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库栏目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2017/2017-19565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海洋与渔业局
生成日期 2017-1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7-11-28 20:35:17浏览次数: 来源:区海洋与渔业局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稳健起步,强势开局。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科学谋划,优化服务,着力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1.强化海域使用审批。规范海域使用预审、论证,对申请的涉海项目严格审查,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完成温州龙湾金海岸渔业休闲项目海域使用权变更及注销,上半年,完成续期确权5宗,抵押登记3宗,共收取海域使用金508.52万元,促进企业融资约1.435亿元。同时,协同浙南产业集聚区做好龙湾二期8宗农业填海造地项目的用海审批上报工作,完成瓯飞一期20宗养殖用海出让项目的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

  2.推进“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改革。全面开展行政许可事项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工作,编制完成《龙湾区海洋与渔业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调整27项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和挂起行政许可事项8项,变更行政许可事项名称1项。完成“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的梳理与公布工作。同时,向社会公开主推上门服务、网上预审、“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务举措,上半年已开展2次审批事项“预约上门”服务。

  3.推动海域动态管理建设。根据全省统一工作部署,对公共用海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更新核实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海域动态监测应急指挥车、近岸海域动态监控等先进监管设备投入使用,实现了对近岸海域的动态监控与应急指挥。开展龙湾区海域使用数字化应用平台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前期总体框架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完成各类海洋调查基础数据及原始档案的梳理与整合工作。

   (二)立足保护,积极作为,着力推动海洋生态建设

  1.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启动编制2017年龙湾区海洋生态修复计划,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6.8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开展龙湾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海洋公园临时码头和栈桥,完成海洋公园水系连通工程招投标。完成海洋公园地形鸟类植被调查和950亩红树林管护项目招投标工作。

  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公布2016年龙湾区海洋环境监测公报及入海排污口监测报告,全区设10个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和2个入海排污口监测站点,开展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3.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宣教工作,开展“5.12”海洋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全区260余台电子政务播放器轮流播放海洋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组织百余名学生参观海洋科普基地。开展龙湾区海洋风暴潮和海啸灾害评估区划前期工作,启动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

  (三)转型升级,提升品质,着力促进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1.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重点推广现代设施渔业和立体生态渔业发展。温州开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瓯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作为我区渔业的两个重点工程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上半年开源和瓯南共68口高位池投产使用,共投入南美白对虾虾苗1800万尾。建设龙湾区工厂化循环水健康高效养殖示范基地项目,位于永兴围垦南园的温州市海洋科技创业园,计划投资550万元。现已完成相关方案的制定,计划在12月底之前,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确定1家企业入驻海创园承担项目建设。

  2.抓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区创建工作,以源头为重点,强化管理职能,确保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执法力度,对主要养殖区域水域环境、投入品和产地水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现已抽样检测共26个批次,涉及9个品种,20项检测项目,检测合格率为100%。开展“三药”专项整治,对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拉网式普查,加强“三项记录本”和现场用药、存药情况的检查,共检查23家企业,出动93人次。

  3.贯彻落实惠渔政策。发放龙湾区本级136艘捕捞渔船2015年度的油价补贴共223.3938万元减船转产,完成减船转产渔船任务数8艘,功率为113.1千瓦,发放补助资金84.825万元。开展传统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现已完成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共调查出9个渔业社共999名渔民,下一步将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4.强化良种推广培育。组织开展渔业科技下乡入户活动,开展渔业主推品种及主推模式与技术推广应用、鱼病防治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实施《南美白对虾优质种苗引进与推广》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和推广优质虾苗,并开展优质种苗示范推广试验,加强病害防控体系建设,减少因种质问题对行业产业的负面效应,促进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严格执法,强化监管,着力建设平安海洋

  1.贯彻执行伏季休渔新制度。召开渔民伏休大会,学习省人大常委会《保护幼鱼决定》和农业部2017年伏季休渔两大新制度。对全区范围内128艘渔船、5个水产冷冻厂、5家水产养殖企业和8家农贸市场进行全方位宣传,同时在各大码头、集市和渔民集聚点进行户外图片张贴宣传,发放图文资料325份,粘贴宣传印品45张。排查常驻蓝田渔港的外县籍渔船28艘,对其中18艘存在涉嫌船舶登记欺诈的渔船开展调查,扣押4艘涉案渔船,强制责离督促外县籍渔船回原船籍伏休,落实3艘平阳籍渔船委托在本渔港异地休渔工作。

  2.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开展“三战”专项执法行动,实行渔船定人联船、渔港动态定期登记制度,落实船证收缴集中保管、渔船归港封港伏休、网具封存入库保存措施。与公安、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展开海、陆、滩涂、港口、市场无死角执法攻势,实施海上巡查18次,取缔拆解“三无”渔船7艘,立案查处伏休行政处罚案件4宗,取缔非法滩涂张网和其他网具共计1100多张。开展打击走私成品油行动,做好捕捞渔船的反“涉私”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海上渔船“涉私”巡查,参与两次夜间道路设卡联查和三次码头联查活动,完成区三艘200吨级涉案走私油船拆解任务。

  3.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召开2017年度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深刻解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和渔船安全管理“八条规定”。完善海上渔船安全救助体系,落实资金16万多元,更换中型渔船AIS船用终端12台,新配置小型渔船便携式AIS116台。开展渔船证书到期换证,换发全国统一证书,截止目前证书换发已过半。建立内陆渔船数据库,共计需办理数据库录入和新建数据库档案280多件。

  (五)依法行政,强化作风,着力深化机关效能服务

  1.抓实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准确把握目标要求,努力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创新党建“书记项目”,明确每月开展“强素质铸铁军”主题海洋讲堂活动。开展“四化”党支部创建活动,重点围绕“阵地建设、制度执行、工作运行、作用发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效解决支部自身建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双组双促”专项活动,专门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副职领导牵头,明确每周二为“联村日”,经常走村进户,深入群众,熟悉民情民意,解决民生难题,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

  2.健全决策机制。贯彻执行《龙湾区重大行政决策办法》,规范执法程序,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建立海域使用权审查会制度和重大海洋违法案件会审制度,凡涉及海域使用权申请、变更和注销及情节复杂或重大海洋违法案件,必须经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常年聘请法律顾问,为行政裁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底气。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避免和化解各类行政争议。

  3.强化法制教育。深入学习法律,采取班子成员带头方式,集中学习宪法、行政法、海洋渔业等法律法规,组织干部参加领导干部研修班、依法行政培训班,逐步提高全体干部法律素养。目前,海洋与渔业执法人员上岗持证率达100%。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利用6.5国际环境日、6.8世界海洋日等重要节点,集中组织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法律咨询,推进渔业安全生产、海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知识。

  4.建设“铁军”队伍。深化实施“反腐倡廉无盲区”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大源头防腐力度,对行政审批、惠农资金、海域使用金征收使用、工程建设等廉政风险点定期进行防控排查,对重大项目均通过政府采购来确定项目承担商家,上半年,局纪检监察人员参与了3个工程的招投标监督,未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组织开展实地廉政风险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学习,实行廉政谈心制度和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诫勉谈话制度,着力打造一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海洋与渔业队伍。上半年,开展廉政谈话29人次。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着力加强海域综合管理

  1.推进涉海工程项目审批。围绕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上级主管局沟通衔接,优化用海项目审批机制。积极推进温州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等重点用海工程项目海域使用报批工作。完成用海项目海域使用续期确权发证与年度海域使用金的收缴工作。协助相关功能区开展区域围填海范围内项目用海报批及已填用海项目竣工验收与换证工作。

  2.强化海洋资源统筹管控。根据温州市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开展海域使用权属核查解决机制的创新工作,分类制定问题宗海的解决方案,完成项目招投标及成果验收。完善海域动态监管体系,实现国家、省、市、区四级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联动运行。强化海域岸线资源存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开展用海项目“回头看”专项检查,规范海域使用秩序。

  3.深推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完善“定人联船”、“滩长制”等制度,实施立体化监管模式,强化动态监管。巩固“三无”渔船取缔成果,防止涉渔“三无”渔船反弹回潮。加强海巡、陆查、清港和联勤执法,加强重点作业渔船、重点水域监管,严厉打击“一电四网”行为,继续巩固扩大“一打三整治”和“三战”成果。开展海洋环保执法,重点针对夜间倾倒建筑土渣泥浆入海现象,制度夜间监控措施,强化监察管理,打击非法行为。

  4.强化海洋生态管护。继续做好龙湾海洋公园建设,申报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展红树林的日常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区域用海生态门槛,落实海洋生态赔补偿制度、生态红线制度等。实施“五水共治”渔业资源增殖,全面推广洁水渔业,扩大多品种混养等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实现生态净水、修复资源的目标。继续开展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和入海排污口监测,着力做好陆源污染物入海控制和海洋面污染防治。

  (二)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1.引导健康养殖。多形式发展现代渔业产业,加快跑道式养殖和工厂化循化水健康养殖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促进我区立体生态化养殖模式。全力推进龙湾区现代渔业产业园工程进度,努力创建省、市级渔业精品园、农业部健康示范养殖场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产地。

  2.发展现代种业。加快水产苗种培育、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争取扶持资金,依托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作为我区现代种业发展的孵化器,培育区域化、高值化的南美白对虾、贝类品种,开展成熟育种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提高种苗供给能力,支撑水产养殖、资源修复和水生态改善需求。

  3.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互联网+应用”,加快“宽带入海”及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平台建设,加强平台整合融合、互联互通,推进“智慧海洋”、“智慧渔业”基础架构。

  (三)切实抓好公共安全管理

  1.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结合“一打三整治”、“打非治违”、“渔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行动,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落实蓝田渔港文明提升工程建设前期工程,衔接区域建设规划,融入城市配套建设需要,开拓新型渔港发展模式。完成渔船AIS船载终端配置,保障渔船和渔民安全。

  2.推进海洋预报减灾能力建设。充分运用温州成为国家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平台,健全海洋减灾应急指挥体系,提升海洋灾害预警能力。加强日常海洋预报和赤潮预报工作,强化台汛期和寒潮季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完成龙湾区海洋风暴潮和海啸灾害评估区划编制工作。

  3.狠抓水产质量安全监管。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排雷专项行动,加大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推进重点水产品种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评估,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水产养殖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管理,加强水产品抽样检测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





索引号 001008003002017/2017-19565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区海洋与渔业局
生成日期 2017-1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龙湾区海洋与渔业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7-11-28 浏览次数: 来源:区海洋与渔业局 字体:[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推动各项工作稳健起步,强势开局。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科学谋划,优化服务,着力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1.强化海域使用审批。规范海域使用预审、论证,对申请的涉海项目严格审查,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完成温州龙湾金海岸渔业休闲项目海域使用权变更及注销,上半年,完成续期确权5宗,抵押登记3宗,共收取海域使用金508.52万元,促进企业融资约1.435亿元。同时,协同浙南产业集聚区做好龙湾二期8宗农业填海造地项目的用海审批上报工作,完成瓯飞一期20宗养殖用海出让项目的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

  2.推进“最多跑一次”审批事项改革。全面开展行政许可事项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工作,编制完成《龙湾区海洋与渔业行政审批事项服务指南》。调整27项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和挂起行政许可事项8项,变更行政许可事项名称1项。完成“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事项清单的梳理与公布工作。同时,向社会公开主推上门服务、网上预审、“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务举措,上半年已开展2次审批事项“预约上门”服务。

  3.推动海域动态管理建设。根据全省统一工作部署,对公共用海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更新核实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海域动态监测应急指挥车、近岸海域动态监控等先进监管设备投入使用,实现了对近岸海域的动态监控与应急指挥。开展龙湾区海域使用数字化应用平台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前期总体框架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完成各类海洋调查基础数据及原始档案的梳理与整合工作。

   (二)立足保护,积极作为,着力推动海洋生态建设

  1.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启动编制2017年龙湾区海洋生态修复计划,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6.8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开展龙湾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海洋公园临时码头和栈桥,完成海洋公园水系连通工程招投标。完成海洋公园地形鸟类植被调查和950亩红树林管护项目招投标工作。

  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公布2016年龙湾区海洋环境监测公报及入海排污口监测报告,全区设10个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和2个入海排污口监测站点,开展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3.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强化海洋防灾减灾宣教工作,开展“5.12”海洋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全区260余台电子政务播放器轮流播放海洋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组织百余名学生参观海洋科普基地。开展龙湾区海洋风暴潮和海啸灾害评估区划前期工作,启动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

  (三)转型升级,提升品质,着力促进现代渔业健康发展

  1.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重点推广现代设施渔业和立体生态渔业发展。温州开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瓯南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作为我区渔业的两个重点工程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上半年开源和瓯南共68口高位池投产使用,共投入南美白对虾虾苗1800万尾。建设龙湾区工厂化循环水健康高效养殖示范基地项目,位于永兴围垦南园的温州市海洋科技创业园,计划投资550万元。现已完成相关方案的制定,计划在12月底之前,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确定1家企业入驻海创园承担项目建设。

  2.抓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区创建工作,以源头为重点,强化管理职能,确保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执法力度,对主要养殖区域水域环境、投入品和产地水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现已抽样检测共26个批次,涉及9个品种,20项检测项目,检测合格率为100%。开展“三药”专项整治,对水产养殖企业进行拉网式普查,加强“三项记录本”和现场用药、存药情况的检查,共检查23家企业,出动93人次。

  3.贯彻落实惠渔政策。发放龙湾区本级136艘捕捞渔船2015年度的油价补贴共223.3938万元减船转产,完成减船转产渔船任务数8艘,功率为113.1千瓦,发放补助资金84.825万元。开展传统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现已完成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共调查出9个渔业社共999名渔民,下一步将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4.强化良种推广培育。组织开展渔业科技下乡入户活动,开展渔业主推品种及主推模式与技术推广应用、鱼病防治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实施《南美白对虾优质种苗引进与推广》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和推广优质虾苗,并开展优质种苗示范推广试验,加强病害防控体系建设,减少因种质问题对行业产业的负面效应,促进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严格执法,强化监管,着力建设平安海洋

  1.贯彻执行伏季休渔新制度。召开渔民伏休大会,学习省人大常委会《保护幼鱼决定》和农业部2017年伏季休渔两大新制度。对全区范围内128艘渔船、5个水产冷冻厂、5家水产养殖企业和8家农贸市场进行全方位宣传,同时在各大码头、集市和渔民集聚点进行户外图片张贴宣传,发放图文资料325份,粘贴宣传印品45张。排查常驻蓝田渔港的外县籍渔船28艘,对其中18艘存在涉嫌船舶登记欺诈的渔船开展调查,扣押4艘涉案渔船,强制责离督促外县籍渔船回原船籍伏休,落实3艘平阳籍渔船委托在本渔港异地休渔工作。

  2.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开展“三战”专项执法行动,实行渔船定人联船、渔港动态定期登记制度,落实船证收缴集中保管、渔船归港封港伏休、网具封存入库保存措施。与公安、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展开海、陆、滩涂、港口、市场无死角执法攻势,实施海上巡查18次,取缔拆解“三无”渔船7艘,立案查处伏休行政处罚案件4宗,取缔非法滩涂张网和其他网具共计1100多张。开展打击走私成品油行动,做好捕捞渔船的反“涉私”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海上渔船“涉私”巡查,参与两次夜间道路设卡联查和三次码头联查活动,完成区三艘200吨级涉案走私油船拆解任务。

  3.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召开2017年度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深刻解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和渔船安全管理“八条规定”。完善海上渔船安全救助体系,落实资金16万多元,更换中型渔船AIS船用终端12台,新配置小型渔船便携式AIS116台。开展渔船证书到期换证,换发全国统一证书,截止目前证书换发已过半。建立内陆渔船数据库,共计需办理数据库录入和新建数据库档案280多件。

  (五)依法行政,强化作风,着力深化机关效能服务

  1.抓实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准确把握目标要求,努力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创新党建“书记项目”,明确每月开展“强素质铸铁军”主题海洋讲堂活动。开展“四化”党支部创建活动,重点围绕“阵地建设、制度执行、工作运行、作用发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效解决支部自身建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双组双促”专项活动,专门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副职领导牵头,明确每周二为“联村日”,经常走村进户,深入群众,熟悉民情民意,解决民生难题,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

  2.健全决策机制。贯彻执行《龙湾区重大行政决策办法》,规范执法程序,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建立海域使用权审查会制度和重大海洋违法案件会审制度,凡涉及海域使用权申请、变更和注销及情节复杂或重大海洋违法案件,必须经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常年聘请法律顾问,为行政裁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底气。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避免和化解各类行政争议。

  3.强化法制教育。深入学习法律,采取班子成员带头方式,集中学习宪法、行政法、海洋渔业等法律法规,组织干部参加领导干部研修班、依法行政培训班,逐步提高全体干部法律素养。目前,海洋与渔业执法人员上岗持证率达100%。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利用6.5国际环境日、6.8世界海洋日等重要节点,集中组织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法律咨询,推进渔业安全生产、海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知识。

  4.建设“铁军”队伍。深化实施“反腐倡廉无盲区”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大源头防腐力度,对行政审批、惠农资金、海域使用金征收使用、工程建设等廉政风险点定期进行防控排查,对重大项目均通过政府采购来确定项目承担商家,上半年,局纪检监察人员参与了3个工程的招投标监督,未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组织开展实地廉政风险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学习,实行廉政谈心制度和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诫勉谈话制度,着力打造一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海洋与渔业队伍。上半年,开展廉政谈话29人次。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着力加强海域综合管理

  1.推进涉海工程项目审批。围绕市、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上级主管局沟通衔接,优化用海项目审批机制。积极推进温州机场扩建工程(第三跑道)等重点用海工程项目海域使用报批工作。完成用海项目海域使用续期确权发证与年度海域使用金的收缴工作。协助相关功能区开展区域围填海范围内项目用海报批及已填用海项目竣工验收与换证工作。

  2.强化海洋资源统筹管控。根据温州市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开展海域使用权属核查解决机制的创新工作,分类制定问题宗海的解决方案,完成项目招投标及成果验收。完善海域动态监管体系,实现国家、省、市、区四级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联动运行。强化海域岸线资源存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开展用海项目“回头看”专项检查,规范海域使用秩序。

  3.深推专项执法行动。建立完善“定人联船”、“滩长制”等制度,实施立体化监管模式,强化动态监管。巩固“三无”渔船取缔成果,防止涉渔“三无”渔船反弹回潮。加强海巡、陆查、清港和联勤执法,加强重点作业渔船、重点水域监管,严厉打击“一电四网”行为,继续巩固扩大“一打三整治”和“三战”成果。开展海洋环保执法,重点针对夜间倾倒建筑土渣泥浆入海现象,制度夜间监控措施,强化监察管理,打击非法行为。

  4.强化海洋生态管护。继续做好龙湾海洋公园建设,申报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开展红树林的日常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区域用海生态门槛,落实海洋生态赔补偿制度、生态红线制度等。实施“五水共治”渔业资源增殖,全面推广洁水渔业,扩大多品种混养等生态循环养殖技术,实现生态净水、修复资源的目标。继续开展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和入海排污口监测,着力做好陆源污染物入海控制和海洋面污染防治。

  (二)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1.引导健康养殖。多形式发展现代渔业产业,加快跑道式养殖和工厂化循化水健康养殖新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促进我区立体生态化养殖模式。全力推进龙湾区现代渔业产业园工程进度,努力创建省、市级渔业精品园、农业部健康示范养殖场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产地。

  2.发展现代种业。加快水产苗种培育、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争取扶持资金,依托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作为我区现代种业发展的孵化器,培育区域化、高值化的南美白对虾、贝类品种,开展成熟育种技术的集成、推广和应用,提高种苗供给能力,支撑水产养殖、资源修复和水生态改善需求。

  3.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互联网+应用”,加快“宽带入海”及海洋渔业综合管理、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平台建设,加强平台整合融合、互联互通,推进“智慧海洋”、“智慧渔业”基础架构。

  (三)切实抓好公共安全管理

  1.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结合“一打三整治”、“打非治违”、“渔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行动,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落实蓝田渔港文明提升工程建设前期工程,衔接区域建设规划,融入城市配套建设需要,开拓新型渔港发展模式。完成渔船AIS船载终端配置,保障渔船和渔民安全。

  2.推进海洋预报减灾能力建设。充分运用温州成为国家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平台,健全海洋减灾应急指挥体系,提升海洋灾害预警能力。加强日常海洋预报和赤潮预报工作,强化台汛期和寒潮季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完成龙湾区海洋风暴潮和海啸灾害评估区划编制工作。

  3.狠抓水产质量安全监管。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排雷专项行动,加大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推进重点水产品种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评估,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加强水产养殖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管理,加强水产品抽样检测和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