通路网。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沙城街道办事处、海城街道办事处

16

启动建设未来汽车城,让城市人气更集聚、商气更旺盛。


区商务局*、区资源规划分局、臻龙集团

17

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持续推动“空、铁、轨、路”一体化发展,奋力打造温州东部枢纽新城。


区交通局*、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

18

开工建设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助力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升级为双跑道、多航站楼、空轨联程的大型国际机场。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海滨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

19

全力配合做好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高铁东站等项目前期,加速融入“5321”高铁时空圈。


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

20

建成市域铁路S2线龙湾段,龙湾再添一条南北强劲“大动脉”。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

21

提速推进甬台温高速扩建、211省道等项目前期,贯通金丽温高速东延龙湾段,推动区域高速东西连接,群众对外出行更加便捷。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

22

提速推进机场大道东延、通海大道西段、沿江快速路一期东段、空港大道、永昌路等骨干道路,建成永昌路与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共线段。


区交通局*、区交建中心、臻龙集团

23

集中整治蓝田路、普西路(永宁东路—永中西路)、上璜路(永安路—永定路)等路段,畅通区间微循环。


区交通局*、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海滨街道办事处

24

加速公交场站建设和线路发展,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条。


区交通局

25

推广轨道交通站点接驳、通勤班车、定制公交等模式,进一步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有效缓解高峰期道路拥堵。


区交通局

26

全力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文联、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继续做好国防动员、移民、民宗、海防打私、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


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侨联

27

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10公里,进一步完善“四好农村路”。


区交通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十、陈丕侠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500套/2200套

区住建局*、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教育局、区科技局

2

聚焦夜食、夜游、夜购、夜赏等主题场景,加速推进东外滩、印象汇等重点项目8个,打造一批高品质夜间经济消费热点区域。

8个

区住建局*、区商务局

3

做深做细瓯江新城(龙湾沿江片)、状蒲片、东部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深入实施瑶溪西片品质提升规划,确保“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


区资源规划分局*、温州东部交通枢纽建设管理中心

4

实施“精建精美”项目96个。

50个

区住建局

5

建成富春、文广省级未来社区,提速打造南洋、云创等一批未来社区生活场景。


区住建局

6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个。


区城建中心*,相关街道办事处

7

坚持不懈抓好安置提速,竣工安置房5000套以上,交钥匙5000套以上,保持五年以上已征迁未安置项目动态“清零”。

4500套/5000套

区城建中心

8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区住建局*、住房公积金龙湾管理部

9

加快建设亚运公园碳中和林。


区资源规划分局

10

开工建设永宁西路(首辅路—龙永路)、建中街拓宽等工程。


区住建局

11

贯通环山北路龙湾段(二期)、罗山六路等市政道路,加快构建四通八达城市路网。


区住建局

12

持续缓解城市拥堵,打通永宁东路(龙海路—罗东街)、滨海六路等断头路3条。

2条

区住建局

13

投用高新文化广场,打造龙湾时尚演艺地标。


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区文广旅体局

14

加强森林防火林带、蓄水池、取水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区资源规划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15

持续推进城乡危旧房大排查大整治,完善动态巡查监控机制,严防拆堵、回迁和返租,全面筑牢危旧房治理成效。


区住建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十一、柯园园副区长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区本级

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力争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5亿元以上,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余额达18亿元,促进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60亿元/18亿元

区金融服务中心

2

实施“凤凰行动”,新增报会上市企业5家。

量化任务由高新区(经开区)承担

区金融服务中心


高新区(经开区)重点工作责任分解:

一、谢忠诚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财政局

2

精准承接中央五大政策和省市“8+4”经济政策体系,迭代更新龙湾稳增长政策措施,力争全年兑现惠企资金20亿元。

11亿元

财政局

3

抢抓利好政策释放窗口期,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以上、专项债额度15亿元。

1.6亿元/5亿元

财政局*、经发局

4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3亿元

财政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二、陈旭辉副书记、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技能人才74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1.5万人以上。

量化任务由龙湾区本级承担

科技和人才局

2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3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20套/672套

科技和人才局、建设局

三、黄少燕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3亿元

财政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

坚持谋大招强,围绕主导产业、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力争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总部项目36个,引进“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项目6个以上。

30个/30个/5个

投促局

3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4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5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经发局、投促局、市场监管分局

6

加快打造都市东部消费中心,投用温州首个TOD商业综合体。


投促局

7

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


投促局

8

大力实施“幸福龙湾年”、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兴消费旺市场活动,招引品牌首店10家,开展首发活动2场,发放消费券超3600万元、撬动消费超6亿元,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0家/1场/1000万元/2亿元/7%

投促局

9

深入落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主动融入国家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


投促局、经发局、建设局

10

加快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组织100家以上企业“走出去”抢订单,引导30家以上企业参与跨境电商综试区出口,做大做强市场采购、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实现进出口额突破730亿元、出口额跨越500亿元大关。

50家/15家/280亿元/278亿元

投促局

11

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联保覆盖面,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投促局、经发局

12

用好空港口岸优势,打造航空物流服务中心,谋划建设航空物流园。


建设局、投促局

14

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限下转限上”企业45家以上。

0家/15家

投促局

15

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举办第二届国际泵阀展、第三届绅装文化节等展会活动。


投促局

16

依托省级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一流新光谷,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


投促局*、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四、林瑞远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推进数管平台改造提升,拓宽“预警”执法覆盖范围,完善车辆违停“警城联动”、建筑垃圾“审管一体”等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智治水平。


市交管局五大队

2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20套/672套

科技和人才局、建设局

3

海塘安澜工程建成南口大桥—海滨围垦段、开工龙江路—南口大桥段,提速推进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


科技城集团

4

投用市域铁路S2线海城、沙城、天河、,提速建设滨海十七路(滨海三道—滨海五道)、滨海二十一路、海川路、新川大道等道路项目,改造提升沙城街、锦瑞街、金梅路,加快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天瑞大道等项目前期,持续畅通南部片区交通路网。


建设局、滨海集团

5

提速推进机场大道东延、通海大道西段、沿江快速路一期东段、空港大道、永昌路等骨干道路,建成永昌路与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共线段。


建设局

6

充分挖掘传统制造业潜力,为全区工业转型供地1000亩以上。

1000亩

资源规划分局

7

大力开展“城区品质突破年”行动,做深做细瓯江新城(龙湾沿江片)、状蒲片、东部高铁新城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深入实施瑶溪西片品质提升规划,确保“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


资源规划分局、建设局

8

实施“精建精美”项目96个。

46个

建设局

9

建成富春、文广省级未来社区,提速打造南洋、云创等一批未来社区生活场景。


建设局

10

坚持不懈抓好安置提速,竣工安置房5000套以上,交钥匙5000套以上,保持五年以上已征迁未安置项目动态“清零”。

500套/0套

建设局

11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建设局

12

持续缓解城市拥堵,打通永宁东路(龙海路—罗东街)、滨海六路等断头路3条。

1条

建设局

13

提速温州湾新区道路、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布局,开工建设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力争温州湾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形成“双百双千”发展新格局。


经发局、建设局、滨海集团、科技城集团

14

启动建设滨海净水厂、龙湾二期东堤生态修复等一批重点环保工程。


瓯飞集团


五、姜益祥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投用市域铁路S2线海城、沙城、天河、,提速建设滨海十七路(滨海三道—滨海五道)、滨海二十一路、海川路、新川大道等道路项目,改造提升沙城街、锦瑞街、金梅路,加快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天瑞大道等项目前期,持续畅通南部片区交通路网。


建设局、滨海集团

2

提速温州湾新区道路、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布局,开工建设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力争温州湾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形成“双百双千”发展新格局。


经发局、建设局、滨海集团、科技城集团



六、应维胜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经发局

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左右。

15%

经发局

3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经发局

4

抢抓利好政策释放窗口期,争取省市财政专项资金13亿元以上、专项债额度15亿元。

1.6亿元/5亿元

财政局*、经发局

5

认真落实温州扩大有效投资“百项千亿”工程,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推进专班作用,全周期跟进解决审批核准、要素保障、投资融资等问题,推动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用海保障范围和能耗单列清单,以超常规力度实现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经发局

6

着力推进重大建设项目340个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打好有效投资翻身仗。

150个/252亿元

经发局

7

理顺中国眼谷建设管理体制机制,高标准完成核心区环境打造,推动科创园A区加快项目进驻、B区启动建设,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继续招引领军型企业,争取中国眼谷小镇考核再创优秀,以“任凭社会评”的信心高水平打造眼健康产业示范先行区。


科技和人才局*、经发局

8

为启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打好基础。


经发局

9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

39%

经发局

10

深化龙湾—苍南山海协作、四川仪陇东西部协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


经发局

1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12%

经发局

12

为市场主体减负3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发展预期。

22亿元

经发局

13

畅通政企互动沟通渠道,深化“两万”助企行动,高效运用“企业码”、政企恳谈会等平台,尽心竭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经发局

14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15

培育数字经济企业250家以上。

200家

经发局

16

匠心实施“产业振兴提速年”行动,推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经发局

17

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开工建设中交数字科创中心、国兴5G制造中心二期等项目,加快打造丝路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丝路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平台,确保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50%,力争中国(温州)数字丝路小镇纳入省级创建名单。

50%

经发局

18

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800亩以上,实施增资扩产项目20个以上,以激活的“土地存量”换取高质的“产业增量”。

1300亩/16个

经发局

19

深入开展“绿色数字技改”行动,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低碳工厂10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和千企节能改造项目200个以上。

8家/155个

经发局、资源规划分局

20

新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园1个,加快投用空港新区智造园、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集聚60家小微企业入园发展。

1个/60家

经发局

21

实施企业梯队培育“榕树计划”。


经发局

22

工业“小升规”企业120家以上,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家以上。

90家/3家/50家

经发局

23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4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5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经发局、投促局、市场监管分局

26

深入落实“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主动融入国家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


投促局、经发局、建设局

27

持续扩大出口信保联保覆盖面,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投促局、经发局

28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力争新增小微企业贷款75亿元以上,政府性融资担保支农支小余额达18亿元,促进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5亿元/0亿元

经发局

29

实施“凤凰行动”,新增报会上市企业5家。

5家

经发局

30

全力支持温州湾新区“两区两高地”建设,推进经开区与高新区“双区联创”,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进入东部前50、温州高新区排名继续前移、省级新区排名进入前四。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31

提速温州湾新区道路、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布局,开工建设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项目,力争温州湾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形成“双百双千”发展新格局。


经发局、建设局

32

加快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竣工投产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高效推进瑞浦兰钧新能源制造基地、一期麦田新能源二期、人本高效精密轴承等产业项目建设。


经发局

33

依托省级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一流新光谷,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


投促局*、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


   七、陈鸣副主任牵头重点工作

序号

龙湾区重点工作

高新区任务数

责任单位

1

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设立新能源、软件、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专项子基金,力争基金投资超10亿元,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3亿元

财政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

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长计划,依法保护、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000家以上。

2500家

市场监管分局

3

深化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创建,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市场监管分局

4

技能人才7400人以上,新增大学生1.5万人以上。

量化任务由龙湾区本级承担

科技和人才局

5

全面实施质量强区、品牌强区战略,新增“品字标”企业20家、浙江制造标准发布4项以上,争创省政府质量奖。

10家/2项

市场监管分局

6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用好“浙南·创谷”“金海匠谷”等平台,挖掘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增收潜能,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科技和人才局

7

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国省联创,完善食药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成“阳光厨房”120个、放心农贸市场5个,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50个/0个

市场监管分局

8

科技创新指数力争稳定在全省前八,实现全市“五连冠”。


科技和人才局

9

坚持创新首位战略,强化落实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力争再夺省“科技创新鼎”。


科技和人才局

10

锚定建设浙南科创新城,发挥15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育强“塔尖重器”,支持瓯江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国科温州研究院力争入选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获批省重点实验室,杭电温州研究院力争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浙南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新增覆盖企业用户超1000家,推动温州诺奖数字双碳研究中心快出成果。

1000家

科技和人才局

11

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战略,打造示范孵化基地2个,新增孵化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培育。

1个/35万

科技和人才局

12

推动高能级平台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230个以上。

190个

科技和人才局

13

灵活运用科创指数贷等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1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86%。

10%

科技和人才局

14

高水平举办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争取新一届峰会签约成果项目60个以上。

25个

科技和人才局

15

高水平创新团队3支。

2支

科技和人才局

16

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着力扩大产业人才承载空间。

110家/300家

科技和人才局

17

精准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清单,积极探索“企业评人才”改革,制定人才引进“后评价”机制,实现引进人才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18

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19

加快壮大供应链物流、科创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

1家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投促局

20

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经济家底。


经发局、投促局、市场监管分局

21

倾力办好人才关心的实事要事,新增租售型人才房520套、蓝领公寓2800套以上,在收入分配、子女就学等方面落实更多创新举措。

20套/672套

科技和人才局、建设局

22

全力支持温州湾新区“两区两高地”建设,推进经开区与高新区“双区联创”,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排名进入东部前50、温州高新区排名继续前移、省级新区排名进入前四。


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23

依托省级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一流新光谷,加快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


投促局*、经发局、科技和人才局

注:标记*的为牵头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