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龙湾文化馆 > 群文动态 > 群文动态
龙湾文化云课堂 相约周六9点半 “建党百年 龙城红记” ——庆祝建党百年之百首红歌赞盛世(No.78)
发布日期:2021-08-07 18:59:18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风风雨雨,党的风采依旧;历史的史册里,不能没有党的记忆;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党的足迹。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如今我们持续建设的是13亿多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路唱响走进新时代,迎来了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路唱响走在大路上,阔步走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今天龙湾区文化馆周六云课堂带着大家一起聆听红色歌曲,回顾峥嵘岁月,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共党员,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新音乐运动的开路先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码头工人》《毕业歌》《开矿歌》《大路歌》《卖报歌》等一系列进步歌曲,以音乐为武器唤醒人民大众,激起抗日救国、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歌曲72《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2009年9月10日,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歌曲73《大路歌》

《大路歌》是电影《大路》主题歌,在创作中聂耳特意前往上海江湾的筑路工地,与工人们一起劳动,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这种来自筑路工人的最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让聂耳创作出这首经典的电影音乐作品。《大路歌》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工人劳动的场面,还刻画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境界——争取民主争取自由。

歌曲74《梅娘曲》

《梅娘曲》是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插曲,作于1935年。歌中主人公梅娘的恋人从南洋归国投身于抗日战争,不幸因负伤而失去了记忆。专程回国探望的梅娘为唤起他的回忆,在病床前唱起了这首凄婉动人的歌。创作中,聂耳根据剧情的需要,用较为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话剧《回春之曲》公演后,《梅娘曲》在国内和海外侨胞中广为传唱。

歌曲75《铁蹄下的歌女》

《铁蹄下的歌女》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插曲,创作于1935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许多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下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歌曲,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歌曲76《码头工人歌》

《码头工人歌》是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一首歌曲。该剧描写"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码头工人团结一心,英勇抗争,把日本侵略者的军火扔到江里去的故事。

歌曲77《开路先锋》

《开路先锋》是电影《大路》一首插曲。这首歌曲以“关山千万重”和“几千年的化石,积成了地面的山峰”形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歌曲巧妙地采用了劳动号子中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把每一个单独的句子都以相同的节奏重复一次,以构成形式上的对偶,从而显示出民族特色。

歌曲78《毕业歌》

《毕业歌》作于1934年。是电影《桃李劫》插曲,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毕业歌》随着影片公映,旋即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许多青年高唱《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龙湾文化云课堂 相约周六9点半 “建党百年 龙城红记” ——庆祝建党百年之百首红歌赞盛世(No.78)

发布日期:2021-08-07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风风雨雨,党的风采依旧;历史的史册里,不能没有党的记忆;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党的足迹。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如今我们持续建设的是13亿多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路唱响走进新时代,迎来了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路唱响走在大路上,阔步走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今天龙湾区文化馆周六云课堂带着大家一起聆听红色歌曲,回顾峥嵘岁月,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共党员,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新音乐运动的开路先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码头工人》《毕业歌》《开矿歌》《大路歌》《卖报歌》等一系列进步歌曲,以音乐为武器唤醒人民大众,激起抗日救国、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歌曲72《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2009年9月10日,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歌曲73《大路歌》

《大路歌》是电影《大路》主题歌,在创作中聂耳特意前往上海江湾的筑路工地,与工人们一起劳动,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这种来自筑路工人的最真实的生活与情感,让聂耳创作出这首经典的电影音乐作品。《大路歌》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工人劳动的场面,还刻画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境界——争取民主争取自由。

歌曲74《梅娘曲》

《梅娘曲》是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插曲,作于1935年。歌中主人公梅娘的恋人从南洋归国投身于抗日战争,不幸因负伤而失去了记忆。专程回国探望的梅娘为唤起他的回忆,在病床前唱起了这首凄婉动人的歌。创作中,聂耳根据剧情的需要,用较为简朴的手法渲染剧中人细腻复杂的心理,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话剧《回春之曲》公演后,《梅娘曲》在国内和海外侨胞中广为传唱。

歌曲75《铁蹄下的歌女》

《铁蹄下的歌女》是电影《风云儿女》中的插曲,创作于1935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通过开展左翼音乐运动,创作了许多反映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下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群众性、战斗性的歌曲,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歌曲76《码头工人歌》

《码头工人歌》是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一首歌曲。该剧描写"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码头工人团结一心,英勇抗争,把日本侵略者的军火扔到江里去的故事。

歌曲77《开路先锋》

《开路先锋》是电影《大路》一首插曲。这首歌曲以“关山千万重”和“几千年的化石,积成了地面的山峰”形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歌曲巧妙地采用了劳动号子中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把每一个单独的句子都以相同的节奏重复一次,以构成形式上的对偶,从而显示出民族特色。

歌曲78《毕业歌》

《毕业歌》作于1934年。是电影《桃李劫》插曲,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毕业歌》随着影片公映,旋即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许多青年高唱《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