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库栏目 > 政府门户网站 > 部门动态
浙南科技城推动温州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9-08-22 16:05:52浏览次数: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洪恒飞江耘 字体:[ ]

日前,由温州市龙湾区、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等主办的2019年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全球创业创新大赛拉开帷幕,拟征集80个以上精英项目,提升区域在智能制造与自动领域的产业力量。

  “落地项目将得到高额资助,并享受‘一站式’孵化服务。”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以赛事招商引才外,科技城在驻平台可以充分保障优质项目的转化释放,为推动产城融合夯实基础。

  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浙南科技城已累计引进“中国眼谷”、天心天思集团总部等315个科创产业项目,省市级研发机构36家,落户各类创投基金41个,总规模42.41亿元,新兴产业培育、科技人才集聚、双创生态构建等方面均初见成效。

  布局“2+X”加快产业升级迭代

  自20世纪80年代起,浙南科技城所在区域便是温州工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紧扣产业转型趋势,积极引进人才和科研项目,加快新旧动能的转化。

  “区域内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限制了产业层次提升。”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需要招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浙南科技城决定发展以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环保为代表的X机会产业,集科技研发、科技孵化、科技服务、科技金融与部分高端制造于一体的“2+X”产业体系由此确立。其中,以激光与光电、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细化“2+X”产业规划,浙南科技城构建了以南核心区为科创中心,周边布局各类专精特新产业基地的“一核多点”产业布局,开展智能制造小镇、生命科学小镇、金融港等全产业链科创分区建设,服务特色产业的激光光电大楼等新建平台已筹备启用。

  “公司2011年落户温州后,就在国内最先研制出了千瓦级的集束半导体工业激光器,创造性地研发色散成像外腔技术,与欧美跻身同一技术阵列。”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扈金富告诉记者,放眼行业趋势,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开始挑战光纤激光器的“主角”地位,浙南科技城在原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新建成了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当地产业发展乃至行业变革都颇具意义。

  “我们采用促进孵化、拓展科创空间的方式来加快主体培育,根据产业规划,挖掘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后期还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分类推行“优化提升一批、整治淘汰一批”,加快淘汰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非孵化工业企业。

  近年来,科技城深入实施主导产业企业培育、集聚工程,积极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小升规”行动和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培育计划。截至今年7月,科技城已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初创型科技企业89家。

  培植双创沃土“学院派”提升创新能级

  数周前,由科技部人才中心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与12位青年科技人才代表携科研成果齐聚浙南科技城,参加2019青年科技英才(温州)高峰论坛,把脉产业症结的同时,也通过开展面对面交流,为当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技城,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成果,开展技术对接,已然成为常态。”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专家论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旨在帮助企业、专家、项目、人才彼此对接,吸引更多科研人才、成果集聚。

  为能更快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招徕创新人才,浙南科技城还注重承载平台的夯实,协同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交通部交通信息中心等多个大院名校设立研究机构,同时推进“浙南·云谷”、高新区创业园等孵化平台专业化、智慧化提升,以此完善“孵化—加速—产业化”创新创业链条。

  2017年,凭借在牙齿干细胞存储、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浙江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浙南科技城重点资助,助推企业推进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发。

  “我们正是由科研团队转变而来,契合当地产业规划,受到不少政策补助,研发成果在当地实现了较好的转化应用。”浙江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贺捷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服务中心,与近百家口腔医疗机构合作,为公众提供牙齿干细胞提取及保存服务。

  “科研成果不应该止步于纸面、抽屉,促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就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能级的提升,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渠道打通。”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城正通过深入开展“三服务”工作,健全重点企业家和招商对象服务清单和挂钩联系机制,开展实地送政策、解难题等“网格化”助企等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

  深化区域联动创新源保障技术输送

  位于温州老城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浙南科技城的这一地理优势,显示着其为温州市各产业区提供技术输送的区位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浙南科技城的两大主导产业方向,均可细分出多种门类,并且在温州各区县,普遍能找到相对应的产业功能区。比如乐清市拥有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瑞安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瓯海区充分发挥温州医科大学科研优势等。

  “既要打造成创新高地,也要建设为产城融合的典范。”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解释道,科技城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主要用于科创要素的集聚,生产基地不会布局在这,项目落地或企业孵化后,还要将成熟的技术再度输往周边区县,为温州的产业经济服务。

  他说,按照产、学、研、城一体化的理念建设科技城,通过错位布局,可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从而增进科技城与温州全市的产业空间的联动。

  下一步,浙南科技城将聚焦核心区块建设,高强度推进一批产业平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核心区、“中国眼谷”等重点区域形象短时间内呈现。同时深化开放创新,积极寻求与长三角地区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的深度合作,准备开展跨区域科技成果应用、项目技术嫁接等工作。

  “未来,浙南科技城将利用好现有资源,构筑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为一方创新高地、科技新城。”该负责人表示,到2023年,建设成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兼顾人才引进、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及体制机制创新,将浙南科技城打造成为温州城市东部“新标杆”。

浙南科技城推动温州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9-08-22 浏览次数: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 ]

日前,由温州市龙湾区、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等主办的2019年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全球创业创新大赛拉开帷幕,拟征集80个以上精英项目,提升区域在智能制造与自动领域的产业力量。

  “落地项目将得到高额资助,并享受‘一站式’孵化服务。”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以赛事招商引才外,科技城在驻平台可以充分保障优质项目的转化释放,为推动产城融合夯实基础。

  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浙南科技城已累计引进“中国眼谷”、天心天思集团总部等315个科创产业项目,省市级研发机构36家,落户各类创投基金41个,总规模42.41亿元,新兴产业培育、科技人才集聚、双创生态构建等方面均初见成效。

  布局“2+X”加快产业升级迭代

  自20世纪80年代起,浙南科技城所在区域便是温州工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紧扣产业转型趋势,积极引进人才和科研项目,加快新旧动能的转化。

  “区域内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限制了产业层次提升。”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需要招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浙南科技城决定发展以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环保为代表的X机会产业,集科技研发、科技孵化、科技服务、科技金融与部分高端制造于一体的“2+X”产业体系由此确立。其中,以激光与光电、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细化“2+X”产业规划,浙南科技城构建了以南核心区为科创中心,周边布局各类专精特新产业基地的“一核多点”产业布局,开展智能制造小镇、生命科学小镇、金融港等全产业链科创分区建设,服务特色产业的激光光电大楼等新建平台已筹备启用。

  “公司2011年落户温州后,就在国内最先研制出了千瓦级的集束半导体工业激光器,创造性地研发色散成像外腔技术,与欧美跻身同一技术阵列。”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扈金富告诉记者,放眼行业趋势,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开始挑战光纤激光器的“主角”地位,浙南科技城在原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新建成了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当地产业发展乃至行业变革都颇具意义。

  “我们采用促进孵化、拓展科创空间的方式来加快主体培育,根据产业规划,挖掘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后期还将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分类推行“优化提升一批、整治淘汰一批”,加快淘汰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非孵化工业企业。

  近年来,科技城深入实施主导产业企业培育、集聚工程,积极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小升规”行动和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培育计划。截至今年7月,科技城已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初创型科技企业89家。

  培植双创沃土“学院派”提升创新能级

  数周前,由科技部人才中心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与12位青年科技人才代表携科研成果齐聚浙南科技城,参加2019青年科技英才(温州)高峰论坛,把脉产业症结的同时,也通过开展面对面交流,为当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技城,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成果,开展技术对接,已然成为常态。”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专家论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旨在帮助企业、专家、项目、人才彼此对接,吸引更多科研人才、成果集聚。

  为能更快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招徕创新人才,浙南科技城还注重承载平台的夯实,协同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交通部交通信息中心等多个大院名校设立研究机构,同时推进“浙南·云谷”、高新区创业园等孵化平台专业化、智慧化提升,以此完善“孵化—加速—产业化”创新创业链条。

  2017年,凭借在牙齿干细胞存储、开发方面的技术优势,浙江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浙南科技城重点资助,助推企业推进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发。

  “我们正是由科研团队转变而来,契合当地产业规划,受到不少政策补助,研发成果在当地实现了较好的转化应用。”浙江优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贺捷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服务中心,与近百家口腔医疗机构合作,为公众提供牙齿干细胞提取及保存服务。

  “科研成果不应该止步于纸面、抽屉,促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就是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能级的提升,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渠道打通。”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城正通过深入开展“三服务”工作,健全重点企业家和招商对象服务清单和挂钩联系机制,开展实地送政策、解难题等“网格化”助企等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氛围。

  深化区域联动创新源保障技术输送

  位于温州老城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浙南科技城的这一地理优势,显示着其为温州市各产业区提供技术输送的区位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浙南科技城的两大主导产业方向,均可细分出多种门类,并且在温州各区县,普遍能找到相对应的产业功能区。比如乐清市拥有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瑞安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瓯海区充分发挥温州医科大学科研优势等。

  “既要打造成创新高地,也要建设为产城融合的典范。”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解释道,科技城规划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主要用于科创要素的集聚,生产基地不会布局在这,项目落地或企业孵化后,还要将成熟的技术再度输往周边区县,为温州的产业经济服务。

  他说,按照产、学、研、城一体化的理念建设科技城,通过错位布局,可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从而增进科技城与温州全市的产业空间的联动。

  下一步,浙南科技城将聚焦核心区块建设,高强度推进一批产业平台、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核心区、“中国眼谷”等重点区域形象短时间内呈现。同时深化开放创新,积极寻求与长三角地区科研机构、创新平台的深度合作,准备开展跨区域科技成果应用、项目技术嫁接等工作。

  “未来,浙南科技城将利用好现有资源,构筑起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为一方创新高地、科技新城。”该负责人表示,到2023年,建设成创新资源集聚的高地,兼顾人才引进、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及体制机制创新,将浙南科技城打造成为温州城市东部“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