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库栏目 > 基本信息公开 > 重点工作 > 重点工作
龙湾区司法局2022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2-08-11 15:03:53浏览次数: 来源:区司法局 字体:[ ]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为主题主线,以建设法治浙江示范地区为目标,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与法治化改革两大抓手,全力实施法治强基工程、法治助航工程、法助共富工程、数字法治工程、法护平安工程,一体推进法治龙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努力为龙湾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现将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法治强基工程,在法治引领上聚力提神

一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协调推进全区层面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向区四套班子领导配发《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并组织区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掀起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贯热潮。同时,抓好本系统学习贯彻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二是加大法治建设统筹力度。向市委市政府、区委、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督促29个部门、6个街道完成法治建设报告、公示工作,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调研工作。健全述职述法工作机制,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全区498名科级干部完成述职述法工作。健全考核机制,对2022年度法治温州建设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对法治建设重点指标实时把控。以区委依法治区办名义出台《“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统筹各责任单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三是抓好短板整改增效工作。针对市对区2021年党领导法治温州建设和行政诉讼双降工作考核结果的反馈,剖析扣分原因,结合当前进展,制定指标任务清单及整改提升举措。针对当前法治督察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区委巡察机构与区委依法治区办协作配合机制、定期督察督办制度,探索与区纪委区监委开展深度协作,实现区委巡察、纪检监督与法治督察融合衔接,增强督察刚性。

二、实施法治助航工程,在依法行政上聚力提质

一是迭代升级政府法律事务。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管理,审核规范性文件13件,向区人大、市局备案12份;积极参与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政府涉法事务的合法性审查、合理性论证工作,审查涉法事务105件、重大行政决策2件、重大行政合同11件,在重要会议、书面征求意见等环节参与、反馈意见170件次。引入“专家参谋”助力,筹备设立全省首个区县级行政法学研究会,已完成理事会员招募工作。

二是规范提升复议应诉质效。实施行政复议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听证、调查力度,近期斩获全市“十佳行政复议典型案例”“十佳优秀行政复议决定书”“全市五佳行政诉讼典型案例”等荣誉。1-6月,区级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2件(含受理前调撤6件),较去年同期下降57%;办结33件(含去年结余),调撤11件,调撤率33.3%;驳回4件,维持15件,终止2件,不予受理2件;新收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22件,承办以市资规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13件,以区政府为被申请人的检查监督(抗诉)案件25件;开庭40次,涉及行政诉讼案件47件。

三是创新拓展执法监督载体。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公益诉讼、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的意见(试行)》,探索“府检联督”模式,与区检察院开展联合监督12次,制发监督通知书、建议书9份,督促执法部门立案处罚8起。持续开展“你点我督”“亮剑出击”活动,聚焦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消费权益、环境卫生等领域开展精准靶向监督27件次,核实问题线索20条,要求执法部门立案查处11起。

三、实施法助共富工程,在服务质效上聚力提能

一是激发法治营商环境活力。进一步擦亮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律师行业“扬帆行动”等法律服务品牌,组建律师团队19个,对2105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入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宣讲82场次,进行合同违约风险梳理、债务追偿、融资租赁担保风险梳理等660件,调处企业矛盾纠纷157件,解决企业难题447个,出具“法治体检”报告77份,收集反映企业意见诉求48个。督促涉企轻微违法免罚措施落地,指导开展此类免罚352件次。

二是加强弱势群体兜底保障。落实“最多跑一地”改革精神,严格落实法律援助容缺受理、“全域通办”“全流程主办”等工作机制,提升便民水平。开展法援惠民工作,推广运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12348浙江法网、公共法律服务网人工智能自助机等渠道。1-6月,受理讨薪案件8件,其中群体性讨薪案件3件,追回欠薪25.23万元;解答讨薪相关咨询963件次;依法成功处置司法部“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转办件3件;法律援助中心接待来访来电咨询599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82件,开展认罪认罚法律帮助案件736件。

三是释放“法润龙湾”红利。高质量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草拟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街道及区属部门法治宣传责任清单等文件并征求意见。坚持法治宣传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举办年内首场“依法治网、清朗温州”普法直播活动,紧扣防疫情、稳经济等主题开展“新业态骑手”“网络安全”涉法问题普法直播,点播逾1万人次。依托“区块链+普法创新中心”,丰富完善“企明星”小程序,做好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成果展相关工作。筹划建立瓯江道德与法治文化研究院,将法治文化融入到“共享数字平台”“法治课堂”“未来社区”“文创产品”等不同层面,孕育本地特色普法文化。

四、实施数字法治工程,在优化治理上聚力提效

一是全省率先谋划“法纪督巡”平台。以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为契机,探索纪检监督与法治督察衔接场景应用,建立数字化监督平台联建机制,形成“1+1>2”的监督效果。试点开发“法纪督巡”平台,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第一责任人”情况、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案件情况、行政执法监督事项、法治政府督察结果等重要法治事项数字化共享,便于纪委监察部门实时“读取”涉法治问题线索并开展调查、处理,处理意见则反馈应用至当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全区“千人双评议”结果中,以此破解法治督察力度不够、结果运用不明显的问题。

二是全市率先迈出“智慧复议”步伐。在全市率先推出“龙湾掌上复议”小程序,用数据跑腿引导群众用非诉手段维护权益、化解行政争议,获夏区长批示肯定;该项目还作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数字司法好应用好谋划”项目进行推广介绍。目前,该小程序除线上受理、补正、送达等基本功能外,还新增了线上部门答复、听证、调解、撤复等升级功能。1-6月,通过小程序受理复议案件8个,占复议案件总数的30%。

三是有序推广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应用。加快推进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一体化”推广工作,主动对接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完成服务器部署及系统基础配置。为做好技术个性化调整和前期推广准备工作,我局针对全区现存履约合同数、录入标准、合同类型及监管权限等各项情况进行排摸,并针对排摸情况初步确定我区合同录入标准及推广方案。

五、实施法护平安工程,在维稳守和上聚力提升

一是强化防范抓好风险管控。围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社会环境总目标,突出加强重要节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人员集中走访等工作,严格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日报告”机制。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做好纠纷预警研判,畅通与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矛调中心的信息互通渠道,实时掌握矛盾纠纷、重要敏感信息。拓展风险防范视野,常态化开展“民转刑”排查防控工作。加大涉疫风险防范力度,在抓好机关防疫任务的同时,紧扣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等群体,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二是规范提升抓好监管帮教。注重提升社区矫正中心实战处突能力,健全值班交接、视频巡查、视频点名等工作机制,拓展“雪亮工程”监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测功能。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提升年”活动,加强矫正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完善矫正工作清单。1-6月,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0名,期满解除矫正53名,处以警告1人;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11名。严格落实监地衔接机制,对年内接收的57名刑释人员落实“四色”分类,实行动态帮教;利用监地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开展视频会见62次122人次,辅助完成提案17次。

三是多元融合抓好诉源治理。加强人民调解品牌化建设,推进海滨街道“东方红”调解工作室建设申报。融入“共享社·幸福里”工作,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为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试点村社配备物业纠纷专兼职调解员。加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健全行政争议调解、行政诉讼包案化解机制,坚持府院联动合力降低败诉率。规范征地拆迁程序,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减少成诉、败诉风险。1-5月,龙湾区行政诉讼案件以调撤结案25件,调撤率19.84%;行政复议案件以调解结案7件,调撤率达39%;今年以来,全区受理矛盾纠纷2673件,调处成功2670件,涉及金额近1.37亿元;其中化解涉197人的群体性讨薪纠纷6件,化解信访积案7件,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六、实施铸魂培根工程,在自身建设上聚力提振

一是忠诚铸魂凝聚奋进力量。巩固运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成效,持续提升政治理论学习实效。全面实施党组理论中心组“第一议题”“首题必政治”制度,开设“午间法治学堂”,加强理论学习武装。深化“模范机关”,升级发展“法雨春风”党建服务品牌,迎接市直机关工委、各区县机关工委领导视察观摩,得到高度肯定,全区率先打造机关“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拟于近期挂牌。

二是强本固基砥砺能力成色。结合去年破零创成首个省级“枫桥司法所”建设的经验,规范提升永兴司法所进行规范提升,并做好申报迎检工作。积极助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加强基层司法所“赋能扩权”工作,常态化开展执法权责协调、数字化执法监督等工作,全市率先实现街道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实质化运作全覆盖,目前已指导街道监督指导室对基层执法单位开展执法监督8件次。

三是严管厚爱打造司法铁军。层层压实“两个责任”,严格规范司法行政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定期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和重大个人事项填报。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检查,深入推进“清廉司法”建设。制定《干部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健全落实澄清保护机制,健全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威慑作用。建立任务分解、协调推动、高效落实、调查研究、学习交流、挂钩联系、担当落实、无为问责八大机制,进一步重塑干部队伍变革、履职尽责能力。严格把握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与律师接触交往行为的规定要求,加大从业限制排查力度。


龙湾区司法局2022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2-08-11 浏览次数: 来源:区司法局 字体:[ ]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为主题主线,以建设法治浙江示范地区为目标,统筹推进数字化改革与法治化改革两大抓手,全力实施法治强基工程、法治助航工程、法助共富工程、数字法治工程、法护平安工程,一体推进法治龙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努力为龙湾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与法治保障。现将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施法治强基工程,在法治引领上聚力提神

一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协调推进全区层面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向区四套班子领导配发《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并组织区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掀起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贯热潮。同时,抓好本系统学习贯彻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二是加大法治建设统筹力度。向市委市政府、区委、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督促29个部门、6个街道完成法治建设报告、公示工作,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调研工作。健全述职述法工作机制,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全区498名科级干部完成述职述法工作。健全考核机制,对2022年度法治温州建设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对法治建设重点指标实时把控。以区委依法治区办名义出台《“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统筹各责任单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三是抓好短板整改增效工作。针对市对区2021年党领导法治温州建设和行政诉讼双降工作考核结果的反馈,剖析扣分原因,结合当前进展,制定指标任务清单及整改提升举措。针对当前法治督察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区委巡察机构与区委依法治区办协作配合机制、定期督察督办制度,探索与区纪委区监委开展深度协作,实现区委巡察、纪检监督与法治督察融合衔接,增强督察刚性。

二、实施法治助航工程,在依法行政上聚力提质

一是迭代升级政府法律事务。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管理,审核规范性文件13件,向区人大、市局备案12份;积极参与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政府涉法事务的合法性审查、合理性论证工作,审查涉法事务105件、重大行政决策2件、重大行政合同11件,在重要会议、书面征求意见等环节参与、反馈意见170件次。引入“专家参谋”助力,筹备设立全省首个区县级行政法学研究会,已完成理事会员招募工作。

二是规范提升复议应诉质效。实施行政复议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听证、调查力度,近期斩获全市“十佳行政复议典型案例”“十佳优秀行政复议决定书”“全市五佳行政诉讼典型案例”等荣誉。1-6月,区级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2件(含受理前调撤6件),较去年同期下降57%;办结33件(含去年结余),调撤11件,调撤率33.3%;驳回4件,维持15件,终止2件,不予受理2件;新收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22件,承办以市资规局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13件,以区政府为被申请人的检查监督(抗诉)案件25件;开庭40次,涉及行政诉讼案件47件。

三是创新拓展执法监督载体。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公益诉讼、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衔接工作的意见(试行)》,探索“府检联督”模式,与区检察院开展联合监督12次,制发监督通知书、建议书9份,督促执法部门立案处罚8起。持续开展“你点我督”“亮剑出击”活动,聚焦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消费权益、环境卫生等领域开展精准靶向监督27件次,核实问题线索20条,要求执法部门立案查处11起。

三、实施法助共富工程,在服务质效上聚力提能

一是激发法治营商环境活力。进一步擦亮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律师行业“扬帆行动”等法律服务品牌,组建律师团队19个,对2105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入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宣讲82场次,进行合同违约风险梳理、债务追偿、融资租赁担保风险梳理等660件,调处企业矛盾纠纷157件,解决企业难题447个,出具“法治体检”报告77份,收集反映企业意见诉求48个。督促涉企轻微违法免罚措施落地,指导开展此类免罚352件次。

二是加强弱势群体兜底保障。落实“最多跑一地”改革精神,严格落实法律援助容缺受理、“全域通办”“全流程主办”等工作机制,提升便民水平。开展法援惠民工作,推广运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12348浙江法网、公共法律服务网人工智能自助机等渠道。1-6月,受理讨薪案件8件,其中群体性讨薪案件3件,追回欠薪25.23万元;解答讨薪相关咨询963件次;依法成功处置司法部“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转办件3件;法律援助中心接待来访来电咨询599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82件,开展认罪认罚法律帮助案件736件。

三是释放“法润龙湾”红利。高质量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草拟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街道及区属部门法治宣传责任清单等文件并征求意见。坚持法治宣传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举办年内首场“依法治网、清朗温州”普法直播活动,紧扣防疫情、稳经济等主题开展“新业态骑手”“网络安全”涉法问题普法直播,点播逾1万人次。依托“区块链+普法创新中心”,丰富完善“企明星”小程序,做好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成果展相关工作。筹划建立瓯江道德与法治文化研究院,将法治文化融入到“共享数字平台”“法治课堂”“未来社区”“文创产品”等不同层面,孕育本地特色普法文化。

四、实施数字法治工程,在优化治理上聚力提效

一是全省率先谋划“法纪督巡”平台。以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为契机,探索纪检监督与法治督察衔接场景应用,建立数字化监督平台联建机制,形成“1+1>2”的监督效果。试点开发“法纪督巡”平台,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第一责任人”情况、行政诉讼案件败诉案件情况、行政执法监督事项、法治政府督察结果等重要法治事项数字化共享,便于纪委监察部门实时“读取”涉法治问题线索并开展调查、处理,处理意见则反馈应用至当年度法治建设考核、全区“千人双评议”结果中,以此破解法治督察力度不够、结果运用不明显的问题。

二是全市率先迈出“智慧复议”步伐。在全市率先推出“龙湾掌上复议”小程序,用数据跑腿引导群众用非诉手段维护权益、化解行政争议,获夏区长批示肯定;该项目还作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数字司法好应用好谋划”项目进行推广介绍。目前,该小程序除线上受理、补正、送达等基本功能外,还新增了线上部门答复、听证、调解、撤复等升级功能。1-6月,通过小程序受理复议案件8个,占复议案件总数的30%。

三是有序推广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应用。加快推进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一体化”推广工作,主动对接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完成服务器部署及系统基础配置。为做好技术个性化调整和前期推广准备工作,我局针对全区现存履约合同数、录入标准、合同类型及监管权限等各项情况进行排摸,并针对排摸情况初步确定我区合同录入标准及推广方案。

五、实施法护平安工程,在维稳守和上聚力提升

一是强化防范抓好风险管控。围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社会环境总目标,突出加强重要节点社区矫正对象、刑释人员集中走访等工作,严格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日报告”机制。全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做好纠纷预警研判,畅通与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矛调中心的信息互通渠道,实时掌握矛盾纠纷、重要敏感信息。拓展风险防范视野,常态化开展“民转刑”排查防控工作。加大涉疫风险防范力度,在抓好机关防疫任务的同时,紧扣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等群体,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二是规范提升抓好监管帮教。注重提升社区矫正中心实战处突能力,健全值班交接、视频巡查、视频点名等工作机制,拓展“雪亮工程”监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测功能。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提升年”活动,加强矫正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完善矫正工作清单。1-6月,接收社区矫正对象80名,期满解除矫正53名,处以警告1人;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211名。严格落实监地衔接机制,对年内接收的57名刑释人员落实“四色”分类,实行动态帮教;利用监地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开展视频会见62次122人次,辅助完成提案17次。

三是多元融合抓好诉源治理。加强人民调解品牌化建设,推进海滨街道“东方红”调解工作室建设申报。融入“共享社·幸福里”工作,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为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试点村社配备物业纠纷专兼职调解员。加强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工作,健全行政争议调解、行政诉讼包案化解机制,坚持府院联动合力降低败诉率。规范征地拆迁程序,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减少成诉、败诉风险。1-5月,龙湾区行政诉讼案件以调撤结案25件,调撤率19.84%;行政复议案件以调解结案7件,调撤率达39%;今年以来,全区受理矛盾纠纷2673件,调处成功2670件,涉及金额近1.37亿元;其中化解涉197人的群体性讨薪纠纷6件,化解信访积案7件,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六、实施铸魂培根工程,在自身建设上聚力提振

一是忠诚铸魂凝聚奋进力量。巩固运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成效,持续提升政治理论学习实效。全面实施党组理论中心组“第一议题”“首题必政治”制度,开设“午间法治学堂”,加强理论学习武装。深化“模范机关”,升级发展“法雨春风”党建服务品牌,迎接市直机关工委、各区县机关工委领导视察观摩,得到高度肯定,全区率先打造机关“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拟于近期挂牌。

二是强本固基砥砺能力成色。结合去年破零创成首个省级“枫桥司法所”建设的经验,规范提升永兴司法所进行规范提升,并做好申报迎检工作。积极助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加强基层司法所“赋能扩权”工作,常态化开展执法权责协调、数字化执法监督等工作,全市率先实现街道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实质化运作全覆盖,目前已指导街道监督指导室对基层执法单位开展执法监督8件次。

三是严管厚爱打造司法铁军。层层压实“两个责任”,严格规范司法行政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定期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和重大个人事项填报。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检查,深入推进“清廉司法”建设。制定《干部容错免责实施办法》,健全落实澄清保护机制,健全常态化警示教育机制,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威慑作用。建立任务分解、协调推动、高效落实、调查研究、学习交流、挂钩联系、担当落实、无为问责八大机制,进一步重塑干部队伍变革、履职尽责能力。严格把握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与律师接触交往行为的规定要求,加大从业限制排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