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龙湾文化馆 > 群文动态 > 群文动态
龙湾文化云课堂 相约周六9点半 “建党百年 龙城红记” ——庆祝建党百年之百首红歌赞盛世(No.83)
发布日期:2021-08-14 17:09:26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风风雨雨,党的风采依旧;历史的史册里,不能没有党的记忆;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党的足迹。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如今我们持续建设的是13亿多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路唱响走进新时代,迎来了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路唱响走在大路上,阔步走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今天龙湾区文化馆周六云课堂带着大家一起聆听红色歌曲,回顾峥嵘岁月,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

微信图片_20230224170430.jpg

李劫夫,原名云龙,吉林农安人。著名歌曲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人民剧社教员,西北战地服务团、冀东军区文工团团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1948午后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一、二届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

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沈阳,终年63岁。

歌曲79《我们走在大路上》

“李劫夫有广泛的文艺才能,对美术、文学、戏剧都有较高的造诣,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歌曲创作方面。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习惯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通俗、质朴、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他以民间分节歌形式写作的许多叙事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小唱》和《忘不了》等,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事迹,曲调亲切动听、结构简练严谨,曾流行于华北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他运用北方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艺术手法于歌曲创作之中,扩大了歌曲体裁的表现容量。在《八月十五》、《常家庄的故事》、《胜利花开遍地红》等歌曲和歌剧《星星之火》等作品中,表现出他对歌词的处理、对音乐语言的推陈出新所具有的独到功力。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热情洋溢、豪迈乐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如《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七律二首·送瘟神》和《浪淘沙·北戴河》等,成功地体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结合,或气势雄伟,或委婉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6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劫夫歌曲选》,其中收入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歌曲作品205首

歌曲80《蝶恋花·答李淑一》

春风文艺出版社1964年版《劫夫歌曲选》劫夫在本人所作的前言里写道:“我写的歌曲,几乎绝大部分都是为配合党的方针、政策和种种政治运动的。我觉得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假如不是配合全党的各项政治活动,便不能产生我的这些歌曲,因为党的各项政治活动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重大事件,千百万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跟着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假如我的歌曲不去表现他们,不能对他们壮丽的事业起一点作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歌曲81《沁园春·雪》

微信图片_20230224170519.jpg

在考察了劫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后,此说尚不准确,大家认为劫夫的创作理念是“致力于表现人民的斗争生活”。安波同年在《人民日报》对劫夫的评价“他是群众的知音,群众是他的知音”,相对准确一些。

歌曲82《哈瓦那的孩子》

一言以蔽之,人民性应该是劫夫的的创作理念。

微信图片_20230224170538.jpg

著名音乐家傅庚辰说,李劫夫是中国少有的音乐家,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惊人的。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与人民密切相关的联系,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民族音乐,而这其中编入年表的就有500多首,像《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还广为传唱。可以说,李劫夫是人民的知音,人民是李劫夫的知音。同时他也用实践证实了民族的才是经典的道理。2著名音乐理论家周荫昌认为,李劫夫的歌曲是大众里面最专业的,也是专业里面最大众的。他为中国的民族音乐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歌曲,这与他的创作激情是分不开的。周荫昌还回忆说,有一次一个共产党的干部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没有透露一点机密。后来,别人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他回答说是两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而这两首歌就是李劫夫的作品。可以说,正是李劫夫的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精神的作品鼓舞了几代人,才会让太多的人至今难忘。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向延生说,李劫夫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不仅仅在于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他在音乐教育上的作用不亚于他的创作。向延生说,他的父亲与李劫夫是同事,与李老接触的机会非常多,从小他就听李老的歌,后来就来到了东北,在沈阳音乐学院跟李老学音乐。可以说像他这样喜欢李老的歌、并跟他学习的人非常多。4音乐家王蔼说,他就是听着李劫夫的歌长大的,至今那些经典的歌曲他都能准确地唱出来,李劫夫的歌一直在激励着他们这一代人成长,这些经典的歌曲让他们永生难忘。

歌曲83《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音乐始于静默,又回归静默,灵魂的故乡是音乐。李劫夫老先生是个艺术家性子,他把心中的音乐写出来给人们听,把人民心中的音乐写出来给世界听,他打破那片寂静,用音乐鼓舞人民,他是人民的音乐家,是音乐世界的人民。

龙湾文化云课堂 相约周六9点半 “建党百年 龙城红记” ——庆祝建党百年之百首红歌赞盛世(No.83)

发布日期:2021-08-14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风风雨雨,党的风采依旧;历史的史册里,不能没有党的记忆;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党的足迹。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如今我们持续建设的是13亿多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路唱响走进新时代,迎来了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路唱响走在大路上,阔步走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今天龙湾区文化馆周六云课堂带着大家一起聆听红色歌曲,回顾峥嵘岁月,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

微信图片_20230224170430.jpg

李劫夫,原名云龙,吉林农安人。著名歌曲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人民剧社教员,西北战地服务团、冀东军区文工团团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1948午后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一、二届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

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沈阳,终年63岁。

歌曲79《我们走在大路上》

“李劫夫有广泛的文艺才能,对美术、文学、戏剧都有较高的造诣,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表现在歌曲创作方面。他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习惯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通俗、质朴、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他以民间分节歌形式写作的许多叙事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小唱》和《忘不了》等,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事迹,曲调亲切动听、结构简练严谨,曾流行于华北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他运用北方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艺术手法于歌曲创作之中,扩大了歌曲体裁的表现容量。在《八月十五》、《常家庄的故事》、《胜利花开遍地红》等歌曲和歌剧《星星之火》等作品中,表现出他对歌词的处理、对音乐语言的推陈出新所具有的独到功力。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热情洋溢、豪迈乐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他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如《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七律二首·送瘟神》和《浪淘沙·北戴河》等,成功地体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结合,或气势雄伟,或委婉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6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劫夫歌曲选》,其中收入了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歌曲作品205首

歌曲80《蝶恋花·答李淑一》

春风文艺出版社1964年版《劫夫歌曲选》劫夫在本人所作的前言里写道:“我写的歌曲,几乎绝大部分都是为配合党的方针、政策和种种政治运动的。我觉得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假如不是配合全党的各项政治活动,便不能产生我的这些歌曲,因为党的各项政治活动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重大事件,千百万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跟着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假如我的歌曲不去表现他们,不能对他们壮丽的事业起一点作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歌曲81《沁园春·雪》

微信图片_20230224170519.jpg

在考察了劫夫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后,此说尚不准确,大家认为劫夫的创作理念是“致力于表现人民的斗争生活”。安波同年在《人民日报》对劫夫的评价“他是群众的知音,群众是他的知音”,相对准确一些。

歌曲82《哈瓦那的孩子》

一言以蔽之,人民性应该是劫夫的的创作理念。

微信图片_20230224170538.jpg

著名音乐家傅庚辰说,李劫夫是中国少有的音乐家,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惊人的。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与人民密切相关的联系,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民族音乐,而这其中编入年表的就有500多首,像《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还广为传唱。可以说,李劫夫是人民的知音,人民是李劫夫的知音。同时他也用实践证实了民族的才是经典的道理。2著名音乐理论家周荫昌认为,李劫夫的歌曲是大众里面最专业的,也是专业里面最大众的。他为中国的民族音乐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歌曲,这与他的创作激情是分不开的。周荫昌还回忆说,有一次一个共产党的干部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没有透露一点机密。后来,别人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他回答说是两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而这两首歌就是李劫夫的作品。可以说,正是李劫夫的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精神的作品鼓舞了几代人,才会让太多的人至今难忘。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向延生说,李劫夫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不仅仅在于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他在音乐教育上的作用不亚于他的创作。向延生说,他的父亲与李劫夫是同事,与李老接触的机会非常多,从小他就听李老的歌,后来就来到了东北,在沈阳音乐学院跟李老学音乐。可以说像他这样喜欢李老的歌、并跟他学习的人非常多。4音乐家王蔼说,他就是听着李劫夫的歌长大的,至今那些经典的歌曲他都能准确地唱出来,李劫夫的歌一直在激励着他们这一代人成长,这些经典的歌曲让他们永生难忘。

歌曲83《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音乐始于静默,又回归静默,灵魂的故乡是音乐。李劫夫老先生是个艺术家性子,他把心中的音乐写出来给人们听,把人民心中的音乐写出来给世界听,他打破那片寂静,用音乐鼓舞人民,他是人民的音乐家,是音乐世界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