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4/2020-1898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0-05-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各直属单位、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2020年1月21日
龙湾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2020年我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拉高标杆再出发、加压奋进走前列”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品质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树立品质教育看龙湾标杆形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教育的期盼。
二、主要工作
(一)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提升行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提升政治建设“首位度”。以加快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为主线,切实强化教育系统政治建设。持续深化“红色领航 厚德善教”品牌建设,优化健全干部管理培养制度,定期举办党务干部等各类培训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2.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特色化、信息化建设,推进“四化”党支部创建巩固率达100%。指导做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全面推广AI党建云智慧平台,推进党建“1+1”模式,打造“党建品牌样板校”,激发党组织活力。持续推进“三培养”机制,全年拟培养党员15名,高知党员3名,两新组织党员3名。
3.构建党委主体责任“闭合圈”。进一步压实“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主体责任,把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入实施“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四大工程,建设清廉教育体系。
(二)大力实施“立德树人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把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里。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思政理论课“立德铸魂”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爱国主义落细落实。
5.力求思政工作“接地气”。深化“四品八德”教育,开足时政教育课,持续健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职业院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启动区级“三全四课五育”示范校创建。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把龙湾文化资源纳入德育内容。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好中小学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并支持教师用好惩戒权,严格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建好时政宣传栏,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最美教师”“最美学生”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推进素质教育“常态化”。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公示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所有中小学实现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80%以上中小学创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艺术特色,实现中小学保健室100%配置,启动学校保健室示范点创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校园视觉艺术空间建设行动,美化校园环境,创建市级“墨香校园”。制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广泛开展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师生“360度”成长信息资源库,进一步扭转不正确不科学的育人导向。确保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年度目标任务。
(三)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提升育人品质与教学水平
7.学前教育加快“普惠”。继续推进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谋划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投用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罗峰第一幼儿园和龙湾区嘉华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启动幼儿园扩容工程,做好优质等级园创建,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50%以上。加快普惠提质,完善公办园与民办园“同级同价”“同级同质”机制,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5%以上,等级幼儿园占比达98%以上。
8.义务教育加快“一体”。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集团化、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5%以上,集团化覆盖率达80%以上,所有乡村小学和初中实现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启动温二十五中、温二十中、状元一小等扩建工程,开工瑶南新二中、区十二幼等学校5所,建成三郎桥新一中、状元北四幼等学校6所。加快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积极探索互联网结对帮扶长效保障机制和成效优化路径,提升与格尔木市、阿坝州、苍南等结对帮扶实效,扎实推进“同步教研”常态化。认真落实省厅减负40条,全面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9.各类学校打造“特色”。引导学校在规范管理中建立特色办学的保障机制,立足学校实际,沿着“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的健康轨道优向发展。做好现代化学校、初中强校实验校、语言文字示范校等创建提升工作。落实《温州市龙湾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完善随班就读与送教上门工作。
(四)大力实施“改革创新提升行动”,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10.“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新速度”。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在民办学校设立审批、公民上学“一件事”、学籍“掌上查”等重点领域倾力打造政民良性互动的“直通车”。推进“一窗受理”,实现办学审批“一件事”,新生报名、学生资助等教育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并不断开拓网上教育政务服务项目。
11.提质减负工作做出“新探索”。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以游戏为本,全面消除“小学化”和“看管式”。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倡导“轻负高质”课堂教学。加快实施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减负行动,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各类“三评一查”事项继续精减5%以上,文件下发缩减38%以上。建立健全机关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时间节点化、督导全程化等工作落实机制,提升机关办事效能。
12.社会办学形成“新高地”。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分类管理和规范管理,完善学校选登记实操细则,力争成为落实温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的先行区。严格控制义务段民办教育规模,修订民办学校星级评定标准,健全评定结果运用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民办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场地安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招生宣传、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实施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整治提升“一校一策”,50%的新居民子女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学校基本办学要求。
(五)大力实施“服务发展提升行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3.推动合作办学“扩面提质”。多渠道、多路径推进教育深度融合,巩固和深化区域间教育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内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深化与高校合作,探索培育国际合作项目。持续深化与浙师大、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战略合作,最大化发挥合作效益。
14.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的融合。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启动职业技术学校迁扩建工程。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办学,加快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比例提升至30%,每年为企业订单培养800人以上,全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次以上。稳定全区中职招生规模,普职比更趋合理化。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探索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15.推动社会教育“形成特色”。实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鼓励开展省级现代化成技校和成人教育品牌培训项目创建。社区教育提质扩面,覆盖面达85%以上,学分银行成果占比超14%。新建1所老年大学,创建市示范社区学(分)校1所,市一级社区分校2所,二级社区分校3所,市级老年学习苑3所。完成社区教育课题论文案例超20篇。
(六)大力实施“教育保障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教育健康发展
16.实施“教育项目推进计划”。 按照“符合学校规划、促进教育发展、满足师生需求、确保校园安全”的总原则,科学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设施优先建设,开工区实验中学集团青山校区、区十二幼等4所学校,建成三郎桥新一中、温十五中集团校蒲州校区等6所学校,投用空港片区中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中小学生均占地、建筑面积进一步提升。创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巩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成果,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17.实施“智慧教育提速计划”。绘制好区域未来教育“路线图,施工图,应用图”,谋划龙湾区未来教育品牌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建设龙湾教育数据库,完善教育基础数据,推进有效数据挖掘和数据模型建设。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和实践,利用钉钉开展在线教育教学,快速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继续推进轻松教育智慧校园在各学校的个性化应用,实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德育的信息化水平,创成2所温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催生“智慧校园”百花齐放。加大云资源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力度,利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新型网络教学空间,开设网络同步课程。继续开展“未来教育”的试点,在全区公办中小学建设“未来教室”实现全覆盖。实施教育城域网骨干线路2.5G升级,网络核心设备升级ipv6,升级所有中小学无线网络覆盖质量,启动5G校园应用试点;全面铺开学校校门入口道闸建设,实现与钉钉平台数据联通刷脸进校。
18.实施“校园安全升级计划”。推进智慧安保校园样板化。在全覆盖建成智慧用电、访客系统、一网巡查、高清探头的基础上,建设十所样板化智慧安保校园。推进等级平安校园示范化。在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参评等级平安校园的基础上,建设十所等级平安校园示范校。推进印象安保教育特色化。在运用微信、短信、班会、晨会、黑板报等多载体多形式全覆盖开展校园安保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各校园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多种特色安全教育,建设“印象安保教育”特色化校园。推进防灾应急值守制度化。在全覆盖落实教育系统防台防汛责任制和开展应急演练的基础上,完善教育系统防汛防台防旱工作制度,学校落实防台防汛应急值守制度化。
(七)大力实施“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
19.抓好骨干教师这个“龙头”。持续开展校长赛课、龙湾教育“罗峰讲坛”,引领校长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开展好覆盖全体教师的全能素养大赛,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全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评选市、区“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
20.抓住师德师风这个“牛鼻子”。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全面提升大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把“四有好教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等要求落实到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进一步细化教师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中对教师思想政治、师德方面的考核要求。建立教师行为负面清单制度,常态化开展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等行为专项治理工作,不断纯洁教师队伍。充分挖掘宣传身边好教师、好校长,树立师德典型。谋划好第 36 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21.抓住教师权益这个“关键点”。落实教师“减负”行动,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类“进学校”活动。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推动建立教师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探索学前师资报备员额制,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事业编制比例,依法保障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收入和权益。下大力气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让广大教师静心治学、潜心育人。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4/2020-1898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0-05-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各直属单位、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2020年1月21日 龙湾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2020年我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拉高标杆再出发、加压奋进走前列”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品质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七大提升行动”,树立品质教育看龙湾标杆形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多教育的期盼。 二、主要工作 (一)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提升行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提升政治建设“首位度”。以加快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为主线,切实强化教育系统政治建设。持续深化“红色领航 厚德善教”品牌建设,优化健全干部管理培养制度,定期举办党务干部等各类培训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2.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特色化、信息化建设,推进“四化”党支部创建巩固率达100%。指导做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全面推广AI党建云智慧平台,推进党建“1+1”模式,打造“党建品牌样板校”,激发党组织活力。持续推进“三培养”机制,全年拟培养党员15名,高知党员3名,两新组织党员3名。 3.构建党委主体责任“闭合圈”。进一步压实“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主体责任,把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深入实施“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四大工程,建设清廉教育体系。 (二)大力实施“立德树人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把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里。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思政理论课“立德铸魂”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爱国主义落细落实。 5.力求思政工作“接地气”。深化“四品八德”教育,开足时政教育课,持续健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在职业院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培育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启动区级“三全四课五育”示范校创建。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把龙湾文化资源纳入德育内容。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好中小学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并支持教师用好惩戒权,严格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建好时政宣传栏,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评选“最美教师”“最美学生”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推进素质教育“常态化”。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公示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所有中小学实现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80%以上中小学创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艺术特色,实现中小学保健室100%配置,启动学校保健室示范点创建。增强美育熏陶,实施校园视觉艺术空间建设行动,美化校园环境,创建市级“墨香校园”。制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广泛开展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中小学生学习品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师生“360度”成长信息资源库,进一步扭转不正确不科学的育人导向。确保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年度目标任务。 (三)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提升育人品质与教学水平 7.学前教育加快“普惠”。继续推进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谋划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投用龙湾区罗峰实验学校、罗峰第一幼儿园和龙湾区嘉华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启动幼儿园扩容工程,做好优质等级园创建,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全区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到50%以上。加快普惠提质,完善公办园与民办园“同级同价”“同级同质”机制,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5%以上,等级幼儿园占比达98%以上。 8.义务教育加快“一体”。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集团化、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5%以上,集团化覆盖率达80%以上,所有乡村小学和初中实现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启动温二十五中、温二十中、状元一小等扩建工程,开工瑶南新二中、区十二幼等学校5所,建成三郎桥新一中、状元北四幼等学校6所。加快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积极探索互联网结对帮扶长效保障机制和成效优化路径,提升与格尔木市、阿坝州、苍南等结对帮扶实效,扎实推进“同步教研”常态化。认真落实省厅减负40条,全面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9.各类学校打造“特色”。引导学校在规范管理中建立特色办学的保障机制,立足学校实际,沿着“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的健康轨道优向发展。做好现代化学校、初中强校实验校、语言文字示范校等创建提升工作。落实《温州市龙湾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形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完善随班就读与送教上门工作。 (四)大力实施“改革创新提升行动”,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10.“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新速度”。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在民办学校设立审批、公民上学“一件事”、学籍“掌上查”等重点领域倾力打造政民良性互动的“直通车”。推进“一窗受理”,实现办学审批“一件事”,新生报名、学生资助等教育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并不断开拓网上教育政务服务项目。 11.提质减负工作做出“新探索”。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以游戏为本,全面消除“小学化”和“看管式”。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倡导“轻负高质”课堂教学。加快实施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减负行动,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各类“三评一查”事项继续精减5%以上,文件下发缩减38%以上。建立健全机关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时间节点化、督导全程化等工作落实机制,提升机关办事效能。 12.社会办学形成“新高地”。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分类管理和规范管理,完善学校选登记实操细则,力争成为落实温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的先行区。严格控制义务段民办教育规模,修订民办学校星级评定标准,健全评定结果运用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民办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场地安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招生宣传、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实施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整治提升“一校一策”,50%的新居民子女学校达到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学校基本办学要求。 (五)大力实施“服务发展提升行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3.推动合作办学“扩面提质”。多渠道、多路径推进教育深度融合,巩固和深化区域间教育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内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深化与高校合作,探索培育国际合作项目。持续深化与浙师大、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战略合作,最大化发挥合作效益。 14.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的融合。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启动职业技术学校迁扩建工程。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办学,加快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比例提升至30%,每年为企业订单培养800人以上,全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次以上。稳定全区中职招生规模,普职比更趋合理化。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探索新时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15.推动社会教育“形成特色”。实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鼓励开展省级现代化成技校和成人教育品牌培训项目创建。社区教育提质扩面,覆盖面达85%以上,学分银行成果占比超14%。新建1所老年大学,创建市示范社区学(分)校1所,市一级社区分校2所,二级社区分校3所,市级老年学习苑3所。完成社区教育课题论文案例超20篇。 (六)大力实施“教育保障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教育健康发展 16.实施“教育项目推进计划”。 按照“符合学校规划、促进教育发展、满足师生需求、确保校园安全”的总原则,科学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加快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设施优先建设,开工区实验中学集团青山校区、区十二幼等4所学校,建成三郎桥新一中、温十五中集团校蒲州校区等6所学校,投用空港片区中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中小学生均占地、建筑面积进一步提升。创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巩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成果,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17.实施“智慧教育提速计划”。绘制好区域未来教育“路线图,施工图,应用图”,谋划龙湾区未来教育品牌建设三年提升计划。建设龙湾教育数据库,完善教育基础数据,推进有效数据挖掘和数据模型建设。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和实践,利用钉钉开展在线教育教学,快速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继续推进轻松教育智慧校园在各学校的个性化应用,实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德育的信息化水平,创成2所温州市智慧校园实验校,催生“智慧校园”百花齐放。加大云资源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力度,利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新型网络教学空间,开设网络同步课程。继续开展“未来教育”的试点,在全区公办中小学建设“未来教室”实现全覆盖。实施教育城域网骨干线路2.5G升级,网络核心设备升级ipv6,升级所有中小学无线网络覆盖质量,启动5G校园应用试点;全面铺开学校校门入口道闸建设,实现与钉钉平台数据联通刷脸进校。 18.实施“校园安全升级计划”。推进智慧安保校园样板化。在全覆盖建成智慧用电、访客系统、一网巡查、高清探头的基础上,建设十所样板化智慧安保校园。推进等级平安校园示范化。在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参评等级平安校园的基础上,建设十所等级平安校园示范校。推进印象安保教育特色化。在运用微信、短信、班会、晨会、黑板报等多载体多形式全覆盖开展校园安保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各校园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多种特色安全教育,建设“印象安保教育”特色化校园。推进防灾应急值守制度化。在全覆盖落实教育系统防台防汛责任制和开展应急演练的基础上,完善教育系统防汛防台防旱工作制度,学校落实防台防汛应急值守制度化。 (七)大力实施“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 19.抓好骨干教师这个“龙头”。持续开展校长赛课、龙湾教育“罗峰讲坛”,引领校长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开展好覆盖全体教师的全能素养大赛,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制定出台进一步推进全区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评选市、区“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 20.抓住师德师风这个“牛鼻子”。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常态化工作。全面提升大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把“四有好教师”标准和“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四个服务”等要求落实到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进一步细化教师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中对教师思想政治、师德方面的考核要求。建立教师行为负面清单制度,常态化开展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等行为专项治理工作,不断纯洁教师队伍。充分挖掘宣传身边好教师、好校长,树立师德典型。谋划好第 36 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21.抓住教师权益这个“关键点”。落实教师“减负”行动,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类“进学校”活动。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推动建立教师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探索学前师资报备员额制,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事业编制比例,依法保障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收入和权益。下大力气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让广大教师静心治学、潜心育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