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99/2023-4423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商务局 |
生成日期 | 2023-02-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湾区商务局紧紧围绕“五城五高地”和“一区五城”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际开放新城”和“温州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建设,紧扣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举措,全区商贸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一、商贸服务业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统筹商贸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循环”各项指标增长态势良好。其中,1-9月,区本级实现外贸出口224.11亿元,同比增长64.72%,增速居全省90个县(市、区)第3位。批零住餐销售额也达到了增长预期,但是限上零售业销售额、限上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4个指标排名靠后。具体指标如下:
(一)内贸指标
1-9月份,全区实现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2276.29亿元,同比增长23.4%,排名全市第8位,高于全市7.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166.07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排名全市第7;实现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06.37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排名全市第13;实现限上住宿业销售额1.27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11;实现限上餐饮业销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排名全市第10。
1-9月份,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15亿元,
同比增长0.7 %,增速排名全市第14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04.38亿元,同比下降2.9%,增速排名全市第12位。
(二)外贸指标
1-9月,区本级实现进出口总额340.91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排名全市(12个县市区,下同)第8。其中出口224.11亿元,同比增长64.72%,增速居“三区两市”第1,全市第2;进口116.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增速排名全市第9。截止9月底,区本级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企业44家,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出口3.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9%;实现服务贸易6.66亿元,完成市下达5.7亿元任务的117%。另外,跨境电商实现7.08亿元,完成任务的53.23%。
(三)服务业指标
1-9月份完成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9.51%,全市排名第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4.71亿元,同比增长0.59%。全市排名倒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8.60亿元,同比增长17.51%。
二、今年以来所做工作
(一)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是外贸开源引流成效显著。加快推进外贸订单回流,紧抓2022年春夏之交周边省份地区疫情的窗口期,着力对接我区龙头企业青山集团,引导其将周边省份地区因疫情无法正常开展的出口业务,迅速回流龙湾总部。1-9月,我区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24.11亿元,同比增长64.72%,增速居全省90个县(市、区)第3位。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云”展会,鼓励企业以“代参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成功举办了“2022中国温州国际泵阀展览会(线上展)”,引导50家重点泵阀行业外贸企业参与线上展示。同时,2022首届“青山论坛”在龙湾区成功举办,为温州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开创了发展新局面。二是外贸转型加速升级。着力打造温州(龙湾)新型数字贸易港,做大做强龙湾区数字贸易产业,开展跨境电商孵化培训十余场,培训覆盖人数超过700人次,引导企业设立海外仓3个,开设跨境电商独立站3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获评全省第二批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红连跨贸园获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出口,通过加大对新能源产业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产品认证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新能源企业外贸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1-9月麦田能源实现自营出口10.20亿元,同比增长40倍、瑞浦兰钧实现自营出口1.34亿元,同比增长7倍,拉动全区出口增长8.1百分点。三是对外开放稳步提升。围绕“国际开放新城”战略部署,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节点。1-9月,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1亿美元,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境外承包工程份额达95%以上;截止10月底,全区完成境外投资中方备案额4.92亿美元,年度目标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境外投资额达55%以上。印尼纬达贝工业园获批省级优秀园区。紧抓RCEP区域发展新契机,借助境外投资带动进出口增长,促进与RECP成员国的经贸往来。以龙湾为承载主体的温州市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四是助企服务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外经贸企业人员返浙、商务企业人员出入境便利服务工作,及时落实商务企业白名单制度。组织企业人员参与杭州—香港出入境包机,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在疫情背景下“走出去”稳客户、拓市场、抢订单,相关案例在《浙江日报》刊载。与温州海关开展深入合作,精准破解了服装加工企业风险担保金问题,有关案例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利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发挥外综服平台对中小企业报关报检、物流服务、退税结算、出口信保等方面的支持作用,成功培育了龙湾对外贸易、意通国际贸易等2家省级外综服务示范企业。今年以来,开展外贸惠企政策申报12个批次,已完成审核兑现10个批次,涉及资金近2600余万元,惠及企业近500家次。
(二)激发消费活力,全力推进东部消费中心建设
一是以首发首店经济为抓手,实现品牌集聚。聚焦首店首发招引,截至目前已开展路特斯、莫里尼、智己等9场首发活动,招引阿萨中东料理、JIHOOD集货、路特斯等17家首店项目的陆续开业。聚焦政策引领,修订出台《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支持首发首秀经济、零售行业集聚、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上规上限给予奖励,最高奖励250万元。聚焦主体培育,加快培育壮大商贸流通领域市场主体,推动商贸流通业提质提速,吸引“呀团”、广汽埃安、比亚迪、智己新能源等品牌落地龙湾,截至目前培育“限下转限上”13家。欧龙汽车、鼎森控股、浙通汽车等6家企业被评为2021年龙湾区50强企业。加强老字号品牌培育,成功培育许太和市级老字号。二是以开展系列活动为保障,优化消费环境。激活消费杠杆,持续发放消费券。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三期消费券发放活动,累计投入4532万元,涵盖汽车、家电、零售等消费重点领域,带动消费超9亿元。激活消费活动,持续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充分利用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暑期、国庆等假期,精心指导吾悦、万达等核心商圈综合体,开展吾悦中国年、万物起浪等15场温享新消费开门焕新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累计带动消费3.2亿元。激活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环境。截至目前,培育放心消费2136家,培育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814家,培育放心工厂232家,放心街区(商圈)6个。三是以商圈能级提升为途径,丰富商业业态。支持新型消费场景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商圈等现代化建设,吾悦广场成功入选市级智慧商圈试点并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商场、成功通过儿童友好商圈三星评价。瑶溪北单元11-B-18地块商业综合体顺利结顶。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工建设。支持项目招引集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聚焦做强产业链,商贸项目实现新突破,共签约温州湾跨境·直播电商产业园、星宇集团跨境电商项目、万达广场首店品牌招引等3个项目。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欧龙集团入围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四是以新领域消费融合为核心,激发发展潜力。培育文创消费新业态。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绅装文化节,推进温州服装产业链建设,开拓消费领域、创新消费模式、挖掘消费潜力。培育美食消费新动能。深入挖掘龙湾本地特色美食及其美食内涵,打造龙湾美食文化品牌,东方大酒店、王鱼粉干、岩衣胶冻分别入选“儿时味道”瓯味榜名店、名菜、名小吃称号。举办第四届状元王鱼杨梅节,结合“王鱼”和“杨梅”这两张特色美食名片,引导和促进龙湾美食文化、地域文化的再升级。培育文旅消费新潜能。承办2022温州市工业旅游嘉年华暨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通过工业为文旅赋能、文旅为工业添翼,拓展文旅新空间、发展文旅新业态,成功培育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市级文旅特色消费示范点3个。
(三)加快流通发展,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落实《龙湾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全面促进我区流通体系建设,内外贸融合创新发展,增强我区商业竞争力。一是推进未来街区建设。创新制定《龙湾区未来街区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创建8个未来街区示范样板,2个文旅融合示范街区、2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以及若干“街区微改造”示范点的目标任务,打造龙湾未来街区特色标准。二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多举措推动10家外贸出口企业开展内销业务,为我区外贸企业打开了外贸转内销的 “新模式”,全年完成出口转内销3.9亿元。三是加强商贸投资。截至目前,完成商贸业投资5.5亿元,超高层(云上智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省首家时尚品牌“W酒店”落地,深入谋划未来汽车城项目建设。四是加强无废细胞建设。推进我区“无废细胞”建设,营造“无废城市”共建共享氛围,共完成8家无废商超的创建任务。根据省、市、区垃圾分类要求,制定《局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不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以“点、站、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建成1个中心、23个智能回收点、40个一般回收网点,1-9月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今年以来,苍南、瑞安等多地来我区考察交流分拣中心建设工作。召开全区商贸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共同做好塑料污染治理的倡议书》并签订承诺书。
(四)加强谋划设计,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强产业谋划。为推动现代服务业稳进提质,保障我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龙湾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规范我区“退二进三”企业自行实施合法用地功能变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制定出台《龙湾区临时“退二进三”项目过渡期处置工作意见》。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大抓项目、抓好项目,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涵盖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云上智城等9个项目;
(四)稳定市场秩序,不断推进平安商务创建。今年开展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检查行动,深入我区各大型商场超市和加油站督查商贸行业安全等相关问题,扎实落实“管行业也要管安全”职责。一是四是强化监管执法,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针对执法力量薄弱、商贸领域广的问题,联合市监部门开展联合双随机检查,完成“互联网+”监管事项62项,完成率100%。全年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3次,应急综合演练5次。开展商贸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等活动,牵头开展国际机电城消防安全联合整治,对综合体(大型商超)、加油站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抽查。二是强化宣传教育,确保平安市场深入人心。配合燃气职能部门开展燃气安全工作,向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开展安全用气海报及燃气安全视频宣传工作,指导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排查工作,督促限上餐饮企业完成燃气浓度报警器安装工作。做好大型商超、加油站平安三率宣传、平安护航百年督查工作,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加油站、二手车市场反恐怖宣传工作。三是积极协调预付纠纷,切实维护消费权益。截至目前共处理单用途预付卡消费受理投诉231件,现场调解25次,联合检查2次,督促经营者合法合规开展预付卡经营活动,力促消费者和商家的矛盾化解工作,在一定程度了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
受外省市疫情管控影响,商贸经济仍然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增长乏力,隐患较多。
(一)商贸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贸易回归后劲不足,青山控股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正进入高点,突破历史高值,下行压力急剧加大,而近年来龙湾在商贸业上的招引力度缺乏,已严重制约我区商贸经济发展。个别商贸指标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总量过高,行业过于集中,调整困难。
(二)商务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疫情反复迟滞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俄乌冲突导致欧洲非必要消费品需求复苏放缓。今年以来,虽然我区外贸出口增速成绩亮眼,但我区鞋服等传统产业外贸企业在手订单不乐观、信心不足;同时,进口龙头青山控股因市场疲软进口下滑导致全区进口负增长。
(三)商贸投资后劲乏力。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较缓慢,行业特色优势不明显,规划布局不合理,商贸投资不突出,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相较周边县市区已有所落后,困扰我区商贸业发展步伐向前迈进。
(四)条线任务不堪重负。近年来,原本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管行业管安全”原则被无限扩充,许多专业监管部门将其本职的监管事项,通过责任分解的形式,转嫁到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由于法律法规依据不足、人员配置薄弱、专业技能缺乏等原因,只有“软性”的指导、协调、调解、建议整改,缺乏“硬性”的执法措施,无法真正监管到位。
四、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商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全力推进温州湾新区建设,加快打造“一区五城”,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贡献商务力量。
(一)突出重点,激发消费市场新领域。
一是着力消费“稳增长”。围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强首店品牌引育。继续紧盯商贸经济指标,督促各街道重视商贸指标工作,多举措抓主体企业培育,全年培育限下转限上企业40家以上;加快《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宣传和兑现力度,举办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活动,提升消费活力;积极开展首店首发经济培育和招引工作,“育本引外”两手抓,力争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二是着力项目“争优势”。以商贸项目为引导,加快推进温州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建设,立足龙湾消费市场实际,加快布局首店经济、社区电商、直播、共享经济等新消费经济业态模式,深入推动商贸项目建设,推动汽车产业园区挂牌出让,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商贸项目建设;深挖我区现有资源,筑巢引凤吸引贸易面广、服务民生、创新力强的商贸项目落地龙湾;结合“精建精美”工作,继续整合优化老旧厂房,新建落地商业楼宇、园区,创新商贸业态,为商贸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引导企业贸易回归,鼓励企业将在外贸易回归龙湾,做强龙湾总部经济。三是着力服务“优环境”。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两个健康”工作部署,加强消费专班运作,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商圈建设,提前谋划龙湾“月光经济”发展布局,促进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推动未来汽车区设计方案落地并挂牌出让。结合温州湾新区建设,形成互融发展优势,提升消费软环境。对重点商贸企业开展跟踪结对服务,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化解企业困难。
(二)稳中求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一是扩大贸易总体规模,加强企业RCEP规则和实务培训,扩大资源型产品、食品和日用消费品进口,保持龙湾进口贸易规模。全面拓展和深化与RCEP国家的经贸合作,作为承载主体全力参与温州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进一步强化我区外经带动外贸特色优势。二是转变贸易业态模式,强化电商企业、外贸企业、制造业企业联动,进一步服务本地制造业产品出口。加强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培育,进一步发挥对龙湾外贸出口稳增长作用。三是拓展多维开放合作,发挥贸促系统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经贸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特别是RCEP区域展会抢订单,利用好进博会、消博会等重点贸易平台,推动以RCEP区域为重点的多维开放合作。
(三)积极探索,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
一是推进境外园区建设稳步提升。加快推进北加里曼丹境工业园项目落地和“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北加工业园设立为契机,持续深化“投建营一体化”和资源回运业务,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稳步增长,积极打造成中印两国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二是搭建平台激发投资活力,组织企业参与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海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投资洽谈活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三是深化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贯彻实施《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99/2023-44232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商务局 |
生成日期 | 2023-02-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湾区商务局紧紧围绕“五城五高地”和“一区五城”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际开放新城”和“温州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建设,紧扣时间节点,细化工作举措,全区商贸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一、商贸服务业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统筹商贸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循环”各项指标增长态势良好。其中,1-9月,区本级实现外贸出口224.11亿元,同比增长64.72%,增速居全省90个县(市、区)第3位。批零住餐销售额也达到了增长预期,但是限上零售业销售额、限上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4个指标排名靠后。具体指标如下: (一)内贸指标 1-9月份,全区实现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2276.29亿元,同比增长23.4%,排名全市第8位,高于全市7.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166.07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排名全市第7;实现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06.37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排名全市第13;实现限上住宿业销售额1.27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市第11;实现限上餐饮业销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排名全市第10。 1-9月份,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15亿元, 同比增长0.7 %,增速排名全市第14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04.38亿元,同比下降2.9%,增速排名全市第12位。 (二)外贸指标 1-9月,区本级实现进出口总额340.91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排名全市(12个县市区,下同)第8。其中出口224.11亿元,同比增长64.72%,增速居“三区两市”第1,全市第2;进口116.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增速排名全市第9。截止9月底,区本级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企业44家,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出口3.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9%;实现服务贸易6.66亿元,完成市下达5.7亿元任务的117%。另外,跨境电商实现7.08亿元,完成任务的53.23%。 (三)服务业指标 1-9月份完成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9.51%,全市排名第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4.71亿元,同比增长0.59%。全市排名倒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8.60亿元,同比增长17.51%。 二、今年以来所做工作 (一)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是外贸开源引流成效显著。加快推进外贸订单回流,紧抓2022年春夏之交周边省份地区疫情的窗口期,着力对接我区龙头企业青山集团,引导其将周边省份地区因疫情无法正常开展的出口业务,迅速回流龙湾总部。1-9月,我区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24.11亿元,同比增长64.72%,增速居全省90个县(市、区)第3位。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云”展会,鼓励企业以“代参展”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成功举办了“2022中国温州国际泵阀展览会(线上展)”,引导50家重点泵阀行业外贸企业参与线上展示。同时,2022首届“青山论坛”在龙湾区成功举办,为温州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开创了发展新局面。二是外贸转型加速升级。着力打造温州(龙湾)新型数字贸易港,做大做强龙湾区数字贸易产业,开展跨境电商孵化培训十余场,培训覆盖人数超过700人次,引导企业设立海外仓3个,开设跨境电商独立站3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获评全省第二批服务业创新发展区,红连跨贸园获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出口,通过加大对新能源产业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产品认证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新能源企业外贸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1-9月麦田能源实现自营出口10.20亿元,同比增长40倍、瑞浦兰钧实现自营出口1.34亿元,同比增长7倍,拉动全区出口增长8.1百分点。三是对外开放稳步提升。围绕“国际开放新城”战略部署,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节点。1-9月,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31亿美元,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境外承包工程份额达95%以上;截止10月底,全区完成境外投资中方备案额4.92亿美元,年度目标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境外投资额达55%以上。印尼纬达贝工业园获批省级优秀园区。紧抓RCEP区域发展新契机,借助境外投资带动进出口增长,促进与RECP成员国的经贸往来。以龙湾为承载主体的温州市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四是助企服务取得实效。积极开展外经贸企业人员返浙、商务企业人员出入境便利服务工作,及时落实商务企业白名单制度。组织企业人员参与杭州—香港出入境包机,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在疫情背景下“走出去”稳客户、拓市场、抢订单,相关案例在《浙江日报》刊载。与温州海关开展深入合作,精准破解了服装加工企业风险担保金问题,有关案例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利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发挥外综服平台对中小企业报关报检、物流服务、退税结算、出口信保等方面的支持作用,成功培育了龙湾对外贸易、意通国际贸易等2家省级外综服务示范企业。今年以来,开展外贸惠企政策申报12个批次,已完成审核兑现10个批次,涉及资金近2600余万元,惠及企业近500家次。 (二)激发消费活力,全力推进东部消费中心建设 一是以首发首店经济为抓手,实现品牌集聚。聚焦首店首发招引,截至目前已开展路特斯、莫里尼、智己等9场首发活动,招引阿萨中东料理、JIHOOD集货、路特斯等17家首店项目的陆续开业。聚焦政策引领,修订出台《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支持首发首秀经济、零售行业集聚、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上规上限给予奖励,最高奖励250万元。聚焦主体培育,加快培育壮大商贸流通领域市场主体,推动商贸流通业提质提速,吸引“呀团”、广汽埃安、比亚迪、智己新能源等品牌落地龙湾,截至目前培育“限下转限上”13家。欧龙汽车、鼎森控股、浙通汽车等6家企业被评为2021年龙湾区50强企业。加强老字号品牌培育,成功培育许太和市级老字号。二是以开展系列活动为保障,优化消费环境。激活消费杠杆,持续发放消费券。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三期消费券发放活动,累计投入4532万元,涵盖汽车、家电、零售等消费重点领域,带动消费超9亿元。激活消费活动,持续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充分利用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儿童节、暑期、国庆等假期,精心指导吾悦、万达等核心商圈综合体,开展吾悦中国年、万物起浪等15场温享新消费开门焕新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累计带动消费3.2亿元。激活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环境。截至目前,培育放心消费2136家,培育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814家,培育放心工厂232家,放心街区(商圈)6个。三是以商圈能级提升为途径,丰富商业业态。支持新型消费场景建设。大力推进智慧商圈等现代化建设,吾悦广场成功入选市级智慧商圈试点并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商场、成功通过儿童友好商圈三星评价。瑶溪北单元11-B-18地块商业综合体顺利结顶。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工建设。支持项目招引集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聚焦做强产业链,商贸项目实现新突破,共签约温州湾跨境·直播电商产业园、星宇集团跨境电商项目、万达广场首店品牌招引等3个项目。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欧龙集团入围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四是以新领域消费融合为核心,激发发展潜力。培育文创消费新业态。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绅装文化节,推进温州服装产业链建设,开拓消费领域、创新消费模式、挖掘消费潜力。培育美食消费新动能。深入挖掘龙湾本地特色美食及其美食内涵,打造龙湾美食文化品牌,东方大酒店、王鱼粉干、岩衣胶冻分别入选“儿时味道”瓯味榜名店、名菜、名小吃称号。举办第四届状元王鱼杨梅节,结合“王鱼”和“杨梅”这两张特色美食名片,引导和促进龙湾美食文化、地域文化的再升级。培育文旅消费新潜能。承办2022温州市工业旅游嘉年华暨文旅消费季启动仪式,通过工业为文旅赋能、文旅为工业添翼,拓展文旅新空间、发展文旅新业态,成功培育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市级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市级文旅特色消费示范点3个。 (三)加快流通发展,促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落实《龙湾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全面促进我区流通体系建设,内外贸融合创新发展,增强我区商业竞争力。一是推进未来街区建设。创新制定《龙湾区未来街区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创建8个未来街区示范样板,2个文旅融合示范街区、2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以及若干“街区微改造”示范点的目标任务,打造龙湾未来街区特色标准。二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以多举措推动10家外贸出口企业开展内销业务,为我区外贸企业打开了外贸转内销的 “新模式”,全年完成出口转内销3.9亿元。三是加强商贸投资。截至目前,完成商贸业投资5.5亿元,超高层(云上智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省首家时尚品牌“W酒店”落地,深入谋划未来汽车城项目建设。四是加强无废细胞建设。推进我区“无废细胞”建设,营造“无废城市”共建共享氛围,共完成8家无废商超的创建任务。根据省、市、区垃圾分类要求,制定《局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案,不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以“点、站、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建成1个中心、23个智能回收点、40个一般回收网点,1-9月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今年以来,苍南、瑞安等多地来我区考察交流分拣中心建设工作。召开全区商贸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共同做好塑料污染治理的倡议书》并签订承诺书。 (四)加强谋划设计,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加强产业谋划。为推动现代服务业稳进提质,保障我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龙湾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二是完善产业政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规范我区“退二进三”企业自行实施合法用地功能变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制定出台《龙湾区临时“退二进三”项目过渡期处置工作意见》。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大抓项目、抓好项目,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涵盖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云上智城等9个项目; (四)稳定市场秩序,不断推进平安商务创建。今年开展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检查行动,深入我区各大型商场超市和加油站督查商贸行业安全等相关问题,扎实落实“管行业也要管安全”职责。一是四是强化监管执法,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针对执法力量薄弱、商贸领域广的问题,联合市监部门开展联合双随机检查,完成“互联网+”监管事项62项,完成率100%。全年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3次,应急综合演练5次。开展商贸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月等活动,牵头开展国际机电城消防安全联合整治,对综合体(大型商超)、加油站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抽查。二是强化宣传教育,确保平安市场深入人心。配合燃气职能部门开展燃气安全工作,向大型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开展安全用气海报及燃气安全视频宣传工作,指导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排查工作,督促限上餐饮企业完成燃气浓度报警器安装工作。做好大型商超、加油站平安三率宣传、平安护航百年督查工作,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加油站、二手车市场反恐怖宣传工作。三是积极协调预付纠纷,切实维护消费权益。截至目前共处理单用途预付卡消费受理投诉231件,现场调解25次,联合检查2次,督促经营者合法合规开展预付卡经营活动,力促消费者和商家的矛盾化解工作,在一定程度了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 受外省市疫情管控影响,商贸经济仍然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增长乏力,隐患较多。 (一)商贸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贸易回归后劲不足,青山控股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正进入高点,突破历史高值,下行压力急剧加大,而近年来龙湾在商贸业上的招引力度缺乏,已严重制约我区商贸经济发展。个别商贸指标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总量过高,行业过于集中,调整困难。 (二)商务运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疫情反复迟滞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俄乌冲突导致欧洲非必要消费品需求复苏放缓。今年以来,虽然我区外贸出口增速成绩亮眼,但我区鞋服等传统产业外贸企业在手订单不乐观、信心不足;同时,进口龙头青山控股因市场疲软进口下滑导致全区进口负增长。 (三)商贸投资后劲乏力。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较缓慢,行业特色优势不明显,规划布局不合理,商贸投资不突出,仍然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相较周边县市区已有所落后,困扰我区商贸业发展步伐向前迈进。 (四)条线任务不堪重负。近年来,原本适用于安全生产领域的“管行业管安全”原则被无限扩充,许多专业监管部门将其本职的监管事项,通过责任分解的形式,转嫁到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由于法律法规依据不足、人员配置薄弱、专业技能缺乏等原因,只有“软性”的指导、协调、调解、建议整改,缺乏“硬性”的执法措施,无法真正监管到位。 四、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商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全力推进温州湾新区建设,加快打造“一区五城”,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贡献商务力量。 (一)突出重点,激发消费市场新领域。 一是着力消费“稳增长”。围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强首店品牌引育。继续紧盯商贸经济指标,督促各街道重视商贸指标工作,多举措抓主体企业培育,全年培育限下转限上企业40家以上;加快《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宣传和兑现力度,举办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活动,提升消费活力;积极开展首店首发经济培育和招引工作,“育本引外”两手抓,力争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二是着力项目“争优势”。以商贸项目为引导,加快推进温州都市东部消费中心建设,立足龙湾消费市场实际,加快布局首店经济、社区电商、直播、共享经济等新消费经济业态模式,深入推动商贸项目建设,推动汽车产业园区挂牌出让,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商贸项目建设;深挖我区现有资源,筑巢引凤吸引贸易面广、服务民生、创新力强的商贸项目落地龙湾;结合“精建精美”工作,继续整合优化老旧厂房,新建落地商业楼宇、园区,创新商贸业态,为商贸企业提供孵化场地;引导企业贸易回归,鼓励企业将在外贸易回归龙湾,做强龙湾总部经济。三是着力服务“优环境”。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两个健康”工作部署,加强消费专班运作,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工作,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商圈建设,提前谋划龙湾“月光经济”发展布局,促进寺前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推动未来汽车区设计方案落地并挂牌出让。结合温州湾新区建设,形成互融发展优势,提升消费软环境。对重点商贸企业开展跟踪结对服务,关注企业经营情况,及时化解企业困难。 (二)稳中求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一是扩大贸易总体规模,加强企业RCEP规则和实务培训,扩大资源型产品、食品和日用消费品进口,保持龙湾进口贸易规模。全面拓展和深化与RCEP国家的经贸合作,作为承载主体全力参与温州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进一步强化我区外经带动外贸特色优势。二是转变贸易业态模式,强化电商企业、外贸企业、制造业企业联动,进一步服务本地制造业产品出口。加强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培育,进一步发挥对龙湾外贸出口稳增长作用。三是拓展多维开放合作,发挥贸促系统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经贸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特别是RCEP区域展会抢订单,利用好进博会、消博会等重点贸易平台,推动以RCEP区域为重点的多维开放合作。 (三)积极探索,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 一是推进境外园区建设稳步提升。加快推进北加里曼丹境工业园项目落地和“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北加工业园设立为契机,持续深化“投建营一体化”和资源回运业务,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稳步增长,积极打造成中印两国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二是搭建平台激发投资活力,组织企业参与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海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一系列投资洽谈活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三是深化本土民营跨国公司培育,贯彻实施《加快培育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