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龙湾文化馆 > 群文动态 > 群文动态
龙湾文化云课堂 相约周六9点半 “建党百年 龙城红记” ——庆祝建党百年之百首红歌赞盛世(No.64)
发布日期:2021-07-17 17:31:29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风风雨雨,党的风采依旧;历史的史册里,不能没有党的记忆;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党的足迹。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如今我们持续建设的是13亿多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路唱响走进新时代,迎来了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路唱响走在大路上,阔步走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今天龙湾区文化馆周六云课堂带着大家一起聆听红色歌曲,回顾峥嵘岁月,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

说到北京,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祖国蓬勃跳动的心脏,还是黎明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是故宫久经历史风霜的金瓦红墙,还是圆明园并蒂双莲上停留的蜻蜓的红尾巴?“红”,这个陪伴中华民族走过漫长历史的色彩,在现代北京更是焕发出别样的活力与热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来自“歌唱北京”几首经典歌曲的几首音乐作品,跟着动感的旋律,感受一个“红红的北京”。

1970年9月这首歌发表在上海出版的《红小兵歌曲》上,1971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72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北京“五一”游园会专题文艺节目把《我爱北京天安门》搬上银幕,随后录制了唱片,1972年,被编入国务院文艺组主编的《战地新歌》第一辑。歌曲越唱越红,被编成各种版本的儿童舞蹈。后来被改编成各种样式、体裁的乐曲(如手风琴、木琴独奏曲等)。1981年被辑入广东花城出版社《抒情歌曲集》。

微信图片_20230223172729.png

这首儿歌经反复使用、加工而成为歌诵性抒情歌曲中的标志性作品,进入了代表那个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的行列。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前,美国艺术团在北京演出的第一个合唱节目,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苗岭连北京》是白诚仁作曲,作者运用湘西传统苗歌为素材,歌唱新生活,颂扬解放军,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解放后,党中央访问团来到苗家寨访问,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使各族人民之间友好关系更加密切。作曲家白诚仁也随团到此,一天,他在花垣县过河时,碰上一位苗族妇女,她背篓里背着一个小孩,过河时因水深,怕孩子被水淹到。正在为难时,白诚仁就帮她把小孩接了过来,让小孩骑坐在自己的脖子上,苗族妇女把书包高高举起,就这样顺利过了河。他们走到大树下,拧干水,作曲家请她教唱苗歌,她教了一首带”呜呵" 的苗族高腔山歌,唱山歌时回声四起,山山岭岭呼应,很动人,这便成了白诚仁创作《苗岭连北京》的音乐灵感来源。

微信图片_20230223172841.png


坐落在高高山

岭上的苗寨

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下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

从昔日穷得让人心碎

到今日美得让人心醉



1960年,总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方应暄到湖南采风,学到一首新创作不久的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曲作者白诚仁嘱咐他,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这首歌唱给毛主席听。回到北京后,方应暄借着到中南海演出的机会唱了这首歌,并向毛主席转达了湖南家乡人民的思念。

《挑担茶叶上北京》具有浓郁的湖南苗族风格,但词曲作者都不是湖南人。词作者叶蔚林来自广东,曲作者白诚仁来自四川,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都在湖南省歌舞团工作。白诚仁本来学的是西洋音乐,到湖南之后连续几年去各地采风,吸收民歌的营养。《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旋律就融入了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民歌《哩啦哩》和《贺新郎》。

一曲情深意重、朗朗上口的《挑担茶叶上北京》一经传唱便成经典,之后又经过何纪光、郁钧剑等不同歌手的演绎,让湖南人民真挚热烈的情感代代相传。

《红红的北京》由郭长江作词,孟文豪、谢桐作曲,著名歌手蔡国庆倾情演唱,是一首完成度非常高的成熟的音乐作品。乍听之下,《红红的北京》这首歌带给听众最为强烈的印象无疑是“红”,不管是“一轮红日”还是“庄严国旗”,不管是“巍峨红墙”还是“雕梁画栋”,不管是“流丹彩带”还是“红色歌声”……“红”从画面上及听觉上都被反复强调。

中国人都是恋家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红红的北京》虽然是非常流行、动感的旋律,但是我想这首歌还传达出了无论北京怎么新、怎么变,北京的魂、北京味儿是不会变的,就像有着巨大的感召力,那就是‘新时代,新北京’,一个崭新的但是又有着属于自己独特内核的北京,值得每个人为她歌唱。”


龙湾文化云课堂 相约周六9点半 “建党百年 龙城红记” ——庆祝建党百年之百首红歌赞盛世(No.64)

发布日期:2021-07-17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风风雨雨,党的风采依旧;历史的史册里,不能没有党的记忆;历史的长卷中,不能没有党的足迹。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正气之歌、民族之歌,如今我们持续建设的是13亿多中国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路唱响走进新时代,迎来了更加幸福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路唱响走在大路上,阔步走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今天龙湾区文化馆周六云课堂带着大家一起聆听红色歌曲,回顾峥嵘岁月,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

说到北京,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是祖国蓬勃跳动的心脏,还是黎明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是故宫久经历史风霜的金瓦红墙,还是圆明园并蒂双莲上停留的蜻蜓的红尾巴?“红”,这个陪伴中华民族走过漫长历史的色彩,在现代北京更是焕发出别样的活力与热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来自“歌唱北京”几首经典歌曲的几首音乐作品,跟着动感的旋律,感受一个“红红的北京”。

1970年9月这首歌发表在上海出版的《红小兵歌曲》上,1971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72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北京“五一”游园会专题文艺节目把《我爱北京天安门》搬上银幕,随后录制了唱片,1972年,被编入国务院文艺组主编的《战地新歌》第一辑。歌曲越唱越红,被编成各种版本的儿童舞蹈。后来被改编成各种样式、体裁的乐曲(如手风琴、木琴独奏曲等)。1981年被辑入广东花城出版社《抒情歌曲集》。

微信图片_20230223172729.png

这首儿歌经反复使用、加工而成为歌诵性抒情歌曲中的标志性作品,进入了代表那个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的行列。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前,美国艺术团在北京演出的第一个合唱节目,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苗岭连北京》是白诚仁作曲,作者运用湘西传统苗歌为素材,歌唱新生活,颂扬解放军,表现了苗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解放后,党中央访问团来到苗家寨访问,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使各族人民之间友好关系更加密切。作曲家白诚仁也随团到此,一天,他在花垣县过河时,碰上一位苗族妇女,她背篓里背着一个小孩,过河时因水深,怕孩子被水淹到。正在为难时,白诚仁就帮她把小孩接了过来,让小孩骑坐在自己的脖子上,苗族妇女把书包高高举起,就这样顺利过了河。他们走到大树下,拧干水,作曲家请她教唱苗歌,她教了一首带”呜呵" 的苗族高腔山歌,唱山歌时回声四起,山山岭岭呼应,很动人,这便成了白诚仁创作《苗岭连北京》的音乐灵感来源。

微信图片_20230223172841.png


坐落在高高山

岭上的苗寨

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下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革

从昔日穷得让人心碎

到今日美得让人心醉



1960年,总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方应暄到湖南采风,学到一首新创作不久的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曲作者白诚仁嘱咐他,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这首歌唱给毛主席听。回到北京后,方应暄借着到中南海演出的机会唱了这首歌,并向毛主席转达了湖南家乡人民的思念。

《挑担茶叶上北京》具有浓郁的湖南苗族风格,但词曲作者都不是湖南人。词作者叶蔚林来自广东,曲作者白诚仁来自四川,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们都在湖南省歌舞团工作。白诚仁本来学的是西洋音乐,到湖南之后连续几年去各地采风,吸收民歌的营养。《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旋律就融入了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民歌《哩啦哩》和《贺新郎》。

一曲情深意重、朗朗上口的《挑担茶叶上北京》一经传唱便成经典,之后又经过何纪光、郁钧剑等不同歌手的演绎,让湖南人民真挚热烈的情感代代相传。

《红红的北京》由郭长江作词,孟文豪、谢桐作曲,著名歌手蔡国庆倾情演唱,是一首完成度非常高的成熟的音乐作品。乍听之下,《红红的北京》这首歌带给听众最为强烈的印象无疑是“红”,不管是“一轮红日”还是“庄严国旗”,不管是“巍峨红墙”还是“雕梁画栋”,不管是“流丹彩带”还是“红色歌声”……“红”从画面上及听觉上都被反复强调。

中国人都是恋家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红红的北京》虽然是非常流行、动感的旋律,但是我想这首歌还传达出了无论北京怎么新、怎么变,北京的魂、北京味儿是不会变的,就像有着巨大的感召力,那就是‘新时代,新北京’,一个崭新的但是又有着属于自己独特内核的北京,值得每个人为她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