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55/2021-41778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龙湾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1-12-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着力提升新时代规划管控质量能力。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一是做全做深国土空间规划。编好用好国土空间规划,事关全区“十四五”发展蓝图能否顺利起笔落笔,是我局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调整或核减龙湾区范围内影响城市开发建设的永农,争取扩大城镇开发边界。协助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前,积极落实空间规模预支、近期拟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等工作的安排,做好规划空间保障。二是做优做精城市设计研究。充分把握城市目标定位,强化城市风貌设计管控,加快推进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地标性景观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名片。协助区政府加快编制全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打造未来社区龙湾样板。三是做实做细控规调整工作。主动分析城市、农村示范单位公共配套短板、对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实施建设需求,有序开展海滨、永兴等单元控规编制,优化功能布局及开发强度等具体内容,结合区政府重点项目落实,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四是谋准谋实城市发展诉求。紧盯省、市、区重点项目规划,提前深入研究温州东站、机场三期、未来社区等;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滚动推进城市更新,做好土地出让的规划引领。
(二)着力提高新时代要素保障能力。今年部、省会议再次明确两个信号:其一,只要有好的项目就不愁指标,只要列入省以上的重点项目,就可获得专项或者奖励计划指标保障;其二,新增计划指标与存量土地消化全面挂钩,也就是新增切块计划指标要根据转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量下达。对此,我们也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一是腾挪土地要素。制定历年批而未供的土地清理方案,力争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300亩,其中2009-2018年消化2150亩,近三年供地率达到50%以上;处置“供而未用”土地1500亩;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600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社会发展腾挪空间。二是加快土地出让工作。按照市区要落实市级“统一计划、统一做地、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的要求,科学安排土地出让时序;完成永兴老工业区、南洋未来社区、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疗(滨江院区)等经营性地块出让和通航飞行器集成制造基地、瑞浦能源三期等重点工业项目出让工作;完成经营性用地9宗820亩和3宗176亩安置性商品住宅工作,并提前谋划2022年龙湾区土地出让计划。三是全面做好保障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存量盘活利用挂钩和存量土地处置新增建设用地奖励指标,为报批工作打好基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快海滨四村等重点区域土地征收报批工作,保障机场大道东延工程、温州机场三期扩建、温州东站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着力提升自然资源环境保护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全省林业“1235”发展战略。全面推行林长制,推动建立县乡村林长组织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完成850亩任务,以乡村高质量绿化美化为目标,启动新一轮“一村万树”行动;开展新一轮林地利用规划编制,抓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确保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持基本稳定;全力抓好森林灾害防控,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完成省下达松材线虫线虫病除治任务,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二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监管。推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开展海洋特别保护区红树林管护工作,继续实施海洋特别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沉积物调查与项目工作,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和风暴潮、海浪精细化预警预报工作,强化数据分析与数据共享,提升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水平,切实提高海洋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妥善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谋划历史围填海清单区块的处置与开发利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三是全方面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面排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治“非粮化”。做好上海督查局2020年土地例行督查发现的问题,积极做好核查和补划调整入库工作,要做到举一反三,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力以赴实施未利用地垦造耕地,做好储备补充耕地整改与已完工垦造项目的验收入库工作。四是加强地质灾害点防治和矿山整治工作。全面巩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成果,做好已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管和后续核销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继续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层层落实抓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治理和“四边三化”中涉及废弃矿山整治工作。
(四)着力提升依法行政和监管能力。依法行政是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这要求我们做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启动“八五”普法宣传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55/2021-41778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龙湾分局 |
生成日期 | 2021-12-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一)着力提升新时代规划管控质量能力。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一是做全做深国土空间规划。编好用好国土空间规划,事关全区“十四五”发展蓝图能否顺利起笔落笔,是我局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调整或核减龙湾区范围内影响城市开发建设的永农,争取扩大城镇开发边界。协助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在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前,积极落实空间规模预支、近期拟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等工作的安排,做好规划空间保障。二是做优做精城市设计研究。充分把握城市目标定位,强化城市风貌设计管控,加快推进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地标性景观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名片。协助区政府加快编制全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打造未来社区龙湾样板。三是做实做细控规调整工作。主动分析城市、农村示范单位公共配套短板、对接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实施建设需求,有序开展海滨、永兴等单元控规编制,优化功能布局及开发强度等具体内容,结合区政府重点项目落实,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四是谋准谋实城市发展诉求。紧盯省、市、区重点项目规划,提前深入研究温州东站、机场三期、未来社区等;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功能转变,滚动推进城市更新,做好土地出让的规划引领。 (二)着力提高新时代要素保障能力。今年部、省会议再次明确两个信号:其一,只要有好的项目就不愁指标,只要列入省以上的重点项目,就可获得专项或者奖励计划指标保障;其二,新增计划指标与存量土地消化全面挂钩,也就是新增切块计划指标要根据转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量下达。对此,我们也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一是腾挪土地要素。制定历年批而未供的土地清理方案,力争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300亩,其中2009-2018年消化2150亩,近三年供地率达到50%以上;处置“供而未用”土地1500亩;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600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社会发展腾挪空间。二是加快土地出让工作。按照市区要落实市级“统一计划、统一做地、统一储备、统一出让”的要求,科学安排土地出让时序;完成永兴老工业区、南洋未来社区、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疗(滨江院区)等经营性地块出让和通航飞行器集成制造基地、瑞浦能源三期等重点工业项目出让工作;完成经营性用地9宗820亩和3宗176亩安置性商品住宅工作,并提前谋划2022年龙湾区土地出让计划。三是全面做好保障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存量盘活利用挂钩和存量土地处置新增建设用地奖励指标,为报批工作打好基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快海滨四村等重点区域土地征收报批工作,保障机场大道东延工程、温州机场三期扩建、温州东站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着力提升自然资源环境保护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全省林业“1235”发展战略。全面推行林长制,推动建立县乡村林长组织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完成850亩任务,以乡村高质量绿化美化为目标,启动新一轮“一村万树”行动;开展新一轮林地利用规划编制,抓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确保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持基本稳定;全力抓好森林灾害防控,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完成省下达松材线虫线虫病除治任务,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二是加强海洋生态修复监管。推动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开展海洋特别保护区红树林管护工作,继续实施海洋特别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沉积物调查与项目工作,为保护区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灾害应急预案修编和风暴潮、海浪精细化预警预报工作,强化数据分析与数据共享,提升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水平,切实提高海洋灾害应急防御能力。妥善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谋划历史围填海清单区块的处置与开发利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三是全方面加强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面排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治“非粮化”。做好上海督查局2020年土地例行督查发现的问题,积极做好核查和补划调整入库工作,要做到举一反三,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力以赴实施未利用地垦造耕地,做好储备补充耕地整改与已完工垦造项目的验收入库工作。四是加强地质灾害点防治和矿山整治工作。全面巩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成果,做好已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管和后续核销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继续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层层落实抓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治理和“四边三化”中涉及废弃矿山整治工作。 (四)着力提升依法行政和监管能力。依法行政是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这要求我们做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推进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启动“八五”普法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