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2018/2012-2438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龙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生成日期 | 2012-10-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文化育区”战略,紧紧围绕文化大区建设目标,依托“新龙湾、新文化、新生活”这个总载体,积极构筑文化建设“三大体系”,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区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民活动中心、文化水街等文化重点工程项目正全面建设中。参与完成图书馆新馆前期论证,目前已进入施工方案确定、进场前期阶段。做好区博物馆技改二期改造前期准备工作。上报3个“十二五”文化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引导文化站向“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目前已经有8个镇、街道拥有文化站,已达省规定达标面积文化站数7个,其余2个镇、街道的文化站建设也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按省厅会议要求,可以确保全年完成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认真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申报工作,确保七月迎接验收。年初与区消防大队签约,建立了一个馆外图书流通点。村级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推进。1月26日,瑶溪镇朱宅文化公园落成,全区村级文化公园达到7个。三是积极拓展民间文化阵地功能。在吉夫图书馆设立电子阅览室;在沙城温州孔庙举办论语讲座;在王瓒家庙里建立了“世界王氏谱牒收藏馆”,收藏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王姓家谱、族谱、宗谱1000本。目前正在与温大合作,确定为学院政府合作项目。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一是积极构筑文化服务资源网。图书馆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正式启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了以“读书进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10年龙湾区读书月系列活动。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举办温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成果展,并开展减免图书借阅逾期费、取消读者证年审等优惠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先后承办了“龙湾区在外知名人士新春联谊会”文艺演出活动、龙湾区庆祝“6.5”全国环境保护日大型广场文艺宣传演出、庆祝“6.19”文艺晚会,举办了龙湾区首届机关青年卡拉OK大赛,同时积极配合市局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文化进村送娱乐”活动,努力打造文化下乡品牌。截至目前,我局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场(其中送文艺下乡5次),送各类图书下乡2000册(本),送数字电影下乡660场;二是积极构建优质文化服务网。设立行政审批科,推进审批流程再造,规范办事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共收办件278件,办结278件,办结率100 %,在区行政审批中心的考绩考核中取得3面红旗、2个优秀的好成绩。三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全区电视村村通工程除灵昆有少数农户因故未通以外已全部开通。广播“村村响”工程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建设。四是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力度。以各类大赛、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大了各类艺术门类精品创作力度。认真做好龙湾区第六届音乐舞蹈节筹备工作,积极参与龙湾区庆祝永昌堡建立450周年系列活动。同时创作编排小品《茶叶》参加全市“廉洁之光”文艺晚会,还组队参加了“庆五一,迎世博,展风采”温州市职工排舞大赛。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是采取公补私助的方式做好“国安寺塔”国保单位和“张璁祖祠”、“王瓒家庙”、“汤和庙”省保单位的申报工作。经各方努力,国安寺塔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推进顺利,晋级有望。二是多方筹集经费抢救维修重点文物。对八甲民居等一批文保点完成了标志、说明碑的立碑工作。望海桥维修方案编制和方案评审已完成,计划在今年九、十月份枯水期组织施工。汤和庙维修方案已进入设计阶段。三是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启动“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保护工程”,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深度推进,形成规模,探索新的保护、传承模式。在王瓒家庙里建立了“世界王氏谱牒收藏馆”,收藏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王姓家谱、族谱、宗谱1000本。目前正在与温大合作,确定为学院政府合作项目。4月,公布了龙湾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时完成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首批市级传承人和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的申报工作,我区有8位传承人入选温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巩固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四是切实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着重做好61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整理、建档、展示、出版和进一步的专题调查工作。五是深化文化遗产宣传。举办了龙湾博物馆开馆十周年——暨“龙湾历史文化名人展”和《守望记忆—温州市龙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选粹》书籍首发仪式,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龙湾“非遗”项目“拼字龙灯”、“泥塑”等在温州大学和河泥荡公园进行了现场展示展演活动。
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重视文化系统干部队伍(包括镇、街道)和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了区基层业余文保队伍建设,成立了“龙湾区收藏协会”。积极引导文化志愿者队伍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同时强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训,举办了2010年龙湾区综合艺术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辅导群众文艺骨干200多人。积极推行文化经营场所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全区47家文化经营单位的565名法人代表及从业人员参加了上岗资格考试。二是重视文化部门自身建设,推动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七查九树”、服务基层月、破解文化难题等专项活动,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同时继续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努力提升龙湾综合实力。
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启动《龙湾区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构建休闲娱乐、工艺与时尚设计、文化会展业等多元文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链,优先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培育支柱文化产业。现正争取在温州民营科技经济产业基地规划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优先建设“印刷产业园”,进一步引导中小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引入“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区设立基地,引导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是积极构建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全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局结合作风建设年和平安文化市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了“平安世博”专项保障行动、“扫黄打非”和非法大蓬演出、“十小”小音像店(黑网吧)整治与规范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170次,723人次,共检查经营单位702家,查处违规经营单位246家,受理群众举报50件,取缔文化经营场所230家,收缴非法物品3714件,立案13起,办结12起,上缴罚没款人民币8.05万元,为全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体开展了以下几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黑网吧”专项打击取缔行动。1月底,我们与龙湾区工商局联合开展了黑网吧专项打击取缔行动。共查处黑网吧108家,其中当场取缔30家,自行关闭78家。二是开展无证电子游戏室联合整治行动。从2月份开始,我们分别与永兴派出所等5个基层派出所联合开展了无证电子游戏室整治大行动,取缔无证电子游戏室37家,查缴赌博机51台,并将涉赌场所全部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三是开展非法出版物查缴大行动。在春节、“两会”、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后等重要时间点,我们开展了非法出版物查缴大行动。立案查处5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3500张、非法书刊100本,端掉非法摊点8个。四是开展非法营利性演出专项打击行动。从3月开始,我们通过发动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周边群众实时监管等手段,对全区范围内的非法大蓬演出活动进行了追踪式查处,严厉打击非法演出活动团体,今年以来,共取缔非法大蓬演出36起。五是开展“平安世博”扫黄打非专项行动。4月下旬开始,我局专门组织力量,不分昼夜地对全区范围内无证音像地摊、小书贩、非法大蓬演出活动进行打击,到目前为止,共查缴非法音像制品3500张(盘),端掉非法摊点8个,取缔非法大蓬演出15次。其中因非法经营淫秽色情音像制品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的案件1件。六是开展小音像(小影吧)专项整治行动。从6月份开始,我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对全区58家小音像店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正常营业的有33家,停业的有13家,其中有12家音像店里存在小影吧,且有较大安全隐患。为此,检查人员对12家小影吧分别下发了责令停止经营行为的通知书,要求其合法经营、守法经营。6月下旬,检查组将对小影吧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上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个别乡镇、街道出现断档现象,乡镇设施建设进展难,制约严重;文化专业人才紧缺,需进一步充实力量;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精品创作力度不够,藏书量过少,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还有待加强;文化产业层次低、总体规模小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对全区经济贡献率还不高;文化市场监管和文化工作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局将在下半年工作中加以克服,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文化育区”战略,紧紧围绕文化大区建设目标,依托“新龙湾、新文化、新生活”这个总载体,落实区委“五大工程”、“三大品牌”建设,继续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队伍自身建设等工作,加快构筑“三大体系”,以先进文化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宜商宜居滨海新城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区图书馆等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建设镇(街道)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做好广播电视“村村响”工程的推进落实工作,引导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向“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五位一体整体推进。扎实推进浙江东海文化明珠、温州市金海岸文化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和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鼓励更多的人创建文化示范户。
(二)继续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一是深入开展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力推精品展览,全年举办临时展览不少于2次。推进博物馆硬件建设,扎实做好博物馆技防改造二期工程和消控系统改造工程。二是积极做好“国保、“省保”单位的申报和望海桥、汤和庙、忠烈塔、八甲民居等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的维修工作。同时积极做好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三是积极创新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式。深入实施“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保护工程”,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深度推进,形成规模,探索新的保护、传承模式。同时筹备设立龙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联盟基地,努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交易平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传承。
(三)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办好重大文艺活动。筹备设立区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全区主要节庆、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工作。着力办好龙湾区第六届音乐舞蹈节。继续举办罗峰讲坛。继续在全区开展“和谐文化村村行”巡演。组织优秀作品参加2010年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小品”邀请赛,力求取得好成绩。深化文化下乡活动。继续开展“百场(戏曲)千部(电影)万册(书刊)下乡”、“百村百户示范户”、“百村千人演唱队”、“百人千户辅导员”、“百人百场讲座”等活动,做到“文艺、书籍、电影、讲座”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全面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四)继续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做好《龙湾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在温州民营科技经济产业基地规划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率先起步建立印刷产业园区,抓好一批印刷建设项目,壮大新闻出版业实力。加快文化娱乐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扶持一批网络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筹备设立龙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联盟,通过免费进场交易、合作开发等方式,努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交易平台”。拓宽文化产业交流渠道。积极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战略,把龙湾特色文化与产业项目捆绑,统一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
(五)继续抓好我区文化市场管理。深化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工作,改进和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方式,严把文化市场准入关。继续推进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加大“扫黄打非”、无证照文化娱乐场所等重点工作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强化敏感期的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六)继续抓好文化部门自身建设。坚持管理出文化力、出生产力,以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了宏观文化管理能力与水平。一是强化文化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和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增强党组织和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机关党建争先创优氛围。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从民间文化爱好者、文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和机关中青年干部中挖掘,建立和完善龙湾区文化人才储备库。扎实推进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实施“双百工程”,积极挖掘和培养文化艺术精英。制订和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实行文化志愿者队伍常态化管理。制订各类优秀文化工作者的评选奖励办法,对先进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龙湾区治理慵懒散“六个一律”规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指导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稳定团结的局面。立足预防,深化“五治七律”活动,狠抓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行风建设,加强行政监察,确保勤政廉政。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索引号 | 001008003002018/2012-24385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龙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生成日期 | 2012-10-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文化育区”战略,紧紧围绕文化大区建设目标,依托“新龙湾、新文化、新生活”这个总载体,积极构筑文化建设“三大体系”,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区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民活动中心、文化水街等文化重点工程项目正全面建设中。参与完成图书馆新馆前期论证,目前已进入施工方案确定、进场前期阶段。做好区博物馆技改二期改造前期准备工作。上报3个“十二五”文化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引导文化站向“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目前已经有8个镇、街道拥有文化站,已达省规定达标面积文化站数7个,其余2个镇、街道的文化站建设也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按省厅会议要求,可以确保全年完成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认真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申报工作,确保七月迎接验收。年初与区消防大队签约,建立了一个馆外图书流通点。村级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推进。1月26日,瑶溪镇朱宅文化公园落成,全区村级文化公园达到7个。三是积极拓展民间文化阵地功能。在吉夫图书馆设立电子阅览室;在沙城温州孔庙举办论语讲座;在王瓒家庙里建立了“世界王氏谱牒收藏馆”,收藏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王姓家谱、族谱、宗谱1000本。目前正在与温大合作,确定为学院政府合作项目。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一是积极构筑文化服务资源网。图书馆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正式启用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了以“读书进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10年龙湾区读书月系列活动。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举办温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成果展,并开展减免图书借阅逾期费、取消读者证年审等优惠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先后承办了“龙湾区在外知名人士新春联谊会”文艺演出活动、龙湾区庆祝“6.5”全国环境保护日大型广场文艺宣传演出、庆祝“6.19”文艺晚会,举办了龙湾区首届机关青年卡拉OK大赛,同时积极配合市局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文化进村送娱乐”活动,努力打造文化下乡品牌。截至目前,我局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场(其中送文艺下乡5次),送各类图书下乡2000册(本),送数字电影下乡660场;二是积极构建优质文化服务网。设立行政审批科,推进审批流程再造,规范办事流程,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共收办件278件,办结278件,办结率100 %,在区行政审批中心的考绩考核中取得3面红旗、2个优秀的好成绩。三是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全区电视村村通工程除灵昆有少数农户因故未通以外已全部开通。广播“村村响”工程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建设。四是加大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力度。以各类大赛、重大活动为契机,加大了各类艺术门类精品创作力度。认真做好龙湾区第六届音乐舞蹈节筹备工作,积极参与龙湾区庆祝永昌堡建立450周年系列活动。同时创作编排小品《茶叶》参加全市“廉洁之光”文艺晚会,还组队参加了“庆五一,迎世博,展风采”温州市职工排舞大赛。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是采取公补私助的方式做好“国安寺塔”国保单位和“张璁祖祠”、“王瓒家庙”、“汤和庙”省保单位的申报工作。经各方努力,国安寺塔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推进顺利,晋级有望。二是多方筹集经费抢救维修重点文物。对八甲民居等一批文保点完成了标志、说明碑的立碑工作。望海桥维修方案编制和方案评审已完成,计划在今年九、十月份枯水期组织施工。汤和庙维修方案已进入设计阶段。三是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启动“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保护工程”,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深度推进,形成规模,探索新的保护、传承模式。在王瓒家庙里建立了“世界王氏谱牒收藏馆”,收藏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王姓家谱、族谱、宗谱1000本。目前正在与温大合作,确定为学院政府合作项目。4月,公布了龙湾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时完成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首批市级传承人和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的申报工作,我区有8位传承人入选温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巩固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四是切实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着重做好61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整理、建档、展示、出版和进一步的专题调查工作。五是深化文化遗产宣传。举办了龙湾博物馆开馆十周年——暨“龙湾历史文化名人展”和《守望记忆—温州市龙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选粹》书籍首发仪式,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龙湾“非遗”项目“拼字龙灯”、“泥塑”等在温州大学和河泥荡公园进行了现场展示展演活动。 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重视文化系统干部队伍(包括镇、街道)和文艺骨干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了区基层业余文保队伍建设,成立了“龙湾区收藏协会”。积极引导文化志愿者队伍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同时强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训,举办了2010年龙湾区综合艺术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辅导群众文艺骨干200多人。积极推行文化经营场所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全区47家文化经营单位的565名法人代表及从业人员参加了上岗资格考试。二是重视文化部门自身建设,推动文化工作深入开展。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七查九树”、服务基层月、破解文化难题等专项活动,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同时继续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努力提升龙湾综合实力。 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启动《龙湾区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构建休闲娱乐、工艺与时尚设计、文化会展业等多元文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链,优先发展文化创意、文化博览、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培育支柱文化产业。现正争取在温州民营科技经济产业基地规划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优先建设“印刷产业园”,进一步引导中小印刷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体。引入“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区设立基地,引导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是积极构建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促进全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局结合作风建设年和平安文化市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了“平安世博”专项保障行动、“扫黄打非”和非法大蓬演出、“十小”小音像店(黑网吧)整治与规范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170次,723人次,共检查经营单位702家,查处违规经营单位246家,受理群众举报50件,取缔文化经营场所230家,收缴非法物品3714件,立案13起,办结12起,上缴罚没款人民币8.05万元,为全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体开展了以下几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黑网吧”专项打击取缔行动。1月底,我们与龙湾区工商局联合开展了黑网吧专项打击取缔行动。共查处黑网吧108家,其中当场取缔30家,自行关闭78家。二是开展无证电子游戏室联合整治行动。从2月份开始,我们分别与永兴派出所等5个基层派出所联合开展了无证电子游戏室整治大行动,取缔无证电子游戏室37家,查缴赌博机51台,并将涉赌场所全部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三是开展非法出版物查缴大行动。在春节、“两会”、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后等重要时间点,我们开展了非法出版物查缴大行动。立案查处5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3500张、非法书刊100本,端掉非法摊点8个。四是开展非法营利性演出专项打击行动。从3月开始,我们通过发动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周边群众实时监管等手段,对全区范围内的非法大蓬演出活动进行了追踪式查处,严厉打击非法演出活动团体,今年以来,共取缔非法大蓬演出36起。五是开展“平安世博”扫黄打非专项行动。4月下旬开始,我局专门组织力量,不分昼夜地对全区范围内无证音像地摊、小书贩、非法大蓬演出活动进行打击,到目前为止,共查缴非法音像制品3500张(盘),端掉非法摊点8个,取缔非法大蓬演出15次。其中因非法经营淫秽色情音像制品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的案件1件。六是开展小音像(小影吧)专项整治行动。从6月份开始,我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对全区58家小音像店进行专项检查,发现正常营业的有33家,停业的有13家,其中有12家音像店里存在小影吧,且有较大安全隐患。为此,检查人员对12家小影吧分别下发了责令停止经营行为的通知书,要求其合法经营、守法经营。6月下旬,检查组将对小影吧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上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个别乡镇、街道出现断档现象,乡镇设施建设进展难,制约严重;文化专业人才紧缺,需进一步充实力量;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精品创作力度不够,藏书量过少,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还有待加强;文化产业层次低、总体规模小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对全区经济贡献率还不高;文化市场监管和文化工作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局将在下半年工作中加以克服,确保圆满完成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文化育区”战略,紧紧围绕文化大区建设目标,依托“新龙湾、新文化、新生活”这个总载体,落实区委“五大工程”、“三大品牌”建设,继续抓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队伍自身建设等工作,加快构筑“三大体系”,以先进文化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宜商宜居滨海新城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区图书馆等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建设镇(街道)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做好广播电视“村村响”工程的推进落实工作,引导乡镇综合文化站功能向“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五位一体整体推进。扎实推进浙江东海文化明珠、温州市金海岸文化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和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鼓励更多的人创建文化示范户。 (二)继续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资源。一是深入开展第五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力推精品展览,全年举办临时展览不少于2次。推进博物馆硬件建设,扎实做好博物馆技防改造二期工程和消控系统改造工程。二是积极做好“国保、“省保”单位的申报和望海桥、汤和庙、忠烈塔、八甲民居等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的维修工作。同时积极做好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三是积极创新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式。深入实施“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保护工程”,与市、县有关部门合作,深度推进,形成规模,探索新的保护、传承模式。同时筹备设立龙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联盟基地,努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交易平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传承。 (三)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办好重大文艺活动。筹备设立区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全区主要节庆、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工作。着力办好龙湾区第六届音乐舞蹈节。继续举办罗峰讲坛。继续在全区开展“和谐文化村村行”巡演。组织优秀作品参加2010年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小品”邀请赛,力求取得好成绩。深化文化下乡活动。继续开展“百场(戏曲)千部(电影)万册(书刊)下乡”、“百村百户示范户”、“百村千人演唱队”、“百人千户辅导员”、“百人百场讲座”等活动,做到“文艺、书籍、电影、讲座”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全面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四)继续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做好《龙湾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在温州民营科技经济产业基地规划设立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率先起步建立印刷产业园区,抓好一批印刷建设项目,壮大新闻出版业实力。加快文化娱乐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扶持一批网络文化企业,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筹备设立龙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联盟,通过免费进场交易、合作开发等方式,努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交易平台”。拓宽文化产业交流渠道。积极实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战略,把龙湾特色文化与产业项目捆绑,统一对外推介和招商引资。 (五)继续抓好我区文化市场管理。深化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工作,改进和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方式,严把文化市场准入关。继续推进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加大“扫黄打非”、无证照文化娱乐场所等重点工作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强化敏感期的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六)继续抓好文化部门自身建设。坚持管理出文化力、出生产力,以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了宏观文化管理能力与水平。一是强化文化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和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增强党组织和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机关党建争先创优氛围。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从民间文化爱好者、文艺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和机关中青年干部中挖掘,建立和完善龙湾区文化人才储备库。扎实推进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实施“双百工程”,积极挖掘和培养文化艺术精英。制订和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实行文化志愿者队伍常态化管理。制订各类优秀文化工作者的评选奖励办法,对先进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落实《龙湾区治理慵懒散“六个一律”规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指导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稳定团结的局面。立足预防,深化“五治七律”活动,狠抓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行风建设,加强行政监察,确保勤政廉政。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