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4/2017-1948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南京大汉网络公司 |
生成日期 | 2017-06-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2016年主要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直属单位、中小学、幼儿园: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2016年主要工作总结》已经局行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2016年12月31日
龙湾区教育局2016年主要工作总结
2016年,龙湾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打造市区东部教育高地”的目标,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奏响“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品牌建设主旋律,打好教育改革攻坚战。这一年里,品质教育建设引领全市,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圆满收官,优质教育品牌顺利落地,质量育人成果凸显,中考成绩实现“九连冠”,荣膺区部门考绩优秀单位,全区教育事业生机勃勃、亮点纷呈。
一、事业发展和目标完成情况
(一)学前教育:在园3-5周岁幼儿13359人,幼儿入园率达99%,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5.74%。
(二)义务教育:小学在校生33704人,初中在校生9862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3077人,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98.2%。
(三)普高教育:普高在校生4924人,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覆盖率达60%。
(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区职业技术学校创成省级新型农民培训基地、省创业基地、省中职教育德育基地和市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基地,荣获“省美丽学校”荣誉称号。
新创省级现代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市级示范社区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2所,市二级社区学校7所。
(五)民办教育:积极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依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下拨专项奖补资金275.5万元、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333万元。完成试点学校教师人事代理66人,事业保险 57人,企业保险 122人。
(六)教师队伍建设: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4.49%,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4.76%,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13.01%,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1%。新增区名校长6名,区名教师20名,区名班主任6名;市名校长1名,市名教师2名;新增区级名师工作室11个,市级名师工作站7个。
(七)等级特色学校建设: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街道1个;创建二级幼儿园1所、三级幼儿园7所;复评一级幼儿园4所、二级幼儿园6所、三级幼儿园24所;创建市二级学校3所、三级学校1所。创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2所、市毒品预防教育品牌示范学校1所、市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3所、市三级心理辅导站1所、市卫生先进单位2所、市级无烟单位8所。
(八)现代教育装备建设:建成4个学科教室、14个创新实验室,新增12个创客(基地)空间和7个智慧教室,创成市功能室建设示范校1所、市功能室建设达标校13所、市书香校园示范校1所、市书香校园学校4所。
(九)教育基本建设:全区教育系统实施的19个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842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6%,新增校舍面积43202平方米。
二、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
(一)坚持筑基提质,打造东部教育高地
1.全面优化教育发展规划。出台《龙湾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突出“优化布局、提升质量”两大工作重点,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升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市区东部教育教学质量,2016年完成计划任务26项,教育经费支出达12亿,有效提升教育均衡优质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2.推出品质教育建设目标。出台《龙湾区“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以“1+4+N”模式系统推进,明确打造“温州市区东部教育高地”这一目标,推出“三名”引领、新优质拓展工程、素质提升、特色培育四大工程,启动理论建设、实践探索、教育队伍建设等N个专项行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全区学校优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实现“不出龙湾也能上名校”的目标。
3.顺利创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继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后,我区向教育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创建方案,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部门支持,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效推进创建重点工作,改造薄弱学校,攻克薄弱环节,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高水平通过现代化各项指标任务评估,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再树标杆。
(二)坚持优质特色,助推教育高位均衡
4.巩固学前教育成果。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认定普惠性幼儿园26所,全区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89.66%,等级幼儿园比例达91.3%。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全区幼儿园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3.2%,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90.5%。开展第四期“爱心拉手”结对帮扶活动,18所优质幼儿园与27所三级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全区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98.2%。义务教育等级学校比例达94.4%,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5%,中考成绩连续9年位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区第二外国语小学招生投用,创办区少年艺术国际学校,创成区第二实验中学、永兴一小、永昌三小等8所“新优质学校”。
6.提高普通高中质量。特色示范高中建设成效显著,龙湾中学、永强中学分别创成省一、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实现公办普高省特色示范学校全覆盖。普高课改不断深化,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继续推进高中精品课程建设,新增省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7门,龙湾中学成功申报为省化学学科培育基地。
7.拓展职业教育资源。区职技校与加拿大蒙特利尔英语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留学交流工作。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中北亿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伊犁职业技术学校等10家企业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200位技术型人才,为沿线职业学校提供20人次师资培养和交流。
8.促进社区教育发展。落实财政资金119万,进一步改善街道社区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实现市等级社区学校100%全覆盖。积极开展社区学校“一校一特色”创建活动,“汤和文化”特色基地、“民办学历、技能提升”特色基地、“孝道文化”特色基地、“幸福学堂·老年教育”特色基地等一大批特色品牌不断涌现。全年完成双证培训432人,完成率达108%,完成脱盲381人,完成率达127%。
(三)坚持“三名”引领,促进教育梯队成长
9.突出品牌示范,推进“名校”建设。围绕特色创建目标,积极推进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形成独特的“校风、教风、学风”,全力打造优美舒适、有文化品位的育人场所,全年创成省健康促进学校5所,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省绿色学校1所,省美丽校园3所。开展名校评选,10余万群众参与投票,龙湾中学、区实验中学等学校荣膺“龙湾十大名校”称号,为龙湾教育发展打造了一张金名片。
10.突出专家办学,推进“名校长”建设。不断完善校长成长培养体系,搭建校长交流平台,举办“教育罗峰讲坛”,与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校长队伍,组织开展卓越校长培养对象研修班、骨干校长研修班和后备校长培训班。在全市率先推行全覆盖式初中、小学校长赛课制,全区38位校长比拼公开课,有效强化校长的课堂意识、示范意识、创新意识、品质意识,实现校长回归课堂,回归教育本位,为打造市区东部教育高地做好人才储备。
11.突出核心价值,推进“名师”建设。强化教育质量提升目标导向,出台教育管理奖、成果奖等制度,设立区长教育质量奖1000万元和教育专项基金3000多万元。完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强化财政保障,全年投入1200万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力构建“557分层分类阶梯式”培训框架,编制《龙湾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分层培训项目指南》。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多形式构建联盟体学校,组建学校联盟体16个,片区联盟体2个,与华东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结成教师培训合作伙伴。
(四)坚持优质拓展,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12.推进集团学校建设。创新集团校推进方式,打破原有办学体制内教育资源的局限和壁垒,在办学模式转型、优质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践。成功组建区一小、区五幼等集团校,利用名校优势资源,输出办学经验、管理理念和优秀师资,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名校辐射效应最大化,有效拓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3.实施教育合作提质。隆重举行11个教育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大体量、跨区域、深层次实现了教育合作。一是实施院校合作,温二十五中与温州教师教育学院深度开展教科研合作,瑶溪一小、区三幼打造为温州城市大学附属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二是实施校校合作,统筹区内资源,组建发展共同体,强化区内学校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活用区外资源,龙湾中学、温十五中、永强中学、海滨中学等实现与余杭高级中学、衢州二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温州外国语学校的合作办学,构建教学交流“朋友圈”。三是实施品牌合作,促成上海欧顿教育集团引资项目落地,举办欧顿雍华实验幼儿园,顺利引进上海世外教育集团。
14.实施民办教育提升。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品牌发展,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336万元,专项奖补资金275.5万元。成功引进温州市私立第一实验学校新城分校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020万元。组织开展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常态化,积极反馈检测结果,分析教学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策略,有效提升新居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坚持素质提升,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15.深化课堂变革。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深化“学本课堂”建设,出台《龙湾区中小学学本课堂建设质量考评表》,成立课堂导学任务开发小组,完成高中阶段9个学科和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七年级4个学科的导学指南开发,有效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紧抓教学新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制定区域教学常规管理意见,实施研训员一对一联系学校制度。全力打造精品课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71节优秀课例在省市“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获奖。
16.深化课程改革。搭建课程改革交流平台,通过项目交流、问题探讨、专家引领等形式,交流课程改革成果,深度探讨课程改革路径,引领各校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课程改革。整合课程实施资源库,积极参与各类优秀课程评比,2门课程参加省精品课程征集,18门课程参加市精品拓展课程评选,6所学校获得市学校课程规划征集评选优秀奖,7门课程在市第八届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评比中获奖。
17.深化教研改革。强化教研队伍建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制订出台龙湾区教育科研“十三五”发展规划,高质量开展科研骨干(教研组长)研修班。强化教研品牌建设,打造“一组一精品,校校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品牌,开展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和优秀教研组与教研组长评选活动,提升教研骨干的研究力与策划力,各类课题立项工作不断推进,全年确立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6项,区级课题75项。
18.深化评价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督学中心,积极发挥“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功能,建立督学区主任周例会制度,有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顺利推进幼儿园等级提升和普高特色创建。与温州大学开展合作,首次引入了第三方教育评估机制,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实现“借力把脉、借力登高、借力跨越”。
(六)坚持特色培育,实现教育多元发展
19.培育课程特色。创新课程开发策略,有效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培育课程特色,区外国语小学、永昌一小、区实验小学等学校立足自身,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优化,重构学校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3G”课程、“崇实”课程、“状元”课程等富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学校课程成为市、区典型。
20.培育德育特色。落实德育工作常规,制定出台《龙湾区中小学育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龙湾区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德育教育目标。加快德育品牌建设,区职技校、区实验小学创成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区实验中学创成市毒品预防教育品牌示范学校,区二小创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阵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精心组织“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构建课程德育、实践教育和以文化人大格局,丰富德育载体,拓宽1+X+Y模式实践基地,新增莲情文化园等基地,组织3万余名学生参与实践教育。
21.培育体艺特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体质合格率分别达96.23%、95.17%、96.74%。大一新生体质测试合格率排名跃升30个位次,体育竞技成绩斐然,夺得国家级体育赛事冠军5个,省、市级金牌90余枚。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做到“人人参与、班班开展、校校组织”,全区55 所学校、近5000名学生参加区级艺术节活动,产生1200多个作品(节目),其中102个作品(节目)获市级奖项。继续开展艺术素养监测工作,近7000名学生参与测评,编制完成《龙湾区中小学2015-2016学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七)坚持统筹兼顾,保障教育和谐平稳
2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永强中学改扩建工程一标段通过预验收,二标段基本完成,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17亿,完成年度计划的138.74%。区第二外国语小学、区雍锦幼儿园、区雍华幼儿园等相继建成投用,完成永中一小综合楼扩建主体工程、瑶溪三小综合楼扩建工程、区一幼蒲州分园二次装修及设备采购项目和区八幼整体改造工程,区三小、区十七幼、区十五幼主体工程及区七幼拆扩建工程一期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并通过预验收。全年完成23项零星维修工程顺利完成,累计完成投资额1600万元。
23.夯实信息网络建设。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投入达1500万元,完成区第二外国语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启动区三小智能化项目建设;为全区学校更新学生机房4个、新增交互式多媒体100套、更新教师办公电脑400台。积极推进创客教育发展,召开全区创客教育推进大会,扎实做好首批中小学创客空间(基地)创建工作,创成创客(基地)空间12个。
24.筑牢校园安全基础。一是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完善校园安保工作方案,夯实安保责任,紧盯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两大关键,坚持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二是强化机关联系学校制度,落实局班子成员蹲点包干制度和机关直属单位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定期赴学校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指导、督查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有效护航G20杭州峰会。三是加大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投资200万元建成投用龙湾中学生命安全体验馆,状元三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馆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投入100万元对新居民子女学校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安全改造和升级。
25.严格各类招生工作。严格执行“阳光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确保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公办普高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就近免试免费、分类分期分批”招生原则,公办幼儿园的入园继续采取电脑派位摇号。严密组织实施高考和学考考试工作,组织7003人参加学考,2085人参加高考,各项考试平稳进行。
(八)坚持公平公正,释放教育民生红利
26.关怀新居民子女就学。认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满足新居民子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全区符合随迁入学条件的新居民子女13751人,在公办学校就读13354人,占比达97.11%。继续开展新居民子女教育“孺子牛奖”和“雏鹰奖”评选活动。
27.关心残疾儿童教育。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特殊教育的实施意见,努力做好我区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区有证残疾儿童78人,入学数75人,缓入学3人,按时入学率达96%。有效实行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和送教上门制度,并逐步由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建成7个资源教室。
28.关注教育短板攻坚。对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造峰抬谷,将短板清单转换成效清单,高考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等级幼儿园、义务教育等级学校、省级普高特色示范校比例全面达标,各类教育资源供给更为充足,2016年全区生均占地面积23.19㎡,生均建筑面积达11.86㎡,生均藏书量达38.35册,均超过年度目标增值。
(九)坚持风清气正,筑牢依法治教红线
29.加强教育宣传信息工作。一是传递教育正能量,开展“品质教育·学在龙湾”系列宣传活动,集中展示品质教育重大成果和经验,在《温州日报》等省市级媒体发布相关报道100多篇。二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学校通讯员队伍建设,积极发挥龙湾教育网的宣传作用,全年审核发布教育动态新闻1400余则,发布微信227条,微信公众号“龙湾教育”订阅用户达6.6万人。三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做好信息的收集、归类、上传与发布,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与依法办事的水平。
30.加强教育审计工作。强化教育内审制度建设,修订完善《龙湾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龙湾区教育系统轮审制度》等制度,有效提升教育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教育内部审计,紧盯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紧抓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结果,促进学校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校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促进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全年完成14所学校(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和18所学校(单位)公务支出的专项审计。
31.加强教育党建意识。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品质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二是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在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和谐发展。三是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带头学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22次理论学习活动,切实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
3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局党委在全区率先推进主体责任全程纪实制度,将“有道云”笔记管理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致力于构建主体责任落实的信息化平台,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有为履职探索出崭新路径。二是加强廉洁学习教育,加强条例规章学习,组织全区学校校长、机关中层干部参观温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和永昌堡王氏家风家训馆。三是普遍开展谈心提醒教育活动,全年开展谈话183人次,重点谈认识、谈风险、谈防范,收到较好的教育成效。四是开展正风肃纪检查,开展教师有偿带生、校服采购、规范招生、教育机构收费等方面的督查,推进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环境。五是妥善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做好信访件的受理和办理工作,全年办理信访件202,来信171件,来电31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04/2017-19484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南京大汉网络公司 |
生成日期 | 2017-06-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关于印发2016年主要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直属单位、中小学、幼儿园: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2016年主要工作总结》已经局行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 2016年12月31日 龙湾区教育局2016年主要工作总结 2016年,龙湾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打造市区东部教育高地”的目标,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奏响“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品牌建设主旋律,打好教育改革攻坚战。这一年里,品质教育建设引领全市,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圆满收官,优质教育品牌顺利落地,质量育人成果凸显,中考成绩实现“九连冠”,荣膺区部门考绩优秀单位,全区教育事业生机勃勃、亮点纷呈。 一、事业发展和目标完成情况 (一)学前教育:在园3-5周岁幼儿13359人,幼儿入园率达99%,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5.74%。 (二)义务教育:小学在校生33704人,初中在校生9862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3077人,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98.2%。 (三)普高教育:普高在校生4924人,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覆盖率达60%。 (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区职业技术学校创成省级新型农民培训基地、省创业基地、省中职教育德育基地和市中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基地,荣获“省美丽学校”荣誉称号。 新创省级现代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市级示范社区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2所,市二级社区学校7所。 (五)民办教育:积极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依法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下拨专项奖补资金275.5万元、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333万元。完成试点学校教师人事代理66人,事业保险 57人,企业保险 122人。 (六)教师队伍建设: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4.49%,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4.76%,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13.01%,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1%。新增区名校长6名,区名教师20名,区名班主任6名;市名校长1名,市名教师2名;新增区级名师工作室11个,市级名师工作站7个。 (七)等级特色学校建设: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街道1个;创建二级幼儿园1所、三级幼儿园7所;复评一级幼儿园4所、二级幼儿园6所、三级幼儿园24所;创建市二级学校3所、三级学校1所。创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2所、市毒品预防教育品牌示范学校1所、市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3所、市三级心理辅导站1所、市卫生先进单位2所、市级无烟单位8所。 (八)现代教育装备建设:建成4个学科教室、14个创新实验室,新增12个创客(基地)空间和7个智慧教室,创成市功能室建设示范校1所、市功能室建设达标校13所、市书香校园示范校1所、市书香校园学校4所。 (九)教育基本建设:全区教育系统实施的19个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投资1842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6%,新增校舍面积43202平方米。 二、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 (一)坚持筑基提质,打造东部教育高地 1.全面优化教育发展规划。出台《龙湾区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突出“优化布局、提升质量”两大工作重点,健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升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市区东部教育教学质量,2016年完成计划任务26项,教育经费支出达12亿,有效提升教育均衡优质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2.推出品质教育建设目标。出台《龙湾区“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以“1+4+N”模式系统推进,明确打造“温州市区东部教育高地”这一目标,推出“三名”引领、新优质拓展工程、素质提升、特色培育四大工程,启动理论建设、实践探索、教育队伍建设等N个专项行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全区学校优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实现“不出龙湾也能上名校”的目标。 3.顺利创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继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后,我区向教育现代化目标稳步迈进,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创建方案,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部门支持,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有效推进创建重点工作,改造薄弱学校,攻克薄弱环节,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高水平通过现代化各项指标任务评估,为全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再树标杆。 (二)坚持优质特色,助推教育高位均衡 4.巩固学前教育成果。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认定普惠性幼儿园26所,全区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89.66%,等级幼儿园比例达91.3%。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全区幼儿园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3.2%,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90.5%。开展第四期“爱心拉手”结对帮扶活动,18所优质幼儿园与27所三级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 5.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全区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98.2%。义务教育等级学校比例达94.4%,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5%,中考成绩连续9年位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区第二外国语小学招生投用,创办区少年艺术国际学校,创成区第二实验中学、永兴一小、永昌三小等8所“新优质学校”。 6.提高普通高中质量。特色示范高中建设成效显著,龙湾中学、永强中学分别创成省一、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实现公办普高省特色示范学校全覆盖。普高课改不断深化,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继续推进高中精品课程建设,新增省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7门,龙湾中学成功申报为省化学学科培育基地。 7.拓展职业教育资源。区职技校与加拿大蒙特利尔英语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留学交流工作。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中北亿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伊犁职业技术学校等10家企业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200位技术型人才,为沿线职业学校提供20人次师资培养和交流。 8.促进社区教育发展。落实财政资金119万,进一步改善街道社区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实现市等级社区学校100%全覆盖。积极开展社区学校“一校一特色”创建活动,“汤和文化”特色基地、“民办学历、技能提升”特色基地、“孝道文化”特色基地、“幸福学堂·老年教育”特色基地等一大批特色品牌不断涌现。全年完成双证培训432人,完成率达108%,完成脱盲381人,完成率达127%。 (三)坚持“三名”引领,促进教育梯队成长 9.突出品牌示范,推进“名校”建设。围绕特色创建目标,积极推进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形成独特的“校风、教风、学风”,全力打造优美舒适、有文化品位的育人场所,全年创成省健康促进学校5所,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省绿色学校1所,省美丽校园3所。开展名校评选,10余万群众参与投票,龙湾中学、区实验中学等学校荣膺“龙湾十大名校”称号,为龙湾教育发展打造了一张金名片。 10.突出专家办学,推进“名校长”建设。不断完善校长成长培养体系,搭建校长交流平台,举办“教育罗峰讲坛”,与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校长队伍,组织开展卓越校长培养对象研修班、骨干校长研修班和后备校长培训班。在全市率先推行全覆盖式初中、小学校长赛课制,全区38位校长比拼公开课,有效强化校长的课堂意识、示范意识、创新意识、品质意识,实现校长回归课堂,回归教育本位,为打造市区东部教育高地做好人才储备。 11.突出核心价值,推进“名师”建设。强化教育质量提升目标导向,出台教育管理奖、成果奖等制度,设立区长教育质量奖1000万元和教育专项基金3000多万元。完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强化财政保障,全年投入1200万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全力构建“557分层分类阶梯式”培训框架,编制《龙湾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分层培训项目指南》。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多形式构建联盟体学校,组建学校联盟体16个,片区联盟体2个,与华东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结成教师培训合作伙伴。 (四)坚持优质拓展,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12.推进集团学校建设。创新集团校推进方式,打破原有办学体制内教育资源的局限和壁垒,在办学模式转型、优质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践。成功组建区一小、区五幼等集团校,利用名校优势资源,输出办学经验、管理理念和优秀师资,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名校辐射效应最大化,有效拓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3.实施教育合作提质。隆重举行11个教育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大体量、跨区域、深层次实现了教育合作。一是实施院校合作,温二十五中与温州教师教育学院深度开展教科研合作,瑶溪一小、区三幼打造为温州城市大学附属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二是实施校校合作,统筹区内资源,组建发展共同体,强化区内学校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活用区外资源,龙湾中学、温十五中、永强中学、海滨中学等实现与余杭高级中学、衢州二中、鄞州中学、温州中学、温州外国语学校的合作办学,构建教学交流“朋友圈”。三是实施品牌合作,促成上海欧顿教育集团引资项目落地,举办欧顿雍华实验幼儿园,顺利引进上海世外教育集团。 14.实施民办教育提升。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品牌发展,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336万元,专项奖补资金275.5万元。成功引进温州市私立第一实验学校新城分校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020万元。组织开展新居民子女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常态化,积极反馈检测结果,分析教学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策略,有效提升新居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坚持素质提升,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15.深化课堂变革。以项目推进为抓手,深化“学本课堂”建设,出台《龙湾区中小学学本课堂建设质量考评表》,成立课堂导学任务开发小组,完成高中阶段9个学科和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七年级4个学科的导学指南开发,有效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紧抓教学新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制定区域教学常规管理意见,实施研训员一对一联系学校制度。全力打造精品课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71节优秀课例在省市“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获奖。 16.深化课程改革。搭建课程改革交流平台,通过项目交流、问题探讨、专家引领等形式,交流课程改革成果,深度探讨课程改革路径,引领各校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课程改革。整合课程实施资源库,积极参与各类优秀课程评比,2门课程参加省精品课程征集,18门课程参加市精品拓展课程评选,6所学校获得市学校课程规划征集评选优秀奖,7门课程在市第八届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评比中获奖。 17.深化教研改革。强化教研队伍建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制订出台龙湾区教育科研“十三五”发展规划,高质量开展科研骨干(教研组长)研修班。强化教研品牌建设,打造“一组一精品,校校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品牌,开展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和优秀教研组与教研组长评选活动,提升教研骨干的研究力与策划力,各类课题立项工作不断推进,全年确立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6项,区级课题75项。 18.深化评价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督学中心,积极发挥“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功能,建立督学区主任周例会制度,有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顺利推进幼儿园等级提升和普高特色创建。与温州大学开展合作,首次引入了第三方教育评估机制,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实现“借力把脉、借力登高、借力跨越”。 (六)坚持特色培育,实现教育多元发展 19.培育课程特色。创新课程开发策略,有效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培育课程特色,区外国语小学、永昌一小、区实验小学等学校立足自身,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优化,重构学校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3G”课程、“崇实”课程、“状元”课程等富有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学校课程成为市、区典型。 20.培育德育特色。落实德育工作常规,制定出台《龙湾区中小学育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龙湾区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德育教育目标。加快德育品牌建设,区职技校、区实验小学创成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区实验中学创成市毒品预防教育品牌示范学校,区二小创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阵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精心组织“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构建课程德育、实践教育和以文化人大格局,丰富德育载体,拓宽1+X+Y模式实践基地,新增莲情文化园等基地,组织3万余名学生参与实践教育。 21.培育体艺特色。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体质合格率分别达96.23%、95.17%、96.74%。大一新生体质测试合格率排名跃升30个位次,体育竞技成绩斐然,夺得国家级体育赛事冠军5个,省、市级金牌90余枚。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做到“人人参与、班班开展、校校组织”,全区55 所学校、近5000名学生参加区级艺术节活动,产生1200多个作品(节目),其中102个作品(节目)获市级奖项。继续开展艺术素养监测工作,近7000名学生参与测评,编制完成《龙湾区中小学2015-2016学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七)坚持统筹兼顾,保障教育和谐平稳 2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永强中学改扩建工程一标段通过预验收,二标段基本完成,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17亿,完成年度计划的138.74%。区第二外国语小学、区雍锦幼儿园、区雍华幼儿园等相继建成投用,完成永中一小综合楼扩建主体工程、瑶溪三小综合楼扩建工程、区一幼蒲州分园二次装修及设备采购项目和区八幼整体改造工程,区三小、区十七幼、区十五幼主体工程及区七幼拆扩建工程一期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并通过预验收。全年完成23项零星维修工程顺利完成,累计完成投资额1600万元。 23.夯实信息网络建设。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投入达1500万元,完成区第二外国语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启动区三小智能化项目建设;为全区学校更新学生机房4个、新增交互式多媒体100套、更新教师办公电脑400台。积极推进创客教育发展,召开全区创客教育推进大会,扎实做好首批中小学创客空间(基地)创建工作,创成创客(基地)空间12个。 24.筑牢校园安全基础。一是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完善校园安保工作方案,夯实安保责任,紧盯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两大关键,坚持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二是强化机关联系学校制度,落实局班子成员蹲点包干制度和机关直属单位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定期赴学校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指导、督查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有效护航G20杭州峰会。三是加大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投资200万元建成投用龙湾中学生命安全体验馆,状元三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馆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投入100万元对新居民子女学校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安全改造和升级。 25.严格各类招生工作。严格执行“阳光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确保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公办普高招生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就近免试免费、分类分期分批”招生原则,公办幼儿园的入园继续采取电脑派位摇号。严密组织实施高考和学考考试工作,组织7003人参加学考,2085人参加高考,各项考试平稳进行。 (八)坚持公平公正,释放教育民生红利 26.关怀新居民子女就学。认真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满足新居民子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全区符合随迁入学条件的新居民子女13751人,在公办学校就读13354人,占比达97.11%。继续开展新居民子女教育“孺子牛奖”和“雏鹰奖”评选活动。 27.关心残疾儿童教育。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特殊教育的实施意见,努力做好我区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区有证残疾儿童78人,入学数75人,缓入学3人,按时入学率达96%。有效实行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和送教上门制度,并逐步由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建成7个资源教室。 28.关注教育短板攻坚。对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造峰抬谷,将短板清单转换成效清单,高考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等级幼儿园、义务教育等级学校、省级普高特色示范校比例全面达标,各类教育资源供给更为充足,2016年全区生均占地面积23.19㎡,生均建筑面积达11.86㎡,生均藏书量达38.35册,均超过年度目标增值。 (九)坚持风清气正,筑牢依法治教红线 29.加强教育宣传信息工作。一是传递教育正能量,开展“品质教育·学在龙湾”系列宣传活动,集中展示品质教育重大成果和经验,在《温州日报》等省市级媒体发布相关报道100多篇。二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学校通讯员队伍建设,积极发挥龙湾教育网的宣传作用,全年审核发布教育动态新闻1400余则,发布微信227条,微信公众号“龙湾教育”订阅用户达6.6万人。三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做好信息的收集、归类、上传与发布,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与依法办事的水平。 30.加强教育审计工作。强化教育内审制度建设,修订完善《龙湾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龙湾区教育系统轮审制度》等制度,有效提升教育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教育内部审计,紧盯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紧抓经济责任审计,关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结果,促进学校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校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促进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全年完成14所学校(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和18所学校(单位)公务支出的专项审计。 31.加强教育党建意识。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品质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二是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在全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指导、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和谐发展。三是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带头学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22次理论学习活动,切实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 3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局党委在全区率先推进主体责任全程纪实制度,将“有道云”笔记管理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致力于构建主体责任落实的信息化平台,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有为履职探索出崭新路径。二是加强廉洁学习教育,加强条例规章学习,组织全区学校校长、机关中层干部参观温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和永昌堡王氏家风家训馆。三是普遍开展谈心提醒教育活动,全年开展谈话183人次,重点谈认识、谈风险、谈防范,收到较好的教育成效。四是开展正风肃纪检查,开展教师有偿带生、校服采购、规范招生、教育机构收费等方面的督查,推进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环境。五是妥善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做好信访件的受理和办理工作,全年办理信访件202,来信171件,来电31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