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3/2018-2000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经信局(商务局) |
生成日期 | 2018-08-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龙湾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2018年7月)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面深化作风建设,深入落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着力稳增长、优服务、扩投资、促发展,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工贸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1-5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13.79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全市2.8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市第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66亿元,同比增长3.4%,全区工业用电同比增长3.4%。
(二)技改投资占比显著提升。1-6月,完成工业性投资11.56亿元,占固投比重为9.2%,同比增幅9%;完成技改投资8.02亿元,占工投比重69.36%,同比增幅105%,增速全市排名第2。
(三)数字经济初显成效。1-5月,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51亿,同比增长12.7%,较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0.4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34亿元(省直报系统数据),同比增长108%,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新增上云企业210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00家)的15%。据省商务厅公布,1-5月龙湾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03.82亿元,增长23.28%,总量全市排名第三。
(四)社零工作爬坡过坎。1-5月,全区实现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452.43亿元,同比增长4%,总量全市排名第一,占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29.09%,为全市的批零住餐稳定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实现限上零售额61.04亿元,同比下降3.6%,增速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总量全市排名第二,占全市限上零售额17.24%,限上住餐业营业额下降4.6%。
(五)外资外经历史性突破。1-5月,全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828万美元,全市排名第一,提前超额完成市级下达利用外资任务,打破龙湾区利用外资历史记录。实现境外投资425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8.5%,目前青山控股拟对印尼青山不锈钢项目增资1.1亿美元。
(六)外贸增量培育成效明显。新增自营进出口备案企业98家,1-5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0.36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出口57.87亿元(含一达通),同比增长12.6%;进口52.50亿元,同比增长113.0%。进出口实绩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60家;小微出口企业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323万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今年以来,我局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程,持续深化“双十百”助企服务,在指定10人为区级营商专员的基础上,落实全局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由全局38名机关干部挂钩联系442家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外贸外资企业,累计走访企业1000多家次,共搜集企业难题47个,实时跟踪协调解决。开展“节能监察助企服务活动”,聘请专家开展对企监察,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方案。认真落实差别化电力直接交易机制减轻优质企业负担,564家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全年参与交易电量135737万千瓦时,共减免企业电费2222万元。对“经信三十条”、“总部经济”、“招商引资”等10多个涉工涉企政策文件进行集中宣讲和推送,累计发放惠企政策汇编1800册。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创新培训模式,举办各类培训8次,参与人数达800多人次,首次组织企业家及有关部门赴深圳开展智能制造专题培训,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围绕重点保护类企业开展督查活动380次,帮扶重点企业36家,涉及银行信贷金额18.5亿元;召集协调会议15次,使用应急转贷资金89笔,合计金额超6亿元。
(二)实施平台提效工程。深入推进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基地,强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通龙湾区智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税务、统计、国土、不动产等9个部门,累计搜集数据26万多条,逐渐打破工贸企业信息孤岛僵局。持续推进小微园建设,牵头协调特殊钢、精铸2个在建小微园建设进度。同时牵头各街道、功能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提出不同业态的小微园建设方案,积极谋划空港新区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新一轮小微园,先后两次汇总提交区政府研究。
(三)实施企业提质工程。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力做好传统产业“机器人+”“互联网+”文章,致力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上报“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25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8家,梳理“小升规”培育目标73家,认定青山控股、卓诗尼控股等5家企业为总部企业,预认定总部企业1家。同时,逐个分析规上企业,筛选销售收入未达标的企业,通过对该类企业的跟踪、帮扶,做好“防退规”工作。完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推进机制,起草《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企业综合评价的实施意见》,全面梳理确定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整治企业名单,建立“一企一档”并进行亩均税收、亩均产值低效原因分析。严把企业入园关,进一步优化永兴南园小微园等已建小微园的企业产业布局,以智慧小微园为载体,有效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效率。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推荐晨泰科技、夏梦•意杰等2家企业为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亚通通信等3家企业入选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四)实施开放型经济提量工程。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制定活动方案,针对贸易壁垒等外贸动态,积极开展企业走访调研,除了加快推进政策落实以外,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以来组织了4家企业参加上海华交会,58家企业参加123届广交会154个摊位的参展(其中品牌展位58个),同时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赴境外参展,上半年共有约50余家企业赴境外参展,有力地引导和帮扶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步伐。成功推进苏州宝信汽车龙湾并购项目6708万美元外资认定。加快外贸扶持政策落实速度,共兑现拨付涉企资金969.5万元,惠及企业95家次。正在审核2016年区级开放型经济资金及2017年省中小开资金,涉及企业220余家。
(五)实施内贸经济提优工程。完成拨付 2016年度批零住餐“限下转限上”财政专项资金,共计170万元,惠及企业21家,完成2017年度“限下转限上”资金申报工作,共申报30家企业,涉及资金242万元。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试点,浙江国技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入围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推荐名单。积极对接阿里巴巴盒马鲜生项目,推荐温州奥玛尔国际购物中心一层供阿里巴巴选择,并在后续做好进一步对接工作。开展消防安全大巩固大规范大提升专项行动、经贸领域2018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400份,举办警示教育 1场、开展应急演练1场。围绕单用途预付卡,积极开展预付卡信访件协调工作,共处理单用途预付卡信访件5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7万余元。
(六)实施网络经济动力工程。出台《关于印发
(七)实施绿色制造能源监管工程。以健全完善能源监管体系为主线,重新梳理划定了区管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对全区55家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实行网络实时监控,对能耗不降反升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结合年初市里下达的节能监察任务计划,确定全年的监察范围。规范节能审查工作机制,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龙湾区区域能评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创客小镇区域能评工作,完成了“龙湾区铜业小微园”建设项目区域能评审查工作。部署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制定《2018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计划》,确定今年目标完成淘汰落后和严重产能过剩涉及企业15家以上。联合发改、环保、安监等部门推进印染、钢铁、铸造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整治提升工作,对全区煤气发生炉淘汰、使用情况开展全面排查梳理,完成全区10家重污染企业整治提升现场验收工作。
(八)实施工业企业搬迁工程。2018年我区确定浙南科技城三期、城市中心区二期、蒲州片区、海滨街道沙北村安置地块等共4个工业区块为搬迁重点区块。截至6月份,已完成工业企业搬迁改造137家,完成率48.92%;腾出工业用地210亩,完成率52.5%;腾空厂房面积17.5万平方米,完成率58.3%。目前,由我局牵头的浙南科技城三期已确定红线征收范围,开展入户调查52户,完成入户丈量48户。同时召开三期征收补偿实施方案论证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快速完成温州中特标准件有限公司签约、腾空及拆除工作,获得陈应许书记的批示肯定。
(九)实施时代先锋工程。以“双百双提升”基层党建工程为契机,大力开展“抓重点树亮点,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制订实施党委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完善机关各项制度建设,高度重视抓好“反庸治懒”活动、“千人评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活动,“破两难、纠四不”专项整治活动、“正风肃纪”活动等机关建设活动,开设“经信商务讲堂”,优化机关内部人员配置,强化经信系统队伍建设,开展中层不竞争上岗,为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提供严实的思想保障和队伍保障。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企业帮扶,推进营商环境提升。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局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企业常态化机制,主动宣传落实好市、区各项优惠政策。评选一批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开展表彰和宣传。二是深化降本减负改革。制定出台《龙湾区深化降本减负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龙湾区区级涉企三类收费清单》,进一步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和落实,加快资金兑现进度。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龙湾区智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效率,整合现有的龙湾经信局(商务局)公众号、龙湾中小企业服务公共平台、12345等,建立“企业服务云”(帮企云),加载服务券,集聚法律服务、创业辅导、融资咨询等优质服务机构,实现一条龙代办、一体化咨询,一站式服务。四是加大企业培训力度,下半年举办4期“龙湾企业家训练营”、4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专题培训,加大企业培训规模和水平。
(二)聚焦改造提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谋划制定小微园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兴港机械装备产业园、启泰科技园一期,加快推进特殊钢小微园、精铸小微园主体工程建设;精心筹备全省小微园建设现场会。二是统筹拆后土地利用,连片建设一批。对全区拆后可利用土地进行深度排摸,统筹连片规划各老工业区拆后土地开发建设。三是实施标准地供地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区重点工业企业和优质工业项目落地。规范工业厂房流转,严格依据《龙湾区工业厂房出租与转让暂行办法》,规范我区工业厂房出租与转让管理,探索建立工业厂房出租与转让交易服务中心,提升区域内厂房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四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空港新区为重点,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小散企业,实现亩均税收同比大幅提升。
(三)聚焦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优。一是继续做好龙头骨干型、高成长型企业、总部企业培育工作。全面落实企业培育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培育企业不断壮大成长,推动优势企业向“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发展,力争全年完成17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4家“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做好第一批总部企业对接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标杆示范导向作用。二是全力做好“小升规”与“防退规”。重点监管201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1500万元的企业,按照上规潜力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通过政策兑现、比对相关数据、政策宣讲等手段鼓励企业上规;另一方面通过落实企业降本减负政策、发挥营商专员帮扶、执法倒逼等措施防止企业“下规”。三是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全力推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力争全年打造省、市两化融合项目3个以上,新增上云企业1400家以上,上云标杆企业1家以上。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积极动员鼓励更多传统外贸企业与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引导鼓励“跨境电商+自主品牌”模式。
(四)聚焦环境优化,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一是深入重点外贸外资外经企业走访,积极开展龙湾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时做好政策兑现落实。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重点展和自办展,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等传统展会,加大东盟、中东、中亚等市场开拓力度,力促培育外贸增量。三是着力产业招商,引进产业带动型项目。对新奥燃气总部等在谈项目和鑫彩鸿、希伯伦自控等有望到资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加强重大项目的全程代办帮扶。积极对接省市部门,做好青山控股拟对印尼青山不锈钢增资1.1亿美元项目和温州旺康商贸拟在伊拉克投资8000万美元制造业项目的服务指导。做好谷歌体验中心项目引进工作,促进我区企业国际市场开拓。
(五)聚焦市场建设,着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是抓商贸统计工作,做好限上企业“挖潜、纳统、提质”。抓好限下转限上,优化限上企业结构,更加注重限上企业的质量,为提升社零工作打好基础,并强化住宿餐饮行业等行业数据的纳统工作,做到应统尽统。二是扶持商贸企业“创新、发展、增效”。走访全区重点商贸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痛点、难点,解析企业需求、方向,谋划商贸行业政策,为企业“扶上马”,做好“送一程”。三是严肃商贸市场秩序,督促商贸企业“规范、诚信、平安”。严格要求商务领域重点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单用途预付卡发卡企业经营模式,维护消费者权益。四是促网络经济发展,推动电商发展“全面、平稳、向上”。推动完成70个智能投递终端改造与建设工作。举办电商培训活动,积极打造电商村,借助网络经济园区和平台,孵化一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带动实体企业汇集线上流量、加强技术合作,推进电商生态新平台建设。
(六)聚焦绿色发展,全面打好能源“双控”攻坚战。一是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加强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体系,力争今年培育1个绿色工厂。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重点做好能耗减法,全面推进行业整治、落后产能淘汰等整治淘汰工作,运用整治、淘汰、差别电价、停限产等多种手段,强化行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腾出用能空间13000吨标煤以上。三是大力开展节能监察工作。全面推动节能监察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尽快完成市里下达的20家企业和公共机构的节能监察任务。查清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突出重点,督促用能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加大节能处罚力度,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用能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监察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监察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督促节能审查制度和项目节能措施的落实,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和已投资项目的能耗水平。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3/2018-2000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区经信局(商务局) |
生成日期 | 2018-08-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龙湾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商务局) (2018年7月)
今年以来,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面深化作风建设,深入落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着力稳增长、优服务、扩投资、促发展,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工贸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1-5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13.79亿元,同比增长10%,低于全市2.8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市第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66亿元,同比增长3.4%,全区工业用电同比增长3.4%。 (二)技改投资占比显著提升。1-6月,完成工业性投资11.56亿元,占固投比重为9.2%,同比增幅9%;完成技改投资8.02亿元,占工投比重69.36%,同比增幅105%,增速全市排名第2。 (三)数字经济初显成效。1-5月,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51亿,同比增长12.7%,较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0.4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34亿元(省直报系统数据),同比增长108%,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新增上云企业210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400家)的15%。据省商务厅公布,1-5月龙湾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03.82亿元,增长23.28%,总量全市排名第三。 (四)社零工作爬坡过坎。1-5月,全区实现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452.43亿元,同比增长4%,总量全市排名第一,占全市限上批零住餐业销售额29.09%,为全市的批零住餐稳定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实现限上零售额61.04亿元,同比下降3.6%,增速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总量全市排名第二,占全市限上零售额17.24%,限上住餐业营业额下降4.6%。 (五)外资外经历史性突破。1-5月,全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828万美元,全市排名第一,提前超额完成市级下达利用外资任务,打破龙湾区利用外资历史记录。实现境外投资425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8.5%,目前青山控股拟对印尼青山不锈钢项目增资1.1亿美元。 (六)外贸增量培育成效明显。新增自营进出口备案企业98家,1-5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0.36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出口57.87亿元(含一达通),同比增长12.6%;进口52.50亿元,同比增长113.0%。进出口实绩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60家;小微出口企业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加8323万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今年以来,我局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程,持续深化“双十百”助企服务,在指定10人为区级营商专员的基础上,落实全局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由全局38名机关干部挂钩联系442家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外贸外资企业,累计走访企业1000多家次,共搜集企业难题47个,实时跟踪协调解决。开展“节能监察助企服务活动”,聘请专家开展对企监察,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技术方案。认真落实差别化电力直接交易机制减轻优质企业负担,564家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全年参与交易电量135737万千瓦时,共减免企业电费2222万元。对“经信三十条”、“总部经济”、“招商引资”等10多个涉工涉企政策文件进行集中宣讲和推送,累计发放惠企政策汇编1800册。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创新培训模式,举办各类培训8次,参与人数达800多人次,首次组织企业家及有关部门赴深圳开展智能制造专题培训,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围绕重点保护类企业开展督查活动380次,帮扶重点企业36家,涉及银行信贷金额18.5亿元;召集协调会议15次,使用应急转贷资金89笔,合计金额超6亿元。 (二)实施平台提效工程。深入推进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基地,强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通龙湾区智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税务、统计、国土、不动产等9个部门,累计搜集数据26万多条,逐渐打破工贸企业信息孤岛僵局。持续推进小微园建设,牵头协调特殊钢、精铸2个在建小微园建设进度。同时牵头各街道、功能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提出不同业态的小微园建设方案,积极谋划空港新区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新一轮小微园,先后两次汇总提交区政府研究。 (三)实施企业提质工程。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力做好传统产业“机器人+”“互联网+”文章,致力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上报“专精特新”培育企业225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8家,梳理“小升规”培育目标73家,认定青山控股、卓诗尼控股等5家企业为总部企业,预认定总部企业1家。同时,逐个分析规上企业,筛选销售收入未达标的企业,通过对该类企业的跟踪、帮扶,做好“防退规”工作。完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推进机制,起草《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企业综合评价的实施意见》,全面梳理确定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整治企业名单,建立“一企一档”并进行亩均税收、亩均产值低效原因分析。严把企业入园关,进一步优化永兴南园小微园等已建小微园的企业产业布局,以智慧小微园为载体,有效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效率。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推荐晨泰科技、夏梦•意杰等2家企业为2018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亚通通信等3家企业入选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四)实施开放型经济提量工程。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制定活动方案,针对贸易壁垒等外贸动态,积极开展企业走访调研,除了加快推进政策落实以外,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今年以来组织了4家企业参加上海华交会,58家企业参加123届广交会154个摊位的参展(其中品牌展位58个),同时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赴境外参展,上半年共有约50余家企业赴境外参展,有力地引导和帮扶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步伐。成功推进苏州宝信汽车龙湾并购项目6708万美元外资认定。加快外贸扶持政策落实速度,共兑现拨付涉企资金969.5万元,惠及企业95家次。正在审核2016年区级开放型经济资金及2017年省中小开资金,涉及企业220余家。 (五)实施内贸经济提优工程。完成拨付 2016年度批零住餐“限下转限上”财政专项资金,共计170万元,惠及企业21家,完成2017年度“限下转限上”资金申报工作,共申报30家企业,涉及资金242万元。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试点,浙江国技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入围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推荐名单。积极对接阿里巴巴盒马鲜生项目,推荐温州奥玛尔国际购物中心一层供阿里巴巴选择,并在后续做好进一步对接工作。开展消防安全大巩固大规范大提升专项行动、经贸领域2018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400份,举办警示教育 1场、开展应急演练1场。围绕单用途预付卡,积极开展预付卡信访件协调工作,共处理单用途预付卡信访件59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7万余元。 (六)实施网络经济动力工程。出台《关于印发 (七)实施绿色制造能源监管工程。以健全完善能源监管体系为主线,重新梳理划定了区管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对全区55家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实行网络实时监控,对能耗不降反升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结合年初市里下达的节能监察任务计划,确定全年的监察范围。规范节能审查工作机制,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龙湾区区域能评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创客小镇区域能评工作,完成了“龙湾区铜业小微园”建设项目区域能评审查工作。部署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制定《2018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计划》,确定今年目标完成淘汰落后和严重产能过剩涉及企业15家以上。联合发改、环保、安监等部门推进印染、钢铁、铸造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整治提升工作,对全区煤气发生炉淘汰、使用情况开展全面排查梳理,完成全区10家重污染企业整治提升现场验收工作。 (八)实施工业企业搬迁工程。2018年我区确定浙南科技城三期、城市中心区二期、蒲州片区、海滨街道沙北村安置地块等共4个工业区块为搬迁重点区块。截至6月份,已完成工业企业搬迁改造137家,完成率48.92%;腾出工业用地210亩,完成率52.5%;腾空厂房面积17.5万平方米,完成率58.3%。目前,由我局牵头的浙南科技城三期已确定红线征收范围,开展入户调查52户,完成入户丈量48户。同时召开三期征收补偿实施方案论证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快速完成温州中特标准件有限公司签约、腾空及拆除工作,获得陈应许书记的批示肯定。 (九)实施时代先锋工程。以“双百双提升”基层党建工程为契机,大力开展“抓重点树亮点,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制订实施党委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完善机关各项制度建设,高度重视抓好“反庸治懒”活动、“千人评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活动,“破两难、纠四不”专项整治活动、“正风肃纪”活动等机关建设活动,开设“经信商务讲堂”,优化机关内部人员配置,强化经信系统队伍建设,开展中层不竞争上岗,为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提供严实的思想保障和队伍保障。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企业帮扶,推进营商环境提升。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局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企业常态化机制,主动宣传落实好市、区各项优惠政策。评选一批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开展表彰和宣传。二是深化降本减负改革。制定出台《龙湾区深化降本减负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龙湾区区级涉企三类收费清单》,进一步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和落实,加快资金兑现进度。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龙湾区智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效率,整合现有的龙湾经信局(商务局)公众号、龙湾中小企业服务公共平台、12345等,建立“企业服务云”(帮企云),加载服务券,集聚法律服务、创业辅导、融资咨询等优质服务机构,实现一条龙代办、一体化咨询,一站式服务。四是加大企业培训力度,下半年举办4期“龙湾企业家训练营”、4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专题培训,加大企业培训规模和水平。 (二)聚焦改造提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谋划制定小微园新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兴港机械装备产业园、启泰科技园一期,加快推进特殊钢小微园、精铸小微园主体工程建设;精心筹备全省小微园建设现场会。二是统筹拆后土地利用,连片建设一批。对全区拆后可利用土地进行深度排摸,统筹连片规划各老工业区拆后土地开发建设。三是实施标准地供地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区重点工业企业和优质工业项目落地。规范工业厂房流转,严格依据《龙湾区工业厂房出租与转让暂行办法》,规范我区工业厂房出租与转让管理,探索建立工业厂房出租与转让交易服务中心,提升区域内厂房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四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空港新区为重点,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小散企业,实现亩均税收同比大幅提升。 (三)聚焦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优。一是继续做好龙头骨干型、高成长型企业、总部企业培育工作。全面落实企业培育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培育企业不断壮大成长,推动优势企业向“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发展,力争全年完成17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4家“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做好第一批总部企业对接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标杆示范导向作用。二是全力做好“小升规”与“防退规”。重点监管201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1500万元的企业,按照上规潜力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通过政策兑现、比对相关数据、政策宣讲等手段鼓励企业上规;另一方面通过落实企业降本减负政策、发挥营商专员帮扶、执法倒逼等措施防止企业“下规”。三是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全力推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力争全年打造省、市两化融合项目3个以上,新增上云企业1400家以上,上云标杆企业1家以上。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积极动员鼓励更多传统外贸企业与速卖通、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引导鼓励“跨境电商+自主品牌”模式。 (四)聚焦环境优化,着力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一是深入重点外贸外资外经企业走访,积极开展龙湾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时做好政策兑现落实。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重点展和自办展,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消博会等传统展会,加大东盟、中东、中亚等市场开拓力度,力促培育外贸增量。三是着力产业招商,引进产业带动型项目。对新奥燃气总部等在谈项目和鑫彩鸿、希伯伦自控等有望到资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加强重大项目的全程代办帮扶。积极对接省市部门,做好青山控股拟对印尼青山不锈钢增资1.1亿美元项目和温州旺康商贸拟在伊拉克投资8000万美元制造业项目的服务指导。做好谷歌体验中心项目引进工作,促进我区企业国际市场开拓。 (五)聚焦市场建设,着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是抓商贸统计工作,做好限上企业“挖潜、纳统、提质”。抓好限下转限上,优化限上企业结构,更加注重限上企业的质量,为提升社零工作打好基础,并强化住宿餐饮行业等行业数据的纳统工作,做到应统尽统。二是扶持商贸企业“创新、发展、增效”。走访全区重点商贸企业,了解行业发展痛点、难点,解析企业需求、方向,谋划商贸行业政策,为企业“扶上马”,做好“送一程”。三是严肃商贸市场秩序,督促商贸企业“规范、诚信、平安”。严格要求商务领域重点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单用途预付卡发卡企业经营模式,维护消费者权益。四是促网络经济发展,推动电商发展“全面、平稳、向上”。推动完成70个智能投递终端改造与建设工作。举办电商培训活动,积极打造电商村,借助网络经济园区和平台,孵化一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带动实体企业汇集线上流量、加强技术合作,推进电商生态新平台建设。 (六)聚焦绿色发展,全面打好能源“双控”攻坚战。一是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加强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体系,力争今年培育1个绿色工厂。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重点做好能耗减法,全面推进行业整治、落后产能淘汰等整治淘汰工作,运用整治、淘汰、差别电价、停限产等多种手段,强化行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腾出用能空间13000吨标煤以上。三是大力开展节能监察工作。全面推动节能监察日常检查“双随机”方式全覆盖,尽快完成市里下达的20家企业和公共机构的节能监察任务。查清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突出重点,督促用能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加大节能处罚力度,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用能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监察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监察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督促节能审查制度和项目节能措施的落实,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和已投资项目的能耗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