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库栏目 > 基本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02024/2012-2430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2-10-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龙湾区华侨捐赠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2-10-12 10:48:07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字体:[ ]

  龙湾区建立于1984年12月27日,建区时辖蒲州、状元、龙湾、龙水、瑶溪等5个镇,户籍人口仅8.9万,华侨基本集中在蒲州和状元两个镇,其中又以蒲州镇的上蒲州村和蒲州村华侨人数为多,蒲州村内的蒲州乐园有许多华侨捐资建造的亭台长廊,2001年温州市区划调整后,上述两村划到鹿城区,但增加了永强片和海城街道,区辖5个镇和5个街道,区域户籍人口也增加到29.8万,现有海外华侨3200多人,与区划调整前侨务资源基本持平。龙湾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常以捐款赠物的方式,在家乡修桥、铺路、造凉亭、赈灾济贫、扶老助学等,虽数额不大,但造福一方,颇受乡里称道。进入新世纪后,海内外形势日新月异,华侨捐赠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04年《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修订后,区政府加大了贯彻实施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我区一直把学习、宣传、贯彻《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以及《浙江省华侨权益保障暂行规定》作为保护侨益和依法护侨的中心工作来抓,做好华侨捐赠工作,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华侨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的积极性,继续发挥侨乡的优势,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在《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修订实施后,我区侨办、区侨联合同有关单位联合召开座谈会,开展学习和讨论,并印制500多分发给区领导、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基层侨联工作人员和部分侨眷代表。

  二是积极把握“两会”召开这样的难得时机,把涉侨法规、捐赠条例等侨法资料一起纳入“两会”资料袋进行宣传,提高侨法知晓度。

  三是开展涉侨咨询活动,近年来,我区侨办先后六次牵头组织人大、政协、侨联、致公党、公安、公证处、房管、土地、教育等涉侨较多的部门和单位举行咨询活动,内容涉及侨益保护、捐赠、公证、出入境等诸多方面,历次活动现场累计分发各类宣传资料7000多份。

  四是开展巡回图片展。把历年华侨捐赠的项目,特别是把他们资建的学校、亭台楼阁和其他造福乡邻的项目一一呈现出来,弘扬海外华侨回报祖国,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和反哺之德,通过以上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护侨社会氛围。

  二、             造福桑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去年9月份,香港温州同乡会名誉会长张国森特地回乡参加永兴街道乐二村的文娱活动和老人活动中心开工仪式,并捐赠人民币10.8万元。多年以来,龙湾籍乡亲爱国爱乡,造福桑梓,多有盛德义举,香港温州同乡会首任会长龙湾籍乡贤王国桢先生曾一次就捐赠价值数百万元的160多件珍贵文物给市博物馆;美国纽约温州同乡会名誉会长黄益崇先生,在回乡探亲期间,得知乡邻双昆村二位青年姐弟患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症,必须换肾。他除带头捐资之外,还发动他的子女和亲属捐了4万多元。在泰顺考察期间,获悉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失去父母或其他原因而无法上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美国后,就率先资助六千美元,为实施慈善助学(春蕾计划)打响第一炮;香港温州同乡会现任会长翁银巧先生和夫人胡玲玲女士于93年回乡创建康尔达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支持家乡经济建设,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至今已捐资逾1000余万元。我区其他侨资企业和侨界人士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区委和区政府的号召,参与“献爱心”、“情系民族兄弟,共奔美好明天”等系列活动,在抗击“非典”、台风灾后重建等的各个战线上,都有侨界人士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的感人场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当前捐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区华侨捐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劝募和变相劝募的现象依然存在。华侨捐赠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党和政府三令五申,明确规定了“捐赠自愿,接受自用”的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违背捐赠人的意愿进行劝募或变相劝募,不得擅自改变捐赠人的捐赠意向。但一些村民利用华侨的乡土情结进行劝募或变相劝募,引起华侨的不快,但碍于面子和乡邻人情又不得不捐。此类现象仍有发生,严重违背了党的政策和华侨不得擅自改变捐赠人的捐赠意向。

  二是对捐赠项目重生轻养,疏于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由体制改革城乡建设引发的问题逐年增多。体制改革和城区拆迁及农村城镇化,导致一些捐赠物被拆掉或转制,一些公共捐赠设施被无故占用。一些华侨看到自己捐赠项目的尴尬情景,严重降低了再度捐资的热情。

  三是有关政策法规不尽完善带来一些问题,亟需对华侨捐赠项目加强管理、检查和监督。对华侨捐赠工作进行规范。但贯彻执行华侨捐赠政策和法规仅靠侨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配合,要在全社会形成爱侨、护侨的风气和氛围。既要有效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又要注意保护华侨港胞的捐赠热情,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正当权益。

  四、对策及措施

  一是加大执行捐赠政策和检查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宣传、贯彻《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等侨务法律法规,侨务部门要会同人大、政协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执法检查,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受赠单位对华侨捐赠项目加强管理。

  二是鼓励捐赠行为,弘扬爱国爱乡精神。特别是针对捐赠数额较大者。为显彰他们爱国爱乡无偿捐赠的精神,区政府要采取相应激励措施,如颁发证书、立碑、命名、授予荣誉称号及职称、邀请参加有关活动等,使捐赠人感受荣誉和温暖。

  三是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引导捐赠工作纵深发展。加强专题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引导华侨捐赠投向,激励他们的捐赠热情。





索引号 001008003002024/2012-2430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2-10-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龙湾区华侨捐赠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2-10-12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字体:[ ]

  龙湾区建立于1984年12月27日,建区时辖蒲州、状元、龙湾、龙水、瑶溪等5个镇,户籍人口仅8.9万,华侨基本集中在蒲州和状元两个镇,其中又以蒲州镇的上蒲州村和蒲州村华侨人数为多,蒲州村内的蒲州乐园有许多华侨捐资建造的亭台长廊,2001年温州市区划调整后,上述两村划到鹿城区,但增加了永强片和海城街道,区辖5个镇和5个街道,区域户籍人口也增加到29.8万,现有海外华侨3200多人,与区划调整前侨务资源基本持平。龙湾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常以捐款赠物的方式,在家乡修桥、铺路、造凉亭、赈灾济贫、扶老助学等,虽数额不大,但造福一方,颇受乡里称道。进入新世纪后,海内外形势日新月异,华侨捐赠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2004年《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修订后,区政府加大了贯彻实施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我区一直把学习、宣传、贯彻《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以及《浙江省华侨权益保障暂行规定》作为保护侨益和依法护侨的中心工作来抓,做好华侨捐赠工作,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华侨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的积极性,继续发挥侨乡的优势,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在《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修订实施后,我区侨办、区侨联合同有关单位联合召开座谈会,开展学习和讨论,并印制500多分发给区领导、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基层侨联工作人员和部分侨眷代表。

  二是积极把握“两会”召开这样的难得时机,把涉侨法规、捐赠条例等侨法资料一起纳入“两会”资料袋进行宣传,提高侨法知晓度。

  三是开展涉侨咨询活动,近年来,我区侨办先后六次牵头组织人大、政协、侨联、致公党、公安、公证处、房管、土地、教育等涉侨较多的部门和单位举行咨询活动,内容涉及侨益保护、捐赠、公证、出入境等诸多方面,历次活动现场累计分发各类宣传资料7000多份。

  四是开展巡回图片展。把历年华侨捐赠的项目,特别是把他们资建的学校、亭台楼阁和其他造福乡邻的项目一一呈现出来,弘扬海外华侨回报祖国,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和反哺之德,通过以上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护侨社会氛围。

  二、             造福桑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去年9月份,香港温州同乡会名誉会长张国森特地回乡参加永兴街道乐二村的文娱活动和老人活动中心开工仪式,并捐赠人民币10.8万元。多年以来,龙湾籍乡亲爱国爱乡,造福桑梓,多有盛德义举,香港温州同乡会首任会长龙湾籍乡贤王国桢先生曾一次就捐赠价值数百万元的160多件珍贵文物给市博物馆;美国纽约温州同乡会名誉会长黄益崇先生,在回乡探亲期间,得知乡邻双昆村二位青年姐弟患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症,必须换肾。他除带头捐资之外,还发动他的子女和亲属捐了4万多元。在泰顺考察期间,获悉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失去父母或其他原因而无法上学,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美国后,就率先资助六千美元,为实施慈善助学(春蕾计划)打响第一炮;香港温州同乡会现任会长翁银巧先生和夫人胡玲玲女士于93年回乡创建康尔达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支持家乡经济建设,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至今已捐资逾1000余万元。我区其他侨资企业和侨界人士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区委和区政府的号召,参与“献爱心”、“情系民族兄弟,共奔美好明天”等系列活动,在抗击“非典”、台风灾后重建等的各个战线上,都有侨界人士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的感人场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当前捐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区华侨捐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劝募和变相劝募的现象依然存在。华侨捐赠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党和政府三令五申,明确规定了“捐赠自愿,接受自用”的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违背捐赠人的意愿进行劝募或变相劝募,不得擅自改变捐赠人的捐赠意向。但一些村民利用华侨的乡土情结进行劝募或变相劝募,引起华侨的不快,但碍于面子和乡邻人情又不得不捐。此类现象仍有发生,严重违背了党的政策和华侨不得擅自改变捐赠人的捐赠意向。

  二是对捐赠项目重生轻养,疏于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由体制改革城乡建设引发的问题逐年增多。体制改革和城区拆迁及农村城镇化,导致一些捐赠物被拆掉或转制,一些公共捐赠设施被无故占用。一些华侨看到自己捐赠项目的尴尬情景,严重降低了再度捐资的热情。

  三是有关政策法规不尽完善带来一些问题,亟需对华侨捐赠项目加强管理、检查和监督。对华侨捐赠工作进行规范。但贯彻执行华侨捐赠政策和法规仅靠侨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配合,要在全社会形成爱侨、护侨的风气和氛围。既要有效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又要注意保护华侨港胞的捐赠热情,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正当权益。

  四、对策及措施

  一是加大执行捐赠政策和检查监督的力度。进一步宣传、贯彻《浙江省华侨捐赠条例》等侨务法律法规,侨务部门要会同人大、政协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执法检查,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受赠单位对华侨捐赠项目加强管理。

  二是鼓励捐赠行为,弘扬爱国爱乡精神。特别是针对捐赠数额较大者。为显彰他们爱国爱乡无偿捐赠的精神,区政府要采取相应激励措施,如颁发证书、立碑、命名、授予荣誉称号及职称、邀请参加有关活动等,使捐赠人感受荣誉和温暖。

  三是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引导捐赠工作纵深发展。加强专题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引导华侨捐赠投向,激励他们的捐赠热情。