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2001/2020-18703
组配分类 区政府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区府办
生成日期 2020-08-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龙政发 〔2020〕 11号 有效性 有效
统一编号 0000000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8-24 15:52:33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周一富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全力抓好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7日在温州市龙湾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龙湾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一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风险叠加的严峻考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高质量推进“五个中心”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民营经济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落实120条责任清单任务,持续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出台“5+X”系列政策,持续强化政策刚性兑现。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创新推出“按份额抵押”“环保贷”等贷款模式,有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深入开展“三服务”“三助三红”和“两万两千”专项活动,完善助企解难题机制,化解企业难题544个,化解率达99.3%。创新“共享助调”模式,有力化解小微园集聚区涉企纠纷,获得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实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政企沟通圆桌会议等系列制度,开展“三清单一承诺”行动,有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势推进三重“清零”攻坚,完成“清零”项目67个,清理批而未供1668亩、供而未用1950亩,出让经营性用地532亩,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403亩。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鼓励传统产业实施技改投资,新增省级技改项目35个、工业机器人170台、企业上云1008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纳入评价企业1198家。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完成“规下转规上”86家、“限下转限上”76家,认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39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家,新增股份制公司27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上市签约3家、报会1家,青山控股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实施“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示范引领工程,空港智造园开工建设。深化“三强一制造”,新增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浙江制造”标准5个、“品字标”企业6家,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29个。商贸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加快温州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推动绿森电子等企业贸易回归,新增省级重点流通企业2家,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比重52.7%。推进电商新零售、跨境电商发展,铺设天猫小店、苏宁易购等新零售店63家,制笔产业成功获批省第二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温州蓝江软件园等6家园区成功入选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名录。加快培育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新增税收亿元楼宇3幢。

(二)坚持创新驱动,科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发展水平进步显著。全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5,较上年度提升19个位次,在全市排名第1,其中多项指标增长较快,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等两个一级指标均位列全省前5位,R&D活动人员、财政科技拨款等5项三级指标变化情况均位列全省前10位。细化落实高新区进等升位93项重点任务,高新区32个定量指标中29个实现增长,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9个位次,按相对量排名上升15位,排名情况创历史新高。创新载体能级提升明显。全力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八大专项攻坚行动,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坚等七大专项行动全部超额完成任务,自创区十大核心指标中8项指标冲出高线目标。出台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龙湾片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完成编制。聚焦浙南科技城南核心区,开工上海世外学校等17个项目,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公寓等45个工程,建成创新创业新天地一期等11个项目。加快文昌创客小镇创建,开展小镇环境整治,启动文昌创客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激光与光电、眼视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创建名单,数字经济(物联网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市级创建名单,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北大—温州激光与光电子联合研发中心正式运营,“中国眼谷”落地创新项目30个。创新产业发展更加强劲。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培育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核心产业,出台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北斗产业基地、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新产品产值增长28.7%、智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6%,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全省排名第19位,较上年度提升11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48家,科技企业“双倍增”三年目标提前完成。实施新经济企业培育工程,出台新经济企业认定及培育办法,新增雏鹰企业5家、瞪羚企业9家,温州首个新经济产业园——顺富新经济产业园实现开园,一批优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全年新入选C类以上领军人才4名,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7支、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98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590名。高新区获批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双创特色载体,获中央财政扶持5000万元。高标准落实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会场任务,成功举办“中国眼谷”、生物材料、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等创新创业大赛,促成项目落地30余个。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温州科技金融中心高效运行,推动科技银行为企业提供科技信贷5.1亿元。落户温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新增股权投资企业3家,投资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累计达45亿元。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知识产权大港湾集聚优势凸显,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辅导站12家,入驻国字号代办处4家。

(三)坚持改革开放,区域发展活力加快释放。“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实现率达100%,“掌上办”实现率达98.7%,承诺时限压缩比率达94.6%,193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市场主体开办当日办结,企业投资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聚焦公民和企业两个生命周期,积极推进“一件事”改革,省定41项“一件事”全面落地。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纷呈。精心打造“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应用等改革创新样板,创成国家级、省级试点6个。成功开发智慧停车云平台管理系统,全国首创并推广“8分钟”预警柔性执法。创新推出“分区块验收”模式,爱好笔业、卓诗尼等重点项目提速投产。在全市率先实施规上企业零土地租赁补贴扩面工程,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整合成立温州高新区国有控股集团,成功获得AA+企业信用评级,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打下坚实基础。对外开放广度不断扩大。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嘉定菊园新区实现飞地空间互建、科创资源共享。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不断加强,创新“消薄飞地”机制,苍南—龙湾山海协作考核全省第一。成功引进吾悦广场等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个,伟明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园、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等“152”工程实现落地,全年实现到位内资6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外资完成率全市第一。大力实施总部回归计划,总部回归税收8.3亿元,回归税收总额居全市首位。积极引导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全年实现境外投资6.1亿美元,投资额居全市首位,连续两年获评省外经十强县。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实现出口总额187.6亿元,进口首破百亿大关,进口规模居全市第一。

(四)坚持品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城区建设加速提质。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城市色彩规划,瓯海大道龙湾段、温瑞塘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完成城市设计,状元南单元、沙城西单元等区块加快布局优化。全年实施“大建大美”项目145个,开工67个、建成51个,实现投资161.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富春社区入选省首批未来社区创建试点,区便民服务中心工程获中国建筑优质工程鲁班奖,获评省级园林式居住区1个、绿化美化示范路1条、街容示范街2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城中村改造整村(区块)9个,累计签约户数1238户,居全市首位,工业企业征收8个项目100%签约。全力推进安置提速,开工建设安置房8929套、竣工交付3919套,省棚改安置住房年度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坚持大干交通,甬台温高速复线、330国道龙湾段(环山东路)等建成通车,环山北路主线贯通,市域铁路S1线全线投入营运,温州大道东延、龙瑶大道等工程有序实施,金丽温高速东延完成项目前期,BRT5号线实现通车,建成公交候车廊36个,新增公共停车位3233个,推广ETC安装7.9万辆。完成龙江路“上改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投用110千伏状元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抓好中央、长江经济带和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东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等34个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推进六类行业整治,关停淘汰企业281家,整治提升326家。全面开展污染土壤排查整治,修复问题点3处。深化“五水共治”,完成“污水零直排区”项目建设85个,瑶溪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蒲州街道获评省级河长制先进街道。开展全域管网排查整治和一二级排水管网移交,新建、改造排水管网69公里。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蒲州河和永强塘河沿线风貌得到提升。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6.6%,PM2.5均值同比下降3.8%。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获评省级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区。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加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投用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一期、环大罗山休闲文化旅游示范带一期(瑶溪段)。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瑶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永中双岙获评省AAA级景区村,海滨宁村创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村。有力推进“大棚房”等排查整治,整改违规项目4个。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率全市之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农房188幢,新增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271户,全区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7亿元。深入实施“三位一体”改革,打造瑶溪“三位一体”示范带,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获得省农博会农产品金奖1个、优质奖3个,龙湾纱面汤入选2019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

(五)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惠民”。抓实民生“关键小事”,22项省民生实事、21项市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34项区民生实事除经五路、经六路二期工程基本完成外,其余33项已全部完成。深化“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发展战略,设立品质教育提升专项资金1亿元,新开工学校4所,续建项目5个,加强集团化办学模式,中考成绩在全市持续夺冠,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加快推进“明眸皓齿”工程,完成994个教室灯光照明改造,实施4013名学生窝沟封闭。国卫巩固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有效防控登革热、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强力推进市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建设,实施医疗康养项目24个,加快推进龙一医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等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中期评估和省标验收,新建城市书房2家、文化礼堂7家、文化驿站1家、图书馆分馆1家,投用区融媒体指挥中心,钟秀园非遗体验基地初见雏形。持续改善体育设施,新增体育场地65个、面积21.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温州东部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中心,加快解决温州东部学车考试难问题。推进社会保障“利民”。基本实现社保参保全覆盖,全区居民享受养老待遇15.7亿元、医保待遇2.3亿元,龙一医成为温州唯一一家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试点医院。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助17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4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9%。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率全市之先开展扩面配租试点,66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安居梦”。着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完成区综合福利院改造提升。深化生态殡葬综合改革,从严推进丧葬礼俗整治。组建退役军人事务局,完善区、街道、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安民”。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深入开展“十整治一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事故数、亡人数大幅下降。完成农村危房治理157户、城镇危房治理4幢,规范化提升避灾安置点9处。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台工作,系统谋划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成功查处“鼎信贷”非法集资等重大案件,有力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管等机制,创成省级“无欠薪”区。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完成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全区行政村撤并44个,撤并率达45.8%。投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顺利实现省级平安区四联创。

(六)坚持为民服务,政府自身建设提质增效。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9+4”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贯彻“基层减负年”精神,全面实施政府“两强三提高”行动,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不断完善“三赛五比”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坚持依法行政,鼓励和引导行政复议先行,推动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质化运行,有效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160件、政协提案154件。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有序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组织开展“理旧账”专项行动,化解城建类历史遗留问题33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率全市之先推进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政务环境更加高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真抓实干、共同奋斗的结果。迈入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全区人民的健康生活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全面落实全省“十个最”举措和全市“三全两高”“九个从严”要求,严格执行25条紧急措施、12条深化措施、连续2轮“全民居家七天”等铁规措施,动员全民“战疫”,以工作的确定性战胜疫情的不确定性,以有效的管控力跑赢疫情的强大传染力,成功在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快速推动复工复产,全面落实“温28条”“温32条”,制定出台“用工保障15条”“金融惠企金6条”等政策,开展抗疫惠企集中兑现活动,累计为全区企业发放财政奖补资金1.6亿元,减免各类税费1.3亿元,发放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7.65亿元,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战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冲锋在前、日夜奋战、舍身忘我,广大海内外龙湾人心系家乡、万里驰援,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凯歌,新时代龙湾人精神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诠释和升华。这笔在战役中磨砺出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正成为推动龙湾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和志愿者,向自觉服从防控需要、主动投身“战疫”的全体居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过去一年为全区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湾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一年的实践,尤其是这场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为:受疫情冲击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和外贸风险增多,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重大平台、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城市经济新业态、核心产业发展不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后疫情”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城乡环境问题突出,整治管理仍不到位,城区首位度还不够凸显,城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环保、交通等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金融风险防控还需持续加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不少;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特别重大、意义特别深远。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对外向度较高的我区经济影响日趋明显,稳企业、稳增长的压力日渐增大,我们必须于非常时期、担非常之责、下非常之功,大力弘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按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强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坚持干字当头、行动至上、奋勇争先,尽最大努力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根据区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总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市委提出的“奋战1161、奋进2020”年度工作主题主线,继续统筹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协调发展,锚定目标、集中发力、决战决胜,在聚力防疫复产、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创新平台、深化改革开放、提升都市能级、改善民生福祉、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争当排头兵,全面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对此,我们将统筹推动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防疫复产再聚力,不断实现“两战赢”新成果。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影响,化危为机、主动作为,持续深化疫情防控,全力助推复工复产,坚持“两手抓”,做到“两手硬”,确保“两战赢”。

以最强定力抓防控。强化风险意识,慎终如始、毫不动摇继续抓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可能反复的准备、做好守牢底线的准备。依托高科技、大数据等手段,深入实施精密智控常态化机制,从严落实“健康码”“安居码”等受控管理,坚决守住入龙大门、公共小门、群众家门。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复学疫情防控方案,建立与常态化防控要求相适应的校园管理模式,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安全。加强国内重点地区、境外来龙人员闭环防控和无症状感染者筛查管理力度,把好返乡排摸关、入境管控关、通道管控关、社区管控关和隔离管控关,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大胜利。

以最实举措稳企业。开展“三强两促”专项活动,深化“三服务”“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以优质服务助企解困、共渡难关。坚持和完善惠企政策“直通车”,突出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用工保障15条”“金融惠企金6条”等政策刚性兑现,全面落实复工复产、减负降本政策措施,确保不折不扣履行承诺。深入实施金融机构“抗疫暖春行”与民营企业“融资畅通工程”,深化政银战略合作,探索建立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新模式,不断优化金融环境。

以最大优惠促消费。分时分步出台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组织各级工会会员开展疗休养,鼓励“龙湾人,游龙湾”,刺激本土旅游消费。积极参与“春暖瓯越·温享生活”活动,投放消费券,加快购物、餐饮、住宿等行业复苏与提质升级。举办第二届汽车节,开展“网上购车节”等促销活动。加快转变消费模式,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打造智慧商场、绿色商场,培育一批数字消费示范企业,全方位促进消费市场转暖复苏。

以最强力度补短板。抢抓国家专项债等政策窗口期机遇,谋划建设一批“新基建”和“补短板”项目。启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谋划建设一批公共卫生和防疫基础设施补短项目,启动海滨街道、永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开工龙一医新院(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投用温医大附二医龙湾院区、口腔医院,提升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体制机制,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水平与处置能力。把握后疫情时代新基建契机,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建设“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项目,新建、改建5G基站590个,改造升级5G核心传输网络,基本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

(二)推动“两个健康”再深化,不断助力实体经济新发展。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开展高质量发展提升年活动,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质行动,加快谋划招引重大项目,积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创新推出一批新责任清单任务,全面落实“六心计划”,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大力推进涉企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健全“三清单一承诺”制度,常态化破解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民营企业家容错关爱机制,深化落实涉企柔性执法、重大涉企案件报告、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等制度。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计划,举办企业家训练营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聚力抓好项目投资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158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53.6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性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5%、11%、13%。实施“新制造”投资行动,争取招引亿元产业项目17个、5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落地“152”项目3个以上,力争在5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上实现突破,确保全年工业用地供地500亩,清理供而未用工业用地663亩。开展工业用地“非工业用途”集中整治,实现工业用地功能回归。依托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等平台,创新办法开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伟明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园、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内资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紧盯在外温商总部回迁、国内外500强区域总部招引,重点对接引进入库税收“千万级”项目,争取全年招引总部回归企业4家、回归税收9亿元以上。

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全面实施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促进不锈钢、阀门、服装、鞋业、制笔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优势传统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千企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00个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项目3个,新增上云企业90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以上。开展小微园提质提效行动,建成数字化小微园3个,打造小微企业亩均效益高地。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聚焦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六有”标准谋划布局和推进产业集聚,实现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长均在10%以上。坚持“建筑强区”战略,落实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引育建筑总部,创新办法服务建筑业企业,做强做大建筑产业。持续开展雏鹰行动、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建立企业培育数据库,新增“小升规”45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17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家、上市报会1家以上。深化实施“三强一制造”,争创市长质量奖1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6个、“品字标”企业3家,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7个。

聚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紧盯温州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大力培育城市经济,聚焦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业态,制定出台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月光经济,积极培育夜市、夜景、夜休闲等业态,着力推进万达广场等商圈改造提升,全力谋划推动状元老街、罗东大街、寺前街等特色街区创建。加快都市休闲旅游业发展,提速黄石山公园景区化建设,创新谋划建设永昌古镇文旅特色小镇、瓯江南岸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提升瑶溪旅游风情小镇。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提速建设龙商家园等项目,确保新增税收亿元楼宇2幢以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强化区块链、卫星导航等重点细分领域发展。谋划建设空港临空经济示范区,协助推进航空商贸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通用航空等临空产业。

(三)推动创新驱动再发力,不断汇聚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龙湾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坚决扛起温州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高质量建设温州科技创新中心。

全力打造“两区一廊”。深入贯彻落实全市“183”行动,统筹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和温州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全力实施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积极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机制建设,确保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50%。大力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龙湾片区建设,深入实施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区块建设三大会战,聚力打造科创走廊建设样板。加快打造浙南科技城,重点聚焦南核心区建设,提高核心区形象辨识度,开工创新创业新天地三期、科研型企业总部园一期等项目16个,建成国科大研究院大楼、上海世外等重点项目13个,确保核心区基本成型。加速招引落地科思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等平台,谋划落地建设瓯江实验室,全力推动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杭电温州研究院高效产出成果,力争打造高能级平台3家以上。加快建设“中国眼谷”,开工眼谷产业园,投用眼谷孵化园,累计引进落地科创项目50个以上。加快文昌创客小镇建设,突出环境整治,招引落地重大平台项目4个以上,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确保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开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新“双倍增”行动,力争新增市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持续实施新经济企业培育行动,确保引育雏鹰、瞪羚企业12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实施研发后补助政策,引育各类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10家以上,R&D经费支出增速15%以上。主动对接科技攻关计划,实施科技重大专项10项,全年新认定市级“卡脖子”核心技术2项。强化产业技术供给,发挥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加快温州眼视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标准创建,力争数字经济(物联网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创建名单。

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链,不断健全创新链条。依托浙江温州“才创园”,实施“归雁计划”,推动高素质温籍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带企业回归。深入实施“罗峰领雁”“百家尖高技能人才”等计划,高标准建设中国温州民营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力争新引进C类以上领军人才3名,新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80名、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2支。强化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平台支撑,打造“全闭环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创引导基金作用,落地一批科创基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全生命周期创投服务,力争实现各类低成本融资供给3亿元以上,推动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得到股权投资。大力开展体制和政策创新,加快出台“金十一条”实施细则,协同推进科技奖补政策兑现,打造政策洼地。加快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增设企业知识产权辅导站10家以上,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等活动,高标准健全常态招引科创项目、对接人才团队的良性机制,努力优化创新生态。

(四)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激发区域竞争新活力。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拓空间,实施改革创新提速行动,持续激发新潜能、注入新动力。

在改革提效上求突破。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带动各领域改革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依托政务服务2.0平台,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出10大企业和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一件事”,打造10个“最多跑一次”改革示范延伸点,谋划10个重点改革项目和10个微改革项目,复制推广10项全省领先的改革做法,全力打造龙湾改革样板品牌。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计划,推进规上企业和规下用地2亩以上企业综合评价全覆盖,力争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和增加值增速均达到7%以上。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改革,紧抓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建设,探索小微园入驻企业在建工程按份额抵押登记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做大企业规模,激发国资国企活力。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渠道,建立龙湾特色的民生项目“机会清单”,打造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示范区。

在开放合作上求突破。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创新举措全方位推进新型数字贸易港建设,落地建设绿森数字产业园、红连跨贸园、全球温商新零售服务中心等项目,打造新型贸易增长主引擎。积极创建境外经贸合作区,设立海外公共仓,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实现境外投资3700万美元以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与上海嘉定菊园新区合作,建成投用嘉定菊园(龙湾)科技合作基地、离岸科技企业孵化器,主动承接上海高端要素资源溢出和辐射。开展与龙港市区域产业合作,尝试建设飞地产业园,拓展产业转型空间。

(五)推动城区品质再提升,不断彰显宜居宜业新魅力。抢抓温州城市东移机遇,实施都市能级提升行动,加快空间重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配套,优化城区环境,高质量建设温州东部城市发展中心和温州东部综合交通中心。

以主城视角优化空间布局。紧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加强战略空间规划研究和管控,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提升城区发展层次和水平,高标准深化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市域铁路站点周边等重要片区城市设计。结合重点区块、重点工程、重点廊道建设,加快推进15个区块、800户以上城中村改造,全力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征收项目14个、面积700亩以上。持续开展“拓空间强保障,破难题促提升”七大专项行动,清理转而未供1100亩、供而未用2800亩以上,垦造耕地800亩以上,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深入实施“清零”提速攻坚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地出让,力争出让经营性用地1000亩以上。

以大干交通拉开城市框架。坚持交通先行,启动温州东部交通枢纽4个整村拆迁前期,配合推进杭温高铁东站项目,谋划打造空港高铁新城。加快推进T3航站楼、地铁M2线、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机场大道东延等项目前期,开工建设金丽温高速东延、永昌路改建、通海大道西段、围垦路等项目,全力实施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市域铁路S2线、温州大道东延、瓯江路东延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车环山北路、建中南街等道路,打通永中西路(瑶南路-龙永路段)、龙瑶大道(曹龙路-龙江路段)等断头路。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开工建设浙南科技城枢纽站,加快建设空港枢纽站,扎实推进公交、社区巴士与市域铁路、枢纽站场无缝衔接。

以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品位。纵深推进“精建精美”,精细化管控城市格局、城市色彩、空间环境、建筑风貌,高品位塑造龙湾城市特色,高品质加快谋划建设“温州外滩”龙湾段、温州东部时尚中心和温州东部城市核心区。启动新一轮“大建大美”行动计划,实施项目92个,加速建设温州高新文化广场、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状元外滩尚品等标志性建筑,建成投用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打造城市新地标。加快富春社区省级试点创建,确保未来邻里、教育、文化、健康等九大场景同步配套建设,谋划申报新一轮省未来社区创建。全力实施安置房建设提速行动,开工建设永中棋盘、蒲州上江等安置房项目10个、8100套以上,竣工交付永中东林、蒲州汤东等安置房项目5个、1700套以上。完成2个老旧小区改造,科学制定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110千伏兴南变,投用220千伏龙东变,进一步完善电力设施。创新开展“联合执法进小区”试点,永中万顺社区力争打造全市基层治理样板。严格落实“五化”要求,加快实施全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沿线与三大交通动脉、九大区域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城市颜值。狠抓生活垃圾分类攻坚,优化垃圾中转站布局,实现住宅小区易腐垃圾直运全覆盖。开展交通管理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治理乱行车、乱停车、僵尸车、超速超载等问题。完善智慧停车云平台,深化错时停车小区建设,全面提升“智慧城管”水平。

以系统治理深化生态建设。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积极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着力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攻坚战。坚持铁腕治污,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隐患整治,突出抓好科技城沿江片区环境问题治理, 启动空港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推进电镀基地污水处理厂、不锈钢拉管(管件)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环保基础设施规范化管理,切实巩固六类行业整治成果。深入实施“五水共治”,试点推广企业河长,实现“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深入推进排水管网全域治理,实施排水管网整治项目37个,永中、状元街道创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推进排水管网“一城一网一主体”建设,全面完成排水管网移交托管。实施海塘安澜工程,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速推进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协助做好瓯江引水工程,全面完成永强塘河绿道整治提升。实施省级河湖管护标准化试点,建成乡村美丽河道2条。坚决落实“土十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土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严控土壤环境风险。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100亩以上。

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环大罗山休闲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全面开展田园环境整治,建成美丽田园样板点6个以上,高质量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抓好环山路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培育省级景区村3个。开展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加速拆后村集体物业安置建设,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打响“瓯越鲜风”品牌,推广龙湾农产品、龙湾温味。深入实施供销系统“区基一体化”改革,新增“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带1条。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全面落实生猪增产保供稳价,新建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个。加速推进永兴稻蔬特色农业强镇创建,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

(六)推动民生福祉再增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高质量建设温州东部公共服务中心。

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品质教育提升新三年行动和瓯越教育人才“百千万工程”。开工瑶南新二中、区十二幼等学校5所,建成三郎桥新一中、状元北四幼等学校6所,投用空港罗峰实验学校、罗峰第一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强化名校合作和集团化办学,整治提升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全面落实省中小学生“减负40条”,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力争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做实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高水平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龙湾职高迁建前期。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实施“健康龙湾”战略,落地康宁龙湾医养综合体,全力打造市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挖掘永嘉场拼字龙灯、八盘八等非遗、民俗文化内涵,开工建设张璁文化纪念馆等项目,新增一批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高标准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工龙江路体育公园,加快奥体主体育场二期建设,确保新增人均体育面积2%以上。

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引导和支持低收入群众提高收入。实施失土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加强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开展困难农户无房危房排查化解及低保应保尽保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深入推进“无欠薪”巩固提升年行动,加快完善劳资纠纷化解机制。全面实施五大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DRG支付方式。深化殡葬改革,优化群众“身后一件事”服务。加快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力做好国防教育、边防海防、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积极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切实推进老龄、慈善、移民、反走私、新居民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抓好群众“关键小事”。按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有关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区政府遴选出了生命安全工程、打通城区断头路、舌尖上的安全等12 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这些民生实事,区政府将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精心组织安排,全力抓实办好,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推动县域治理再加强,不断构建现代治理新格局。深入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争当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

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县域治理之本,加快构建“县域集成指挥、街道一体两翼、村社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持续抓好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推进“三资”深度融合、治理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优化“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健全社会组织培养管理和动态赋权机制,打造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扎实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六清”行动,全面稳妥高质量完成村社组织换届。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快宗教宗祠等特殊建筑安置建设,开展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创新网络治理模式,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强化信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全方位征信、全数据入信、全社会用信。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机制,加大诉源治理力度,着力实现矛盾纠纷处置“最多跑一地”。持续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全力打赢积案“三年行动”收官战,确保实现“无信访积案区”目标。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大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县域治理之中,推进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拓展深化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治理的应用项目和典型案例。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深入实施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三年规划,积极开展“智安学校”“智安医院”“智安单位”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应急云”平台开发和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运行,高标准建设应急保障指挥中心。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加快综合执法监管平台融合,全面升级全科网格2.0版试点,不断完善“4+1”基层人民调解、平安大巡防等机制,确保各类矛盾隐患在基层解决。

深化平安龙湾建设。深入实施“平安夺金”主动战,严厉整治盗抢骗、黄赌毒等治安问题,重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眼构建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格局,不断增强应急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台等工作,组织开展“5+5”领域专项整治,力争事故数、亡人数均下降20%以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全面推广执业药师“人脸识别”在线监管试点,加快建设放心消费街区(商圈),进一步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区创建成果。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责任非常重大。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建设忠诚、法治、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将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深化落实“两强三提高”行动,聚焦解决群众、企业和基层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立常态化“理旧账”机制,以“永不倦怠、永不止步”的决心,拿出实招硬招,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和企业期盼,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权力制约,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从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如期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推动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和败诉率双下降。

(三)坚持高效理政。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协同办公”“互联网+监管”等改革,大力推广“浙政钉”“浙里办”、掌上办公,打造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掌上政府”。持续开展“龙湾擂台·三赛五比”活动,全面营造争先晋位、攀高比强的浓厚氛围。狠抓执行力建设,全面落实“六重清单”攻坚年行动,推广实施“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销号制验收”工作机制,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行动,健全落实“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与容错纠错机制,开展“治慵提效”专项整治,用好“担当奖”“蜗牛奖”,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担当作为。

(四)坚持清正廉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压减不低于10%,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压减不低于5%,“三公”经费压减不低于5%,努力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和企业的“好日子”。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零容忍”高压态势,全面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区委巡查工作及反馈问题整改,加大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贯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分配、公共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监管,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今年,我们还要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面向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汇众智、聚众力,聚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城市能级、民生福祉、县域治理等重大问题,谋划新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编制符合实际、引领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年规划,以走在前列的姿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各位代表,追梦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载着龙湾人民的重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担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龙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名词解释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研发经费支出与GDP(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是国际上用于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

2.两个健康:指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3.三清单一承诺:指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和反对“挈篮子”承诺。

4.亩均论英雄:指以“亩均”为核心,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奖优汰劣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5.三强一制造:指标准强区、质量强区、品牌强区和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

6.新经济企业:指聚焦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兴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具有爆发式成长潜力和特性的企业。

7.“152”工程:指省级、各设区市和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经济工作的有关领导负责牵头谋划推进的总投资分别为100亿元、50亿元、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

8.污水零直排区:指一个区域内所有涉及水排放的单位按照规定纳入市政管网,实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排放。

9.“三位一体”改革:指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大服务功能体系建设,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10.十整治一提升:指在平安龙湾建设过程中开展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消防、建筑工地事故、高层住宅和老旧小区消防、企业安全生产、专业市场安全隐患、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管控、道路交通安全、小餐饮行业等10项专项整治和“平安三率”大提升工作。

11.“9+4”专项整治: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定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基层党建突出问题等9项专项整治和市定的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后融合质量不高、“两区”建设中措施不实等4项专项整治。

12.十个最:指最严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断的隔离观察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公众聚集活动的管制措施,最严格的疫情监测检测,最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周密的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措施,最严格的疫情报告、信息发布和舆情管控机制,最快速的技术攻关,最充分的物资和力量准备,最彻底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13.三全两高:指排查监测全落地、出现症状全隔离、疫区来人全留观、患者治疗高水平、市域管理高标准。

14.九个从严:指从严抓好重点人员排查管控、从严执行“健康码”受控管理、从严禁止疫情期间祭扫活动、从严管控集聚性场所和活动、从严监管药店诊所责任落实、从严执行佩戴口罩规定、从严做好治愈患者随访管理、从严落实重点地区来温“绿码”人员管控举措、从严落实一线工作人员安全防护。

15.安居码:指以居住出租房屋标准地址为基础,以可信身份认证为核心,通过出租人(房东)申报“领码”、乡镇街道核验“赋码”、承租人(租客)入住“扫码”,镇街部门监管“用码”的新型管理模式,为有效解决“健康码”落地难、返工人员住行难、基层网格治理难提供智能化平台支撑。

16.三强两促:指强机制、强动能、强服务、促目标实现、促士气激扬。

17.新基建:指国家出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等方面考虑,而布局的代表产业未来转型升级方向的基础设施领域,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

18.六心计划:指实施“暖心计划”(常态化破解企业发展“急难愁盼”)、“舒心计划”(打造企业家认可的一流营商环境)、“连心计划”(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跑全国)、“安心计划”(护航发展助力企业抓经营稳投资)、“雄心计划”(展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恒心计划”(扬长避短久久为功强保障促落实)。

19.“青蓝接力”培养计划:指由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起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养行动。

20.“六有”标准:指每个集群都要有引领性的研发机构,有产业创新联盟,有万亩千亿平台,有大项目好项目,有龙头企业和单项(隐形)冠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生态。

21.两区一廊:指国家自创区、温州高新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

22.“183”行动:指高新区“进等升位”新超越计划、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三大会战”。

23.标准地:指非独立选址项目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用市场来选择项目、引进项目。

24.三条控制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是我国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25.五化:指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

26.供销系统“区基一体化”改革:指在基层供销社机构性质、人员隶属、资产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对基层供销社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资产统一管理、行政人员统一管理、投资经营统一决策。

27.教育人才“百千万工程”:指选拔培养100名“教育名家”、1000名“未来名师”、10000名“未来骨干教师”。

28.DRG支付方式:指以病例组合为基本依据,通过大数据的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病例的个体特征,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DRG)中进行管理的体系,并以组为单位制定医药费用标准进行付费。

29.一体两翼:指以街道为责任主体,以“全科网格”和“一三五”应急处置规范为“两翼”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30.基层治理四平台: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

31.“4+1”基层人民调解:指街道联调中心、村级联片调委会、重点村调委会、个人品牌调解室等4个基层调解阵地和1个专家咨询指导,联动解决基层矛盾纠纷。

32.“5+5”领域:指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险化学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和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城乡民房、水上交通领域。

33.“六重”清单:指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点要素六方面工作清单。

34.蜗牛奖:指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不及时,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推进不得力,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处置不及时等而设立的“特殊奖项”。





索引号 001008003002001/2020-18703
组配分类 区政府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区府办
生成日期 2020-08-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龙政发 〔2020〕 11号 有效性 有效
统一编号 0000000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08-24 浏览次数: 来源:区府办 字体:[ ]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派驻龙湾各工作单位:

周一富区长代表区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全力抓好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

2020年5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7日在温州市龙湾区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龙湾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一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风险叠加的严峻考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高质量推进“五个中心”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7%。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民营经济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落实120条责任清单任务,持续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出台“5+X”系列政策,持续强化政策刚性兑现。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创新推出“按份额抵押”“环保贷”等贷款模式,有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深入开展“三服务”“三助三红”和“两万两千”专项活动,完善助企解难题机制,化解企业难题544个,化解率达99.3%。创新“共享助调”模式,有力化解小微园集聚区涉企纠纷,获得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实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政企沟通圆桌会议等系列制度,开展“三清单一承诺”行动,有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强势推进三重“清零”攻坚,完成“清零”项目67个,清理批而未供1668亩、供而未用1950亩,出让经营性用地532亩,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2403亩。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鼓励传统产业实施技改投资,新增省级技改项目35个、工业机器人170台、企业上云1008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纳入评价企业1198家。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完成“规下转规上”86家、“限下转限上”76家,认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39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家,新增股份制公司27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上市签约3家、报会1家,青山控股集团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实施“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示范引领工程,空港智造园开工建设。深化“三强一制造”,新增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浙江制造”标准5个、“品字标”企业6家,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29个。商贸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加快温州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推动绿森电子等企业贸易回归,新增省级重点流通企业2家,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0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比重52.7%。推进电商新零售、跨境电商发展,铺设天猫小店、苏宁易购等新零售店63家,制笔产业成功获批省第二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温州蓝江软件园等6家园区成功入选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名录。加快培育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新增税收亿元楼宇3幢。

(二)坚持创新驱动,科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发展水平进步显著。全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5,较上年度提升19个位次,在全市排名第1,其中多项指标增长较快,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等两个一级指标均位列全省前5位,R&D活动人员、财政科技拨款等5项三级指标变化情况均位列全省前10位。细化落实高新区进等升位93项重点任务,高新区32个定量指标中29个实现增长,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9个位次,按相对量排名上升15位,排名情况创历史新高。创新载体能级提升明显。全力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八大专项攻坚行动,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坚等七大专项行动全部超额完成任务,自创区十大核心指标中8项指标冲出高线目标。出台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龙湾片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创走廊发展规划完成编制。聚焦浙南科技城南核心区,开工上海世外学校等17个项目,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公寓等45个工程,建成创新创业新天地一期等11个项目。加快文昌创客小镇创建,开展小镇环境整治,启动文昌创客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激光与光电、眼视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创建名单,数字经济(物联网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市级创建名单,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北大—温州激光与光电子联合研发中心正式运营,“中国眼谷”落地创新项目30个。创新产业发展更加强劲。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培育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核心产业,出台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北斗产业基地、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新产品产值增长28.7%、智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6%,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全省排名第19位,较上年度提升11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48家,科技企业“双倍增”三年目标提前完成。实施新经济企业培育工程,出台新经济企业认定及培育办法,新增雏鹰企业5家、瞪羚企业9家,温州首个新经济产业园——顺富新经济产业园实现开园,一批优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全年新入选C类以上领军人才4名,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7支、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98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590名。高新区获批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双创特色载体,获中央财政扶持5000万元。高标准落实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会场任务,成功举办“中国眼谷”、生物材料、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等创新创业大赛,促成项目落地30余个。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温州科技金融中心高效运行,推动科技银行为企业提供科技信贷5.1亿元。落户温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新增股权投资企业3家,投资机构资产管理规模累计达45亿元。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知识产权大港湾集聚优势凸显,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辅导站12家,入驻国字号代办处4家。

(三)坚持改革开放,区域发展活力加快释放。“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实现率达100%,“掌上办”实现率达98.7%,承诺时限压缩比率达94.6%,193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市场主体开办当日办结,企业投资项目实现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聚焦公民和企业两个生命周期,积极推进“一件事”改革,省定41项“一件事”全面落地。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纷呈。精心打造“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应用等改革创新样板,创成国家级、省级试点6个。成功开发智慧停车云平台管理系统,全国首创并推广“8分钟”预警柔性执法。创新推出“分区块验收”模式,爱好笔业、卓诗尼等重点项目提速投产。在全市率先实施规上企业零土地租赁补贴扩面工程,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整合成立温州高新区国有控股集团,成功获得AA+企业信用评级,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打下坚实基础。对外开放广度不断扩大。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嘉定菊园新区实现飞地空间互建、科创资源共享。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不断加强,创新“消薄飞地”机制,苍南—龙湾山海协作考核全省第一。成功引进吾悦广场等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个,伟明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园、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等“152”工程实现落地,全年实现到位内资6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外资完成率全市第一。大力实施总部回归计划,总部回归税收8.3亿元,回归税收总额居全市首位。积极引导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全年实现境外投资6.1亿美元,投资额居全市首位,连续两年获评省外经十强县。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实现出口总额187.6亿元,进口首破百亿大关,进口规模居全市第一。

(四)坚持品质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城区建设加速提质。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城市色彩规划,瓯海大道龙湾段、温瑞塘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完成城市设计,状元南单元、沙城西单元等区块加快布局优化。全年实施“大建大美”项目145个,开工67个、建成51个,实现投资161.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富春社区入选省首批未来社区创建试点,区便民服务中心工程获中国建筑优质工程鲁班奖,获评省级园林式居住区1个、绿化美化示范路1条、街容示范街2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城中村改造整村(区块)9个,累计签约户数1238户,居全市首位,工业企业征收8个项目100%签约。全力推进安置提速,开工建设安置房8929套、竣工交付3919套,省棚改安置住房年度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坚持大干交通,甬台温高速复线、330国道龙湾段(环山东路)等建成通车,环山北路主线贯通,市域铁路S1线全线投入营运,温州大道东延、龙瑶大道等工程有序实施,金丽温高速东延完成项目前期,BRT5号线实现通车,建成公交候车廊36个,新增公共停车位3233个,推广ETC安装7.9万辆。完成龙江路“上改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投用110千伏状元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抓好中央、长江经济带和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东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等34个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推进六类行业整治,关停淘汰企业281家,整治提升326家。全面开展污染土壤排查整治,修复问题点3处。深化“五水共治”,完成“污水零直排区”项目建设85个,瑶溪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蒲州街道获评省级河长制先进街道。开展全域管网排查整治和一二级排水管网移交,新建、改造排水管网69公里。全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蒲州河和永强塘河沿线风貌得到提升。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6.6%,PM2.5均值同比下降3.8%。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获评省级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区。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加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投用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一期、环大罗山休闲文化旅游示范带一期(瑶溪段)。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成瑶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永中双岙获评省AAA级景区村,海滨宁村创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村。有力推进“大棚房”等排查整治,整改违规项目4个。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率全市之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闲置农房188幢,新增帮扶低收入农户增收271户,全区所有村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7亿元。深入实施“三位一体”改革,打造瑶溪“三位一体”示范带,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获得省农博会农产品金奖1个、优质奖3个,龙湾纱面汤入选2019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

(五)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惠民”。抓实民生“关键小事”,22项省民生实事、21项市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34项区民生实事除经五路、经六路二期工程基本完成外,其余33项已全部完成。深化“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发展战略,设立品质教育提升专项资金1亿元,新开工学校4所,续建项目5个,加强集团化办学模式,中考成绩在全市持续夺冠,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加快推进“明眸皓齿”工程,完成994个教室灯光照明改造,实施4013名学生窝沟封闭。国卫巩固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有效防控登革热、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强力推进市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建设,实施医疗康养项目24个,加快推进龙一医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等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中期评估和省标验收,新建城市书房2家、文化礼堂7家、文化驿站1家、图书馆分馆1家,投用区融媒体指挥中心,钟秀园非遗体验基地初见雏形。持续改善体育设施,新增体育场地65个、面积21.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温州东部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中心,加快解决温州东部学车考试难问题。推进社会保障“利民”。基本实现社保参保全覆盖,全区居民享受养老待遇15.7亿元、医保待遇2.3亿元,龙一医成为温州唯一一家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试点医院。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助17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4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9%。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率全市之先开展扩面配租试点,66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安居梦”。着力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完成区综合福利院改造提升。深化生态殡葬综合改革,从严推进丧葬礼俗整治。组建退役军人事务局,完善区、街道、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安民”。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深入开展“十整治一提升”专项攻坚行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事故数、亡人数大幅下降。完成农村危房治理157户、城镇危房治理4幢,规范化提升避灾安置点9处。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台工作,系统谋划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持续优化。成功查处“鼎信贷”非法集资等重大案件,有力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管等机制,创成省级“无欠薪”区。狠抓基层基础建设,完成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全区行政村撤并44个,撤并率达45.8%。投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顺利实现省级平安区四联创。

(六)坚持为民服务,政府自身建设提质增效。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9+4”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贯彻“基层减负年”精神,全面实施政府“两强三提高”行动,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不断完善“三赛五比”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坚持依法行政,鼓励和引导行政复议先行,推动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质化运行,有效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160件、政协提案154件。坚决遏制违法违规举债,有序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组织开展“理旧账”专项行动,化解城建类历史遗留问题33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率全市之先推进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政务环境更加高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真抓实干、共同奋斗的结果。迈入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全区人民的健康生活和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全面落实全省“十个最”举措和全市“三全两高”“九个从严”要求,严格执行25条紧急措施、12条深化措施、连续2轮“全民居家七天”等铁规措施,动员全民“战疫”,以工作的确定性战胜疫情的不确定性,以有效的管控力跑赢疫情的强大传染力,成功在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快速推动复工复产,全面落实“温28条”“温32条”,制定出台“用工保障15条”“金融惠企金6条”等政策,开展抗疫惠企集中兑现活动,累计为全区企业发放财政奖补资金1.6亿元,减免各类税费1.3亿元,发放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7.65亿元,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战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冲锋在前、日夜奋战、舍身忘我,广大海内外龙湾人心系家乡、万里驰援,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涌现出了一批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凡人善举和先进典型,奏响了一曲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时代凯歌,新时代龙湾人精神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诠释和升华。这笔在战役中磨砺出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正成为推动龙湾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和志愿者,向自觉服从防控需要、主动投身“战疫”的全体居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过去一年为全区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湾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一年的实践,尤其是这场疫情防控大战大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为:受疫情冲击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和外贸风险增多,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更多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重大平台、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城市经济新业态、核心产业发展不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后疫情”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城乡环境问题突出,整治管理仍不到位,城区首位度还不够凸显,城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环保、交通等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金融风险防控还需持续加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不少;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有待提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特别重大、意义特别深远。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对外向度较高的我区经济影响日趋明显,稳企业、稳增长的压力日渐增大,我们必须于非常时期、担非常之责、下非常之功,大力弘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按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强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坚持干字当头、行动至上、奋勇争先,尽最大努力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根据区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总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区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突出市委提出的“奋战1161、奋进2020”年度工作主题主线,继续统筹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国家自创区、国家高新区协调发展,锚定目标、集中发力、决战决胜,在聚力防疫复产、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创新平台、深化改革开放、提升都市能级、改善民生福祉、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争当排头兵,全面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对此,我们将统筹推动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动防疫复产再聚力,不断实现“两战赢”新成果。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影响,化危为机、主动作为,持续深化疫情防控,全力助推复工复产,坚持“两手抓”,做到“两手硬”,确保“两战赢”。

以最强定力抓防控。强化风险意识,慎终如始、毫不动摇继续抓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可能反复的准备、做好守牢底线的准备。依托高科技、大数据等手段,深入实施精密智控常态化机制,从严落实“健康码”“安居码”等受控管理,坚决守住入龙大门、公共小门、群众家门。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复学疫情防控方案,建立与常态化防控要求相适应的校园管理模式,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安全。加强国内重点地区、境外来龙人员闭环防控和无症状感染者筛查管理力度,把好返乡排摸关、入境管控关、通道管控关、社区管控关和隔离管控关,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大胜利。

以最实举措稳企业。开展“三强两促”专项活动,深化“三服务”“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以优质服务助企解困、共渡难关。坚持和完善惠企政策“直通车”,突出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用工保障15条”“金融惠企金6条”等政策刚性兑现,全面落实复工复产、减负降本政策措施,确保不折不扣履行承诺。深入实施金融机构“抗疫暖春行”与民营企业“融资畅通工程”,深化政银战略合作,探索建立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新模式,不断优化金融环境。

以最大优惠促消费。分时分步出台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组织各级工会会员开展疗休养,鼓励“龙湾人,游龙湾”,刺激本土旅游消费。积极参与“春暖瓯越·温享生活”活动,投放消费券,加快购物、餐饮、住宿等行业复苏与提质升级。举办第二届汽车节,开展“网上购车节”等促销活动。加快转变消费模式,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打造智慧商场、绿色商场,培育一批数字消费示范企业,全方位促进消费市场转暖复苏。

以最强力度补短板。抢抓国家专项债等政策窗口期机遇,谋划建设一批“新基建”和“补短板”项目。启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谋划建设一批公共卫生和防疫基础设施补短项目,启动海滨街道、永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开工龙一医新院(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设,投用温医大附二医龙湾院区、口腔医院,提升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物资保障体制机制,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水平与处置能力。把握后疫情时代新基建契机,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重点建设“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项目,新建、改建5G基站590个,改造升级5G核心传输网络,基本实现城区5G信号全覆盖。

(二)推动“两个健康”再深化,不断助力实体经济新发展。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开展高质量发展提升年活动,深入实施民营经济提质行动,加快谋划招引重大项目,积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创新推出一批新责任清单任务,全面落实“六心计划”,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大力推进涉企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健全“三清单一承诺”制度,常态化破解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民营企业家容错关爱机制,深化落实涉企柔性执法、重大涉企案件报告、企业家紧急事态应对等制度。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计划,举办企业家训练营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聚力抓好项目投资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158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53.6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性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5%、11%、13%。实施“新制造”投资行动,争取招引亿元产业项目17个、5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落地“152”项目3个以上,力争在5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上实现突破,确保全年工业用地供地500亩,清理供而未用工业用地663亩。开展工业用地“非工业用途”集中整治,实现工业用地功能回归。依托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等平台,创新办法开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伟明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园、天心天思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大唐5G全球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内资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紧盯在外温商总部回迁、国内外500强区域总部招引,重点对接引进入库税收“千万级”项目,争取全年招引总部回归企业4家、回归税收9亿元以上。

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全面实施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促进不锈钢、阀门、服装、鞋业、制笔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优势传统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千企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00个以上,“两化融合”示范试点项目3个,新增上云企业900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以上。开展小微园提质提效行动,建成数字化小微园3个,打造小微企业亩均效益高地。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聚焦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六有”标准谋划布局和推进产业集聚,实现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长均在10%以上。坚持“建筑强区”战略,落实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引育建筑总部,创新办法服务建筑业企业,做强做大建筑产业。持续开展雏鹰行动、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建立企业培育数据库,新增“小升规”45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17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家、上市报会1家以上。深化实施“三强一制造”,争创市长质量奖1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6个、“品字标”企业3家,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7个。

聚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紧盯温州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大力培育城市经济,聚焦数字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业态,制定出台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月光经济,积极培育夜市、夜景、夜休闲等业态,着力推进万达广场等商圈改造提升,全力谋划推动状元老街、罗东大街、寺前街等特色街区创建。加快都市休闲旅游业发展,提速黄石山公园景区化建设,创新谋划建设永昌古镇文旅特色小镇、瓯江南岸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提升瑶溪旅游风情小镇。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提速建设龙商家园等项目,确保新增税收亿元楼宇2幢以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强化区块链、卫星导航等重点细分领域发展。谋划建设空港临空经济示范区,协助推进航空商贸物流园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通用航空等临空产业。

(三)推动创新驱动再发力,不断汇聚转型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龙湾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坚决扛起温州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高质量建设温州科技创新中心。

全力打造“两区一廊”。深入贯彻落实全市“183”行动,统筹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和温州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全力实施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积极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机制建设,确保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前50%。大力推进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龙湾片区建设,深入实施交通路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区块建设三大会战,聚力打造科创走廊建设样板。加快打造浙南科技城,重点聚焦南核心区建设,提高核心区形象辨识度,开工创新创业新天地三期、科研型企业总部园一期等项目16个,建成国科大研究院大楼、上海世外等重点项目13个,确保核心区基本成型。加速招引落地科思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等平台,谋划落地建设瓯江实验室,全力推动国科大温州研究院、杭电温州研究院高效产出成果,力争打造高能级平台3家以上。加快建设“中国眼谷”,开工眼谷产业园,投用眼谷孵化园,累计引进落地科创项目50个以上。加快文昌创客小镇建设,突出环境整治,招引落地重大平台项目4个以上,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确保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深入开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新“双倍增”行动,力争新增市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持续实施新经济企业培育行动,确保引育雏鹰、瞪羚企业12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实施研发后补助政策,引育各类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10家以上,R&D经费支出增速15%以上。主动对接科技攻关计划,实施科技重大专项10项,全年新认定市级“卡脖子”核心技术2项。强化产业技术供给,发挥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用,加快温州眼视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标准创建,力争数字经济(物联网应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创建名单。

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链,不断健全创新链条。依托浙江温州“才创园”,实施“归雁计划”,推动高素质温籍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成果、带企业回归。深入实施“罗峰领雁”“百家尖高技能人才”等计划,高标准建设中国温州民营经济人力资源产业园,力争新引进C类以上领军人才3名,新引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80名、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2支。强化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平台支撑,打造“全闭环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创引导基金作用,落地一批科创基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全生命周期创投服务,力争实现各类低成本融资供给3亿元以上,推动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得到股权投资。大力开展体制和政策创新,加快出台“金十一条”实施细则,协同推进科技奖补政策兑现,打造政策洼地。加快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增设企业知识产权辅导站10家以上,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等活动,高标准健全常态招引科创项目、对接人才团队的良性机制,努力优化创新生态。

(四)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激发区域竞争新活力。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拓空间,实施改革创新提速行动,持续激发新潜能、注入新动力。

在改革提效上求突破。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带动各领域改革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依托政务服务2.0平台,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标准统一、运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出10大企业和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一件事”,打造10个“最多跑一次”改革示范延伸点,谋划10个重点改革项目和10个微改革项目,复制推广10项全省领先的改革做法,全力打造龙湾改革样板品牌。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80天”。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计划,推进规上企业和规下用地2亩以上企业综合评价全覆盖,力争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和增加值增速均达到7%以上。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改革,紧抓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建设,探索小微园入驻企业在建工程按份额抵押登记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做大企业规模,激发国资国企活力。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渠道,建立龙湾特色的民生项目“机会清单”,打造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示范区。

在开放合作上求突破。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创新举措全方位推进新型数字贸易港建设,落地建设绿森数字产业园、红连跨贸园、全球温商新零售服务中心等项目,打造新型贸易增长主引擎。积极创建境外经贸合作区,设立海外公共仓,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实现境外投资3700万美元以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与上海嘉定菊园新区合作,建成投用嘉定菊园(龙湾)科技合作基地、离岸科技企业孵化器,主动承接上海高端要素资源溢出和辐射。开展与龙港市区域产业合作,尝试建设飞地产业园,拓展产业转型空间。

(五)推动城区品质再提升,不断彰显宜居宜业新魅力。抢抓温州城市东移机遇,实施都市能级提升行动,加快空间重构,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配套,优化城区环境,高质量建设温州东部城市发展中心和温州东部综合交通中心。

以主城视角优化空间布局。紧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加强战略空间规划研究和管控,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提升城区发展层次和水平,高标准深化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市域铁路站点周边等重要片区城市设计。结合重点区块、重点工程、重点廊道建设,加快推进15个区块、800户以上城中村改造,全力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征收项目14个、面积700亩以上。持续开展“拓空间强保障,破难题促提升”七大专项行动,清理转而未供1100亩、供而未用2800亩以上,垦造耕地800亩以上,争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深入实施“清零”提速攻坚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地出让,力争出让经营性用地1000亩以上。

以大干交通拉开城市框架。坚持交通先行,启动温州东部交通枢纽4个整村拆迁前期,配合推进杭温高铁东站项目,谋划打造空港高铁新城。加快推进T3航站楼、地铁M2线、228国道永兴至海城段高架、机场大道东延等项目前期,开工建设金丽温高速东延、永昌路改建、通海大道西段、围垦路等项目,全力实施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市域铁路S2线、温州大道东延、瓯江路东延等项目建设,建成通车环山北路、建中南街等道路,打通永中西路(瑶南路-龙永路段)、龙瑶大道(曹龙路-龙江路段)等断头路。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开工建设浙南科技城枢纽站,加快建设空港枢纽站,扎实推进公交、社区巴士与市域铁路、枢纽站场无缝衔接。

以精建细管提升城市品位。纵深推进“精建精美”,精细化管控城市格局、城市色彩、空间环境、建筑风貌,高品位塑造龙湾城市特色,高品质加快谋划建设“温州外滩”龙湾段、温州东部时尚中心和温州东部城市核心区。启动新一轮“大建大美”行动计划,实施项目92个,加速建设温州高新文化广场、青山体检与医学研究中心、状元外滩尚品等标志性建筑,建成投用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打造城市新地标。加快富春社区省级试点创建,确保未来邻里、教育、文化、健康等九大场景同步配套建设,谋划申报新一轮省未来社区创建。全力实施安置房建设提速行动,开工建设永中棋盘、蒲州上江等安置房项目10个、8100套以上,竣工交付永中东林、蒲州汤东等安置房项目5个、1700套以上。完成2个老旧小区改造,科学制定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110千伏兴南变,投用220千伏龙东变,进一步完善电力设施。创新开展“联合执法进小区”试点,永中万顺社区力争打造全市基层治理样板。严格落实“五化”要求,加快实施全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沿线与三大交通动脉、九大区域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城市颜值。狠抓生活垃圾分类攻坚,优化垃圾中转站布局,实现住宅小区易腐垃圾直运全覆盖。开展交通管理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治理乱行车、乱停车、僵尸车、超速超载等问题。完善智慧停车云平台,深化错时停车小区建设,全面提升“智慧城管”水平。

以系统治理深化生态建设。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积极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着力开展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攻坚战。坚持铁腕治污,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隐患整治,突出抓好科技城沿江片区环境问题治理, 启动空港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推进电镀基地污水处理厂、不锈钢拉管(管件)金属表面处理中心等环保基础设施规范化管理,切实巩固六类行业整治成果。深入实施“五水共治”,试点推广企业河长,实现“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深入推进排水管网全域治理,实施排水管网整治项目37个,永中、状元街道创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推进排水管网“一城一网一主体”建设,全面完成排水管网移交托管。实施海塘安澜工程,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速推进瓯江标准海塘提升改造、温瑞平原东片排涝工程,协助做好瓯江引水工程,全面完成永强塘河绿道整治提升。实施省级河湖管护标准化试点,建成乡村美丽河道2条。坚决落实“土十条”,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土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严控土壤环境风险。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新增绿化面积1100亩以上。

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空港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环大罗山休闲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全面开展田园环境整治,建成美丽田园样板点6个以上,高质量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重点抓好环山路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培育省级景区村3个。开展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加速拆后村集体物业安置建设,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打响“瓯越鲜风”品牌,推广龙湾农产品、龙湾温味。深入实施供销系统“区基一体化”改革,新增“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带1条。加强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全面落实生猪增产保供稳价,新建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个。加速推进永兴稻蔬特色农业强镇创建,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

(六)推动民生福祉再增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高质量建设温州东部公共服务中心。

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品质教育提升新三年行动和瓯越教育人才“百千万工程”。开工瑶南新二中、区十二幼等学校5所,建成三郎桥新一中、状元北四幼等学校6所,投用空港罗峰实验学校、罗峰第一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强化名校合作和集团化办学,整治提升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全面落实省中小学生“减负40条”,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力争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做实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高水平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龙湾职高迁建前期。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实施“健康龙湾”战略,落地康宁龙湾医养综合体,全力打造市区东部医疗康养中心。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挖掘永嘉场拼字龙灯、八盘八等非遗、民俗文化内涵,开工建设张璁文化纪念馆等项目,新增一批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高标准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工龙江路体育公园,加快奥体主体育场二期建设,确保新增人均体育面积2%以上。

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引导和支持低收入群众提高收入。实施失土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加强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开展困难农户无房危房排查化解及低保应保尽保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深入推进“无欠薪”巩固提升年行动,加快完善劳资纠纷化解机制。全面实施五大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DRG支付方式。深化殡葬改革,优化群众“身后一件事”服务。加快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规范化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力做好国防教育、边防海防、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积极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工作,有效发挥科协、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作用,切实推进老龄、慈善、移民、反走私、新居民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抓好群众“关键小事”。按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有关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区政府遴选出了生命安全工程、打通城区断头路、舌尖上的安全等12 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这些民生实事,区政府将深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精心组织安排,全力抓实办好,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推动县域治理再加强,不断构建现代治理新格局。深入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争当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

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县域治理之本,加快构建“县域集成指挥、街道一体两翼、村社多元共治”的协同治理格局。持续抓好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推进“三资”深度融合、治理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优化“三社联动”社区服务模式,健全社会组织培养管理和动态赋权机制,打造新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扎实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六清”行动,全面稳妥高质量完成村社组织换届。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快宗教宗祠等特殊建筑安置建设,开展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创新网络治理模式,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网络舆情管理与应对,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强化信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全方位征信、全数据入信、全社会用信。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机制,加大诉源治理力度,着力实现矛盾纠纷处置“最多跑一地”。持续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全力打赢积案“三年行动”收官战,确保实现“无信访积案区”目标。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大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县域治理之中,推进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拓展深化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治理的应用项目和典型案例。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深入实施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三年规划,积极开展“智安学校”“智安医院”“智安单位”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应急云”平台开发和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运行,高标准建设应急保障指挥中心。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运行管理,加快综合执法监管平台融合,全面升级全科网格2.0版试点,不断完善“4+1”基层人民调解、平安大巡防等机制,确保各类矛盾隐患在基层解决。

深化平安龙湾建设。深入实施“平安夺金”主动战,严厉整治盗抢骗、黄赌毒等治安问题,重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眼构建大应急、大安全、大减灾格局,不断增强应急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防台等工作,组织开展“5+5”领域专项整治,力争事故数、亡人数均下降20%以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全面推广执业药师“人脸识别”在线监管试点,加快建设放心消费街区(商圈),进一步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区创建成果。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责任非常重大。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建设忠诚、法治、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将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深化落实“两强三提高”行动,聚焦解决群众、企业和基层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立常态化“理旧账”机制,以“永不倦怠、永不止步”的决心,拿出实招硬招,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和企业期盼,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权力制约,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从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如期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推动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和败诉率双下降。

(三)坚持高效理政。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速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协同办公”“互联网+监管”等改革,大力推广“浙政钉”“浙里办”、掌上办公,打造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的“掌上政府”。持续开展“龙湾擂台·三赛五比”活动,全面营造争先晋位、攀高比强的浓厚氛围。狠抓执行力建设,全面落实“六重清单”攻坚年行动,推广实施“项目化推进、清单式管理、销号制验收”工作机制,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行动,健全落实“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良性互动与容错纠错机制,开展“治慵提效”专项整治,用好“担当奖”“蜗牛奖”,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担当作为。

(四)坚持清正廉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准则》《条例》,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压减不低于10%,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压减不低于5%,“三公”经费压减不低于5%,努力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和企业的“好日子”。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零容忍”高压态势,全面配合做好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区委巡查工作及反馈问题整改,加大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贯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资金分配、公共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监管,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今年,我们还要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面向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汇众智、聚众力,聚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城市能级、民生福祉、县域治理等重大问题,谋划新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编制符合实际、引领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五年规划,以走在前列的姿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各位代表,追梦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载着龙湾人民的重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担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龙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名词解释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研发经费支出与GDP(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是国际上用于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标。

2.两个健康:指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3.三清单一承诺:指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和反对“挈篮子”承诺。

4.亩均论英雄:指以“亩均”为核心,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奖优汰劣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5.三强一制造:指标准强区、质量强区、品牌强区和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

6.新经济企业:指聚焦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兴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具有爆发式成长潜力和特性的企业。

7.“152”工程:指省级、各设区市和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经济工作的有关领导负责牵头谋划推进的总投资分别为100亿元、50亿元、2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

8.污水零直排区:指一个区域内所有涉及水排放的单位按照规定纳入市政管网,实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排放。

9.“三位一体”改革:指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大服务功能体系建设,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10.十整治一提升:指在平安龙湾建设过程中开展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消防、建筑工地事故、高层住宅和老旧小区消防、企业安全生产、专业市场安全隐患、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管控、道路交通安全、小餐饮行业等10项专项整治和“平安三率”大提升工作。

11.“9+4”专项整治: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省定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基层党建突出问题等9项专项整治和市定的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后融合质量不高、“两区”建设中措施不实等4项专项整治。

12.十个最:指最严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断的隔离观察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公众聚集活动的管制措施,最严格的疫情监测检测,最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周密的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措施,最严格的疫情报告、信息发布和舆情管控机制,最快速的技术攻关,最充分的物资和力量准备,最彻底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13.三全两高:指排查监测全落地、出现症状全隔离、疫区来人全留观、患者治疗高水平、市域管理高标准。

14.九个从严:指从严抓好重点人员排查管控、从严执行“健康码”受控管理、从严禁止疫情期间祭扫活动、从严管控集聚性场所和活动、从严监管药店诊所责任落实、从严执行佩戴口罩规定、从严做好治愈患者随访管理、从严落实重点地区来温“绿码”人员管控举措、从严落实一线工作人员安全防护。

15.安居码:指以居住出租房屋标准地址为基础,以可信身份认证为核心,通过出租人(房东)申报“领码”、乡镇街道核验“赋码”、承租人(租客)入住“扫码”,镇街部门监管“用码”的新型管理模式,为有效解决“健康码”落地难、返工人员住行难、基层网格治理难提供智能化平台支撑。

16.三强两促:指强机制、强动能、强服务、促目标实现、促士气激扬。

17.新基建:指国家出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等方面考虑,而布局的代表产业未来转型升级方向的基础设施领域,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

18.六心计划:指实施“暖心计划”(常态化破解企业发展“急难愁盼”)、“舒心计划”(打造企业家认可的一流营商环境)、“连心计划”(推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跑全国)、“安心计划”(护航发展助力企业抓经营稳投资)、“雄心计划”(展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恒心计划”(扬长避短久久为功强保障促落实)。

19.“青蓝接力”培养计划:指由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起的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养行动。

20.“六有”标准:指每个集群都要有引领性的研发机构,有产业创新联盟,有万亩千亿平台,有大项目好项目,有龙头企业和单项(隐形)冠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生态。

21.两区一廊:指国家自创区、温州高新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

22.“183”行动:指高新区“进等升位”新超越计划、自创区八大专项攻坚行动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三大会战”。

23.标准地:指非独立选址项目带着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等标准进行“招拍挂”,用市场来选择项目、引进项目。

24.三条控制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是我国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25.五化:指洁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

26.供销系统“区基一体化”改革:指在基层供销社机构性质、人员隶属、资产权属不变的前提下,对基层供销社实行财务集中核算、资产统一管理、行政人员统一管理、投资经营统一决策。

27.教育人才“百千万工程”:指选拔培养100名“教育名家”、1000名“未来名师”、10000名“未来骨干教师”。

28.DRG支付方式:指以病例组合为基本依据,通过大数据的研究方法,综合考虑了病例的个体特征,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DRG)中进行管理的体系,并以组为单位制定医药费用标准进行付费。

29.一体两翼:指以街道为责任主体,以“全科网格”和“一三五”应急处置规范为“两翼”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30.基层治理四平台: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

31.“4+1”基层人民调解:指街道联调中心、村级联片调委会、重点村调委会、个人品牌调解室等4个基层调解阵地和1个专家咨询指导,联动解决基层矛盾纠纷。

32.“5+5”领域:指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险化学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和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城乡民房、水上交通领域。

33.“六重”清单:指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产业、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点要素六方面工作清单。

34.蜗牛奖:指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不及时,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工作推进不得力,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处置不及时等而设立的“特殊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